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09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31269 , 10 pages
10.12677/SD.2019.93049

General Secretary Xi’s Modern Agricultural Thought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China

Qingyu Chai1, Zhenglin Sun1,2*

1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2Northeast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June 23rd, 2019; accepted: July 8th, 2019; published: July 15th, 2019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s thoughts on modern agriculture are very rich,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s thought on modern agriculture originates from practice and is rooted in the grass-roots level. He has deep thinking an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hina’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thought scientifically answered man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t is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Secretary Xi’s modern agricultural though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f Chinese-styl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words:General Secretary Xi’s Modern Agricultural Thought, Modern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Form,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oad

习总书记现代农业思想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柴青宇1,孙正林1,2*

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2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19年6月23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15日

摘 要

习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农业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习总书记的现代农业思想来源于实践、根植于基层,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回答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创新。本文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等方面概述了习总书记现代农业思想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关键词 :习总书记现代农业思想,现代农业组织形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总书记曾长期在农村生产一线工作和生活,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基层群众、农民兄弟怀有深厚的感情。习总书记在河北、福建、浙江等省市担任县、市、省主要领导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先后发表了许多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的讲话和著述;担任总书记以来,他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在视察黑龙江、安徽以及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做出了一系列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迈向小康的重要论述。习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阐明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律,为我国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关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农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习总书记一直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指出“农业兴、百业兴;农业衰、百业衰;农业萎缩、全局动摇” [1] ;1998年又提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稳定农业、加强农业” [2] ;2003年强调“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 [3] ;2016年再次强调“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4] ;2016年视察黑龙江时又一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习总书记关于农业战略地位的论述是基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来。首先是我国耕地面积资源有限。第一,从耕地面积占国土资源面积比重来看,2014年我国仅为11.46%,比美国低4.27%,远低于法国的33.39%、德国的33.22%、印度的47.57%;第二,从世界人口和耕地面积来看,2014年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5%,但是人口数量却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如何保证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5] 。第三,2014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8公顷,是印度的67%、巴西的21%、美国的17%、俄罗斯的9.3%、加拿大的6.2%、澳大利亚的4% [6] 。其次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比较低。通过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等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比较发现,四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中有三种超过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小麦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9倍,玉米单产仅是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68%,大豆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5倍,稻谷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但是,如果同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比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产能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小麦单产水平仅是德国的61%,玉米单产水平仅是美国的35%,大豆单产水平仅是加拿大的78%,稻谷单产水平仅是澳大利亚的64% [7] 。我国粮食自给率红线是95% [8] ,但是粮食自给率已经从2015年的94%下降到2017年的86% [9] 。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已是刻不容缓。

2.2. 黑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2018年9月,习总书记再次视察黑龙江时特别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北大荒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大作用。”2016年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习总书记特别关注黑土地保护是因为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全国农业现代化进展程度较高、推进较快的区域。习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令人感慨。”黑龙江省从建国初期年产粮食100亿斤到2010年粮食年产突破1000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亿斤,实现“十五连丰”,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9.7%,占东北三省的51%。所以,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主要是黑土地粮食产出力比较高、农业现代化程度较好。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黑土,黑龙江省拥有近1208万公顷的黑土耕地,约是东北黑土地带总面积的44% [10] 。数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掠夺式经营,以及过度开垦和施肥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下降,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黑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黑龙江省地处世界黑土区核心地带,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和黑土地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指示精神,该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谋划黑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既要采取治标措施又要探索治本之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开始对黑土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习总书记视察黑龙江后,黑龙江省实施了专门保护黑土地的《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此后又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利用黑土地的措施。开发利用秸秆精准还田技术,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建立市场机制恢复农田施用农家有机肥;科学安排轮作轮耕,让黑土地得到休养生息;研发保护黑土地的现代农业模式;加强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用量,遏制对黑土地的污染破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机具深耕整地功能,修复黑土地微生态环境;通过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黑土地综合产出能力;推动畜禽水产养殖和种植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小流域治理,推进退坡还林、退耕还湿、退地还草工作;建立健全黑土地激励保护机制,完善监测体系。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给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11]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顺利实施,黑龙江省要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转变传统的土地耕作和经营方式;完善土地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有效约束与激励机制;创新黑土地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此外,还应该按习总书记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缓解地下水超采、恢复黑土地地力、减少农药化肥污染、修复土壤生态系统。

3.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

3.1. 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构建“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5年两会期间又正式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6年在安徽视察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6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要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把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8年3月在参加山东团审议时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农业具有一定产业体系的支撑。习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论述是基于我国现阶段落后的农业产业体系而言的。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主要问题表现在农业资源环境契合度较低、粮经饲统筹不足、种养加融合度不够、初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低端产品过剩、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产品流通不畅等方面。完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按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现代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其次要激发新动力、拓展价值链。要充分挖掘农业观光休闲、弘扬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等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价值,延长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链条,引领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升级。

