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8 ( 2019 ), Article ID: 31736 , 11 pages
10.12677/ASS.2019.8819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ar Silk Road” and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Zhenfu Li, Xiangdong Li, Yan Peng, Qi Bao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Jul. 26th, 2019; accepted: Aug. 9th, 2019; published: Aug. 16th, 2019

ABSTRACT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has won the high recognition of most countries and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extended regional destiny community has also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cooperation with many regions and regions, and it is currently in the Arctic region.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concept,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ill promote Arctic development, Arctic governance optimization and further mitigation of Arctic disputes.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Arct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al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s of the Arctic. The initial concept of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nd three functions of the “Polar Silk Roa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are discussed.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it proposes a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Keywords: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rctic,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 Polar Silk Road, The Great Arctic Country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李振福,李香栋,彭琰,鲍琦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9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6日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延伸的区域命运共同体也在与诸多区域和地区的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其与北极区域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形势相结合的北极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促进北极的合理开发、北极治理的优化和北极争端的进一步缓解。首先对北极开发利用现状和国际争端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从北极自然和现实基础两个角度说明北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初步概念,并探讨“冰上丝绸之路”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起到的三个基本作用,最后从中国角度提出推进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极,北极命运共同体,冰上丝绸之路,大北极国家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际会议上,倡导性地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后进一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细化至区域、国别命运共同体,先后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等 [1] 。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维护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消解国际社会矛盾的“共赢主义”视角出发,凸显了人类共生、共利、共荣的共同体意识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必将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雪消融,北极地区所展现的资源优势和航道开发潜力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发利用北极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北极地区也将成为世界发展的新重心。然而,北极也相应的成为了各国争抢的新战场,环北极国家之间因北极航线和北极资源而引起的争端一直无法解决,北极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加之北极地区逐渐频繁的人类活动,北极环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外交的新思维,为北极治理的机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依据 [3] 。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北极利益攸关者,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另外,应将北极区域扩展为大北极区域,使更广泛的国家共同参与北极治理,将有效解决北极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以及治理体系化等问题,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俄合作以及亚欧美联通的重要通道,拉近了北半球国家、经济体、利益体之间的距离,近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已经得到了许多北极国家的认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合作机制体现了中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将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2. “冰上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显露出了巨大的交通价值和经济贸易价值。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4年途径北极航线的运货量为3982千吨,2015年为5432千吨,2016年为7266千吨,据估计到2020年,北极航线的货运量将会达到31,000千吨,2030年将会达到51,100千吨 [4] 。自2008年末开始的石油价格下滑,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收益暴跌,加上卢布汇率降低,以及西方对俄罗斯重工业实施的多轮制裁,再加上内需增长缓慢、外需增长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为吸引各国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推动北方海航道建设,俄罗斯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概念,并选择了北极地区利益逐渐增大的中国作为共建北方海航道和“冰上丝绸之路”的伙伴。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线,把北极航线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俄罗斯的“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2017年6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当时的国家海洋局联合出台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极航线确定为“一带一路”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之一。2017年7月初,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双方签署并发表了《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继续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开展北极航线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2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习近平主席在与其会晤时再次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线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7年12月8日,中俄共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投产,成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首个建设成果 [5] 。2018年1月公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6月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强调要加强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2019年6月5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在声明中提到,将推动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在遵循沿岸国家权益基础上扩大北极航线开发利用以及北极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相关协议,致力于开展北极地区世界级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合作,中远海运集团与俄罗斯诺瓦泰克股份公司、俄罗斯现代商船公共股份公司以及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关于北极海运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

对于“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中国驻俄大使李辉通过翻译俄罗斯的“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称“冰上丝绸之路”系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 [6] 。狭义上来说,“冰上丝绸之路”是俄罗斯针对开发北方海航道向中国提出的合作邀请,而在经过中国近几年对该概念的发展和充实,将其辐射到整个北极航线和北极区域,赋予“冰上丝绸之路”更丰富的含义,广义的“冰上丝绸之路”是为实现北极航线的开发及沿线港口与腹地的发展,经由北极航线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达到共同建设连接欧洲与北美地区的蓝色经济通道。不管采用哪种“冰上丝绸之路”含义,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国际的角度来看待“冰上丝绸之路”,思考“冰上丝绸之路”提出的国际合作与和平建设倡议,看到“冰上丝绸之路”所具有的广阔的战略发展前景。为使“冰上丝绸之路”更好地与北极命运共同体对接,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后续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广义的“冰上丝绸之路”概念。

