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7  No. 02 ( 2019 ), Article ID: 29662 , 10 pages
10.12677/ML.2019.72021

A Preliminary Study of German Idioms Containing Christian Elements

—A Diachronic Analysis Based on DTA (Deutsches Textarchiv) Corpus

Jiao Xi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Mar. 20th, 2019; accepted: Apr. 4th, 2019; published: Apr. 11th, 2019

ABSTRACT

Ancient Germans accepted many Christian-related words from Latin; the founding of the Kingdom of Frank and the baptism of the emperor made Christian elements permeate Germanic language; and in Martin Luther’s time, although Martin Luther was not the first person who translated the Bible in German, his translation was most widely disseminated and read,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 language. The foundation also laid an indelible mark on Christian elements in German. Through a diachronic study based on DTA (Deutsches Textarchiv) Corpus, 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German idioms with Christian elements,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historical factors play a key role; these idioms are not many but considerable in number; in practice, these idioms show a diffusion from religious texts to popular texts. However, the usage of different idiom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study period (about 1600-2000) is different.

Keywords:German Idioms, Christian Elements, Deutschen Textarchiv

包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初探

——基于DTA德语文献档案语料库的历时性分析

熊姣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9

年3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1日

摘 要

古代日耳曼人从拉丁语中接受了许多与基督教相关的词汇;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皇帝受洗使得基督教元素渗入日耳曼语言中;到马丁•路德时期,虽然马丁•路德不是第一个用德语翻译《圣经》的人,但是他的译本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和阅读,奠定了德语语言统一的基础,也为德语语言中的基督教元素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以DTA德语文献档案语料库为基础的历时性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在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形成的过程中,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历史推动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熟语并不多但数目也较可观;在实际运用中,这些熟语呈现出从宗教文本向通俗文本扩散的趋势,但不同熟语在研究所涉及时期(约1600~2000年)的不同时段中运用状况不尽相同。

关键词 :德语熟语,基督教元素,德语文献档案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专业术语Phraseologismus在德语中意为“熟语、成语、惯用语、固定词组”,它是由一组单词组合而成的并非完整句子的固定搭配,其含义往往不同于单词组合的字面意思。熟语对于德语学习者而言有重要意义,掌握熟语就意味着掌握其背后的文化,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德语水平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些德语熟语与基督教文化关系密切,考虑到基督教文化是德国文化的三大来源之一,出现这样的词汇并不令人惊讶。但问题在于:含有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熟语究竟有多少?它们在德语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如何?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DTA德语文献档案语料库实证分析给出初步解答。

国内有关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分析较少,对历史成因的分析多见于研究者关于德语语言史的论著以及对马丁·路德《圣经》译本对后世影响的分析中,如《德语成语文化背景溯源》(夏正标、沈勤,2001) [1] 中将德语成语的来源划分为八个方面,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宗教信仰。在这一小段中作者们只分析了四个有宗教烙印的德语成语:Auge um Auge, Zahn um Zahn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von Pontius zu Pilatus gehen (四处奔走,疲于奔命);sein Hände in Unschuld waschen (宣称某人无罪);beim Barte des Propheten schwören (郑重声明承诺)。其中,最后一个短语乃是源于伊斯兰教习俗。此外,刘婷婷(2012)在硕士论文《来自<圣经>的常用德语熟语与中文对应语词对比分析》中运用翻译等值理论将所选的部分德语熟语与相应的中文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德语和中文虽然在语言基础和历史文化方面有极大差异,但两者之间尤其在语义层面存在相似性。但文中所选来自《圣经》的熟语并非真正常用的“经典熟语” (刘婷婷,2012:I) [2] ,在语料来源、例证选取方面还有进一步合理化的必要。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历史成因、文化渊源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对含有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进行详细解读。

