Art Research Letters
Vol.05 No.02(2016), Article ID:18642,10 pages
10.12677/ARL.2016.52002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lk Road Cul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nimation

Chao Jia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Sep. 10th, 2016; accepted: Sep. 24th, 2016; published: Sep. 29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Earl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animation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ilk Road culture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creative themes and the design of art style or character. This effect not only made the animation works of that period unique and glorious greatly, but also made the China’s domestic animation production level to the high ground. Today, we can create animation works by using high-e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r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 but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nimation can not achieve the glory of that period. Therefore, it is known tha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fficient equipment are not determining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animation works; The creation spirit include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conno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ality and history , the worship and humbly learning of the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created by our ancestors. The first step in the creation of good works is to have such a spirit.

Keywords:Religious Decorative Elements, Silk Road, Local Animation, National Culture

丝路文化在中国传统动画中的体现

江超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9月10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24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29日

摘 要

在中国早期传统优秀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从创作题材的选定、美术风格或人物设计等,都深深受到了丝路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使得在那一时期创作的动画作品因风格独特而大放光彩,还将中国本土动画的制作水准推向了制高点。甚至至今,即便仰仗着高端科技为依托的制作手段和更加高效的实现技术,当代中国本土动画也无法再创那一时期的辉煌。由此便可知,先进的技术与高效的设备并不是决定动画作品质量的决定因素;文化与内涵的融入、现实观与历史感的结合和对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崇拜与虚心求教,本着这样的创作精神才是做出好作品的第一步。

关键词 :宗教装饰元素,丝路文化,传统动画,民族文化

1. 引言

随着当今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发展到300亿的庞大规模时,中国本土的动画电影却鲜有佳作出现。静思其原因,首先是在动画的题材认知上国人存在误区。在大众的印象中动画既是儿童动画片的代名词,很多人至今还认为看动画的都是小孩子。而对于成人本身而言,大部分人不会太过于给予关注,动画仿佛是大人们不适合涉足的领域。而多数的家长们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们理应陷入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傻傻搞笑的低幼动画片中。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一个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即动画就是专属于儿童的动画片,导致了在这种设定的前提下,中国本土动画的制作团队无法在题材上脱离低幼的怪圈。其次便是在欧美日韩的强烈国际化风潮影响下,伴随着各种国外动画风格的猛烈视觉化冲击,使得中国本土动画制作者在盲目的追逐与效仿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渐渐丢掉了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很多动画中,可以得见那些在幼稚的难以自圆其说的剧本设定前提下,却追求“炫酷”的3D特效和细节的精致、人物的设定既没有自己的特色又无法达到欧美日韩水准的“四不像”动画在国内市场上比比皆是。

那么,中国难道没有制作精良并且富于自己特色的动画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并且中国本土动画曾出现过很多十分优秀的作品可以让人至今回味无穷。然而,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与分析后便会发现,无论从动画的题材选定以至于到制作过程中的美术风格或人物设计等,都深深受到了丝路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使得在那一时期创作的动画作品因风格独特而大放光彩,还将中国本土动画的制作水准推向了制高点。甚至至今,即便仰仗着高端科技为依托的制作手段和更加高效的实现技术,当代中国本土动画也无法再创那一时期的辉煌。由此便可知,先进的技术与高效的设备并不是决定动画作品质量的决定因素;文化与内涵的融入、现实观与历史感的结合和对先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崇拜与虚心求教,本着这样的创作精神才是做出好作品的第一步。分析丝路文化对中国本土动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创作题材的选定与精神内涵

动画作品的选题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部体现在对剧本的精心编排中。剧本的编写饱含了创作者的思想高度与灵魂诉求,是动画作品的根本精髓。而题材的选定直接决定着动画作品的最终水准以及效果。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对于题材的选定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期,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或者基于中国古典题材形势下所创造出来的故事结构,然而往往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给人以长久深刻的印象,并且有着良好的口碑。中国动画自打起步时期就深深受到了丝路文化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中国动画的发展都是在丝路文化中找寻依据的。这种现象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崇拜与虚心借鉴,而且还证明了先人经过不断探索而创造的灿烂文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这文化为创造更大价值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丝路文化中蕴含着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异域特色的奇幻故事,散发着专属于中国—古老而又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特有气质,并且还融合了外族文化的特色。丝路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凝聚着深邃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又从外族文化中汲取精华,使之成为了一座令人惊叹的艺术创作的题材宝库。

