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07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34141 , 5 pages
10.12677/JC.2019.74004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arly Newspaper Features of Women Times and the Cognition of Women’s Education

Shuo H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Jan. 16th, 2020; accepted: Feb. 3rd, 2020; published: Feb. 10th, 2020

ABSTRAC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was very active, and many commercial newspapers focusing on women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From the earliest issue of Women’s journal in 1898 to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1912, there were more than 30 kinds of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bout women issued and pu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As a commercial newspaper about women with a large circu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omen Times appeared in this period.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Women Times, the features of early newspapers, the cogni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women’s education, and so on.

Keywords:Women Times, Newspaper Features, Women’s Education

《妇女时报》早期办报特色及对女性教育认知的概述

韩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20年1月16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0日

摘 要

晚清民初时期的中国社会思潮极度活跃,众多商业化女性报纸纷纷出现。从1898年最早发行的《女学报》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期间共有三十多种妇女报刊发行和出版,作为晚清民初发行量较大的商业化女性报纸《妇女时报》便兴起于这一时段。文章将从《妇女时报》兴起的历史背景、早期刊物特点、对女性教育的认知及不足等方面进行有关概述。

关键词 :妇女时报,办报特色,女性教育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晚清民初是女性主权意识的启蒙时期,也是女性社会地位转变的雏形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妇女时报》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主要受众为女性群体。《妇女时报》作为晚清民初发行量较大的商业化女性报纸,其创刊的目的是为了启蒙女性智慧以及增长女性知识,从而应用到家庭教育中,使女性做到“家有贤母,室有良妻” [1]。尽管《妇女时报》在创刊过程当中存在许多不足,最终也因为拖稿、经费不足等多种原因停刊,但其仍不失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女性启蒙刊物,充分发挥了提升女性地位与解放女性思想的重要作用。

2. 《妇女时报》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宽松的发刊及经营环境

《妇女时报》创刊于1904年的上海,晚清民初的上海拥有较为宽松的发刊及经营环境。这一时期,上海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对于资讯信息的需求比较迫切。一方面,上海地区新知识分子汇聚,言论较为自由,思想新潮;另一方面,上海地区印刷技术发展迅速,发刊效率较高。在上海宽松的外部环境下,刊物发展较为蓬勃,《妇女时报》应运而生。

2) 女性教育的崛起和发展

在晚清民初,女子民办学校的数量逐渐提升,女性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伴随着女性识字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等方面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越来越强,女性群体对于精神发展的需求也成为女子刊物创办及发展的初衷。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社会对女子教育的探讨也逐渐深化,他们认为拥有知识的女子最终通过回归家庭、养育子女等形式创造更大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此时的《妇女时报》在内容上也正围绕着女子教育的目标,进行创刊内容上的深度挖掘。

3) 初创团队的良好经营和管理

包天笑作为《妇女时报》重要的创刊人员、编辑人员、作者以及管理人员,对《妇女时报》的创刊以及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包天笑自身作为优秀的文字创作者,格外擅长教育类型的小说,并有多份报刊的写作以及编辑经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包天笑同时还担任多所女校的授课教师,因此对于女性特点以及需求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这些丰富的写作经验、教育经验在日后都很好的融入到了《妇女时报》的创作中。

此外,《妇女时报》超前的筹资模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在晚清民初时期,女性刊物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个人筹资、集体筹资、社会捐款以及股份筹资。《妇女时报》打破传统筹资模式,充分采用商业化的运营形式,资金支持更加稳定,经营管理方式更加完善。尽管办刊具有商业化运营的性质,会增添广告运营等栏目,但是《妇女时报》能够较好平衡商业化发展与优质内容创作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妇女时报》两面印刷,拥有精美的版面设计、短小精悍的论说、内容丰富的小说以及各类新闻的分版,其种种创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因此相比较同时期的女性刊物,《妇女时报》仍旧具有较长的存续寿命。

3. 《妇女时报》早期的刊物特点

1) 创作内容丰富多元

《妇女时报》在创立之初,包天笑就对其内容创作定下了“广泛性”这一要求,在后来的报刊内容方面更是丰富多元。在《妇女时报》中,时政、教育、家政、科学、国际时事、西方文艺、游记、童话、小说、裁缝、食谱、手工艺等内容均有所涉及,可谓是洋洋洒洒,五花八门,也赢得了这一时期社会各阶层知识妇女的喜爱。

2) 创作群体充分兼顾受众需求

相对于创作内容的多元化,《妇女时报》的作者群体却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目标受众为女性群体的报刊大多应该由女性内容创作者执笔写作,这样才能更容易抓住女性特点和需求,创作出相吻合、相适应的内容,但受限于清末民初女性创作者的数量,现实中《妇女时报》的创作者大多数为男性群体。在广泛性的创作内容中,包天笑格外重视文艺类创作的内容契合性,要求这一内容的执笔者必须为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创作者中,仍不乏一些知名的女性人物,如冰心、吕碧城、林宗素、张竹君等。

3) 报刊的发行范围广泛

《妇女时报》的发刊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海地区,在后期发行范围更是辐射到了全国范围。在发行方面,报刊在17期之前主要集中在上海以及北京,而后新增了南京、杭州、天津、苏州、锡州等发行地。正是因为《妇女时报》发行范围的广泛性,每一期能够产生六七千份以上的印刷量,《妇女时报》也成为当时发行量较大的商业化女性报纸 [2]。