2. 德语熟语与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渊源

基督教文化是德国文化的根源之一,德语语言受基督教的影响颇深。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谕旨,给予基督徒以宗教信仰上的完全自由,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此后随着民族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在迁徙进入罗马帝国过程中也逐步接受了基督教。公元486年,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在其妻子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达的劝说下,他放弃了日耳曼人的原始信仰改信基督教,基督教信仰因此进一步在日耳曼人中广泛流传。Papst (教皇)、Kloster (修道院)、Kreuz (十字架)等拉丁语宗教用语随之进入德语。但当时官方通用的语言仍然是拉丁语,统一的德语还未形成。794年,卡尔大帝以法令形式确定了德语与其它三种当时被视为神圣语言的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同等地位,并指示神职人员必须以德语民间语言布道传教,以便民众能通过自己的语言了解新宗教的教义,消除拉丁语与民间语言以及神职人员与民众之间的隔阂。自这些法令和指示发布后,教士开始着手对大批拉丁语神学文章进行德语注释,随后,许多基督教教义及教会文献被陆续翻译成德语,一些德语历史上最早的宗教文学作品也在这时出现(刘振英,2000:21-22) [3] 。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为了保护路德不被罗马天主教会伤害,萨克森选帝侯将路德隐藏到瓦尔特堡。在瓦尔特堡期间,路德开始翻译《新约》。1522年,路德翻译的德文版《新约》出版,之后他又和几位助手一起修订《新约》译本并着手翻译《旧约》,最终于1534年出版了完整的《圣经》德文版。事实上,早在路德之前已经有72个各式各样的《圣经》德译本问世,但这些译本在语言上都不及路德朴实、通达(Beutel, 1991:74) [4] 。在路德的文章《论翻译的公开信》(1530)中,他介绍了自己在翻译《圣经》时的准则和一些细节,文中多次提到他想要给世人的是一本地道的德语《圣经》,在核心要义上虽有异化的译法,但大部分语言都来自于当时市民所用的语言:“我们必须在家里问母亲,在街上问孩子,在市场上问一般人,看他们嘴里如何说,照他们的说法来翻译。那样他们才懂得我们,也知道我们是对他们说德文” (马丁·路德,2011:382) [5] 。路德的译本在德语语言史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德意志人没有统一的口语,更不用说统一的书面语。通过路德《圣经》译本的印刷出版,统一的德语开始形成。路德《圣经》译本从出版到路德辞世,前后经历了430次重印和不断再版,销量达到五十万本(李晶浩,2009:141) [6] 。因他翻译的语言朴实生动,诗歌、戏剧和唱诗班都使用他的用语,可以说路德促进了德国语言的统一和德国文学的发展(杨平,2006:121) [7] 。路德在翻译时创造了许多德语新词,如Selbstverleugnung (自我牺牲/自制)、Morgenland (东方)、Wolf im Schafspelz (披着羊皮的狼)、ein Herz und eine Seele (同心同德)、Perlen vor die Säue werfen (把珍珠丢在猪前)、Wes das Herz voll ist, des geht der Mund über (心里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Wer andern eine Grube gräbt, fällt selbst hinein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Der Wind bläst, wo er will (风随着自己的意思吹)等等。路德发明的新词和惯用语在德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李晶浩,2009:144;Hinterholzer,2007:25) [6] [8] 。

综上,德语中存在大量基督教元素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基督教对德语语言有重要影响,对于我们德语学习者而言,如果不能认识到德语背后的基督教元素,可能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因而我们不能对这些元素视而不见。除了上文给出的词外,德语中的基督教元素在德语熟语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下面本文将首先分析这些熟语的来源,然后重点分析与基督教相关的一些德语熟语,并借助“德语文献档案”(Deutsches Textarchiv,简称DTA)语料库分析这些熟语从大约1600至2000年在3848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3. 含有基督教元素的熟语的文化来源

为对德语熟语进行初步研究,笔者首先梳理了4本德语谚语、成语、短语和熟语德汉词典 [9] [10] [11] [12] ,共获得225条与基督教相关的德语熟语,其中绝大多数是与《圣经》 [13] 直接相关。在这些熟语当中,有的受基督教影响产生了引申义,它们所表达的意义远比其字面意义丰富,如die sieben Jahre, die sieben mageren Jahre,字面意思是“七年,七个荒年”,但实际含义是“好年头和坏年头”。这个短语的出处是《旧约·创世纪》四十一章中法老做梦以及约瑟夫为法老解梦的典故:法老做了个梦,七只瘦弱的母牛把七只肥壮的母牛吃了。经过约瑟夫的解梦,法老知道了这些母牛分别预示七个丰年和七个荒年。因此这个短语的含义超出字面意思而具有了引申义。

另外,含基督教元素的熟语中有一部分委婉语,它们或因禁忌产生,如表示死亡的有abberufen warden (原义:上帝把某人召回天堂并解释其在人世间的职务)、den (od. seinen) Geist aufgeben (原义:给出、呼出某人或这个人的灵魂)、bei Gott sein (与上帝同在)等等;或因避讳美化产生,如im Adamskostüm(穿着亚当的衣服)表示男性赤身裸体、den alten Adam ausziehen (od. ablegen) (拔出/脱下老亚当)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等等。