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支撑。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就是要用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发展农业绿色生产,推进农业科技化、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实施。第一,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量。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和智慧农业,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代替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降低无效劳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提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特色农业品种改良、推行绿色环保有效的种养技术、采用高效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农业产业改革创新、农产品提质增效。第三,农产品质量绿色有机化。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从根本源头上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新型经营体系支撑。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主要特征是规模小、分散经营、比较效益低、社会化服务不足,迫切需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一,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2016年习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提出“四个不能”:“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村集体土地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第二,坚持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效益。2014年9月29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如机械化生产等,同时降低科技成本、经营成本、生产成本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第三,以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要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需大力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业,增强农业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服务主体广泛参与的专业化、系列化、多层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有效组织形式

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2017年习总书记又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三号,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实现增收的基本主体,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型模式,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机制,在振兴乡村战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截止2018年6月末,全国约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9万家。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开始不断增加,经过五年的稳定持续性增长,2013年注册数量猛增,此后注册数量每年稳定在30万家左右。从全国各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分析,第一梯队为山东(20万左右)、河南(18万左右);第二梯为安徽、河北、黑龙江、湖北、海南、吉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山西;第三梯队为其余省份 [12] [13] 。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现代农业中坚力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合作社以农户为主,难以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弱、规模不够、效益不显著;二是受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影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差,对现代农业体系认识不到位,制约了合作社发展;三是专业合作社缺乏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必要的运营资金,导致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从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转到合作社质量上来,凡是达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要求的一律不得享受财政补贴外和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注销长期没有开展业务和自我经营能力差的合作社,杜绝浪费国家大量惠农资金;大力发展联合社,鼓励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发挥合作社的社会组织功能,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延长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4. 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

4.1. 以科技为支撑,发展内涵式现代化农业

2013年末,习总书记在山东调研时表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6年3月8日习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习总书记关于“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理论寓意深刻。目前,我国除了“人多地少”之外,还存在耕地产出水平低,农膜、农药和化肥超量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粮食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猛增,2016年达到5984.1万吨。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为30%~60%、磷肥利用率为2%~25%、钾肥利用率为30%~60% [14] 。据此推算,我国2016年平均约有1262万吨氮肥、718万吨磷肥、350万吨钾肥流失,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湿地、水环境、土壤等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都造成了严重污染。1990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73.3万吨,2016年达到174万吨,增加了10万吨。农药滥用、超量使用已经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1990年我国农用膜使用量为48.2万吨,2016年猛增到260.2万吨 [6] [15] 。农膜自然降解性差,残留的农膜严重影响土壤通透性、削弱微生物活动性、降低土壤透水性透气性,造成土壤表层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种子发芽率降低。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只有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破解目前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研究开发新型科技手段,增加粮食生产水平,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促进粮食生产水平可持续增长。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大规模推进水利建设、农田平整、低产能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作物保护带,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健全和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秸秆利用等农业资源循环型经济,以内涵式发展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2. 以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2006年习总书记就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强调“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继续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既要鼓励农民走出去,又要引导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 [16] 。2007年又强调“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17] 。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习总书记关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思想是在我国农业长期粗放式经营导致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前主要问题表现在耕地资源约束趋紧、劳动力生产率低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水平等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国家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提出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渠道使农民收入增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措施,是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8] 。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现代农业关于以农业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思想,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批农村产业融合扶持政策,主要文件有《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同时编制了《“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全国各省市纷纷进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践活动,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1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猛增14.8%。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切入点,瞄准全省有机绿色蔬菜、杂粮、鲜食玉米、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重点向区域品牌塑造、农业功能拓展、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聚焦发力,先后因地制宜发展了九种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即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带动模式、合作社产业延伸带动模式、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品牌拉动型融合模式、互联网+融合模式。形式多样的农业产业融合方式直接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黑龙江省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高5.7%,2015年比全国高3% [6] 。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依靠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饮食习俗、特色民俗、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依托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革命,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各环节的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要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创新规划、用地、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制度,明确扶持重点,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有效性;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整合项目资源,依托粮食主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推动农产品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要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支持鼓励农民工返回农村创业、城镇技术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积极引导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参与农村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4.3. 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现代化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早在2005年习总书记就指出“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2] [19] ,2007年又强调“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14] [17] 。2016年3月8日习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习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着眼于新时期现代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做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英明决策,这是对当今国际上现代农业演替规律内涵和特点深刻理解,推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内涵扩展和实践巨大创新。

为继续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践行习总书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 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 1号)。

习总书记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返乡创业人员7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1400多万人;家庭农场接近88万家;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850万人,接待旅游人员24亿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700亿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了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业竞争力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13] 。

