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3954 , 13 pages
10.12677/ml.2024.124212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网络构建

许梦丹,王一然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24年1月26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8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7日

摘要

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按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对初中生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卷调查显示,初中英语课程容易忽视词汇间语义、词性、文化内涵的联系,这阻碍了中学生拓展词汇量,很难进行深度、全面地英语交际。认知与语言紧密相连,认知机制会影响语言学习情况。因此,该文聚焦初中英语教育,以整合相关研究、综合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归纳演绎推理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索词汇网络的构建,创新优化初中英语单词教学思路,以改善中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框架语义学,词汇网络构建,初中英语教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Based Lex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engdan Xu, Yiran W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Jan. 26th, 2024; accepted: Mar. 28th, 2024; published: Apr. 7th, 2024

ABSTRACT

The latest version of General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 places greater emphasis on vocabulary 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skill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tends to neglec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mantic, lex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which prev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expanding their vocabulary and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engage in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linked, and cognitive mechanisms affect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the paper focuses o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ield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uctive deductive reason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bulary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innovates and optimises the id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learners.

Key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Frame Semantics, Lex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词汇教学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语言学习的普遍习性规则会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框架性语言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规则性语言学习。最先把框架概念介绍到语言学领域的是Fillmore。词汇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框架,词汇网络是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理念性的网络,该网络以详细的分类,清晰的脉络对所学词汇进行重新排序,使各个原本独立不相连的词汇或根据词形、词音、词根、释意重新相连,当二语习得者不断填充与网络中已有词相关联的词汇时,这个网络的连结点将更加坚固,词汇关系增强,词汇网络更加全面。这种网络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产生语言,学生们能够借助词汇网的强关联性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拓展词汇运用能力,增强听、说、读、写等各个语言技能的应用能力,例如通过词汇网络提高听力理解、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探索英语词汇习得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原型范畴理论以及框架语义学理论建构语法化的词汇网络,以新的视角去研究词汇习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词汇的组织方式以及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从而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理解,进而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效率。

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检索渠道查阅初中英语教育相关文献,充分掌握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及进展,分析现阶段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可改善之处。此后,面向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青岛市平度市以及陕西省安康市某三所中学的初中生,线上发放了以初中生词汇习得情况为主题的问卷,为让问卷结果更具普遍性、更真实可信,随机抽取了这三所中学151名学生进行问卷填写,有效问卷151份。问卷内容从教学者、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三个角度出发,主要涉及学生对词汇的记忆状况以及对于词汇网络的了解与使用情况(见图1)。最后,对济南市历下区某中学进行了实地探访。现场聆听多位英语老师授课,观察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同学们的课堂反应。课后进行访谈,与老师们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单词学习情况。

Figure 1. English vocabulary memorization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图1. 初中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

Figure 2.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ran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图2. 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范围

Figure 3.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vocabulary memory

图3. 文化差异对词汇记忆的影响

Figure 4. Students’ use of vocabulary

图4. 学生对词汇的使用情况

Figure 5. Students’ ability to respond to words in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图5. 交际情境下学生对单词的反应能力

Figure 6. The popularization of lexical networks by teachers

图6. 教师对词汇网络概念的普及情况

Figure 7. The sub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in building lexical networks

图7. 初中生构建词汇网络的潜在意识

Figure 8.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structing lexical networks among students

图8. 初中生自主构建词汇网络的普及情况

实践研究发现了当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第一,68.21%的学生认为记忆英语单词是一件困难且效率低的事(见图1)。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寻找更高效的英语单词记忆策略的需求。而在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仅有11.59%的老师从合适的语言学理论出发,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在记忆单词过程中构建词汇网络的概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见图6)。第二,词汇教学方法较枯燥单一。英语教师普遍采用“先教授读音,再记住拼写”的方式教授单词,64.9%的学生只是强化记忆单词表所给的固有词(见图2),68.87%的学生较少结合其他词汇进行联想记忆,没有在脑海中形成词汇网络(见图7图8)。这种学习策略既无法帮助学生依靠关联性提高词汇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初中英语缺乏相应词汇使用语境的教授。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较少讲解某一词汇的口语使用语境或该词汇背后存在的文化意义,过多注重成功记忆某一单词,提高卷面成绩而忽视现实中的口语应用,使得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佳(见图3)。76.16%的学生存在由于文化差异而不理解该单词的情况,他们在交际应用场景下常常无法迅速反应并灵活使用已学过的单词(见图4图5)。通过整合相关研究、对问卷调查及实地探访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推理总结出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2.1. 教学模式固化陈旧,缺乏创新

