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3 No.03(2015), Article ID:15813,7 pages
10.12677/ML.2015.33012

The Structure of Degree Complement “A/V De Jin” in the 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Huihui L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Email: huihuilu99@126.com

Received: Jul. 20th, 2015; accepted: Aug. 1st, 2015; published: Aug. 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After Ryukyu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 Chinese education is strengthened, and a series of Mandarin textbooks is written especially for Ryukyu students. There were many special high degree complement structures in these textbooks, for example “A/V De Jin” and so on, so they showed the features of south Mandarin dialects. In order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degree system, this article researched the structural feature and the reasons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tructure “A/V De Jin”.

Keywords: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Early Modern Chinese, The Structure of Degree Complement

琉球系列官话课本中的述程结构“A/V得紧”

卢惠惠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Email: huihuilu99@126.com

收稿日期:2015年7月20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1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6日

摘 要

琉球与中国确立交往关系之后,加强了汉语教育,编写了系列的汉语课本。课本语言具有南方官话特点,集中了一批南味高程度义述程结构。论文对高程度义述程结构“A/V得紧”的结构特点,语法化及兴衰的过程和原因作了梳理及发掘,籍以更为全面地了解汉语史上的程度表达系统。

关键词 :琉球官话课本,近代汉语,述程结构

1. 琉球系列官话课本特点及其两种南味程度结构

琉球自明代与中国建立政府间的交往关系以来,为了加强与中国的交往,曾派遣大量的官生(公派留学生)和勤学(自费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与文化、技术。官生到达福州之后,还必须等待清朝皇帝的准许,才能上京入学国子监。在福州等待期间官生们往往在当地延师受业。勤学人员的派遣始于十七世纪末期。机制灵活的勤学派遣制度是官生制度的必要补充,他们在福州自行延师学习,内容自由选择。留学生们学成回到琉球后,或入仕或经商,社会地位可大幅提高。为适应汉语官话学习之需,一些精通汉语的琉球人士编辑了一批汉语课本。据日本汉学研究者濑户口律子研究,这批课本主要包括五种,即《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别名《尊骂》)、《广应官话》和《琉球官话集》、《白姓官话》,其编写者大概是久居琉球的汉民后裔,亦即原籍福建落户于久米村的人。《官话便语问答》、《学官话》的作者姓名不详;《百姓官话》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课本中提到漂流到琉球来的山东商人白世云;《广应官话》该书卷一有“唐荣梁允治永安氏汇定,同学蔡铨玉台氏帮汇”等语句,表明其编写者为梁允治[1] 。

琉球系列官话课本成书时间大约在十八世纪初至十八世纪末[2] 。稍晚于《红楼梦》,早于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1)系列汉语课本。琉球系列官话课本主要供琉球人学习官话之用,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南方话甚至闽方言的词语,呈现出了比较鲜明的南方官话特色,比如,程度结构“好adj.”与“A/V得紧”,如:“好甜、好酸、好有趣、甜得紧、酸得紧、有味得紧”。对于“好adj.”邢福义先生[3] 曾指出过“是南味说法,南方人爱用。”对于“A/V得紧”,表示“A/V得很”、“A/V极了”之意,与汉语中常见的同形结构如“拉得紧、抓得紧、围得紧”等“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以后呈现的紧张状态”不同,日本汉学家香坂顺一[4] 称其为“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中十分常见的结构”。前者至今仍活跃在汉语口语中,而“A/V得紧”却在清末民初时期从汉民族共同语言中逐渐消失了。对于这样一个曾经活跃,甚至作为琉球人眼中的官话语法规则而编入汉语课本中,现在却极为罕见的程度补语结构1,它在近代汉语中的基本面貌及发展演变情况如何,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以助于了解汉语程度表达系统的兴替消长。下面本文即以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为中心同时结合其他白话文献对述程结构“A/V得紧”进行考察。

