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4858 , 11 pages
10.12677/ML.2023.1111646

纳西语奉科话声调研究

树银凤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3年9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27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7日

摘要

奉科话是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奉科镇纳西族使用的纳西语方言,该方言的声调有高(55)、中(33)、低(11)三个平调,低中升调(13)主要出现在双音节固有词和借词中。奉科话声调类型上属于平调型。通过跨方言比较,作者发现声调对应关系复杂如:低中升调(13)与其他方言声调对应关系呈现一对多现象。从共时的角度,作者对奉科话声调进行描写,阐述了其声调类型、特点以及与其他方言的声调对应关系。对奉科话声调的描写为纳语组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音线索,同时为奉科话的方言划分、语言记录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三平调,对应关系,奉科话,纳西语

A Study on the Tones of Fengke Dialect in Naxi Language

Yinfeng Shu

College of Ethnic Cultur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Sep. 7th, 2023; accepted: Oct. 27th, 2023; published: Nov. 7th, 2023

ABSTRACT

Fengke dialect is a Naxi language dialect used by the Naxi people in Fengke town, Yulong Naxi Autonomous county, Lijiang. The dialect exhibits three level tones: High (55), middle (33), and low (11), with a rising tone (13) mainly appearing in disyllabic native words and loanwords. The tonal patterns in Fengke dialect belong to the level tone category. Through cross-dialect comparison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tonal correspondences are complex such as: rising tone (13) and other dialect tones is complex, showing a one-to-many relationship. With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tonal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spondences with other dialects in Fengke dialec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onal patterns in Fengke dialect provides new phonetic clues for the study of Naxi languages, while also serving as a reference for dialect classification and language documentation of Fengke dialect.

Keywords:Three Level Tones, Congruent Relationship, Fengke Dialect, Naxi Languag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50年代前贤对纳语组语言(纳西语方言)代表性方言土语的语音特点进行了描写,70年代初步构拟了原始纳语的声韵调系统,近年来对纳语组语言的调查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新进展,如:摩梭话 [1] 、冷不落话、片丁话 [2] 、玛丽玛萨话 [3] 等。至今,国内外对纳西语的方言描写和研究已经有丰富的文献(如:盖兴之 [4] 、和即仁和姜竹仪 [5] 、和志武 [6] 、杨焕典 [7] 、戴庆厦 [8] 、孙宏开 [9] 、姜竹仪 [10] 等)。从前贤的研究可知,整体上纳西语方言的声调类型属于平调型,声调一般为3~4个,少数方言有5~6个声调(如:水田话双音节名词 [11] ;永宁话 [12] )。早期对纳西语各方言的研究中对声调研究侧重于描写声调的种类及语流音变现象,比如说丽江坝(青龙乡)纳西话的声调有高平调(55)、中平调(33)、低降调(31)和低升调(13)四个,中平调和低降调出现的频率较高,高平调很少出现在有浊声母的音节。低升调主要在汉语借词的音节里,出现在本民族固有词里的极少。在语流中的语音变化,主要表现为语音缩减、语音同化和声调变化等三个方面 [5] ;大研镇也有四个声调,即低平调(11)、中平调(33)、高平调(55)和半低升调(24)。其中音变现象以数量词和形容词的音读变化最为突出 [13] ;香格里拉新仁纳西话有4个声调,即高平调(55)、中平调(33)、低降调(31)、低升调(13),在语流中的语音变化,主要变现为语音缩减、语音同化和声调变化等三个方面 [14] ;波湾纳西话的声调有低平调(11)、中平调(33)、中升调(35)三个 [15] ;次恩丁纳西话声调有高平调(55)、中平调(33)、低降调(21)、中升调(24)四个,其中读中升调(24)的词,与汉语入声借词的关系不密切。语流音变有两种情况:第一,词汇及句子中的语流音变;第二,声调引起的语流音变 [16] ;玛丽玛萨话有4个单音节声调,即:21调、24调、45调、52调。单说但发音较随意时,45调有自由变体53调,52调有自由变体42,这两个调类没有互相混淆现象。语流音变有两种元音清化和连读变调 [17] [18] ;永宁舍垮村摩梭话和落水摩梭话有低平调(11)、高平调(55)、升调(35)和降调(51)四个单音节声调,其中舍跨摩梭话与落水摩梭话在单音节基本调中有对应的升调,而平调基本调舍垮村是55调,落水是33调。其中语流音变为音节的省略(只保留声调)或弱化,声调引起的语流音变主要从词类角度分别探讨各自音变,重点说明数词和量词的音变现象。将动词置于不同语境,动词本身、附加前缀或后缀时会发生音变 [19] 。纳西语多舍村话单字调中出现的声调类型主要是低平调(11)、升调(35)、高平调(55)、高降调(51),其中量词的变调情况比较的复杂。纳西语达祖村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中平调(33)、中降调(31)、低升调(13)、高平调(55),在语流中语音变化主要表现在语音同化和声调变化两个方面 [20] 。纳西语相关学科都普遍接受前人的描写,比如文字学、语言学、民族学等。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使用新的描写方法对新的语言点进行描写(如:Jacques, G. and Michaud, A. (2011) [21] ),发现了以往研究没有涉及的声调现象,对相同的语音事实的描写也不尽相同。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是法国学者Michaud [22] 对永宁摩梭话声调系统的研究,他归纳出永宁话有L、M、H、LH、LM、HM6个词调,虽然调型很多,但是都是由三个平调派生的,其声调系统更为复杂且与标准语中的4个字调高平、中平、低平、低升调明显不同;Michaud还深入讨论了永宁摩梭话在数量结构中的音变现象,并指出这一现象不能依连读音变或一般形态音位规则得以充分解释,而应部分地归于不规则形态音位;还有学者用平调分析法对片丁纳西话的声调进行了分析,并发现除四个基本字调外,纳西语中存在一些合音调词汇化产生的边缘化调位,如低中升调(LM)、高低降调(HL) [23] 实际上合音调的描写在《简志》中称之为“省略变调”。

