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6 No.06(2016), Article ID:19015,12 pages
10.12677/AE.2016.66045

Fronti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Wan Yang1, Zhou Zhong2

1Department of Organiz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2Institute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Nov. 5th, 2016; accepted: Nov. 19th, 2016; published: Nov. 23rd,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cellence Award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the nation revitaliz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award winners represent the best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ajor sectors in education at the time of granting the award.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ng innovative talent, this paper aims at examining the frontie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no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s represented by the “2012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This paper adopts learning engagement theory, CDIO framework and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framework as well as case study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in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e paper concludes to propose a knowledge-faculty-resource framework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novation. Applying this framework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war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paper finds tha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novations present a knowledge-centered strategy supported by the teaching force and resources.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cellence Award

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成果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分析

杨琬1,钟周2

1首都体育学院组织部,北京

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5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摘 要

设立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教学成果奖成果代表了各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宏观背景下,本文旨在系统分析“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体育类教学成果,从而识别、描述和阐释首都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前沿和发展趋势。本文用于阐释教学创新的理论框架包括学习性投入理论、CDIO教学模式、创新知识环境等理论,进而提出了教学创新的知识–教师–资源三元素框架。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了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本文发现,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以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为主体,改革创新主题类型以人才培养为主;从院校为主体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学创新可分为知识战略、教师战略、和资源战略三类;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以知识战略为主,注重教师作用发挥,而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支持性战略。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成果奖

1. 研究目的

教学成果奖评选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立目标是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2]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教学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1988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自1989年起每四年进行一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由此形成了由国家法规所确定的、与科技“三项奖”所并行的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为促进《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教学成果奖励的评选,鼓励、推动教学实践和研究,教育部于2013年1月实施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教学成果奖成果代表了各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2014年3月开启的第七次暨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正是在2012~2013年各省级高校教学成果奖评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成果奖制度推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创新的发展,是教育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回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创新”一词首先出现在1994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的《中国教育和改革纲要》之中。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教育体系培养国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重申了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以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为宏观背景,通过总结体育类获奖成果在教学创新的性质、战略举措和挑战机遇等方面的异同,系统调查、分析当前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前沿发展特征和趋势。研究对象为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评选中获奖的体育类教学成果,这些成果中包括了北京市推荐参选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新一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产生优秀教学成果,代表了首都乃至全国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最前沿。

2. 研究方法

本文将教学创新的整体特征阐释为教学创新的战略,主要包括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和影响,以此来评价教学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在理论框架方面,本研究综合运用学习性投入理论、CDIO教学模式和创新知识环境框架,结合高等教育教学奖评审政策研究以及国家关于“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等相关政策研究,尝试提出一个能够说明和解释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研究框架。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混合的研究方法,具体采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法和案例研究法。

2.1. 内容分析法

本文使用的基本数据分析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4]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 基础性分析。对原始材料即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体育类教学成果评奖材料、获奖数据和教学创新相关研究文献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分析。2) 贯通性分析。对成果案例进行处理和选择,选择多个样本和多个参数的测量和聚类分析。3) 实质性分析。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主要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对政策文献则主要利用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进行综合研究。

2.2. 扎根理论法

在数据分析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5] ,进行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总结教学创新战略概念框架,以此指导进一步的案例研究 [6] 。其中,《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目》及其包含的项目信息等基础数据分析主要使用SPSS等软件进行。

2.3. 案例研究法

案例分析主要是基于相对自由组织的一手文本资料——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申报书以及支撑材料的内容分析,运用创新战略框架对案例进行编码、分类解读。进而使用民俗分类法对一系列的关键词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 [7] ,主要用来描述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分层分类。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教学成果奖总体概况分析

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评选出体育类教学成果17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为6所高校,其中,体育院校2所,为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共获奖12项,占奖项总数的70.59%;综合院校4所,为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大学,共获奖5项,占奖项总数的29.41% (见表1),由此可见,高等体育院校仍然是推动北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的核心力量。

基于文本内容分析,体育类获奖成果中,针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成果共13项,占76.47%;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成果共4项,占23.53%。从改革创新主题类型看,体育类获奖成果大致分为四大类:1) 人才培养类,有9项教学创新成果;2) 课程与教材建设类,有5项教学创新成果;3) 专业建设类,有2项教学创新成果;4) 实践教学类,有1项教学创新成果。如图1所示,体育类教学成果和创新以宏观或者中观层面的人才培养为主,着眼于具体微观层面教学环节创新的较少。

3.2. 体育教学创新战略分析

3.2.1. 教学创新目标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过去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注重创新;当前我国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兴起了强劲的创新热潮,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的创新时代。所有的创新最终都依赖创新人才将创新思维转化为系统的创新设计,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实现,因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全面创新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设一章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