自先秦以来,中西交流就不曾中断过,大量的证据可见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古遗物上。东罗马人开辟横断里海的北方路线,长期和中亚地区国家保持通商,把希腊罗马艺术传到中国,这些艺术作品很多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尤其表现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地区,如吐鲁番、库车、喀什噶尔、阿克苏、沙尔等地区。不仅如此,我国的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也相继发现了带有古希腊神话特色的艺术品遗物和遗迹 [1] 。而这种中西汇通,不仅把不同地域的人文思想进行再融合,并且形成了新的精神内涵渗入每一个西域的故事与传说中,这也许就是诸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九色鹿》、《阿凡提》等一批优秀的中国本土动画,既体现着中国地域的固有特色又很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的本质原因。在很多故事情节中,体现的重生思想便是很好的例子。在丝路的考古中发现的很多墓室壁画中,便是墓室主人在重生信仰指导下完成的艺术作品 [2] 。人们对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决定着墓室壁画的内容与基调。丝路上的墓室壁画亦是如此、正如埃及的法老陵墓图腾、罗马的装饰艺术作品,重生的信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丰富的故事题材,而使得各种作品呈现出奇幻通幽的艺术特征 [3] 。人们对于来世的信仰规定了艺术作品的程式化特征。而程式化又是宗教艺术的特性,通过生与死的转化、新与旧交替的特定体验来清晰地表达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如《哪吒闹海》中哪吒在莲花中绚丽的重生一样,所有的图像都表达着三个独特的阶段,告别此岸、生死转化和到达彼岸的过程再现,通过在这一过程被赋予了艺术美感从而来传达给世人,怀德向善便可有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机会,反之若行恶多端不仅不可有美好的来世还会坠入地狱受尽痛苦的折磨。这种思想可得鉴于中国佛教和神学思想中,丝路地区的寺庙雕塑和石窟造像艺术的丰富大发展也得益于西域佛教艺术的兴盛 [4]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佛教东渐和犍陀螺艺术的传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使得西域诸国成为了佛事活动最为昌盛的地方,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艺术创作起到了引领方向的作用,并且对于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有迹可循的创作资源和故事题材,所以基于汲取丝路精神所创作出来的一批优秀的中国本土动画在剧本编写和故事题材选定上,都有着稳健和扎实的功力,散发着古典和异域的味道,有着强大的思想根基(图1图2)。

3. 美术风格的设定

丝路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美学资源,可得见于墓室壁画、佛教石窟壁画和雕刻、纺织品的装饰图案以及瓷器祭品中。丝路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对早期的中国本土动画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西域风情,有它固有的特色,它从色彩、造型、装饰和各种可视化元素等方面影响着中国本土动画的创作。

在艺术造型上,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域的石窟壁画风格。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石窟壁画艺术的造型各有差别,但是整体上呈现一些相似的共同点。在人物体态的造型上,都追求“神态”、“意境”、“气韵”、“仪态”的表现,按照对象本身的身体结构来表现他们,并不像现代审美一样最求“骨感”美或刻意改变比例去美化对象,壁画的造型追求把整体形状分解成几何形状后用简单概括流畅的线条去表达真实的对象。多用“线描法”描绘肌体柔美的菩萨或女性众乐等 [5] 。描绘人物的线条流畅、人物形象饱满圆润,动态没有大幅度折叠成头、胸、臂部的三道弯形式,头部、

Figure 1. The Monkey King

图1. 《大闹天宫》

Figure 2. Greek mythology

图2. 希腊神话

胸、和腰部的动态是轻盈且细腻的,即使有大幅度的动作,但也不会生硬粗狂。在《哪吒闹海》、《九色鹿》、《金猴降妖》中有不少人物形象是带有红色披巾的,披巾总是随风漂浮在半空,使场面气氛仙气十足,而这会不禁让人联想到飞天的画面。在各种不同的洞窟壁画中最引人入胜、赏心悦目的也便是飞天的形象了,人物凌空飞舞,姿态各异,飘带飞动,体态轻盈,面容沉稳,将这样一组画面融入动画的设定中,一定会给观者带来很凌空升华的感受。而在动画中,创作者们将人物形象制作的更加亲切,去除了一些繁琐的元素,用简练概括的线条,绘制出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富有魅力。

