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0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840 , 6 pages
10.12677/SD.2020.102025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unguichuan

Qingying Niu, Heli Zhang

School of Statist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Mar. 6th, 2020; accepted: Mar. 24th, 2020; published: Mar. 31st, 2020

ABSTRAC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are the key stage to promot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It is not only an exclusive way to change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ut also the key to solving the real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for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Yunnan-Guizhou-Sichuan (Yun-gui-chu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nel data of the ten years from 2008 to 2017,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wo industrializations both in China and the three provinces. Besides, there is a summary ab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wo industrializations of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then we output conclusions. The recommendation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gui-chuan economy and help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s well.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Yunguichuan

云贵川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牛青颖,张和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0年3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4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31日

摘 要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动“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云贵川三省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2008~2017十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及三省“两化”发展现状,总结三省在“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输出结论性建议,为促进云贵川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助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云贵川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意在强调我国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1]。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滞后,“两化”协同发展程度都不高,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不协调状态。为了达到“两化”协同发展状态,就要积极研究不同区域“两化”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从总体上去把握规律并总结经验,指导各个区域的发展建设,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常态下,推动云贵川三省“两化”发展必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2. 三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

2.1. 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2008~2017十年间,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由46.99%提升至58.52%,上升了11.5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是十年前的1.3倍。三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统计,四川50.79%、云南46.69%、贵州46.02%,虽然贵州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一直是三省最低,但是在三省中城镇化水平提升是最显著的,上升了16.91个百分点,其次是云南,上升了13.69个百分点,虽然四川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一直在三省中最高,但仅上升13.3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日趋合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为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为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近年来云贵川三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支持、引导二、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四川省十年间GDP增长了24,378.99亿元,2017年GDP是2008年的2.93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从2008年的18.9:46.3:42.9到2017年的11.5:38.7:49.7,其中在2012年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9.5:45:45.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贵州省十年间GDP增长了9979.27亿元,2017年GDP是2008年的3.8倍,在三省中增长最显著。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贵州在2009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达到48.2%。云南省十年间GDP增长了10684.22亿元,2017年GDP是2008年的2.88倍,相比之下在三省中增长最缓慢。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在2014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15.5:41.2:43.3 (详见图1)。

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the three provinces

图1. 三省产业结构比重及第三产业比重趋势对比

数据表明(详见图1),云贵川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有利于促进三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是截止到2017年,三省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贵州,绝对值与全国水平相差6.7个百分点,但在2009~2012年期间,曾高于全国水平,从2011年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在2015之后降至三省最低,在此之前均高于四川、云南。可见,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即使有先天领先优势,根据时间推移,周边省份持续打造新型城镇化,距离将被逐渐拉大。四川在2008年时,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处于三省最低,仅占34.8%,在2011之后持续改善,在2016年依次超过贵州、云南,冲至三省首位,截止2017年与全国水平相比,仅低1.9个百分点。云南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在这十年间变化大致与全国变化相似,持续保持稳定上升,十年共增长8.7个百分点。

2.3. 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显著

随着云贵川三省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显著的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省的增长率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可见十年间,三省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积极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但是从绝对值来看,贵州省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处于三省最低,且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四川省相对较好。

图2可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三省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虽逐年增长,但始终保持在全国水平之下。三省相比,十年间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一直高于贵川,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显著,在2012~2013年间,收入差距未恶化,于此与全国水平拉开了一定距离;贵州省、四川省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增的趋势,相比之下,四川省的情况相对较好。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显著,农村居民不能与城镇居民共同享受均等福利待遇,较之农村人均支出增速快于城镇人均支出增速,进而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逐渐拉大,阻碍城乡融合发展,城乡消费的二元性日益明显。

Figure 2. Changes in disposabl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nd the three provinces from 2008 to 2017

图2. 2008~2017年我国及三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变化

3. 三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3]。

3.1. 农业生产现状

第一产业增加值持续上涨,其中农业为主要贡献因素。

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08年的58002.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331.7亿元,十年间翻了1.9倍,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08年的48.35%到2017年增长至53.1%。云贵川十年间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率分别为143%、305%、78%,其中农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154%、347%、149%,可见农业产值的增长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占总产值大约一半,牧业占总产值大约三分之一,第一产业内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过度依赖农业,其他发展较慢,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至关重要。

3.2. 农业投入现状

三省的农业机械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我国200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82190.4万千瓦,2017年增长至98783.3万千瓦,年均增长率为1.86%。云贵川十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79%、3.56%、5.1%,均远远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省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不仅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还保证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全国的有效灌溉面积在2008年到2017年呈现增长趋势,三省的有效灌溉面积也是稳步增长,但四川增速相对较低。全国及云贵川三省十年间分别增长9343.9千公顷、314.5千公顷、196.7千公顷、366.4千公顷、截止至2017年全国及云贵川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67,815.6千公顷、1851.4千公顷、1114.1千公顷、2873.1千公顷,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9%、1.88%、1.96%、1.37%。数据表明,四川省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省贵州省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截止2017年,我国农村用电量9524.4亿千瓦时,而云贵川三省仅为102.3亿千瓦时、95.1亿千瓦时、188.4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7%、1%、1.98%,合计都不达不到全国总量5%,可见云贵川三省农村用电量偏低,尤其是贵州省、云南省。

在财政支农方面,从2008~2017年,三省财政支农投入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十年间三省财政支农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27%、17.53%、15.48%,整体看变化显著,财政支农的投入是2008年的几倍,但是仔细看每一年的增长率,结合图3,贵州省从2009年增长率67.72%到2017年降至−2.75%,云南省从2009年增长率50.35%到2017年降至−5.34%,四川省从2009年增长率33.04%到2017年降至3.84%。

Figure 3.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n three provinces, 2008-2017

图3. 2008~2017年三省财政支农情况

4. 结果论述

新型城镇化方面:三省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但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由于长时期处于低城镇化水平,因而即是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远低于国内平均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日趋合理;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显著,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显著。

农业现代化方面:三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持续上涨,其中农业为主要贡献因素,农业大约占总产值一半;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不仅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还保证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有效灌溉面积也是稳步增长,但四川增速相对较低,云贵增速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农村用电量偏低,2017年合三省用电量合计不足全国总量5%;在资金和政府投资方面,虽然近年来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与前几年相比有所松懈,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三省仍需高度重视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

5. 对策与建议

5.1. 进一步推动三省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水平不高将无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公共资源无法集约高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这些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都将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要更进一步推动三省城镇化建设,不光要注重经济社会的城镇化,更要注重人在城市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5.2. 调整制度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

在我国农村实行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下,产权关系相对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所以制度障碍亟待破解。主导由政府转向市场,树立市场主体地位的发展理念,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尊重农民居住、择业、土地置换的意愿,破除相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3.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出

重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产品的消费性市场、工业产品的生产性市场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市场向农业农村辐射延伸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水平,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

5.4.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

文章引用

牛青颖,张和莉. 云贵川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unguichuan[J]. 可持续发展, 2020, 10(02): 206-211. https://doi.org/10.12677/SD.2020.102025

参考文献

  1. 1. 周舟. 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四化”问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探析[J]. 延边党校学报, 2018, 34(1): 11-13.

  2. 2. 纪颖波, 窦玉丹. 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J]. 学术交流, 2016(7): 127-132.

  3. 3. 李伯重.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上) [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4): 54-63.

  4. 4. 梁淑英, 杜程程. 力促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 40(2): 56-5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