3. 北极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北极问题正日益由区域性问题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忽视北极环境问题将给全世界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搁置北极开发问题将错失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会,只局限于北极主权问题将影响到北极地区和平稳定,因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结合北极区域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北极命运共同体将是从北极可持续发展角度解决北极问题的最有效思想和理论。

3.1. 北极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不得不更早面对由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压力,中东地区作为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曾一直处于世界能源格局的中心地位,而如今煤炭和石油逐渐被低碳清洁的天然气所取代,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层的消融让世界将目光聚焦于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以及矿物资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关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2008年的评估,目前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1/4分布在北极地区,约为900亿吨,天然气1669立方英尺,占世界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的30% [7] ,北极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使得其在世界上的能源地位进一步上升。

虽然北极地区蕴含丰富的林业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但北极地区的物种集中度高,并且都已经适应了北极地区的极地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因此北极生态环境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单一且脆弱。北极地区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开发,一定会对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仅会对当地水土和动植物环境造成污染,一旦处置不好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将对全球气候和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并且,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北极原住民高度依赖极地地区特殊生态环境的单一型经济活动,充分考虑和合理安置北极原住民也是北极开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北极地区常年处于低温环境,地下冻土层坚硬,所以对北极地区进行资源能源开采难度较大、投资偏高。受到本身技术条件和资金方面问题的限制,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需要向北极域外国家开放,而北极域外国家为了本国利益也都会觊觎北极所蕴含的大量资源,并会因此产生更多国际争端和矛盾。目前北极资源开放所引发的争端主要有两种,一是北极区域内国家主张存在冲突,二是北极域外国家的参与和北极域内国家的排斥形成对抗,争端类型复杂,涉及国家众多,同时北极相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和治理模式还不成熟,所以解决一般国际争端的诉讼、仲裁和谈判协商手段也不能很好适用 [8] ,因此北极地缘政治是否稳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北极资源开发是否长远。并且,由于北极优越的军事战略地位,哪个国家占据北极哪个国家就拥有了制空权,俄罗斯率先进行北极军事部署,并不断进行扩张,美国方面虽开展较迟,但201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北极战略报告》中已将北极视为战略竞争战场,未来军力投入必将势头愈加猛烈,大国相争使得北极地区火药味愈来愈浓。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逐年消退,从而使得北极航线的通航预期逐渐缩短。北极航线与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亚欧航线相比,到达欧洲港口的航程缩短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减少10~15天 [9]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而北极航线的价值就在于它连接了这些重要经济体,将使亚洲各国更接近西方市场,促进航线沿线、欧亚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并且,北极航线的大量商用能够缓解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目前的交通拥堵状况,也会避开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可以说北极航线的开发为全球航运业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商业机遇,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动力,同时也为北极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

然而,北极航线的开通虽然可以为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通道,但为了争夺北极航线的巨大利益,围绕北极以及北极航线权益的争夺和政治博弈从未平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北极航线开发利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积极争取其他国家支持,主动与要求北极权益的挪威等北冰洋国家分享权益;而美国则与加拿大积极接触,甚至愿意将北极航线的控制权交给加拿大,双方共享北极航线的权益。虽然北极国家对于北极及北极航线的争夺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对于北极航线的开发工作却不如政治争斗那般火热,北极的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分别处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的控制之下,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定,以及改革不协调等因素影响,导致俄罗斯所属东北航线疏于管理,如今若不能在较短时期内完善航线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该航线只能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的后勤补给线,而不能成为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国际海运新要道;而西北航线对于加拿大而言,军事意义远大于交通价值,加拿大政府一直以来疲于和美国等国家争夺航线主权,加上航线航行条件复杂和适航条件差,使得西北航线的开发进展缓慢。