奉科话声调与标准语一样有四个字调,但调值上,奉科话的低中升调(13)与标准语的24调不同。另外,奉科话同一个语素在构词中有不同的声调。例如:奉科话khɯ55“狗”单念时为高平调,在khɯ11me55“母狗”一词中则读作低平调。奉科话55调对应标准语33调如“天”mu55→mu33;13调对应55调如“睡觉”ʝi13→ʝi55。除此之外,奉科话中还存在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比如:ʐwæ55“马”ʐwæ55pʰʋ̩33“公马”ʐwæ33me55“母马”;ɣɯ55“牛”ɣɯ55pʰʋ̩33“公牛”ɣɯ11me55“母牛”,这些字单念和组成词时声调有时发生变化有时不发生变化。还有低中升调(13)除了出现在汉语借词中以外,出现在固有词中时有时会发生变调现象,比如:sy13“杀”sy11sy13“打仗”;tʂʰu13“擦”tʂʰu11tʂʰu33“擦掉”等。奉科话中有些“名词 + 形容词”、“动词 + 名词”、“名词 + 名词”的合成词中也会发生连读变调。像类似的变调现象在此文中就不再赘述。从共时的角度对奉科话的声调进行描写,阐述了其声调类型、特点以及与其他方言的声调对应关系。因此,本文以奉科镇上瓦村为研究对象,从共时音系学的角度进行描写,旨在说明奉科话声调的特点,以期揭示声调的规律,并从跨方言角度进行了比较。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纳西语方言增加个案描写及参考材料。

奉科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东部北端,东与宁蒗拉伯乡隔江相望,南与玉龙县宝山乡接壤,西与香格里拉三坝乡隔金沙江而望,形成了三面环江的河套地形。奉科镇辖柳青、奉联、善美、黄明、新明、达增6个行政村委会,52个自然村落,共计镇内人口7800人。镇内居民以纳西族为主,个别杂居汉、彝、白、傈僳、普米等民族,平时多用奉科纳西话进行交流。本文发音人的信息:发音人1,男,60岁,群众,云南丽江人,家住奉科镇善美行政村上瓦三社,初中文化,电话135****4437,能熟练使用奉科纳西话且家庭中均使用奉科话,且无长期外出经历;发音人2,女,48岁,云南丽江人,家住奉科镇善美行政村色看一组,小学文化,群众,电话183****7120,能熟练使用奉科纳西话且家庭中均使用奉科话家庭住址,且无长期外出经历。