5. 关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5.1. 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习总书记就强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也是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指出“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规划和建设,处理好四项关系:高起点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建新、改旧和整治的关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发动群众的关系” [20] 。2006年又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 [21]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振兴乡村战略思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习总书记的振兴乡村战略理论,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在正确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理解和认识我国城乡一体化演变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完整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的以生态文明为主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5.2. 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

早在2002年习总书记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通过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22] 。2005年又指出,“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 [23] ;“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24] 。此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深入践行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多元化补偿机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完善生态保护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办法;鼓励各地区在重点流域和水环境敏感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在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等七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鉴于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已经威胁到农业和生活用水安全的情况,国家和相关省市相继在新安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汀江–韩江流域、东江流域、滦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以九州江流域为例,自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来,流域内10个乡镇全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处理城镇污水;对320家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套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畜禽排放废物;发放资金1.28亿元改造和迁移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200米范围内养殖场;帮助流域沿岸从事养殖的农民改变养殖传统,向中草药等生态高效的种植业转变 [25] 。逐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系,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

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文明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建设脆弱、耕地产出力不断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农村文化欠发达、农业法律法规还很滞后等。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才能彻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构建农村生态文明环境制度体系。在农村实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现代生态农业生产体系;重点扶持生态农业产业。二是建立绿色循环农业体系。统筹布局畜禽水产养殖区域,合理采用养殖废弃物可持续利用模式;以生物措施为主控制作物病虫害,以农家有机肥为主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和杜绝农药和化肥为主的耕作模式。三是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文明乡村。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乡村建设,改造农村人文环境,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乡村,发现乡村之美、品鉴乡村美食、体验乡村养生、创造乡村美好生活。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撑。创新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机结合,一体化解决农业耕地、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现代农业保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三十多年前,习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对扶贫工作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扶贫先扶志,人穷不能志短,更要振奋精神往前奔;扶贫要找准路子,”“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26] 。九十年代末期习总书记在福建省农村视察时就强调,“扶贫攻坚与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两个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任务”,“要从制度上研究一套办法”,“要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支持贫困县、贫困乡的经济开发,以增强贫困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扶贫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特别注重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强调“贫困县、贫困乡要把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一个村一个村、一个户一个户地落实下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到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上,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7] ,“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取得经得起历史与实践检验的成就” [28]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小康,农村不脱贫,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农村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要紧紧依靠现代农业,通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在扶贫工作中要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扶贫工作中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核心任务,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合理分配产业结构、科学设计产品结构,坚持优质、安全、高效标准,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农村扶贫工作要把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依托,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村脱贫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抓好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6. 结论

习总书记关于现代农业思想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又从宏观全局和历史进程角度指导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现代农业思想内涵丰富,立意深远,视野广阔,全方位阐明了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客观实际,深刻揭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提升了“三农”问题的改革发展经验,丰富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南。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现代农业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才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文章引用

柴青宇,孙正林. 习总书记现代农业思想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General Secretary Xi’s Modern Agricultural Thought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China[J]. 可持续发展, 2019, 09(03): 402-411. https://doi.org/10.12677/SD.2019.93049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办(农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R]. 1996.

  2. 2.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R]. 1998.

  3. 3.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2003.

  4. 4. 习近平. 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讲话[R]. 2016.

  5. 5. 宏观数据网[EB/OL]. http://www.100ppi.com

  6. 6.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7. 7.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8.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N/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test/2008-11/14/content_1148698.htm, 2008-11-13

  9. 9. 中国农业年年丰收, 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粮食?[EB/OL] http://www.caixin.com/hot/liangshizigeilv.html

  10. 10. 李宁宁, 赵雨森, 朱丽娟. 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困境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 2015(11): 259-263.

  11. 11. 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117029621.htm, 2015-11-3.

  12. 12. 李京.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分析[EB/OL]. http://mini.eastday.com/a/180829185417341.html

  13. 13. 中国农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综述[EB/OL].

  14. 14. 郑良永, 杜丽清. 我国农业化肥污染及环境保护对策[J]. 中国热带农业, 2013(2): 77-78.

  15. 15.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

  16. 16. 习近平. 在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R]. 2006.

  17. 17. 习近平. 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2007.

  18. 18.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N/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04/content_10549.htm, 2016-01-04.

  19. 19. 习近平. 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2005.

  20. 20.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1997.

  21. 21. 习近平. 在福建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R]. 2006.

  22. 22. 习近平. 在《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上的讲话[R]. 2002.

  23. 23. 习近平.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的讲话[R]. 2005.

  24. 24. 习近平. 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评论[R]. 2005.

  25. 25. 南方日报. 治国理政新实践: 广东破题横向跨省生态补偿保上游来水水质[EB/OL]. http://news.southcn.com/g/2016-03/22/content_144522513.htm

  26. 26. 习近平. 摆脱贫困[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27. 27.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暨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R]. 1996.

  28. 28. 习近平. 在福建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 1998.

  29.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