从近年来对北极航线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以看出,除了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上的问题,更难以解决的实际上是国家间为谋求各自国家利益而对北极资源和北极航线所采取的“自私”行为,以及行为所引发的政治争端问题。在不断地摸索和探求如何和平发展北极的过程中,各国逐渐认识到合作才是解决北极问题的唯一方法,然而如何在合作中寻找多方互利共赢的利益契合点,以及如何平衡各国家之间的利益等一系列难题则是能否形成北极未来良好合作局面的关键。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其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北极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的北极命运共同体将以北极区域的整体发展作为出发点,不偏袒任何北极国家,不支持任何北极国家称霸北极;同时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也有充足的理由,向北极国家传播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北极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北极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3.2. 北极命运共同体涵义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达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所倡导的就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发展要求 [10] ,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延伸出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倡议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11] 。在此基础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应用于北极区域开发合作所延伸出北极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可信的理论可行性,而“冰上丝绸之路”作为符合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下的建设项目,其卓著成果也证明北极命运共同体足以成为未来处理北极事务的可靠理念。

北极命运共同体是由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延伸出的,是受到北极区域影响的大北极范围内的国家,以北极航线运输和北极资源开发为主要合作内容开展紧密的地区合作,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倡导建设平等参与、共商共享的安全格局,致力于维护和平、安全、稳定的北极秩序,并共同承担北极环境保护职责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大北极国家是指在空间、资源、人文、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与北极关系密切的北半球国家,而大北极国家构成的外围界线的向北范围,直至北极点的区域称为大北极。虽然北极问题已经发展为全球性问题,但与北极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大北极范围内。北极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追求以制定一系列强硬的国际法律制度来约束国家间对于北极的争夺,而是在达成合作为最大共识的前提下,以经济合作形成国家间的利益依赖性,以政治合作缓解国家间剑拔弩张的政治矛盾,以文化合作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北极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未来的北极命运共同体建设也应在“冰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到更多国家,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并在“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践基础上,推陈出新,让共商共建成果惠及更广大区域。

3.3. 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行性

北极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自然基础和显而易见的现实基础。首先,北极地区从有人类生存开始便与欧亚美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极地区民族主要有爱斯基摩人和萨米人。爱斯基摩人源于亚洲民族,最早发祥于亚洲东北部,约在一万年前渡过白令海峡或通过冰封的海峡路桥进入北极地区并在北极地区开始长期生存的;而萨米人则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西北部,虽然萨米人属于北欧人种,但在对芬兰萨米人群的常染色体遗传结构分析后,发现与中亚–南亚、东亚–北亚以及美洲人群都有较为相近的联系 [12] 。

随着北极冰雪融化,北极航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沟通欧、亚、美三大洲的便捷通道,北极航线可能成为世界航运网络格局中新的核心区域,并将集聚其他集群中的边缘港口,吸引其他航线上的货流 [13] 。未来北极航线的顺利开发以及后续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将吸引各国开展密切的合作,大国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增进共同利益,分担共同风险,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易于得到各国支持认同。

为了进行北极科考,寻求北极开发以及加强北极环境保护等目的,1989年9月,在芬兰政府的提议下,由北极八国(美国、苏联、加拿大、瑞典、芬兰、冰岛、挪威和丹麦)派出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北极环境保护协商会议”,此后,国际上成立多个北极组织和会议机构。1990年8月28日,在加拿大的瑞萨鲁特湾市成立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并致力于制定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协调、组织和促进北极地区国家间的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及学术交流与合作;1996年9月16日北极八国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宣布成立北极理事会,并以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为宗旨;2010年在莫斯科举办首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除此之外,还有北冰洋科学委员会、欧洲北极委员会、太平洋北极组织、亚洲极地论坛、北极研究运营者论坛、北极区域海道测量委员会等国际或民间组织共同协商北极问题。并且,关于北极问题,不是也不应该只有北极国家才能发声,越来越多的非北极国家参与到以上组织中,伴随着北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在平衡如何让北极造福人类并减少因此所造成的北极生态代价的相关问题上,北极国家也必将采取开放态度,向世界寻求解决方案。