2. 声调

纳西语声调系统更适合使用平调为基本音系单位的分析方法,平调分析的基本观点是升调和降调由高、中、低不同的基本平调派生同一个调位不分起点和终点。纳西语的声调分析是基于平调分析的结果,用平调分析法对片丁纳西话的声调进行分析,发现除四个基本字调外,纳西语中存在一些合音调词汇化产生的边缘化调位,如低中升调(LM)、高低降调(HL)。相比以往的调值描写,平调分析可以更好的描写和解释纳西语方言复杂的变调,如奉科话:ŋɑ11ne11ɡə³³nɯ11→ŋɑ11ne1311“我和你”中连词ne11这样的合音变调属于“前音节声韵调·后音节声调和音长”的音节合音类型。其中,对连词ne11变调可以这样解释:连词ne11后可接领属格ɡə33构成双音节形式ne11ɡə33“和”,领属格ɡə33完全丢失音段ɡə (元辅音)后音长和声调33 (M)得以保留并与前音节合音使前音节出现变调,这说明连词ne13的低中升调(LM)是由L和M两个平调构成的。对于此类变调现象之后将会进一步研究,此处就不过多赘述。

(一) 奉科话基本调位

奉科话声调有三个平调和一个低中升调,分别为高平调(55)、中平调(33)、低平调(11)、低中升调(13),见表1,这三个平调在奉科话2500个常用词汇中,占总数比分别为50.12%、59.72%、43.08%,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而低中升调(13)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占总数比为22.6%,它不出现在声母ndz、ɳɖʐ、dʐ、ɲɟ、ɖ上,且出现在双音节词中的频率较高,占13调在2500个词汇中出现总数的49.74%。因此,低中升调多数出现在奉科话双音节固有词和汉语借词中,少数出现在单音节固有词中。

Table 1. Tone table

表1. 声调表

纳语组语言单音节声调一般有3~4个,少数方言有5~6个声调,如:水田话双音节名词;永宁话。奉科话高平调、中平调、低平调使用较频繁。低中升调少数出现在单音节词中,如:lɑ13“打”、pʰi13“断”、xɯ13“海”、cʰi13“冷”等一些固有词汇中;多数出现在双音节词中如:ʝɑ1113“家”、sy11sy13“打仗”、ʂʅ3313“瘦肉”、kʰu5513“关门”等一些固有词汇中。还有一些在汉语借词里,如:mə13“墨”、fɑ13“发”、tɑ55ço13“大学”lɑ13“蜡烛”等词汇中。大研镇话中平调和低降调出现的频率高,高平调次之,低升调主要出现在借词(汉语最多、藏语、白语)的音节里,出现在本语固有词里的极少,奉科话和大研话高平调、中平调、低平调使用频率略有不同。

Table 2. Single-word tuning base frequency table (unit: Hz)

表2. 单字调基频表(单位:Hz)

表2说明:表中T1行为高平调的基频数值,T2行为中平调的基频数值,T3行为低降调的基频数值,T4行为低平调的基频数值。

声调格局是由一种语言或方言里面的所有单字调组成的格局,声调格局的声学表现就是使用实验的方法将所有的单字调的平均曲线画在同一个调域空间中。石锋认为“在声调格局中,每一个声调所占据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状的声学空间。只要一条声调曲线位于这个声学空间中,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就不会与别的声调相混同。因此,我们通常所做的声调曲线不应该只看成是一条线,而应作为一条带状包络的中线或主线。”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是研究声调的基础形式,也是考察各种声调变化的奠基 [24] 。