2. “A/V得紧”结构分布的地域及时代特点

我们通过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和北京大学的CCL古代汉语资料库进行检索,检得以下几部作品中“A/V得紧”结构使用频率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从表中可见,“A/V得紧”结构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的南方籍尤以江浙一带为主的作家作品中。作家在语言运用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自己最熟悉的那一类程度副词,从而使作品带上较为鲜明的风格特征,琉球系列官话课本中2“A/V得紧”共59例,这批用例的集中出现,可作为“紧”是活跃于南方官话中的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程度副词的有力佐证。

3. “A/V得紧”的结构特点

3.1. “A/V得紧”的组合功能

从琉球系列官话课本中的“A/V得紧”结构可见,“紧”主要充当程度补语,其述语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形容词:如“甜、苦、辣、咸、麻、淡、浓、嫩、硬、软、香、丑、好、多、痒、大、凉、狂、瘦、呆、高、险、滑、长、挤、深、浅、茂盛、平坦、干净、龌龊、柔弱、好看、温暖、标致、丑陋、灵验、有趣”等。这些形容词单双音节、正负向语义不限,既包括性质形容词,也包括状态形容词,如“寒冷、清凉、酸痛”等,因状态形容词本身包含[+程度]特征,与“得紧”在语义上重叠,在现代汉语中这类状态形容词一般不再受程度副词或程度补语的修饰限制。

2) 心理动词: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只出现了两例“怕风得紧、口渴得紧”,与现代汉语相比,特殊之处在于由“VO得紧”转变为“VOV得紧”,如“怕风得紧”现代汉语应为“怕风怕得紧”。结合其他语料可以发现此类“VO得紧”中的V限于单音节心理动词。

将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A/V得紧”结构与时代更早的明清白话语料相比,可以发现该结构在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呈现出了两个明显变化:

1) A/V的选择范围大为缩减。

① 数量上的缩减:除了前文所列举的琉球系列课本中出现的所有A/V之外,其他白话著作中的状态形容词还有:“皎洁、胀痛、炎热、尩瘦、佳丽”等。心理动词还有:“恨、爱、愁、感(表感谢义)、心爱、知趣、埋怨、撺掇、信从、欢喜、疼爱、气恼、想象、害怕、明白、厌烦”等,包括表心理活动和心理感觉的两小类。

② 类别缩减。在其他白话著作中,“A/V”还有另外两类:第一类,V为[+通过外部动作施加压力]语义特征的行为动词,如“围、把握、抓、握、做、照管、下、逼、拘束、弄、赶、念问、吹”等。这类“V得紧”不表程度义。第二类,V为[-通过外部动作施加压力]语义特征的动词或动词结构,如:“有罪、通家、像模样、有显应、催求讯断、舞、漏、拗、踅、请、吠、吵吵、动荡”等。

2) 语义完全虚化。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A/V得紧”结构中,语义已经完全虚化,不再表示实意,如“酸得紧、有趣得紧”等只用以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达到了一定高度。而其他白话文献中的“A/V得紧”结构如“有罪得紧、像模样得紧、舞得紧、漏得紧、请得紧”等,虽不再表“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以后呈现的紧张状态”之类的实义,语义更为抽象,已发生虚化,但仍含有一定的“紧急、急迫”义,如“舞得急切、漏得急、邀请得紧急”等等。

从这几方面来看,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A/V得紧”结构中的“紧”已经完全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了。

3.2. 近代汉语“A/V得紧”在组合功能方面的特异性

“A/V得紧”结构在与其他句子成分组合时,体现出了很多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特异性。主要有四种情况(因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以词语或短语结构为体例进行编排,缺乏上下文语境。本文参照其他近代汉语白话资料中的“A/V得紧”例句进行分析)。

1) “A/V得紧”之后叠加其他描摹性语句,以凸显其程度之高。例如:

(1) 大奶奶却是利害得紧,谁敢与你传话,惹是招非?(明\《水浒全传》)

(2) 只是晁大舍的半边脸合左目,愈觉肿起,胀痛得紧,左半边身子疼的翻不得身。(明《醒世姻缘传》)

例(1)、(2)“厉害得紧”、“胀痛得紧”之后都有进一步对动作或状态的高程度进行具体描摹的其他语句,补充说明“厉害”的程度“到了谁也不敢与你传话,以免惹是招非的地步”、“胀痛”的程度“到了翻不了身的地步”,这类语句与“紧”语义相当,极言述语的程度量级之高。

2) “A/V得紧”前加具有程度意味的指示代词“这等”、“这般”、“恁的”等。例如:

(3) 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明《西游记》)

(4) 怎便这等有显应得紧!梦中还有许多话说。(明《醒世姻缘传》)

(5) 县君笑道:“怎恁地馋得紧?”(明《二刻拍案惊奇》)

例(3)~(5)中“欢喜得紧、显应得紧、馋得紧”本身已表程度高,再与可指示程度的指代词“这等”、“这般”、“恁的”叠加,加强了对性状程度的夸饰。

3) “A/V得紧”与其他程度副词如“甚”、“十分”、“好(不)”等叠合。例如:

(6) 试灯的时节,又当全盛太平的光景,一轮将望的明月,又甚是皎洁得紧。(明《醒世姻缘传》)

(7) 见说道身畔所有剩得不多,行院家本色,就不十分亲热得紧了。(明《二刻拍案惊奇》)

(8) 这两亲家后来相处,说甚么同胞兄弟,好不一心相契得紧。(明《醒世姻缘传》)

(9) 好利害得紧!我那里也算是妇人为政的所在,没有这等毒恶婆娘!(明《醒世姻缘传》)

上述四例中“A/V得紧”与“甚是”、“十分”、“好不”、“好”这些高程度义副词糅合在同一个句子里。因“程度副词具有定量功能,而定量化的结构一般不能再接受其他量化词的再定量”[5] ,在现代汉语里述程结构不可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4) “得紧”与倚变句式“越……”或“越发……”共现。

充当程度补语的“紧”与副词“很”的性质十分相近,表示程度高得难以想象,具有绝对性。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绝对程度义副词因其比较的对象是无定的,是某个体与它所在类的其他所有个体进行对比,不可用于比较句中[6] 。如“珍哥这一夜胀得肚如鼓大,气闷得紧,真是要死不活。(《醒世姻缘传》)”,“气闷得紧”只是就珍哥自身情况而言,跟谁相比较得出的并不清楚,“闷得紧”表达重点在于说明程度极高,而非比较谁“闷”的程度高低,所以现代汉语没有“小王比弟弟高得很”之类的用法。但在近代汉语里,“A/V得紧”结构却常常出现在随着条件的变化,程度与之前相比发生变化的倚变句式“越……”或“越发……”中,例如:

(10) 陈定想着丁氏舍身出脱他罪一段好情,不觉越恨巢大郎得紧了,只是逃去未回,不得见面。(明《二刻拍案惊奇》)

(11) “毕竟有一日弄成了,前进些小所失,何足为念?”把这事越好得紧了。(明《今古奇观》)

(12) 如今这院里又没有别的人家,我越发害怕得紧,往后我不许你夜晚不回来。(明《醒世姻缘传》)

按现代汉语语法,“越……越……”这类倚变条件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单独都不可带体态成分“着、了、过”,其后如有体态成分(如“你的字越写越好了”的“了”)是属于整个格式的成分,也不能带结果补语、时量短语充当的补语。能够进入“越……越……”句式的词语在量度上都含有[+可变]的语义特征,如“好”,可变为“较好”、“很好”、“好极了”。“越……越……”不与程度补语兼容,如不能说“越来越欢喜得紧”,这是因为程度补语表达的是说话人对事物性状的主观感受或评价,是说话人心目中的最大量,在量度上具有[+不可变]的语义特征。[7] 而这个特性正与“越……越……”的[+可变]性语义特征相抵牾。