教师大多仅遵循传统的领读、释义和造句记忆等简单乏味方式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教学,忽视词汇与语境的结合,轻视词汇涉及的文化内涵间和中外文化差异 [1] ,并且在词汇教学范畴方面拓展有限,无法满足初中生进行深度、全面的英语交际的需求。除此之外,初中英语教师往往会碍于学生词汇量的限制而选择模板化教学,词汇学习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背诵教材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1] ,但这种方式难免过于浅显、局限,需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二语习得者的词汇学习进程。

2.2. 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关联性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生会因学习内容间缺乏关联性而感到非常困难。初中阶段的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是以独立单元进行编排的,单元内容之间关联性不强,部分教师在讲解文本前把词汇表上的单词按照课或单元一次性教给学生,完全脱离文本的内容,忽视句子或语境的作用,致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单词的含义及用法,不能很好地激活联想已学内容 [2] 。同时,在初中生认知能力和框架构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开展全面科学化系统化的整理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完备地将所学知识构建为整体框架进行记忆与运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词汇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分析,结合框架语义学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构建词汇网络,对解决学生二语习得进程混乱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3. 理论概述

3.1.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于新哲学和认知视角的新兴学科,它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角度研究语言。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国内学者对教学中应用的认知语言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自发有意识的关注语言结构的系统性,形成相对完整的英语学习系统。相关研究还总结出了应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与基本词汇、注意词语语义理据的解释、重视词语多义之间深层联系的讲解、重视词语隐喻义的学习以及要关注认知语义学理论的新发展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思路 [3] 。当今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在于词汇掌握不扎实和词汇量不足,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各种措施,例如制定有限度、有理据的教学目标、讲课时联系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帮助学生建构、发展词汇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3.1.1. 原型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时,会自主地在差异化的事物中看到事物本质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相似的事物相联系并组织分类,根据自己的认知特征将其赋予一定的语言符号,范畴也就因此形成。为了概括范畴,认知语言学家罗施(Rosch)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事物属于基本层次;与基本层次相比,更抽象、更概括的事物属于上位范畴;低于基本层次,更具体、更细致的事物属于下位范畴 [4] 。基本范畴是人类辨别客观事物的最基本心理层次,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连接点。在此层次上,个人经验与自然界的范畴最相容、最协调,人们可以更容易、更直观地感知、认识、学习、记忆事物。

范畴化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而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选取的参照点都是围绕原型展开的。“原型”是同一范畴中最清晰、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是“中心和典型成员”,它具有最常见的特征,汇集了范畴中最多的特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现 [5] 。范畴的原型可以是范畴中的中心成员或一组核心成员,也可以是该范畴内核心概念的图示。将该理论实践运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更科学有效地开展词汇的教与学,构建完善的词汇网络,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3.1.2. 隐喻研究

隐喻研究始于1980年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发表。隐喻是指基于我们用一种事物思考和谈论另一种事物的能力,将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语义域中,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现象、不熟悉的话题或任何其他结构不太完善的语义域。如:Time is money。以我们熟悉的源域“金钱”来解释目标域“时间”的内涵,金钱在我们生活中是珍贵、来之不易的事物,这里以金钱的特点映射抽象的“时间”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隐喻研究主要围绕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空间隐喻研究、隐喻和其他修辞模式等七大主题展开。目前国内外隐喻研究的趋势主要为结合语言神经理论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继续关注认知层面的隐喻理论研究 [6] 。有关于隐喻在教学中的研究发现,隐喻在词义衍生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相似性讲词语在不同概念域中进行转化,从而实现词义衍生。例如由于group of sheep和group of people在感知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指示某一事物的词语可以从一种概念域转换到另一种概念域(羊群和人群)。