Figure 1. The mean value curve of basic frequency of Fengke dialect

图1. 奉科话基频均值曲线图

结合表2图1分析奉科话单字调基频均值曲线的曲拱情况,调型走势等,其中,基频均值最大值为:128 Hz,基频均值最小值为:86 Hz1。分析结果如下:

T1调基频曲线平稳,覆盖调域最上部,位于5度调域中上部,起点和终点仍然在同一区间,是个高平调。

T2调基频曲线平稳,位于3度和2度调域之间,曲线从起点到终点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并且可以看见,发音人极力要达到目标高度,实验起点基频226 Hz,终点基频为210 Hz,降调不明显,所以把它描述为中平调。

T3调基频曲线平稳,覆盖调域最下部,位于1度调域中部,起点和终点仍然在同一区间,是个低平调。

T4调基频曲线是前端呈下降趋势,后段呈上升趋势,位于1度和2度调域之间部,起点是183 Hz,终点是203 Hz,起点与终点相差20 Hz,是个低中升调。

图1声调折线图可看出奉科话声调属于三平调方言,只有一个升调,且对比发现实验得出的调值与听感的描写大同小异:高平调、中平调、低平调基本一致,调值分别为55、33、11;低中升调型都是升调,实验调值12比听感的调值13略不同。由于发音人本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对基频分析可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单音节声调分布分析

Figure 2.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of tones on monosyllabic words

图2. 声调在单音节词上的数量分布

在目前调查的2500个常用词汇中单音节词共400个,其中高平调单音节词有89个,占22.25%;中平调单音节词有97个,占24.25%;低平调单音节词有117个,占29.25%;低中升调单音节词有97个,占24.25%;不同声调在单音节词上的数量分布如图2所示:基本调位在单音节中的分布是比较均衡的。

(三) 双音节词的声调模式

因为有四种单音节调,根据这四个声调内部的排列与组合应该有16种双音节调,但奉科话的双音节调实际只有15种。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Disyllabic tones

表3. 双音节声调

杨焕典先生提出大研镇纳西语除中平调以外,高平、低平调都不容许声调相同的两个音节同时出现,并称之为“音高和谐律”。但在纳西语奉科话中是允许出现两个音节都为高平、中平、低平调的词。纳西语奉科话的双音节词声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平调之前,所有声调组合不受限制;二是暂未发现两个低中升调组合的双音节词。

(四) 汉语借词声调的对应规律

Table 4. Example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Fengke Dialect

表4. 奉科话汉语借词例词

纳西族与汉族和当地藏族、白族有长期交往的历史,因而在词语方面存在互相借用的现象。纳西语的借词主要来自汉语、藏语和白语。其中汉语借词数量最多,且从纳西族《东巴经》看,纳西语在很早以前就吸收了一些汉语借词。

奉科话中汉语借词阴平和上声字与中平调、低平调、低中升调都有对应;阳平字与低平调和低中升调对应;去声字与高平调和低中升调对应,见表4。其中汉语借词的单音节词多出现在奉科话的低中升调(13)中,同时13调在奉科话固有词中也存在,且在语流中还出现变调现象,如:lɑ13“打”→lɑ1113“打架”、sy13“杀”→sy11sy13“打仗”等,但类似的变调现象在此处就不再赘述。

现代纳西语中的汉语借词多来自云南官话和北京话,借词声调有对应规律可循。在大研镇纳西话中,现代汉语借词凡属阴平、上声字为中平调;阳平调里的古入声字读低升调,其他阳平字读低降调;去声字读高平调。

3. 奉科话声调与其它方言声调对应

现代纳语组语言(纳西语方言)的声调大多都是3~4个,个别有5~6个,以平调为主。虽然声调数和调值彼此相同或相似但对应关系却非常复杂多样,在这复杂的对应中,我们找出了以下几种对应关系,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表5个纳西语方言点的声调调值分别为,奉科话调值为55、33、11、13;丽江话调值为55、33、21、13;宝山话调值为53、33、11;波湾话调值为53、33、21、24;玛丽玛萨话调值为53、33、21、24;宁蒗话调值为53、33、11、35;永宁话调值为35、33、15、13。