“A/V得紧”以上四种分布特征,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用此类叠床架屋的格式来强调性状或动作的程度之高,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当时口语中程度补语与现代汉语程度补语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差异性。

4. 程度副词“紧”的语法化

程度副词“紧”是由实词“紧”演变而来,具体的语法化过程为:

4.1. “紧”的初始义及用法

“紧”,见母真部。《说文》:“缠丝急也,从臤,从丝省。”《广雅·释诂一》:“紧,急也。”形容词。本义例见《昭明文选·舞赋》:“弛紧急之弦张兮。”六朝以前,还不是常用字。

4.2. “紧”语法功能的发展演变

六朝以后,“紧”开始发生变化,表现在常与其他词语复合成双音节词“紧切、紧急、紧要”等。例如:

(13) 皇帝恨兄心紧切,专使新来宣敕文。(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14) 又退换表段不及端者,督责根括,殊为紧急。(北宋《靖康纪闻》)

(15) 知与思,于人身最紧要。(北宋《朱子语类》)

由于“紧”常处于双音节词语线性序列的前端,词语的语义、语法重心落在后一语素上,因而“紧”逐渐被排挤出句子核心结构,退变为后一语素的修饰限制成分,例如:

(16) 抛却身前义海,紧抱执一个黑山。(五代《祖堂集》)

(17) 不执物,不据物。不同窒塞人紧把著事不解传得,恰似死人把玉¤玉相似。(五代《祖堂集》)

例(16)、(17)的“紧”修饰后一动词“抱执”、“把著”,充当句子的状语成分。唐五代时期,“紧”又发展出了作动词补语的功能,如“拉紧、挤紧、绞紧、围紧”等。宋代话本语录类资料中甚至还出现了与具体动作行为无关的“打紧”和“吃紧”之类的用法,例如:

(18) “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我和你放心不下,打紧他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19) 大抵闲时吃紧去理会,须要把做一件事看,横在胸中,不要放下。(《朱子语类》)

(18)、(19)例中“打”和“吃”皆为不表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紧”与之结合成副词,表示句子情态。晚唐、五代“得”字述补结构的出现,对汉语语法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同样影响到了“V紧”类动补式词语。标记词“得”的插入,进一步强化了“紧”的补语地位。“V得紧”结构在《朱子语类》等文献中多见,如:

(20) 心要收拾得紧。(《朱子语类》)

(21) 圣人便欲人就外面拦截得紧,见得道理分明,方可正得心。(宋《朱子语类》)

(22) 若做得紧,又太过了;若放慢做,又不及。(《朱子语类》)

例(20)~(22)中,“V得紧”动补结构表示“通过行为动作V达到了‘紧’这样一种状态或结果”。结果补语结构“V得紧”的出现为程度补语“紧”的形成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4.3. 程度副词“紧”的产生

“紧”语义的虚化及程度补语功能的产生促成了程度副词“紧”的最终形成。

“紧”本义“缠丝急”,即“丝缠得密,在空间上没有过多的余地”,本为空间域。在古人的观念中,空间和时间概念可以互相转化,比如“际”既可以指空间上两物相交转接,如“居齐鲁之际”(《左传·定公十年》),也可以指时间上前后两段相交接,如“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紧”也可指空间与时间域,如“紧迫、紧急”等即表时间之急。再后来,还可指心理感知域的“急迫、严谨”,如“心要收拾得紧。如颜子请事斯语,便直下承当。”(《朱子语类》)。当表示心理感知域时,人们的心里总有一个参照点,离参照点愈近,可回旋的余地就愈少,紧迫性就愈高,又因此而隐喻为程度域,例如:

(24) “遇着一个打卦先生,叫做贾半仙,人都说他灵验的紧。”(《元曲·盆儿鬼》)

(25) (生吃吐科。旦)怎么吃了就吐?(净)虚弱得紧,胃口倒了。(《全元曲》)

例(24)的参照点为“人们心目中的灵卦”,当“贾半仙打的卦与之非常接近”时,便表示“他打的卦很灵验”;例(25)参照点为“人们心目中的虚弱标准”,而“生吃了就吐的症兆与该标准没有差异”时,也就说明其“虚弱”的程度极高。这两例中的“紧”语义都是通过个体与类别在性状行为之间的类比而得到的,表绝对程度语义,相当于“很、极”等。至此,我们认为,这类只能用在补语位置,只表示程度义的“紧”已经演变成为了副词。

但在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紧”的语义和句法功能都很单一,只表程度高,只能充当句子补语。再酌举两例:

(26) 老爷道;“其妙处多得紧,说他不尽。”(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27) 只见这个风却大得紧,怕船有些不便,将如之何?(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例(26)、(27)“多得紧”、“大得紧”只表“多”、“大”的程度非常高,而不再表实义。

4.4. 程度补语“紧”的衰落

近代汉语中程度副词“紧”的产生并未影响动补结构“V+得紧”的继续存在,两者因述语的不同而有着明显的分工:当述语为形容词、心理动词或部分表示性状的动宾词组如“有趣、有意思、好吃”等时,“紧”为程度副词;当述语为动作动词时,“紧”仍为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

综观近代汉语的程度副词“紧”,其语法化程度并不高,仅作为唯补式程度副词使用。其适用范围也极为狭窄,多运用于口语色彩比较强的以南方官话为主作品中,所以在深受南方官话影响的琉球汉语课本中集中出现了一批用例。但由于琉球官话课本的编撰年代在清中叶,与明代白话作品中“A/V得紧”的用例比较起来,已经出现了A/V选择范围缩小,语义更为虚化、单一的倾向。再者,程度副词“紧”与程度副词系统中其他强势成员如“很”的语义及功能相重叠,与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不符,逐渐地,述程结构“A/V得紧”便退出了历史舞台,“紧”从发展为程度副词到淡出汉民族共同语仅短短一、两百年时间,其“程度高”义项也不再为《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科课题“元末至民国初年汉语口语句式研究——以海外汉语教科书为研究中心”(项目号11YJA740058)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研究项目《汉语述程结构的历史研究》(项目号14ZS08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卢惠惠. 琉球系列官话课本中的述程结构“A/V得紧”
The Structure of Degree Complement “A/V De Jin” in the 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J]. 现代语言学, 2015, 03(03): 101-107.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5.3301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濑户口律子 (1996) 日本琉球的中国语课本《广应官话》. 中国语文, 4, 77-84.

  2. 2. 李丹丹, 李炜 (2008) 琉球官话课本的“官话”性质. 吉林大学学报•哲社版, 1, 138-143.

  3. 3. 邢福义 (1995) 南味“好”字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 78-85.

  4. 4. 香坂顺一, 著, 江蓝生, 白维国, 译 (1997) 白话语汇研究. 中华书局, 北京.

  5. 5. 张斌, 范开泰 (2002) 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 安徽教育出版社, 合肥.

  6. 6. 储泽祥 (2008) 汉语口语里性状程度的后置标记“去了”. 世界汉语教学, 3, 43-50.

  7. 7. 陈群 (1999) 说“越来越”. 汉语学习, 2, 26-28.

  8. NOTES

    1现代汉语中除了某些特意仿古或营造某种意境的作品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外,《现代汉语词典》及各大方言词典中均未收录表程度高的“A/V得紧”,现代汉语方言中该用法的例证需进一步搜寻。

    2因遍寻《百姓官话》未得,本研究数据基于《官话问答便语》、《学官话》、《广应官话》和《琉球官话集》四种文献得出。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