4) 重视报刊的商业经济效益

《妇女时报》每一期大概具有百余页左右的篇幅,且将近六分之一的版面都是广告的投放,也为《妇女时报》的经营商家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利益。同时《妇女时报》的目标人群也具有很好的购买意愿和消费能力,其目标消费人群主要包括女学生、女界的精英、男性知识分子、夫妻等。在实际的购买以及推广人群中,海内的社会名媛以及大家闺秀,都成为重要的消费力量。

4. 《妇女时报》对女性教育的主要观点

1) 理想下的新家庭:家庭教育为女子教育的基础

《妇女时报》认为女子教育的最终教育目地,就是回归与反馈对家庭的教育,女子通过知识层面的发展以及提升,能够更好的提升家庭教育的成效。为什么女子一定要回归到家庭中,在家庭劳动中创造自身的价值?《妇女时报》在不同的文章中也给出了相关解释。《妇女时报》认为,沿袭我国传统性别文化,要求女性“正位于内”,视女性群体为家庭劳务的执行者以及家庭价值的捍卫者。随着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劳作形式的确定,男性承担了生产力价值创造的主要部分,因此通过掌握了家庭的经济权利,掌握了家庭的生存以及发展状况。同时《妇女时报》相关文章提出:妇女天生适合向家庭内发展,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活动范围以及类型上的差异,因此女性比较适合转向对家庭的教育。这不仅仅是由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体系决定,也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妇女的生理特性以及性格特征也比较适合发展家庭教育,能够带来良好的效果,因此家庭教育是女子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最终的价值实现方式 [3]。

2) 打造新家庭生活:育儿知识与家政改良

《妇女时报》的预设读者主要为女学生、受过教育的夫妻。夫妻群体必然已经结婚并且组建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对于这一群体有实际意义。女学生虽然没有婚配、没有成家,但是《妇女时报》的相关教育内容能够为日后其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妇女时报》对女性角色预设了成长道路,从为人女、为人妇到最后的为人母,因此在内容创作以及结构上,《妇女时报》一方面教育女性群体如何处理好家庭生活各项事务,另一方面教育女性群体如何养育孩子,培育好下一代。在内容设计上,《妇女时报》不仅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以及养育观点和方式,同时也结合了的许多西方的先进的教育观点,在中西结合的情况下发挥女性教育的作用。

女性在家庭中的关键性职责就是生育、养育下一代,在此观念的引导下,《妇女时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育儿知识。一方面,该报刊中刊登了许多理论化的、知识化的育儿理论,从学术角度更加专业的探讨如何养胎、育儿。另一方面,该报刊也同样从实际角度探讨,侧重于易理解性、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在原则上主要把握育儿的科学性。《妇女时报》也创新化的提出了父亲角色在育儿中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如果说《妇女时报》中育儿知识教育的“新”体现在科学性上,则家政改良的“新”体现在民主性上。在女性的家政改良方面,《妇女时报》也从原则性指导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入手。从财务收支表、亲身经验讲述、国外家政案例、改造家庭生活等登刊内容上可以看出,《妇女时报》希望能够规划理想、事物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平衡。在时报的文章中,还可以看出夫妻双方在知识面与执行面上企图改良家庭生活的努力,会使得治家、理财、育儿、生活空间规划、室内装修、服装选择、家庭娱乐等方面的执行更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在相关文章中,作者群体还格外突出男性在家政改良中的管理作用、指导作用以及监督作用,将家政权利和义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体现了家庭生活管理逐渐走向民主化的趋势。

5. 《妇女时报》对女性教育观点认知的不足

《妇女时报》认为在女性教育的过程中,女性教育最终需要回归到家庭生活中,主要体现在育儿以及家政这两个方面,但《妇女时报》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刊物欠缺一定的思想先进性。《妇女时报》认为女性以及女性教育应该最终回归以及服务家庭,没有关注女性以及女性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在清末民初,女性群体已经参与到社会化的生产以及分工中,并通过就业、工作同样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女性群体也实现了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妇女时报》将女性教育的价值仅仅定位在家庭范围内,存在一定的短视性和局限性。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妇女时报》主推的民主仅仅是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民主,其家庭的主导权力仍旧在男性手中,受过良好教育的、性情温顺的女性群体仍旧是男性的附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从《妇女时报》的个体角度上来探讨,该报刊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女性刊物有其成功的必然,如商业化的运作、知名作家的写作、优秀领导者的管理等。但是从其内容上也可以看出,《妇女时报》在女性权利观念上仍旧是狭窄的、落后的,这与当时整体的社会意识和风气是一致的。女性权利的觉醒以及发展是一个长期挣扎与奋斗的过程,女性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将也是一个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华南农业大学“创新梦工场”大学生创新引领计划立项项目。

文章引用

韩 硕. 《妇女时报》早期办报特色及对女性教育认知的概述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arly Newspaper Features of Women Times and the Cognition of Women’s Education[J]. 新闻传播科学, 2019, 07(04): 29-33. https://doi.org/10.12677/JC.2019.74004

参考文献

  1. 1. 邱俊明. “家有贤母, 室有良妻”——《妇女时报》(1911~1917)家庭教育讨论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台湾: 台湾大学, 2010.

  2. 2. 刘人锋. 民国初年第一份商办妇女刊物《妇女时报》生存的编辑策略[J]. 编辑之友, 2013(4): 118-121.

  3. 3. 陈孝柱, 张芳. 家政知识传播与女性的现代性身份建构——以清末民初《妇女时报》为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2): 101-104.

  4. 4. 崔馨月.《妇女时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 20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