3.1.3.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理论成果,它是一种语义学理论,也是一种分析词汇和句法结构意义的方法 [7] 。框架语义学认为,要想理解语篇应事先形成特定的语义框架。语义框架是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被激活,并为词语的意义及其在话语中的使用提供语境和动机。不同的语义框架由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框架元素组成,代表着词语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当提到“医院”一词时,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医生”、“护士”和“病人”等词。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框架。教师在教学生英语词汇时,将框架作为整体来教,就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立体的单词模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相比,框架语义学的英语词汇教学法更能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牢固性,降低学生词汇背诵难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3.2. 英语词汇网络

词汇网络是一种二语习得规律性机制。词汇网络是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理念性的网络,该网络以详细的分类,清晰的脉络对所学词汇进行重新排序,使各个不相连的词汇或根据词形、词音、词根、释意重新相连,学生们能够借助词汇网的强关联性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在不同语境下或写作中准确选择合适的单词。

激活扩散模型

1975年,Collins和Loftus提出语义表征的网络模型即激活扩散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关系网,将概念通过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联系起来构建网络。在具体模型中,每个概念作为一个节点,节点之间通过词的语义相似性进行连线,连线越短表示相似性越高,概念联系越紧密。张晓东指出,激活扩散模型具有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在节点中,每个概念可以被进一步引申扩展。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联系建构的网络使得节点之间的连接更加合理化,激活扩散模型比分层网络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可以应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8] 。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存储和检索词汇及概念的方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阐释各类词汇和概念的研究试验的结果,也能揭示出多种途径以获取概念及其特质的信息。本篇文章旨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以及框架语义学进行词汇网络构建,从而深化词汇研究、推动语言理解和语义关系研究,进而促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发展。

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词汇网络的构建

4.1.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构建词汇网络

4.1.1. 重视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的学习

基本层次中的事物名称通常能得到优先考虑,这些事物最具典型性,在该层次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最多的信息。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基本名称,而更复杂具体的下位名称较少使用。如“动物–羊–山羊”这个认知网络中,“羊”属于基本层次范畴,人们日常交流常使用“羊”,而较少使用“山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基本范畴理论,可以使学习内容更简单、更易理解。

基本范畴词汇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常用词汇量有1000个,他便可以理解一篇规范文章80.5%的内容 [9]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基本词汇,后续教师才能以基本词汇为根据进行相应的拓展,从而掌握其他相关词汇。要想顺利构建英语词汇网络,学生至少要把握常用的基本词汇。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的原型意义上,鼓励学生探索词汇意义间更深层次的联系,按词汇的实用性和使用频率逐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充分利用原型范畴原理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4.1.2. 通过近义词及上下义词构建词汇网络

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坚持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逐步由教授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过渡到教授上位范畴或下位范畴词汇。教师基于原型范畴理论,重视同义词教学,讲解基本词汇的下义词,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同义词及上下义词的思维网络,提高语言水平,增强词汇学习的有效性。

如以单词benefit为例,与benefit相关的单词还有advantage,interest,favor,profit,gain属于更加具体的范畴(见图9),这些单词既是benefit的下义词,又互为同义词。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Figure 9. Synonyms of benefit

图9. Benefit的同义词

4.1.3. 通过反义词教学构建词汇网络

词汇系统中的词语意义本身并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事物的意义实际上是一组对比依存关系,在与同一语义领域中的其他意义进行比较和对比中,意义得以显现。

只有通过分析与比较词语本身及其与其他词的关系,才能准确地确定一个词的真正含义 [10]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可以分类为等级反义词,互补反义词和关系反义词。等级反义词具有语义上的递进性,以young和old为例,两者之间还有middle-aged,mature,elderly等表示不同程度的词汇存在。互补反义词是指在语义上相互排斥的词组,非此即彼,以man,woman,girl,boy这四个词为例,经过比较可知四者都有属性HUMAN,再次比较man和woman,二者都具有属性ADULT,但woman没有特征MALE,就man和boy而言,它们又具有属性MALE,而boy没有ADULT的特征(见图10)。关系反义词只有在特定关系语境中才有意义,如parent-child,“parent”并没有真正对应的反义词,但这两个词在亲子关系语境时,它们是一对关系反义词。通过正反意义的比较和理解,学习者可以以原型词汇为中心,依据反义关系扩展词汇网络,增加词汇量。

