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0173 , 6 pages
10.12677/AP.2023.138386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成因、 风险和对策

张耀东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7日

摘要

本文综述了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对策。文献分析表明,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在农村社会中面临着严峻的择偶难问题,主要由经济、文化水平和性别比例失衡等多重因素造成。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建立婚恋服务机构、引导跨国婚姻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

Causes,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rriage Difficulties for Older Unmarried Men in Rural Areas

Yaodong Zh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Jun. 19th, 2023; accepted: Jul. 28th, 2023; published: Aug. 7th, 2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middle-aged unmarried men in rural areas in finding partners. Litera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middle-aged unmarried men in rural areas face severe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partners due to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cultural level and gender ratio imbalance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e article proposes a series of 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rural economic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marriage and love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guiding cross-border marriag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

Keywords:Rural, Middle-Aged, Unmarried Men, Marriage Difficulti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深刻变化。然而,农村地区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其中之一是大龄未婚男青年普遍面临的择偶难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至40岁适婚年龄段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572万人。其中农村青壮年(20~39岁)男性“盈余”占全国该年龄段男性“盈余”总数的62.4%。这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男性无法找到适龄的女性作为伴侣,引发男女婚姻年龄段人口数量不匹配的性别失衡社会问题。由于性别失衡,婚姻挤压、结婚人数减少、失婚和离婚率上升等社会现象和问题开始显露。学者们通过多年的调研和研究,发现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和潜在风险,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问题对社会稳定、家庭建设、个人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就业和人才流动以及社会平等产生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成因、风险和对策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指导,促进社会稳定、个人幸福和经济发展。

2.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定义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探讨大龄未婚男性的起始年龄,但学术界对“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年龄界定的依据相对简单或不明确,缺乏一致的方法与标准。研究中使用的起始年龄通常为25岁、26岁、28岁、30岁和32岁,其中以28岁的为多,判断依据主要分为通过研究经验或实地观察和基于微观调查或人口普查等数据。其中,有研究基于经验判断农村男性成婚节点年龄(靳小怡等,2010),也有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观察,依据当地认可的结婚机会分水岭或正常结婚与大龄未婚的年龄界限进行划分(王磊,2012b)。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则主要使用不同年龄段未婚人口比例和结婚年龄段的上限等指标(韦艳,张力,2011),也有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年龄划分(刘爽,蔡圣晗,2015)。还有研究同时使用未婚尚存比例、终身结婚期待率和成婚期望年数3个指标测度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果臻等,2016)。

有学者认为,过去研究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界定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例如缺乏客观的量化依据、数据代表性不足、忽略了未婚男性群体等问题。因此,提出了量化、动态的年龄界定思路,基于终身结婚期待率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界定方法,依据5年或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界定的动态调整(果臻等,2022)。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一般被定义为具有农村户口、年龄在25岁以上(一般为超过28岁)、从未结过婚的男性。研究者可以根据目标时期与区域,结合自身的研究需求,选取不同的终身结婚期待率标准进行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界定。

3.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困境的成因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困境的相关研究主要依据婚姻市场理论、市场要价理论、婚姻偿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择偶梯度”理论和“资源交换”理论来进行分析。相关研究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种解释。宏观路径解释认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婚姻市场上男性竞争压力增加,造成男性“被剩”现象。该现象的具体原因包括人们的重男轻女观念、男性生育偏好、胎儿性别鉴定等因素(于景辉,2008;彭大松,2011)。这些因素导致了人口出生性别结构失衡。而农村女性由于求学、就业、通婚等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地区女性数量进一步缺乏(石人炳,2006;许军,梁学敏,2007)。这进一步加强了婚姻挤压的程度。适婚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女性资源在婚姻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从而提高了婚姻市场要价,而农村地区经济贫困与发展落后,也进一步加剧婚姻困境(李凤兰,杜云素,2009;曹锐,2022)。此外,社区环境作为外部因素也影响到大龄未婚男性的择偶机会,经济发展状况较差、规模较小、交通和生活不方便的村庄对女性青年的吸引力较小(刘慧君,苟欢迎,2018)。

微观解释路径认为农村大龄男性未婚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以及家庭条件较差导致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弱。家庭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等。经济贫困、兄弟多、住房条件差、父母健康状况不佳等是大龄青年婚姻困境的常见因素(段玉厂,2012;王磊,2012a)。家庭的社会地位、社会声誉对农村男性的婚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地位低、社会声誉低的家庭的男性成婚困难就越大(杨佳佳,侯继峰,2014)。个体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能力、收入、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等,而这些条件是个人在婚姻市场中竞争的资本(贾志科,沙迪,2016)。除了以上客观原因之外,个人的婚姻(择偶)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杨佳佳,侯继峰,2014)。

