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09  No. 06 ( 2019 ), Article ID: 32833 , 7 pages
10.12677/AE.2019.96112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Wenying Wu1, Wenjun Li2, Na Kang1, David Hallett1

1Beijing-Dubl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2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Oct. 15th, 2019; accepted: Oct. 29th, 2019; published: Nov. 6th, 2019

ABSTRACT

In practic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challenge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With the constant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in scale and level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enhancing. Five factors related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which leads to a proposal of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hallenges respectively, and the interdependent correlation among these factors was unveiled in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also has its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Key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Teaching Quality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吴文英1,李文君2,康娜1,David Hallett1

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北京

2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5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29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6日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外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显重要。笔者试图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教师、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及管理层五个方面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并且分析五个挑战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本文对改善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挑战,对策,教学质量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了顺应这种需求,国务院于2003年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教育部也于2004年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切实引导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自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6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234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机构和项目1090个。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明显,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主动服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外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外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显重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质量对优化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实践总结,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面临着来自学生、教师、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及管理层五个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为外语教学带来了阻力也带来了思考的空间。

2.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及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析得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主要面临着来自学生、教师、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及管理层五个方面的挑战。五个挑战涉及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不能把各个因素独立起来看待,而要把整个有机体整合起来看待,从全局的角度整体迎战(各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2.1. 来自学生的挑战

学生是教学活动针对的对象,学生的适应情况、学习效果等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学生直接影响着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何种教学手段、院校管理层应如何制定培养目标、如何科学设置课程、遴选教材;反之,教师的教学手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都以学生为中心,并且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境,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提升学业水平是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

首先,学生在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实施。以笔者所在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为例,2015年至2018年学生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在90至144分数段(如图2所示)1,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布不均、跨度大,而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规模偏小、学生人数不适合分班教学等特点都对日后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根据教学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多方面的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初就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多方面信息,从而做到分层教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多以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业能力的标准,而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其英语学业能力,所以在最初的计划制定环节就很难对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外语教学。

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elements

图1.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挑战来源五要素关系图

Figure 2.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 of freshmen in BDIC from 2015~2018

图2.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2015~2018级学生入学高考英语成绩情况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决定了学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诸如调整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行为、适应新的思维方式和承受更重的学业负担等。在学生承担适应压力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也承担着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责任。中外合作办学的外语教学环境与传统外语教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实践中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连贯的英语环境,以期实现沉浸式外语教学,但是一个连贯的英语环境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每个环节的联通,从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到学生课下与同学或各岗位职工的交流都需要保证英语语言环境的连贯性。连贯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更自然地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从传统的专项练习听力、阅读、作文和口语转变为对英语语言的整体掌握。

除了学习方法的转变,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学生与外籍教师之间的关系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有很大区别。在中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典型的西方大学里,老师将学生看作独立的成年人个体,所以学生们需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课程内容以及评估学生的功课,而不是督促学生学习。这样的差异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变传统的依赖老师的思维方式为自己为学业成绩负责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学生在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这里就需要院校的介入,保障学生顺利地转变学习行为和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还需要完成两套教学系统的学习要求,因为中方和外方学校都会设置基础性的课程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花费双倍的精力,而学生的精力有限,所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定制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就成为了一个挑战。

最后,由于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学生只在前一至二年的时间里专门训练英语能力,对于后续几年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与专业学习融合的,所以如何保障学生在后续的学习里继续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困难之一。

2.2. 来自教师的挑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足、母语外籍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间缺乏沟通以及中外双方教师的融入等问题都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建设。

外籍教师的聘请仍然是卖方市场。中国市场中,从小学至大学、各类语言培训机构、跨国公司的培训部等对合格的外籍语言教师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以英语为母语国家,训练有数的专业语言教师数量有限。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环境相对较弱,吸引外籍语言教师来华任教的内在魅力不足。因此愿意来中国任教的专业语言教师数量有限。外籍教师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聘请到足够的合格的高水平外籍英语教师困难巨大,而要保持一直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更是充满了挑战。由于外籍教师以外派为主,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缺少本院校的主体外籍教师,大多来华的外派外籍教师目的是为了积累在华工作经验而没有长期留华任教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外籍教师留华时间短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团队的稳定性。

教师间的沟通不足主要包含两方面,一者是中外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再者是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交流不充分。这两方面的沟通不足都会导致教学活动的不协调。中外教师之间充分的沟通可以互相弥补各自教学过程中忽略的盲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优化。然而在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中外教师之间、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很难形成充分的沟通,这就可能导致教学环节出现盲点。

中外双方教师的适应问题也对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从中方教师立场出发,中方教师在跨文化合作环境中面对着与传统教学系统截然不同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需要适应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教学要求,然而中方教师的适应问题却经常容易被忽视。从外籍教师立场出发,由于文化差异,外籍教师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学生群体。一者,作为一个文化外来者,外籍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承担着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在社交生活中也承担着适应压力,而这些压力于教学活动来说都是不益的。再者,由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外籍教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与中国本土持有的传统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外籍教师开展语言教学和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都是一项挑战。例如,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给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提出了又一项挑战。

2.3. 来自培养目标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力,并且具有与合作的国外大学等值同效的学位相匹配的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对英语能力考试的要求严格,对于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术规范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以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为例,学生大一升大二需要满足雅思总分5.5分,单科不低于5.0分的要求,大二升大三需要满足雅思总分6.0,单科不低于5.5分的成绩要求,且一学年内未通过课程学分累积超过10分将面临留级的风险,学生毕业更是需要满足雅思总分6.5分,单科不低于6.0分的要求。