Figure 10. Schematic diagram of antisense relationship

图10. 反义关系示意图

4.1.4. 通过构词法构建词汇网络

原型是基本范畴中的最典型的成员,处于范畴的中心地位。基本范畴词词性简单、不可分析,且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以基本范畴词为原型能够衍生出许多派生词。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能以基本词汇为原型,将其作为认知中心点,围绕词根讲解相关单词,在该词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词缀,衍生出相应的其它词形(见图11),或与其他词汇结合得到合成词,如schoolbag,schoolwork,schoolyard,形成一个语义互相关联或词性变化的词汇网络。教师注重构词法的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词根词缀形成新的单词或推测其新的含义,使学生建立起以基本范畴词汇为中心的词汇网络,这有助于加深他们理解词汇意义,实现高效记忆。

Figure 11. Derived words modelled on value

图11. 以value为原型的派生词

4.1.5. 通过一词多义构建词汇网络

一词多义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指一个词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词义。词汇的多种含义并不相互孤立,而是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之所以存在多义现象,是因为人们会使用隐喻或转喻等认知技巧,以具体化或抽象化一个词的原型意义。转喻是在同一认知领域中,用易懂部分理解其它更复杂的部分或整体。隐喻则是用一种事物思考和谈论另一种事物,将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语义域中,从而理解复杂的现象、不熟悉的话题或其他结构较差的语义域。

基本词汇的意义具有不断扩张、发散的特点,能够延伸更多的隐喻意义、边缘意义。以单词“head”为原型构建隐喻与转喻视域下的词汇网络(见图12),“头,头部”是该词的基本含义,即原型义项,其它意义都以其为中心,通过转喻、隐喻衍生而来。

Figure 12. The lexical network in the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ic perspective of the prototype “head”

图12. “head”为原型的隐喻与转喻视域下的词汇网络

词汇网络与隐喻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原义和喻义网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激活。当交际参与者间的词汇网络存在共同结构时,隐喻才能被理解。英国大学讲师用本族语授课时,经常使用隐喻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以英语为二语的学生,常因无法正确理解隐喻含义,误解教师的态度 [11] 。交际失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二语习得者和母语者的词汇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二语习得者思维中不存在相应的词汇知识,母语者的隐喻并不能激活二语习得者头脑中相应的节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基本词汇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在了解基本词汇文化背景及隐喻含义的基础上,以基本词汇的释义为中心联想相关含义,以掌握该词的延伸意义,扩展词汇网络。

4.2.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词汇网络构建的作用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构建出的词汇网络能扩大学生词汇量,并使学生词汇学习更系统。框架语义学理论认为只有在讲解单词时结合其所在的语义框架,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具体用法。例如“land”和“ground”虽然是同义词,在客观世界中指同一事物,但二者受制于不同的框架。LAND倾向含有对立概念LAND和SEA的框架,而GROUND倾向包含对立概念GROUND和AIR的框架 [12] 。将框架语义学理论引入英语词汇网络,注意理解近义词所在语义框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准确灵活地运用词汇。

Fillmore认为框架不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实体而依赖于我们的文化框架 [13]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有时二语框架需要在该国特有文化中理解,他国学习者无法通过对应翻译的方式来理解。例如,英语的“magpie”和汉语的“喜鹊”。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报喜的鸟,[喜鹊]框架中有“令人高兴”的意象元素,而在西方文化中,“magpie”唧唧喳喳的叫声十分吵闹,与高兴不同,[MAGPIE]框架中有“令人心烦”的意象元素 [12] 。不了解母语与二语框架间的差别,很容易造成二语词汇的误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部分词汇时,可以注意异国文化知识背景的补充对比,帮助学生辨析思维网络中的词义,进一步完善词汇网络,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失效。

4.3.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汇网络初建构

Figure 13. Vocabulary networks centred on emotion

图13. 以emotion为中心的词汇网络

词汇网络参考了科林斯(Collins)构建的层级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和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层级网络模型认为在词汇网络中一些词汇处于同一层次,而另一些词汇则高于或低于它们的层级,大脑以按概念分层的方式存储记忆 [14] 。在层级网络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不同概念,每个节点储存着对应的特定语义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扩散激活模型继承了层次网络模型中的思想,即节点对应概念,概念通过特定路径相互连接,路径越短,联系越强。当一个节点被激活时,兴奋会沿着节点间的路径传播,激活其它节点。随着扩散距离的延伸,兴奋强度会递减 [15] [16] 。