Figure 1. Sports teaching achievement innovation project classification

图1. 体育类教学成果创新项目分类图

Table 1.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in 2012, the distribution of sports

表1. 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体育类成果获奖分布情况

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共提及“创新人才”15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及8次,其中有2个作为二级标题。“创新”更是被提到了63次,其中有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更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期许,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对高校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等。可见,如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和全社会的共识,并且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才,高校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所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当前教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方向。基于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基础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很多教学创新都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乏“高端、创新、拔尖、专业、稀缺”等词汇,并且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诸多教学创新行为。根据主题词分析,在17项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体育类成果获奖项目中占获奖总数的52.94%。

3.2.2. 体育教学创新战略框架

1) 教学创新战略框架概述

基于体育类成果基础数据分析,学习性投入、CDIO教学模式、CKE创新环境的理论综述,以及国内相关奖项评审规则研究,从院校为主体的角度考虑,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战略可以分为三类:知识战略、教师战略和资源战略。三者之间交叉重叠,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战略框架,如图2所示。三大战略与学习性投入理论指标、CDIO标准、CKE框架指标的对应关系见表2,据这三个理论的指标以及基础数据分析的结果,创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见表3

2) 体育教学三大创新战略概念阐释

基于三大创新战略和三大理论内容,整合形成如图3示的概念框架,三大创新战略的具体内涵如下(图3):

Table 2. Three strategies of inno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 CDIO, CKE index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表2. 体育教学创新三大战略与学习性投入理论、CDIO、CKE指标的对应关系

Figure 2. The sports teaching innovation strategy three frame diagram

图2. 体育教学创新三大战略框架简图

Table 3. Two levels and three indicators of innovation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three

表3. 体育教学创新三大创新战略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

Figure 3.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three strategie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ntegration framework

图3. 体育教学创新三大战略与各理论指标整合框架图

“知识”:教什么知识以及如何教授是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CDIO教学模式便是如此。知识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信息、理论,更涵盖能力,本文将所有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都归入“知识”战略内。如今单纯的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必须涵盖实践教学;而且知识的传授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第一课堂,课外小组、项目、竞赛、实验、海外交流等成为重要的第二课堂;知识内容、结构和传授方式的变化以及培养目标的变化都使得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提升,学生更多的投入和自主学习;当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业考察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广义上可以看作“资源”的一种,但其本身具有极强能动性,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是直接的教学参与者,知识的传递及资源的使用最终都依赖教师的教学。因而教师战略,并不单纯将教师作为一种资源来看,更是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分析,因而教师本身的属性(如名师)和教学团队的组成,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教学方法改进中教师的作为,师生互动以及课外对学生的其他指导都是教师战略的内容。

教学离不开资源的支持,教学创新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然而学校并不具有营利性,因而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十分重要,学校如何利用外在资源建设自身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果。本文所指的资源不单纯指物质资源和硬件环境,更包括制度、组织等软件资源,院校本身的组织环境,社会支持和国家政策,以及国际资源都囊括其中,这些共同构成教学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三大创新战略涉及多个维度:在培养目标上,分学术和应用两大类方向,以及由此衍生的细化目标;培养目标的不同往往又跟教学阶段有关,本科和研究生有其不同的内在要求;培养目标的不同又导致对知识和社会的不同侧重,分为认知性和社会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另外不同的教学创新成果的主体层次存在差异,关注点不同,呈现出从微观到中观甚至是宏观的层次性。

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体育类教学成果中41.18%都是“教师”、“知识”和“资源”三大战略综合的教学创新,在三大战略上都有所投入,称为“综合战略”创新;有35.29%的教学成果涉及两种创新战略,称为“双强战略”创新;另有23.53%的教学成果则是一种创新战略主导,称为“单强战略”创新。其中,综合战略将在对一等奖成果的研究中重点分析。

3.2.3. 单强战略

1) 知识战略

单强战略创新成果中“知识”类最多,主要是教材和课程建设。如北京体育大学“依托国家及精品教材,推进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果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完成国内首套适用于体育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学体育英语》,实现了“教有所依,学有所据”。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游戏》(教材)”成果立足于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实践需要,通过对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实践内容的增减,改变我国体育游戏课程内容和体系落后、教材陈旧的状况。

2) 教师战略

“教师”战略类教学创新数量比较少。首都体育学院“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追求团队卓越表现”成果采用激励机制加强团结协作,通过采取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奖励激励等不同激励方式满足团队个体合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互助合作关系,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为平台,不断诱发成员动机。

3) 资源战略

“资源”战略教学创新在单强战略中也是较多的,如北京体育大学“教科协同,促进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成果着力打造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包含基础实验课、综合实验课、创新实验课、虚拟实验课和产学研实践课于一体的教科协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落实“质量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又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科多媒体试题库、学习评价及教学技能培养计算机考学练系统研制与实践”成果重点建设由多媒体试题制作系统、考试测评系统、成绩管理系统、阅卷系统等组成的武术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3.2.4. 双强战略