总之,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导致婚姻挤压的主要原因,同时农村女性数量进一步缺乏加强了婚姻挤压的程度。此外,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自身及家庭条件较差,导致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弱,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等因素也影响到婚姻问题。

4.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困难造成的社会风险

农村大龄青年择偶困难的客观存在,给大多数农村男青年的性行为、家庭,以及个人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和晚年养老带来一系列风险。学术界对农村大龄青年社会风险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1. 农村大龄青年未婚所引发的性行为风险研究

在中国的性别失衡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在农村地区难以获得正常、稳定的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和弥补方式,其发生率存在显著升高的可能性。刘慧君等认为大龄未婚男性更可能与性工作者发生性关系,存在较高的潜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壮大”色情行业和诱发性犯罪等(刘慧君,李树茁,2014)。另外,杨博等的研究揭示出长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的大龄未婚男性,流动进入城市后的商业性行为可能会明显增加(杨博等,2015)。与此同时,大龄未婚男性的安全套使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比较低,这使得他们的商业性行为具有高风险特征(杨雪燕等,2013;张群林,孟阳,2016)。

4.2. 农村大龄青年未婚对家庭影响的研究

韦艳等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的质性访谈,利用家庭压力理论来解释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的压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认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失婚对家庭在经济上、家庭关系和成员的心理压力上都造成负面影响(韦艳等,2008)。王磊则认为农村大龄男性长期未婚可能会引发家庭承受沉重的结婚费用压力等婚姻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庭在孩子婚姻前景上的风险程度(王磊,2016)。

4.3.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自身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研究

谢娅婷等认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谢娅婷等,2015)。杨雪燕等的研究结果显示,28岁以上的未婚男性生命质量水平较低。无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和婚姻状态,感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未感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杨雪燕等,2017)。刘慧君等则基于脆弱性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受到婚姻挤压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目前在日常生活、情感慰藉、性生活方面的单身生活状况及未来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精神孤独与性生活匮乏目前是损害该群体生存质量的主要问题(刘慧君,2017)。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同样不容乐观。大龄未婚对男青年的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大龄未婚青年的比较幸福感相对已婚青年较低(宋健,王记文,2016)。此外,男性农民工因大龄未婚遭受可观的幸福感损失,尤其是对社会经济条件较好者的影响更为突出(马汴京,2015)。与同龄已婚男青年相比,未婚男青年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得分显著偏低,婚姻挤压、社会支持(情感与工具)及横向社会比较均对大龄未婚男青年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卫群等,2019)。

4.4. 农村大龄青年养老问题研究

随着年龄和健康状况恶化,晚年生活的照料问题成为该群体最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家庭养老资源、有限的亲缘帮助和缺乏社会支持资源,该群体除了寄望于结婚和经济储备外,难以有效应对单身困境,其有限的应对策略也存在相当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刘慧君,2017)。在面对未来养老压力时,婚姻挤压使得大龄未婚男性相比于已婚男性,更容易采取消极的方式养老,即不为养老做准备(郭秋菊,靳小怡,2016)。

5. 解决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对策

综合既往研究,解决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对策涵盖多方面。首先,需要平衡男女性别比例,从结构上缓解择偶难问题。其次,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吸引男女青年就近就业,降低女青年流失程度,化解经济因素导致的择偶难。此外,需要增强男青年实力和竞争力,包括提高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劳务平台等,以提高其发展机会和择偶竞争力。同时,提高婚恋信息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建立婚姻介绍和咨询服务,帮助男青年找到合适对象。此外,加强心理疏导,引导男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念,减少婚姻压力和单身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需要规范引导跨国婚姻,加强涉外婚介市场的法律保护和规范,维持市场秩序,保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形象。这些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问题。

除了上述基于实地调查的解决对策,还有研究采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进行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马柳丹(2016)通过开展“一起来相识”“说出你的故事”和“牵线搭桥”等小组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这些活动提高了参与者的表达意愿,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并促成了一位男青年找到了配偶。

此外,冒焱鑫(2022)在婚姻挤压、压力交互认知与赋权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分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需求。通过“相聚一堂乐相逢”“吾辈本自强”“解压小课堂”和“记录美好生活”等小组活动进行干预,从个体层面帮助他们疏导由婚恋引发的压力、认识自身认知与行为偏差、提升自我效能感、学习抗压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并寻求婚恋的可能性。这些干预措施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社会工作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应对婚姻困境和压力。这些活动以及干预措施的实施为进一步探索解决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之,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是当前农村社会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群体,他们面临着择偶难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男女比例失衡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建立婚恋服务机构等对策。现有研究对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心理、社会支持、社会文化角度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展开。尤其是进一步地评估这些对策的实际效果,需要实施这些对策的地区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以了解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采集来自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观点和体验,以评估对策的实际影响。

致谢

在此,我要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0972)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致意。没有您们的慷慨支持和资助,我的研究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0972)。

文章引用

张耀东.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难的成因、风险和对策
Causes,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rriage Difficulties for Older Unmarried Men in Rural Areas[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08): 3104-3109.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8386

参考文献

  1. 1. 曹锐(2022). 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的社会理性解释. 农业经济, (2), 81-83.