然而,在“高标准、严过程”的培养体制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却有着更重的课业负担、更严格的双重毕业标准及语言能力要求,并且学生在入学时都面临着非母语学习的挑战,这样的困境对学生、教师以及各岗位上的管理人员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2.4. 来自课程和教材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国际性人才,根本的立脚点在于为我国新时代建设提供后备军。借鉴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选择地取其精华,与我国优良的传统教育观念相结合,融合成适合中国的、有利于中国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这样的顶层设计意味着在课程设计和选择教材时要既具备国际性、创新性视野,又充分符合中国教育需要。

课程设置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选择课程时既要与国际接轨,选择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模式,又要兼顾效率,帮助学生完成双重课业负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当坚持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统一,既要保证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保证将英语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不使二者脱离彼此,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这些在实践过程中都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教材遴选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缺乏适合的英语教材。进口教材在政治、语言难度、文化差异、与专业培养结合程度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需求;本土教材又在创新性、国际性、时效性等方面有所欠缺。如何研制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专业教材,兼顾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成为了外语教学的又一大挑战。

2.5. 来自管理层的挑战

中外管理层商定中外合作办学定位时都要面对图3高等教育的三角困境2 (the trilemma of higher education),即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教学项目都追求三个具体的目标:1) 高入学人数;2) 高质量教学;3) 高毕业率。它们各自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办学实效及声誉,三者都是高等教育办学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高校一般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即如果高校大量招生并且要保持高毕业率,那么就只能降低办学质量,放松标准;如果高校想要保持高质量教学,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毕业率降低,要么是面临难以招收足够多的优秀学生的困境;如果学校专注于提高毕业率,那么虽然在招生时不会遇到困难,但是却会很难保持高质量教学。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三角困境意味着学校只能在这三个具体的目标中选择两个,这种选择与中外双方高校的教育理念、运行模式、管理机制、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很大关联,所以双方的办学定位会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除了办学定位需要中外双方管理层的共同协商、高度一致以外,对于外语教学目标、学生外语能力的评价标准、外语语言环境及多元文化环境的塑造标准等方面也都需要中外双方管理层的共同协商、确定统一标准。从源头制定科学的标准细则可以预防实践中发生相关的问题。然而,中外双方的交流却会受到诸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政治因素、价值观、甚至时差等因素的影响,保证中外双方高度一致的沟通、确保完全一致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在办学实践中并非易事。

Figure 3. The trilemma of higher education

图3. 高等教育的三角困境

3. 面对挑战的对策

3.1. 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面临的困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1) 优化外语选拔标准和条件,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跨文化适应性、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通过分层教学更加个性化地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减少个体差异性对外语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2) 加强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和课程要求的认知,预先为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在开学之初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入学教育,将主要的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重要事项提前告知学生,保证学生明确接下来的阶段性学习任务以及各项评价指标,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活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3) 加强跨文化理念和知识培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化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跨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外语的整体掌握,减少教学阻力,并且有利于缩小学生与外籍教师之间的文化距离,从而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主动学习,不过多依赖教师的帮助;4) 通过课堂和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都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不至于放松英语学习,进而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

3.2. 教师方面

面对来自教师方面的挑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1) 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学校可以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照中外教师,定期与教师沟通,听取其反馈意见,并且根据反馈做出适当调整,切实提升教师的归属感,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2) 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此举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的教师基础,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教学阵营,提升外语教学的总体质量;3) 建立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管理团队,为教师提供工作、生活支持,帮助中外方教师更好融入跨文化环境;4) 提升学校国际化管理水平和意识,促进中外教师、管理人员充分沟通,逐步实现趋同管理。在工作场所的交流之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团建活动,促进中外教师之间、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教师之间交流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团体的凝聚力。

3.3. 培养目标方面

中方和外方应就办学目标达成一致,在高入学人数、高质量教学和高毕业率中做出一致的选择。一致的办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做到中外合作发展。在选择办学目标时,中外方都应坚持科学的态度,把保证院校办学质量放在首位,仅仅追求高入学人数和高毕业率就背离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初衷。学校还应当充分阐述培养目标的意义及重要性,只有学生、教师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认同学校的办学目标,才能使各环节联动起来共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发展。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严格的英语能力要求、实际适用英语能力要求和学术规范要求,学校需要制定更科学的考核评价与标准,从多方面测评学生的语言能力,以提升学生整体英语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刻板的英语测试成绩,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4. 课程与教材方面

针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问题,学校应适当分配资源研究课程设置、开发教材,加强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交流、合作和经验分享等。同时,学校还应当促进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充分的反馈可以给语言教师之后的教学提供导向,例如专业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体现出的外语薄弱环节反馈给语言教师,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建议来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专业课的学习。

3.5. 管理层方面

中外管理层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评价标准及环境塑造标准等方面都应充分协调,在目标和行动层面都保持协同一致,减少办学过程中由于政策冲突等原因带来的低效。另外,管理层应保证管理过程的透明化,积极与学生、教师团体及各岗位职工沟通,促进外方人员的本土化和本土人员的国际化,创建和谐高效的跨文化学习环境。在管理层沟通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了解对方学校的价值理念和需求,做到良性的妥协,形成高效沟通,最终达成一致。

4. 结语

根据实践总结,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主要面临着来自学生、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和管理层方面的挑战,五个方面的挑战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体,良性的循环可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质量,而其中一个环节的欠缺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整个教学系统的运作。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外语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应当重视每个环节的把关,切实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整体质量。

文章引用

吴文英,李文君,康 娜,David Hallett.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J]. 教育进展, 2019, 09(06): 688-694. https://doi.org/10.12677/AE.2019.96112

参考文献

  1. 1. 林金辉. 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及其实现条件[J]. 教育研究, 2018, 39(10): 70-75.

  2. NOTES

    1数据来源于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教务办公室。

    2以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三元悖论”为模型衍生出高等教育的三角困境。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