北极问题早已不仅仅是北极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国际性问题,不仅涉及北极国家,其更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思想也早已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各个国家的北极政策中并逐步付诸实践,推动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将使大北极国家成为互有合作关系的集体,进而推动北极科学研究,加强北极航线开发和北极资源利用,实现北极环境保护。然而,也应认识到北极目前存在的一系列政治争端问题由于涉及到海域主权划分,依旧难以解决并会长期存在,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起到有效缓解北极争端的作用。

4. “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作用

现阶段“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体是中俄两国,但“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涉及到东北航线沿线的众多港口、城市及广袤的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范围横跨亚欧两大区域,其建设过程中法律政策的构建、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协商沟通、互动交流 [14] ,不仅需要中俄两国,也需要其他国家的共同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将作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础,在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1. “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催化作用

自2017年7月4日“冰上丝绸之路”正式提出起,中俄两国在多领域多方面展开合作,并都取得丰硕成果。除了合作共同开发东北航线外,2017年12月,中俄在俄北极圈内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工程生产的液化天然气正式装船外运 [15] ;2018年9月,中俄第二次联合科考成立30人科考队,执行历时46天的科考任务;2019年4月10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署《共建北极联合中心协议书》,北极联合研究中心将聚焦“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16] 。

“冰上丝绸之路”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同样也得到了北极其他国家的认可,2019年1月13~16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会谈中双方共同探讨了在北极航线开发等项目上的合作机遇,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2019年5月12日,冰岛前总统奥拉佛·格里姆松在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的演讲中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对于北极治理具有积极作用,并表示“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不仅需要中国,也需要其他北极国家的共同参与。

虽然北极冰雪融化使得北极航线广泛商业利用和北极资源大量开发成为可能,但是北极国家对于北极的商业潜能也缺乏完全独立的开发能力,如俄罗斯对于北方海航道的开发缺少资金支持;挪威在北冰洋海岸线航海体系和港口建设成熟,但政府更关注于北极油气开发和渔业发展,对于北极航线开发并不积极;冰岛则因为负担不了航海相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在航线开发上进展缓慢;加拿大与美国、丹麦对于西北航线还面临长期主权争夺问题困扰等。各北极国家为了能更好开发利用北极,都试图通过与他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非北极国家为了能参与北极开发,谋求权益,也积极寻求建立与北极国家的多方面北极合作关系。

“冰上丝绸之路”的成功实践和可期发展愈发吸引着北极除俄罗斯外的其他国家的参与,未来“冰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联结起北极绝大多数甚至所有国家,而这种国家间携手的国际合作机制也将影响到处于大北极网络的非北极国家的北极发展战略和策略,为各国提供了一种更加和谐且高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认识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北极治理。

“冰上丝绸之路”对于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催化作用在于,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成功参与到北极开发中,并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冰上丝绸之路”对于北极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前所未有,有力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并以实际成果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北极的有效方案。同时,北极命运共同体的顺利构建也会对“冰上丝绸之路”起正向反馈作用,加强与合作北极国家进行深度项目开发,吸引更多渴望合作发展的大北极国家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及正面展示中国对于北极的政治态度,打消国际上对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质疑。

4.2. “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规范作用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北极命运共同体中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其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合作机制也将给其他国家参与北极合作提供借鉴 [17] ,并将极大程度影响其他国家对北极的政策走向,同时透过“冰上丝绸之路”展示出中国的北极政策,将在未来的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起到示范作用。

“冰上丝绸之路”将有效规范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为未来北极合作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收效显著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将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弥补他国劣势,在法律制度、资金、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尊重对方利益,在共同利益上达成统一;并且,“冰上丝绸之路”的主体国家俄罗斯和中国,分别属于北极命运共同体中的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两国在“冰上丝绸之路”后所展现的北极政策和态度将为寻求区域外合作的北极国家以及想要参与北极开发利用的非北极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古往今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本国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间合作所追求的共同利益也仅局限于合作参与者内部,而“冰上丝绸之路”所追求的共同利益是以国家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北极共同利益为最终目标,建设过程中尊重其他北极及非北极国家意愿,以国家利益为吸引,诚邀有意合作的国家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国家共同利益为成果,打消暂持观望态度的北极国家对于“冰上丝绸之路”的质疑,以北极共同利益为依据,坚决反击回应恶意批评指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观点。北极共同利益也将成为北极命运共同体能够成功建立的前提保障,而中国在“冰上丝绸之路”共建中所体现出的共同利益观念以及实践,无疑将对未来大北极国家间的合作提供范本。