此外,在这些熟语中出现的与基督教相关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督教描述的祖先或英雄人物,如Adam (亚当)、Abraham (亚伯拉罕)等;基督教行为或习惯,如以色列人崇拜金牛(das Goldene Kalb anbeten)的习俗被用来指代“金钱崇拜”;普通事物因《圣经》而具有了特殊含义,如Schaf (绵羊)成为了虔诚的信徒的代名词,而das schwarze Schaf (黑羊)指代害群之马。

最后,在这些熟语中我们还发现有古代希腊、希伯来文化因素的再现。如das A und O,Α即α、O即Ω,分别是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因此这个短语引申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意思。在《圣经》中das A und O出现在《启示录》第一节第八章:Ich bin das A und das O, der Ursprung und das Ziel aller Dinge. (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此外,das A und O还有“要点,本质”的含义。希伯来的文化因素如Auge um Auge, Zahn um Zahn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本是古代犹太人的法律,出现在《圣经·出埃及记》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节等多处。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来看,在这些含有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中蕴含着历史变迁中积淀下来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古希腊罗马以及希伯来文化因素,这与德国文化的来源其实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息息相关。为了更加准确地呈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包含基督教元素的成语进行溯源分析之后,下文将进一步分析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在德语文本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4. 基于DTA语料库的实证分析

本文对包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的实际运用分析将以“德语文献档案”(以下简称DTA) [14] 语料库为基础展开。DTA是欧盟范围内CLARIN (Comme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通用语言库与技术基础设施)的一个子项目。CLARIN的宗旨是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材料进行归档与数码处理,实现资料共享,推进学术研究;各个欧盟成员国都有相应机构负责搭建各自语种的数据库,德国建立德语文献资料库的成果之一就是DTA (王涛,2017:208) [15] 。据DTA网页首页介绍,目前DTA一共收录了3848部作品,分为四类:报纸(Zeitungen)、通俗文学(Balletristik)、应用文(Gebrauchsliteratur)和科学类(Wissenschaft)。其中报纸所占比例最大,共有1107篇,约占总数的29.8 %;其次是应用文,共有1070部,占28.8%;第三位是科学类文献,共有821部,占22.1%;最少的文学类文献有719部,占19.3%。(见图1,图中为截止2018年10月11日DTA语料库收录的文献分布情况,总计3717部文献。)根据DTA网页提供的数据,从时间分布来看,17世纪的文献有684部,18世纪有847部,19世纪有1986部,20世纪只有322部。可见,此语料库中的文献在文本种类方面较为均匀,而在历史分期的文本分布方面不太均匀。从图2来看,1611~1620年、1651~1661年等10个十年区间的文献均超过100部,而1721~1731年的文献相较而言相当少。这些文献分布情况则是下面分析单个熟语的使用情况时需考虑到的因素。

Figure 1. Pie chart: category distribution of Included documents of DTA

图1. DTA收录文献种类分布

Figure 2. Bar chart: year distribution of Included documents of DTA

图2. DTA收录文献年份分布

因找到的含基督教元素的熟语太多,无法一一查询它们在所有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所以本文挑选了部分熟语进行分析。

通过在DTA语料库中查询可知,在本文涉及的众多熟语中,das gelobte Land是出现次数最多的短语,一共有678次。das gelobte Land的含义是“天堂,希望之乡”,出处是《圣经》中上帝许诺给以色列人的土地巴基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词组。在DTA首页输入“gelobte Land”点击查询(由于das可能进行变格,所以去掉das再进行查询),可以得出这个短语一共出现了678次。按照年份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浏览查询结果的作品种类可以发现,最初这个词组出现在Leichpredigt (古歌祷词)等宗教文献中,不仅在神学文献中频繁出现,逐渐也出现在了通俗文学的诗歌和小说中,之后还在散文和讽刺文学中留下痕迹,呈现出一种从宗教文本向通俗文本扩散的趋势。此外,从图3可以看出,das gelobte Land这一词组在DTA语料库里的每一百万字符中出现了2.70次,并且从1610年至1990年初期呈现波动下降,在1720~1730年呈现一次突升,随后又大幅波动下降。与图2对比可以发现,DTA中的文献从17世纪至19世纪呈现增长趋势,但das gelobte Land出现的频次除1620~1630、1650~1660以及1720~1730三个区间内有所增长外,从17世纪至19世纪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从19世纪40年代年起使用频次较少。其实,这与18世纪至19世纪德意志大学、科学发展迅速的趋势相吻合。das gelobte Land一词是典型的宗教用语,当科学迅速发展时,宗教神学对作者们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科学技术及观念发展越迅速,能够用科学解决的问题越多,人们对宗教的依赖就会降低,表现在语言当中就是与宗教有关的词汇出现频率降低。