例如,《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可以从很多壁画形象中找到溯源 [6] 。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一个形象,女裸上身,弹箜篌交脚而立,胸跨都有较大的扭动,姿态优美。柔美气息非常浓郁,人物用线好似流水云游,人体比例适度表情传神生动,可谓身心完美的统一(如图3)。与哪吒的圆润与饱满相辅相成,并结合现代的绘画形式加入动画元素所创造出来的神似“小佛像”的动画形象。而动画中场景、服饰以及兵器的设计都可从古代石窟壁画的美学宝库中追其踪迹(如图4)。

Figure 3. 17th Caves painting, King Jiandapo of Xinjiang Kizil

图3. 新疆克孜尔第17窟健达婆王

Figure 4. Nezha Conquers the Dragon King

图4.《哪吒闹海》

在色彩上,借鉴与石窟壁画的描绘手法,如大部分西域石窟壁画其过程都是先用土红色起草裸露的人体,然后再用土红色或者黑色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但不勾勒内部的衣纹。而高唱石窟壁画,则以铁线描为主,轮廓线多用墨线,也有用黑红二重轮廓线。在设色上,色调偏暖,主色多用红色,辅色则用绿、浅红、黑、白、黄等色。如《九色鹿》中的颜色基调,以土红、灰绿、灰黄等色调为主,相对比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图的颜色基调,可以看出是有借鉴其中的,并且动画中将原色系的颜色相应提纯一些,使得动画的色调感觉既沉稳有一种历史感和神秘感,又很亮丽和谐,整体都给人以很舒适,视觉

没有负担的温润感(如图5图6)。而与之类似的动画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唐三彩色调的影子。唐三彩,都是以铜、铁、钴、锰四种原料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蓝油,作为唐三彩釉的代表性釉色。在唐三彩中这种特殊的釉料呈现为美丽的蓝色,在唐代之前的中国色彩史上,蓝色并不被广泛的使用,甚至几乎没有使用蓝色的代表性作品。之后随着古代中亚商人东来,在瓷器上才开始使用这种特殊的蓝釉料,并且和其他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异域风情的绚丽夺目、五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在我国早期本土优秀动画作品中可见这种蓝色也被大面积的使用其中,如《葫芦娃》中山石及邪恶部分的色彩倾向,都大量选用了蓝色,将画面渲染的冰冷且严肃,与主人公形象的暖色系火热感形成鲜明对比,对突出主体人物、渲染故事情节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创作者也将这种蓝用作一个给作品“降温”和烘托情节转折的有效手段(如图7~10)。不仅如此,最早在新疆克孜尔石窟被发现的中国古代青金石颜料的使用,也为动画作品中的冷色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7] 。青金石是具有天然美丽的蓝色颜料,其因“色相如天”,亦称“帝青色”或“宝青色”,自古十分受到中外帝王的喜爱,所以在古代多被用来制作皇室的各种玉器工艺和壁画绘制颜料。敦煌石窟是应用青金石颜料时间最久也使用量最多的地点之一。

Figure 5. Nine Colored Deer

图5. 《九色鹿》

Figure 6. Nine Colored Deer

图6. 《九色鹿》动画

Figure 7. (Seven) Calabash Brothers

图7. 《葫芦娃》动画

Figure 8. Nezha Conquers the Dragon King

图8. 《哪吒闹海》动画

Figure 9. Kizil Buddhist Caves

图9. 克孜尔千佛洞

Figure 10. Cave paintings in Xinjiang Bezkilik Grottoes

图10. 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

在装饰图案上,我国早期本土的动画作品中的可视化图形元素也可在丝路文化的长河中找寻根基。早在我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途为中国汉唐时期,出土的刺绣为早期动画的装饰图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汉唐时期的刺绣图案构图主要有并列式、二二错排式、对称均匀式、几何骨架式和自由式五种类型。并且每种形式又可细分为多种更具体的图案形式,丰富的构图形式反映了先人的细腻而有序的设计思想并给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启发与帮助。其中一些花草动物纹,以漩涡形卷草最为有特点,还有一些金钟花、豆荚形对叶、回形纹等大量被运用在动画作品的装饰元素中,如各种祥云的形态、云雾升腾、仙境光晕、兵器与首饰的装饰以及在整体的镜头构图中所运用。例如一些装饰的各种对称手法,在运用于动画画面中后,会给人以很古朴精致的美学感受,仿佛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精心设计好的装饰画一样,主体与环境的比例大小、图案在画面中的对称旋转交错排列,都会增强设计感,突出每一个镜头要表达的中心,最重要的是给人一种浑厚浓烈的历史感。