其次,《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提到,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框架下关于北极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开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合作 [18]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将依托于“一带一路”及中国对“一带一路”所提供的坚实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顺随“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进程,从项目导向转变到制度导向,创设属于大北极区域独特情况的合作机制,设置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将北极命运共同体与普通地区合作区分出来,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特色,同时对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制度约束,一定程度上也遏制国家间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利于维持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内部和谐。

4.3. “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基础作用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商业化开发迎来热潮,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当未来北极合作机制趋于成熟以及合作关系趋于稳定,大北极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将呈现出崭新的局势,而北极命运共同体也将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北极理事会中共有12个非北极国家拥有观察国身份,且都是在国际及北极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如中国在申请加入北极理事会时,北欧方面考虑到中国企业已经计划在格陵兰开采矿产,在冰岛修建港口,在北极已经拥有实际影响力 [19] ,故采取支持态度,使得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国。因此,北极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一大问题是如何使大北极国家中北极影响力较小的国家也具有合法参与北极事务的权力,以及如何避免众多非北极国家北极利益边缘化;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北极合作开发能力将急剧加强,伴随着航道贸易和资源开发,虽然采取多种方式保护北极,但是势必会对北极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何应对北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担忧,以及通过制定何种制度平衡北极开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提出以来,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合作以发展共同体。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工作中,中国也将以核心地位引导发展,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将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区域开花结果而进一步上升,应及时考虑如何缓解以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对中国及北极命运共同体施加的压力和重重政治经济方面的阻挠,适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北极命运共同体的顺利构建。

虽然北极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北极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但依旧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可逃避的问题。“冰上丝绸之路”作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其过程中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对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起到启发作用,中国方面只有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解决好相关问题,才能更有自信地邀请和号召他国齐心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

5. 以“冰上丝绸之路”推进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习近平提出的、为世界贡献的、顺应时代潮流、汇聚人类力量、承担国际责任、实现合作共赢的方案 [20] ,而在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此过程中,“冰上丝绸之路”将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可以以“冰上丝绸之路”为平台,实施多元策略,从多角度展示中国的北极态度。

5.1. 坚定基本原则和立场

2018年1月26日中国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其中表达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北极治理,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了实现以上政策目标,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 [21] 。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参与建设和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将会长期感受到外部的压力和疑虑,国际上依然有许多声音恶意揣测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目的,抹黑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立场。为此,中国应当在未来“冰上丝绸之路”开展及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坚定贯彻《中国的北极政策》中的基本原则,并且坚持“不越位,不缺位”的基本立场,不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以及北极区域内部的事务,同时积极参与关于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的国际磋商和论坛会议,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

5.2. 积极承担北极责任

中国将以“冰上丝绸之路”为纽带与大北极国家产生更多联系,届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将增多,要在保障自身的利益的前提下友好处理对外关系,方能更好地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虽然中国是非北极国家,在北极事务上无法获得与北极国家同等的权利,但在北极命运共同体中,中国由于提供了基础理论、分享了合作经验、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巨大政治经济努力而处于不可代替的核心地位,未来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也需要中国发挥引领作用,因此中国应以“冰上丝绸之路”为基础平台,积极承担其相应北极责任,积极参与北极相关论坛及会议,参与北极相关国际法规的制定,同时为更广泛的大北极网络中的非北极国家努力谋求参与北极问题的机遇,为维护北极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5.3. 发挥国家自身优势

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合作国家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中国也应认清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中国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可以与俄罗斯合作完成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国具有在冻土地带建设高速铁路的技术以及在水文、通信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可以共建统一的北极航线的航海保障体系。而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中,中国除了可以提供独有技术外,还可以与基础设施薄弱国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所需资金、物质资源和劳动力,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并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当今国际合作发展经验相结合,不断丰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将其向全世界推广分享。