Figure 3.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hrase “gelobte Land”

图3. gelobte Land频次分布

jdm sein Herz ausschütten也是出现频次较多的熟语,它的字面意义“把心倒给某人”,实际含义是“(向某人)倾诉衷肠,倾诉心事,说出心里的愁苦事”。心脏被认为是“主情感的中心”。在《圣经·旧约》中《撒母耳记上》第1章15节上有这样的话:“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吐心意。’”在《诗篇》 (42,5)中也有类似的话语。在路德的译文中,心脏被理解为可以将其内容倾倒的容器。在DTA中查询此条熟语获得的查询结果是276次,每百万字符出现0.53次,具体分布见图4。同样在查询到的每一项书目中可以发现和das gelobte Land相同的趋势:最初大量出现在与Leichpredigt (古歌祷词)相关的宗教文本中,而后不仅在神学文本、宗教文本中出现,还出现在了通俗文学的小说和散文中,之后还出现在了天文学相关的文献中,同样呈现出一种向宗教文本以外的通俗文本扩散的趋势。从1600至2000年的频次分布虽然不断在波动起伏,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可能也与das gelobte Land相近,因为相对通俗文学而言,jdm sein Herz ausschütten出现在宗教文本中的频次更高。

Figure 4.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hrase “Herz ausschütten”

图4. Herz ausschütten频次分布

同样的in Abrahams Schoß这一词组,本义是“在亚伯拉罕怀中”,引申含义是“生活安宁,如在天堂”,出处是《圣经·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第二十二节,耶稣在此讲述穷人拉撒路死后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怀里,“亚伯拉罕怀中”便成为犹太—基督教义中的天堂的代名词。这一词组经查询一共出现了177次,DTA语料库每百万字符中出现0.38次,具体分布见图5。在查询到的书目中,该词组早期大部分出现在宗教文本中,1640年以后才出现在通俗文本中,从图5可以看到,该词从1600至1700年呈现频率下降趋势,1700年后则很少出现了。

Figure 5.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hrase “in Abrahams Schoß”

图5. in Abrahams Schoß频次分布

angst und bange这个短语的含义是“害怕”,用两个意思相近的词angst和bange表示一个含义,这个词组的出处是《圣经•旧约》里的《耶利米书》(50,43):“巴比伦王听见他们的风声,手就发软,痛苦将他抓住,疼痛仿佛难产的妇人”。该词组在查询结果中一共出现了166次,每百万字符出现0.51次(见图6),与das gelobte Land相比少了四倍多。该词组整体频次同样呈现下降趋势,最初也出现在宗教文本中,1640年左右扩散到了通俗文学诗歌中。

Figure 6.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hrase “angst und bange”

图6. angst und bange频次分布

Sündenbock与以上短语都不一样,它的频次呈现上升趋势。Sündenbock的字面意思是“有罪的公羊”,引申含义是“替罪羊”。这个词源自古代犹他教祭礼。在《圣经·旧约》里的《利未记》 (16,20-21)中有详细记载:“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藉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从1600至1800年左右,这个词很少出现,从1800年左右开始波动增长(见图7)。从查询到的具体作品来看,这个词最初也出现在宗教文本中,直至18世纪末才出现在通俗文本中,说明这个词的流行是近两个世纪的事,目前而言算是比较常见的含基督教元素的词汇。

Figure 7.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word “Sündenbock”

图7. Sündenbock频次分布

ein Herz und eine Seele sein意思是“(与某人)与某人寸步不离,形影相随,莫逆之交,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典出自《圣经·新约》里的《使徒行传》 (4, 32):“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这个词组的总体频次分布从1800年开始下降(见图8),但一直有被使用。从查询到的书目分类来看,这个熟语最初也出现在宗教文本中,而后出现在了诗歌、散文和小说中,也呈现一种扩散的趋势。

Figure 8.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phrase “ein Herz und eine Seele”