在我国早期的本土动画电影中还体现了对西域的壁画中还流露出对人体艺术的借鉴。如《大闹天空》、《哪吒闹海》等动画中,可以看出在人物的动态设定上是完美的人体艺术和舞蹈艺术相与为一的精美结合。在人物的出场与行走间,犹如曼妙的舞步,即使是打斗的场景动画,人物的动态走势依旧是楚楚动人,舞动彩巾或者兵器翩翩起舞 [8] 。在中国古代新疆的画师们,在宣扬人体动态美的同时,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倡导恢复人的本来面目,宣扬人的存在价值,大力渲染宗教的人性色彩,将人体的温润媚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我国的早期本土动画人物形象的异域特色和圆润之美便得益于对于西域石窟壁画人体艺术的借鉴与融合,将人物形象和动态节奏设计的十分巧妙并且被后人赞叹(图11图12)。

4. 结语

在竞争相当激烈的文化产业中,动画产业无疑是一个对手颇多、强手云集的竞技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动画创作者都将视能创作出一部优秀的、高品质高、水准的动画作品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9] 。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对技术和硬件的不懈追求应该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退居二线,然而真正使得一部动画作品成功的内在因素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输出民族高尚的价值观并且反观历史、向先人学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一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并不单单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它饱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水准与文化内涵,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正是需要这样的有高水准、深刻文化内涵的创者去向世界展示。丝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资源,它不仅带给了动画创作者无限的启发与灵感,还将一种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传承下去。更是一种取长补

Figure 11. 76th cave paintings, Temptation witch of Kizil Grottoes in Xinjiang

图11. 新疆克孜尔第76窟魔女诱惑

Figure 12. The Monkey King

图12. 《大闹天空》

短融会贯通的学习精神,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始终保持其特有的异域韵味并且持久弥新。反观中国传统动画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它的成功并不体现在高端的硬件制作技术,而是依托于丰富强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作内核,有着强大的民族魂中国心。但是,在动画发展进入迷茫期的当代,在眼花缭乱的国外文化的蛊惑下,避免盲目的跟风抄袭,一直徘徊于别人的风格中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们中国的动画人就需要再去找回民族魂中国心。突破思维的约束,跳出现当下泛滥的主流动画模式,深度挖掘我们自己民族的美学特点,并在探索中吸取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行大胆的创新与再融合,顺应时代的需要,了解观众的口味,本着丝路精神中的那种坚持不懈与勇于探索,创造出即散发着民族特色韵味又能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优秀动画作品。

文章引用

江 超. 丝路文化在中国传统动画中的体现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lk Road Cul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nimation[J]. 艺术研究快报, 2016, 05(02): 7-16. http://dx.doi.org/10.12677/ARL.2016.520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佟婷. 动画艺术论[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 2. 颜慧, 索亚斌. 中国动画电影史[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3. 3. 王炳华.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 22-24.

  4. 4. 范瑞华. 中国佛教美术源流[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6.

  5. 5. 王进玉. 敦煌石窟探秘[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 23.

  6. 6. 黄健华. 佛教东传与丝路石窟艺术[M]. 佛教艺术研究专稿, 成都: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4.

  7. 7. 王进玉. 中国古代彩绘艺术中应用青金石颜料的产地之谜[J]. 文刊物, 2009(6): 396-402.

  8. 8. 北京大学考古系. 克孜尔千佛洞文物保管所. 新疆克孜尔石窟考古报告: 第一卷[R].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7: 151-159.

  9. 9. 米高峰, 刘晶莹. 丝绸之路文化中的本土动画创作资源研究[J]. 电影评介, 2011(17): 11-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