5.4. 坚持以合作促发展

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十八大报告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2]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深刻诠释了中国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传统理念,强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22] 。中国一直以来能够保持和平稳定发展便在于中国所追求的始终是共同利益、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始终主张以合作促发展。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中,中国应贯彻“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形成的合作机制,向世界分享“冰上丝绸之路”经验,将共同利益作为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支撑,将合作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最有效途径,与合作国家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达成合作共识,同时在合作中将对利益的追求与对北极的责任结合起来,科学开发北极,实现北极可持续发展。

5.5. 注重保护环境

任何地域的开发都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尤其北极地区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环境的变化对位于北半球的大北极诸多国家的气候、海洋生态系统都会产生联动效应,因此应将保护北极环境作为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共同处理北极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应以“冰上丝绸之路”为参与北极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寻求与“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国家组成联合科考团队,开展与北极环境变化有关的广区域、深层次科考活动;积极推动与北极国家的关于北极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工作的实施 [23] ;积极探索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对话、沟通与合作渠道,在“冰上丝绸之路”共建过程中吸纳民间社会的意见与智慧,同时传播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思想;努力与大北极国家共同建立完善的全球性的北极环境保护机制。

6. 结论

当前,北极命运共同体还处于构建初期,应当把握好“冰上丝绸之路”良好发展态势,运用好其在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催化、规范和基础作用,不断丰富北极命运共同体理论概念和治理机制,联合更多大北极国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无论中国未来在大北极网络中的影响力如何,中国作为北极重要利益攸关国的身份不会改变,始终坚定坚持中国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反对北极霸权,与各方一道努力实现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致谢

感谢审稿专家对于本文的认真审稿和给与的充分肯定。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13&ZD170)和大连海事大学重点科研培育项目(3132019307)的资助。

文章引用

李振福,李香栋,彭 琰,鲍 琦.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ar Silk Road” and Arctic Destiny Community[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8): 1417-142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8194

参考文献

  1. 1. 周宗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实践与时代价值[N]. 学习时报, 2019-03-29(002).

  2. 2. 邵发军.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4): 1-8.

  3. 3. 丁煌, 朱宝林. 基于“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北极治理机制创新[J]. 探索与争鸣, 2016(3): 94-99.

  4. 4. 张婷婷, 陈晓晨.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J]. 当代世界, 2018(3): 60-65.

  5. 5. 吴大辉. “冰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新延伸[J]. 人民论坛, 2018(9): 48-49.

  6. 6. 李振福. “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航线开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1): 60-69.

  7. 7. 史佳卉. 北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湖南农机, 2012, 39(1): 137-138.

  8. 8. 罗猛, 董琳. 北极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路径——以共同开发为视角[J]. 学习与探索, 2018(8): 97-103.

  9. 9. 李振福, 闵德权.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的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1): 55-60.

  10. 10. 史守剑. “一带一路”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 科技风, 2019, 373(5): 243-244.

  11. 11. 卢光盛, 别梦婕. “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周边外交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以澜湄合作为例[J]. 国际展望, 2018, 10(1): 14-30+148.

  12. 12. Huyghe, J.R., Erik, F., Samuli, H., et al. (2010) A Genome-Wid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Finnish Saami with Implications for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9, 347-352.

  13. 13. 李振福, 李漪. 北极航线的世界航运网络格局影响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1): 1-9.

  14. 14. 李振福, 彭琰. “冰上丝绸之路”与大北极网络: 作用、演化及中国策略[J].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18, 2(5): 5-20.

  15. 15. 孙凯, 马艳红.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中俄北极能源合作——以亚马尔LNG项目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64(6): 6-11.

  16. 16. 王娉.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携手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所 共建北极联合研究中心[N]. 青岛日报, 2019-04-12(F02).

  17. 17. 夏立平, 谢茜. 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与“冰上丝绸之路” [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9(4): 48-59+124.

  18.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北极政策[N]. 人民日报, 2018-01-27(011).

  19. 19. 刘佳. 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J]. 中国新时代, 2013(6): 16.

  20. 20. 南方日报评论员. 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N]. 南方日报, 2017-12-04(F02).

  21. 21. 杨剑. 《中国的北极政策》解读[J]. 太平洋学报, 2018, 26(3): 1-11.

  22. 22. 刘笑阳. 国家间共同利益:概念与机理[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6): 102-121+159.

  23. 23. 周芳宇. 北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