1) 知识∙教师

知识和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因而不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创新都是二者的联合创新。如北京邮电大学“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北京邮电大学体育发展模式的革新与实践”成果致力于建立以“运动致趣”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围绕课程内容的“致趣因素”重构教材,创新以“运动致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围绕“运动制胜”搭建教练员班子,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2) 知识∙资源

知识和资源战略的配合方式十分多样,可以是知识和资源并重,如中央民族大学“当代大学体育中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成果将民族体育纳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教育、体育训练课程为一体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同时,应用现代技术教育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也可以是知识为主,资源配合。如首都体育学院“‘五位一体’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成果主要是通过构建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师、学生和媒体三方协调的教学反馈和互动机制,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以此为引领,通过引入专项经费,更新专业教学设备设施,升级新闻学实验室软件,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资源保障。

还有资源战略主导,这类教学创新主要是校企合作,培养定制人才。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公共关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与构建”成果适应社会需求,开设体育公共关系实验班,培养定制人才,同时带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体系构建。

3) 教师∙资源

教师战略和资源战略的联合是双强战略创新成果中数量较少。如北京建筑工程大学“普通高等工科院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重点开展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体育竞赛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建设,同时,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各种互动交流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工作方向、实践方法上协调一致,增强整体凝聚力。

综上所述,双强战略教学创新从数量上来说,比单强战略教学创新多,“知识·资源”联合战略创新最多。知识多处于核心地位,这是由于教学的性质和内在要求决定的;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虽然重要,独立性却相对较差;而资源作为支撑,和学校之外的企业和国家相关度最高,渗透性较强。

3.3. 一等奖项目教学创新分析

2012北京高教教学奖共评选出体育类一等奖6项,这些成果在三大创新战略上全都有所着力。但各个项目的侧重点仍然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全综合战略型——对三大战略投入相对平衡;综合–双强主导战略——对三大战略中的某两项相对更加重视;综合–单强主导战略——以某一战略为主导。

3.3.1. 全综合战略

北京体育大学“依托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体育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果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出发,构建面向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服务,以校内外课程、科研活动、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等培养资源为主体,配合管理机制建设等外围保障的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生足球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成果积极探索中国大学生足球人才培养之路,探索出“高文化素质 + 高竞技水平”创新型体教结合的新模式,重点培养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高文化素质,同时,注重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培养,在赛场上体现出“高竞技水平”。

3.3.2. 综合–双强主导战略

1) 资源∙知识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聘用国外体育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学术、教学、训练活动中,把教师、学生送出去留学、培训、进修,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国际化建设,取得一批突出的教学、科研、训练成果。

2) 知识∙资源

北京体育大学“整合资源,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成果整合科学研究中心软、硬件资源,通过“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实验课教学体系”、“前沿学科网络课程”的设置,以及“本科生创新实验室”、“本科生实习基地”的建立,构建了体育科技人才创新实践体系。

3.3.3. 综合–单强主导战略

1) 知识主导战略

中央民族大学“藏族舞蹈系列教材建设”成果包括《藏族舞蹈男班教材》和《藏族舞蹈女班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由基础训练、步伐训练、风格训练、表演训练组成的藏族舞蹈组合。囊括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藏区的藏族民间舞蹈,全面的展现了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2) 资源主导战略

首都体育学院“篮球网络教程创新与实践”成果采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紧密联系篮球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实际,系统设计与开发了以文字教程为基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为支撑,数据库资源为保障,网络运行为平台,交互共享为核心的系列成果。

3.4. 体育教学创新总结

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包括不同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创新,对于理解决定创新的不同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将创新分为“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 [8] 。对于高校来说,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生可以看作是高校的“产品”,而“生产”学生这一产品的过程——从招生到就业——即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产品创新涉及到最终生产的产品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则是培养了什么样的学生;过程创新则涉及到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就是如何培养学生:这与CDIO教学模式回答的两个问题基本一致,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总体来说,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分为以下3大类:一是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二是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三是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前两类相对带有较强的体育院校和学科特色,第三类则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和学生角度出发。就培养过程来看,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要素看,则主要包括主体的培养体系(教学方面)和起到支持作用的培养环境(组织资源方面);培养体系跟教师和知识相关,而培养环境也可以进一步细化。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也就是培养人才的创新过程和结果,根据教学创新战略指标以及教学创新的相关概念,对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体育类教学成果申报材料内容进行编码后,以分叉树图的形式对关键词进行组织,如图4所示,呈现出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

4. 研究结论

高等体育院校是推动北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的核心力量,体育教学创新以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为主体,改革创新主题类型以宏观或者中观层面的人才培养为主,着眼于具体微观层面教学环节创新较少。