(一) 高调

奉科话高平调(55)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如表5,奉科话高平调对应丽江、宝山、玛丽玛萨、宁蒗的中平调(33);对应波湾的高平调(55)和中平调(33);对应永宁的中平调(33)和低平调(11)。总体来看,都是平调对应平调,且多数是奉科话高平调对应其他方言点的中平调,极个别的是对应其他方言的高平调和低平调。

Table 5. The high flat tone (55) of Fengke dialect corresponds to the point tone of other Naxi dialects

表5. 奉科话高平调(55)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

(二) 中调

奉科话中平调(33)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如表6,奉科话中平调对应宁蒗的中平调(33);对应波湾、玛丽玛萨的中平调(33)和低降调(21);对应永宁的中平调(33)和低平调(11);对应丽江、宝山中平调(33)、低降调(21)、低平调(11)。总体来看,平调对应平调和降调,且多数是奉科话中平调对应其他方言点的中平调,极个别的是对应其他方言的低降调和低平调。

Table 6. The high flat tone (33) of Fengke dialect corresponds to the point tone of other Naxi dialects

表6. 奉科话高平调(33)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

(三) 低调

奉科话低平调(11)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如表7,奉科话低平调对应宝山的低平调(11);对应丽江、波湾、玛丽玛萨的低降调(21);对应永宁的中平调(33)和低中升调(13);对应宁蒗中平调(33)、低平调(11)和高降调(53)。总体来看,平调对应平调、降调和升调,且多数是奉科话低平调对应其他方言点的低降调,极个别的是对应其他方言的低平调、中平调、高降调和低中升调。

Table 7. The high flat tone (11) of Fengke dialect corresponds to the point tone of other Naxi dialects

表7. 奉科话高平调(11)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

(四) 低中升调

奉科话低中升调(13)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如表8,奉科话低中升调对应丽江的21、55、33调;对应宝山的53、33、11调;对应波湾的24、33调;对应玛丽玛萨的24、21、33调;对应宁蒗的11、33调;对应永宁的35、33、13、11调。总体来看,对应关系复杂,低中升调对应平调、降调和升调,且多数是低中升调对应平调。由此可说明,奉科话声调分析更适用于用平调分析法来分析,且用平调分析法还可解释某些复杂的变调现象中出现的低中升调是由两个平调组合而成的。

Table 8. The low-middle-rising tone (13) of Fengke dialect corresponds to the point tone of other Naxi dialects

表8. 奉科话低中升调(13)与其他纳西语方言点声调对应

从以上声调比较看奉科话与其他纳语组方言间声调的关系是非常复杂但又有严整的对应规律,从总体上来看,奉科话四个声调多数都与其他方言的平调有对应关系,因此也进一步说明了奉科话在声调类型上属于平调型。从调值看这种声调对应不是孤立的,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探究奉科话声调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纳西语中声调系统的差异和共通性。这为进一步的方言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丰富了我们对纳西语声调变化的认识。

4. 结语

本文以纳西语奉科话声调研究为题,对奉科话的声调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对奉科话声调的描述和比较研究,我们对这一纳语组方言的声调模式和变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共时音系学的角度描写了奉科话的声调系统,并揭示了奉科话声调的特点:奉科话声调在类型上属于三平调方言,而奉科话声调除了有3个平调,即高平调(55)、中平调(33)、低平调(11)外,还有1个低中升调(13),它既出现在汉语借词中也出现在奉科话固有词中,在奉科话常用2500个词汇中,13调的单音节词有96个,其中较多的是动词(45个)、名词(21个)、形容词(14个);13调的双音节词则有276个,其中较多的是名词(124个)、动词(90)、数量词(20)、形容词(11),因此低中升调(13)主要出现在双音节固有词和借词中。奉科话基本调位在单音节中的分布比较均衡。奉科话的双音节调实际只有15种,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平调之前,所有声调组合不受限制;二是暂未发现两个低中升调组合的双音节词。奉科话中汉语借词阴平和上声字与中平调、低平调、低中升调都有对应;阳平字与低平调和低中升调对应;去声字与高平调和低中升调对应,其中汉语借词的单音节词多出现在奉科话的低中升调(13)中。从声调对应关系看奉科话与其他纳语组方言间声调对应关系非常复杂但又有严整的对应规律,从总体上来看,四个调多数都与其他方言的平调有对应关系,因此也进一步说明了奉科话在声调类型上属于平调型。从调值看这种声调对应不是孤立的,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奉科话的声调复杂度介于摩梭话和大研镇话之间,与宝山话和金沙江沿岸方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奉科话声调的变化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该方言的方言划分和语言记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外,奉科话中还存在丰富的变调现象,如:合成词变调。特别是低中升调(13)在固有词中的变调现象尚待深入研究。未来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探讨奉科话的变调现象及声调的变化规律和演化机制。这将有助于为纳西语研究提供新的语音线索,增加对纳西语语声调系统的全面理解。