词汇网络实际上是一个隐喻,是各个彼此联系的词,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近反义、上下义、派生、隐喻关系等),在思维中形成的网络状词义组织。词汇联想实验证实了词汇之间有密切的语义联系,这种密切的语义联系形成了词汇网络的骨骼 [17] 。在词汇联想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听到或看到一个刺激词后,在特定时间内说出或写下想到的所有词,这些反应词可以反映他们头脑中词汇表征的特征 [18] 。词汇网上布满了节点,每个独特的节点对应一个单词,许多不同类型的关系将节点联系起来。激活一个节点将会刺激其他节点,节点间的联系越紧密,激活效果越强。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以任意单词为原型就能形成一个词汇网络(见图13),位于网络中心是单词的核心意义,其他意义由此核心意义向外辐射,词汇以相互之间的意义关系为路径进行连接和检索 [19] 。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框架语义学理论为基础,将近反义词,上下义词,一词多义,构词法等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词汇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建立词汇网络。词汇网络的使用或许对解决初中生词汇记忆困难,词汇学习系统性不强,词汇量较少,运用不够灵活等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该文介绍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网络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为初中词汇教学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英语词汇网络综合借鉴了层级网络模型和扩展激活模型,以原型范畴理论与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支撑,将语义关系以网状形式展现出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使词汇的多维度特征和多义性更加明晰,词汇的深层次含义更易理解。然而,该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样本相对有限,无法覆盖所有语境和语言特点。此外,该文只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英语词汇网络的构建,属于理论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英语词汇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有必要的。未来的研究可以构建更大规模的词汇网络,以更全面、准确地揭示词汇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教学中验证其效果。同时,还可以拓展语言和语境范畴,深入探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特征和联系,推动各类二语习得者学习进程。该研究对于深化词汇研究、推动语言理解和语义关系研究以及促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基金项目

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认知语言学视域中的词汇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网络构建”(S202310445193)。

文章引用

许梦丹,王一然.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网络构建
Cognitive Linguistics-Based Lex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1-1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12

参考文献

  1. 1. 高蓉.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 2015(5): 68-69.

  2. 2. 陈卫兵. 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3, 15(6): 78-81.

  3. 3. 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2): 35-39.

  4. 4. 娄惠茹. 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7(36): 86-88.

  5. 5. 梁晓波, 李勇忠. 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教学, 2006(4): 67-74.

  6. 6. 林书武. 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 外国语, 2002(1): 38-45.

  7. 7. Fillmore, C. (1976)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80, 73-92. https://doi.org/10.1111/j.1749-6632.1976.tb25467.x

  8. 8. 张晓东. 分层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6): 36-42.

  9. 9. 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10. 10. 李福印. 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J]. 中国外语, 2005(4): 21-28.

  11. 11. Littlemore, J. (2001) Metaphoric Competence: 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 TESOL Quarterly, 35, 459-491. https://doi.org/10.2307/3588031

  12. 12.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 2011(3): 49-56.

  13. 13. Fillmore, C.J. (1982) Frame Semantics. In: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Hanshin Publishing Co, Seoul.

  14. 14. 朱静. 心理词汇的层级扩展激活模型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3(12): 14-16 77.

  15. 15. Collins, A. and Quillian, M. (1970) Facilitating Retrieval from Semantic Memory: The Effect of Repeating Part of an Inference. Acta Psychologica, 33, 304-314. https://doi.org/10.1016/0001-6918(70)90142-3

  16. 16. Skehan, P. (2000)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ublishing Home, Shanghai.

  17. 17. 冯学芳, 刘洁.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二语词汇语义网络研究[J]. 外语学刊, 2022(5): 93-103.

  18. 18. Schmitt, N. (2015) Researching Vocabulary: A Vocabulary Research Manu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9. 19. 白毅鸿. 英语教学中词汇网络的组织与加工[J]. 教学与管理, 2008(33): 100-10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