从院校为主体的角度考虑,基于整合学习性投入理论、CDIO教学模式、CKE框架,综合考虑国内相关奖项评审规则,体育教学创新可分为知识战略、教师战略、和资源战略三类。

Figure 4.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图4. 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分叉树图示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以知识战略为主,通过调整学习任务,改进学生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改变学业挑战度;开展实验教学、海外学习、竞赛项目等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建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和课程建设。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注重教师作用发挥,构建包括国内外名师专家在内的教学科研团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等手段提升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投入。

资源是体育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支持性战略,对内要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设,优先和保障如实验平台等教学设施的投入;对外走校企合作道路,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使企业资源为我所用,充分把握政策机遇,拓展国际项目,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 对策建议

5.1. 秉承传统、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厚积薄发

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充分体现了首都高校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创新特点,呈现出综合性、长期性、国际性、针对性、实用性等多种创新特征,在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创新中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秉承优良传统,同时立足社会现实。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时代特征,从具有国际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到满足国家体育行业领域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特别是深入服务首都本地区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都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方式更具综合性特征,实现大规模、多样化、分类指导,跨学科、多专业、大平台集群发展;培养过程更加注重完整性和多方参与性,采取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和跨校、跨机构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教学成果的产生和发展壮大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渐进可持续过程,需要遵循基本的体育教育教学科学规律,和历经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提升凝练。体育教学创新的真正实现,应继承过去积淀,结合前沿成就,接受高校的长线实践。

5.2. 立足本校、多方合作、交叉研究、协同创新

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分析,体育类教学成果奖的主要成果仍由一所高校独立完成。立足于本校在思想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管理评估等多方面浓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正是这些成果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联合申报成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升,多方合作、交叉研究、协同创新对教学创新意义重大。

立足本校,充分发扬本校办学传统、学科优势,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基础;但随着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这一建设工程日益复杂浩大,高校愈发需要在自主办学的保障下采取前瞻性行动,统筹协调校内各院系和部门,动员和团结校外各类组织机构和各种资源力量,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跨地区产–学–训–研集成创新、协同发展是今后教学创新的必然趋势。

5.3.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强化教师、提升管理

“以人为本”包括学生、教师以及行政管理者三大主体。好的教学创新既应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积极寻求和应对学生反馈,也应当尊重教师自主权和支持教师发展,并且有助于教学管理者改进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形成一个多主体的良好的内在互动系统。分析本届教学成果奖体育类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可以发现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的教师多为教龄较长、科研能力较强、正在或曾经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授和管理者“双肩挑”型领军人物,教学成果项目团队又多为老中青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相互配合的多元化组织:这些方面也都可以看到“人”在教学成果项目建设和教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创新中,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

5.4. 建设校园、完善体制,扩展校外、走向社会

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目前仍主要由高校在校园内完成,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环节还是在校园内,但对人才质量的评价以及多样化实践教学愈发依赖高校对校外广阔天地中丰富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单纯的第一课堂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第二课堂尤其是校外第二课堂的开发成为必然,因而高校校园建设和校外资源扩展都十分重要。

立足校内教学资源,巩固第一课堂,开发研讨小组、导师制等新型实践性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数码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媒体技术搭建平台,实现丰富的教学、研究、管理等资源共享,加强沟通互动;同时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的同步实施、相互支撑,推动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建设。

积极向校外扩展,和企业或是其他高校联合组建基地,共享实践资源,为不同学科、年级和培养类型的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实习类与“就业”和“创业”相关的教学项目,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灵活应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自治等基础技能;以学分制、积分制和其他类别学制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特别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支持学生建立人生发展规划。

5.5. 发挥特色、弥补不足、应对时代要求

基于项目内容分析,特色教学创新在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受到鼓励。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特色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着力点;相对来说,在自身弱势学科专业方面则有点捉襟见肘,和其他高校相比存在差距,因而对此尤为需要关注。这些弱势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创新,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的发展,或是通过协同创新、合作等形式来进行弥补。

文章引用

杨 琬,钟 周. 北京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成果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分析
Fronti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Beij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16, 06(06): 301-312.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6.6604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Z], 1994.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Z], 2012.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 2010.

  4. 4. 邱均平, 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2): 12-17.

  5. 5.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 58-63.

  6. 6. (美)罗伯特•K.殷. 案例研究: 计与方法(中文第二版) [M]. 周海涛, 李永贤, 李虔,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7. 7. (美)杰瑞•W•瑞安, H•拉塞尔•伯纳德.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M]//(美)诺曼•K•邓津, 伊冯娜•S•林肯. 定性研究: 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第3卷). 风天笑, 等,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826.

  8. 8. 唐海燕, 程新章. 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及其新进展[J]. 科学管理研究, 2006, 23(6): 16-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