文章引用

树银凤. 纳西语奉科话声调研究
A Study on the Tones of Fengke Dialect in Naxi Language[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4817-482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646

参考文献

  1. 1. Dobbs, R. and La, M.Q. (2016) The Two-Level Tonal System of Lataddi Narua.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39, 67-104. https://doi.org/10.1075/ltba.39.1.04dob

  2. 2. 和丽昆. 纳西语片丁话浮游调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8.

  3. 3. 李子鹤. 玛丽玛萨话概况[J]. 汉藏语学报, 2013(1): 91-117.

  4. 4. 盖兴之, 姜竹仪. 纳西语在藏缅语言中的地位[J]. 民族语文, 1990(1): 63-73.

  5. 5. 和即仁, 姜竹仪. 纳西语简志[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5.

  6. 6. 和志武. 纳西语基础语法[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7.

  7. 7. 杨焕典. 从纳西语中的紧松元音对立看汉藏语系语音发展轨迹[J]. 民族语文, 1991(1): 57-61.

  8. 8. 戴庆厦. 关于纳西语的松紧元音问题——兼论彝缅语语音历史演变的研究方法[J]. 民族语文, 1993(1): 27-31.

  9. 9. 孙宏开, 胡增益, 黄行. 中国的语言[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10. 10. 姜竹仪. 纳西语方言研究[M]. 昆明: 民族出版社, 2015.

  11. 11. 米可. 木里水田话声调系统研究[J]. 民族语文, 2009(6): 28-33.

  12. 12. Alexis, M. (2017) Tone in Yongning Na: Lexical Tones and Morphotonology.

  13. 13. 杨焕典. 纳西语研究[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14. 14. 陈文美. 云南香格里拉县新仁乡纳西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15. 15. 米可, 徐继荣. 香格里拉县次恩丁村纳西语音系研究[J]. 茶马古道研究集刊, 2012(2): 139-165.

  16. 16. 徐继荣. 次恩丁村纳西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11.

  17. 17. 李子鹤. 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 2013.

  18. 18. 杨大雪. 纳西语玛丽玛萨方言音系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7): 55-56.

  19. 19. 季惜. 永宁舍垮村摩梭话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16.

  20. 20. 李勤. 四川泸沽湖纳西语多舍村话、达祖村话语音、词汇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20.

  21. 21. Jacques, G. and Michaud, A. (2011) Appendix to Approaching the Historical Phonology of Three Highly Eroded Si-no-Tibetan Languages: Naxi, Na and Laze. Diachronica, 28, 1-25. https://doi.org/10.1075/dia.28.4.02jac.additional

  22. 22. Michaud, A. (2009) Phonemic and Tonal Analysis of Yongning Na.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37, 159-196. https://doi.org/10.1163/1960602808X00064

  23. 23. 和丽昆, 米可. 纳西语的升调——从共时分布类型及演变看字调升调的历史来源[J]. 语言学论丛, 2023(3): 133-152.

  24. 24. 石锋. 天津方言声调双字组的实验分析[J]. 语言研究, 1986(1): 1-6.

  25. NOTES

    1基频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自于praat的实验数据。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