  2. 2. 段玉厂(2012). 农村大龄未婚现象的影响因素考察——以河北省CC县为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30(3), 95-99.

  3. 3. 郭秋菊, 靳小怡(2016). 婚姻挤压对农村流动男性养老意愿的影响——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分析. 人口学刊, 38(2), 29-39.

  4. 4. 果臻, 李树茁, Marcus W. Feldman (2016). 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3), 69-80+127.

  5. 5. 果臻, 杨柳清, 李树茁(2022). 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界定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3(14), 46-58.

  6. 6. 贾志科, 沙迪(2016).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恋窘境分析——基于河南S村的实地研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3), 122-127.

  7. 7. 靳小怡, 郭秋菊, 刘利鸽, 李树茁(2010). 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 青年研究, (5), 21-30+94.

  8. 8. 李凤兰, 杜云素(2009). 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1-24.

  9. 9. 刘慧君(2017). 脆弱性视角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质量: 现状与未来——基于陕南地区的调查研究. 人口与社会, 33(1), 33-43+51.

  10. 10. 刘慧君, 苟欢迎(2018). 从婚配经历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择偶困境及心理应对——基于陕南地区的调查研究. 人口与社会, 34(4), 64-77.

  11. 11. 刘慧君, 李树茁(2014). 性别失衡的社会风险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 12. 刘爽, 蔡圣晗(2015). 谁被“剩”下了?——对我国“大龄未婚”问题的再思考. 青年研究, (4), 76-84.

  13. 13. 陆卫群, 杨慧勤, 赵列(2019). 婚姻挤压背景下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人口与社会, 35(3), 86-98.

  14. 14. 马汴京(2015). 性别失衡、大龄未婚与男性农民工幸福感. 青年研究, (6), 65-73+93.

  15. 15. 马柳丹(2016). 社会工作介入Y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问题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16. 16. 冒焱鑫(2022).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恋压力疏导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17. 17. 彭大松(2011). 数量视角下中国青年婚姻态势的城乡比较. 西北人口, 32(6), 8-17.

  18. 18. 石人炳(2006). 青年人口迁出对农村婚姻的影响. 人口学刊, (1), 32-36.

  19. 19. 宋健, 王记文(2016). 中国青年的婚姻状态与主观幸福感. 中国青年研究, (9), 5-12+37.

  20. 20. 王磊(2012a). 贫困地区农村大龄青年未婚失婚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12), 37-43.

  21. 21. 王磊(2012b). 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议婚经历、认知与计划——以冀北调查为基础.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4), 133-140.

  22. 22. 王磊(2016).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政策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3), 8-14+28.

  23. 23. 韦艳, 靳小怡, 李树茁(2008).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 人口与发展, 14(5), 2-12.

  24. 24. 韦艳, 张力(2011).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 基于性别不平等视角的认识. 人口研究, 35(5), 58-70.

  25. 25.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2015). 婚姻挤压对中国农村不同群体安全感的影响——基于全国百村调查数据的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3), 132-139.

  26. 26. 许军, 梁学敏(2007). 延边州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情况调查报告. 人口学刊, (4), 63-65.

  27. 27. 杨博, 李树茁, 伊莎贝尔•阿塔尼(2015). 流动人口的风险性行为——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南京社会科学, (1), 91-99.

  28. 28. 杨佳佳, 侯继峰(2014).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焦虑原因探究——基于冀东南Z镇的调查. 产业与科技论坛, 13(17), 62-63.

  29. 29. 杨雪燕, 罗丞, 马克斯•费尔德曼(2017). 婚姻挤压对农村男性生命质量的影响. 人口学刊, 39(1), 28-37.

  30. 30. 杨雪燕, 伊莎贝尔•阿塔尼, 李树茁(2013). 性别失衡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基于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发现. 人口学刊, 35(1), 44-57.

  31. 31. 于景辉(2008).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成因及对策. 学术交流, (1), 128-131.

  32. 32. 张群林, 孟阳(2016).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KAP的实证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6(2), 108-11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