图8. ein Herz und eine Seele频次分布

此外,还有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短语在DTA和其他文献、网站上都查不到相关应用情况,如短语das Abendmahl auf etw. nehmen是“起誓保证”的意思,源自中世纪宗教裁判的一种形式:被告为证明自己无罪,在晚上祈祷时吞下一块圣饼或干面包。这个词组在DTA语料库只能搜索到数十次使用,并且大部分表达的不是该词组的内涵意义。在浏览器(必应等)上也搜索不到运用这个词的文章。在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Kinder- und Hausmärchen) [16] 当中也只出现了两次“Abendmahl”,并且和“Abendessen”(晚餐)同义。同样地,在DTA中搜索“Abendmahl”一共出现了3471次,从图9可以看出近三个世纪使用频率大幅下降。总的来说,das Abendmahl auf etw. nehmen这一短语并不常用,甚至有消亡的可能。

Figure 9. Cur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word “Abendmahl”

图9. Abendmahl频次分布

综上所述,这些含基督教元素的熟语大多最初出现在宗教文本中,而后逐渐向通俗文本扩散。大部分短语使用频次呈现下降趋势,少部分呈现上升趋势,也有一些短语处于平缓波动状态,不同短语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

5. 总结

德语熟语中确实有一部分与基督教密切相关的短语和谚语可以在《圣经》里找到对应出处,但是经过在DTA德语文献档案语料库中搜索对比发现,这些熟语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常用。有些熟语用得比较频繁,有些则很少。另外,在大部分的熟语中呈现出一种趋势,那就是这些含基督教元素的熟语最初频繁出现在宗教文本中,而后渐渐地跨出宗教文本出现在诗歌、散文、小说等通俗文本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种扩散的趋势。这表明宗教文本确实在逐渐影响德意志人的语言使用,这些熟语的使用情况就是直接证据。

毋庸置疑,基督教文化确实对德语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并催生了一些包含基督教元素的词汇和熟语,但经过实践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基督教文化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在经过了18世纪自然科学和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后,这些源自基督教文化的熟语扩散到通俗文本后使用频率下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宗教含义,亦即基督教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在下降。这也可以印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观点,语言的变化始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

此外,文中使用的DTA德语文献档案的语料库是致力于历史语言学分析的学者的一大助力,虽然此语料库包含的文献不够多,文献时间分布并不十分均匀,但毕竟可以帮助我们从语料库中发现语言变化的蛛丝马迹,是反映德语语言发展的历史见证。

文章引用

熊 姣. 包含基督教元素的德语熟语初探——基于DTA德语文献档案语料库的历时性分析
A Preliminary Study of German Idioms Containing Christian Elements—A Diachronic Analysis Based on DTA (Deutsches Textarchiv) Corpus[J]. 现代语言学, 2019, 07(02): 161-170. https://doi.org/10.12677/ML.2019.72021

参考文献

  1. 1. 夏正标, 沈勤. 德语成语文化背景溯源[J]. 德国研究, 2001(4): 50-56.

  2. 2. 刘婷婷. 来自圣经的常用德语熟语与中文对应语词对比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

  3. 3. 刘振英. 浅谈德语的演变及其发展(一) [J]. 德语学习, 2000(5): 18-24.

  4. 4. Beutel, A. (1991) Martin Luther. GRIN Verlag, München, 74.

  5. 5. 马丁路德. 路德选集[C]//论翻译: 一封公开的信. 徐庆誉, 杨清, 等, 译.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1: 382.

  6. 6. 李晶浩. 马丁路德的译经伟绩与《关于翻译的公开信》[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9(2): 141-146.

  7. 7. 杨平. 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 2006(4): 120-122.

  8. 8. Hinterholzer, S. (2007) Eine sprachgeschichtliche Analyse des Einflusses Martin Luthers und seiner Bibelübersetzung auf die Vereinheitlichung der deutschen Sprache. GRIN Verlag, München, 25.

  9. 9. 郑华汉. 德语惯用语双解词典[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4.

  10. 10. 贾惠蝶. 德语成语典故词典[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11. 11. 张鸿刚. 德语词组词典[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12. 12. 许震民. 德语谚语词典[M]. 北京: 外语与教育出版社, 2014.

  13. 13. 圣经[M].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 2014.

  14. 14. 德语文献档案Deutsches Textarchiv. http://www.deutschestextarchiv.de/, 2019-03-08.

  15. 15. 王涛. 18世纪德语历史文献的数据挖掘: 以主题模型为例[J]. 学海, 2017(1): 206-216.

  16. 16. Brüder, G. (2011) Kinder-und Hausmärchen. Herausgegeben von Hille u. Partner. Aus: projekt.gutenberg.de.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