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5750 , 14 pages
10.12677/ML.2021.95165

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综述

——基于1982年至今CNKI文献的分析

景治强,刘林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收稿日期:2021年8月30日;录用日期:2021年10月4日;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摘要

以CNKI检索到的1982年至今维吾尔语量词相关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考察已有文献的年代分布、总体趋势、文献来源分布以及研究方向分布,展示维吾尔语量范畴研究的现状,梳理学界研究发展脉络,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新疆多民族语言研究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维吾尔语,量词,对比语言学,翻译与教学,不足与展望

A Survey of the Study of Uyghur Language Quantifi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NKI Literature since 1982

Zhiqiang Jing, Lin Li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Aug. 30th, 2021; accepted: Oct. 4th, 2021; published: Oct. 14th, 2021

ABSTRACT

Taking the documents related to Uyghur quantifier research from 1982 to now retrieved by CNK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y out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investigate the age distribution, overall trend, document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documents, sh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yghur quantifier research, sort out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search of multi-ethnic languages in Xinjiang.

Keywords:Uyghur Language, Quantifier,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and Teaching, Deficiencies and Prospect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量词是维吾尔语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词类,虽数量上在整个维吾尔语词汇系统中占少数,但因其特殊的语法功能及其重要的语义角色,在词汇系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近百年的维吾尔语语法学史中,量词一直是维吾尔语研究者的一个关注对象,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分类、描写的静态研究到将量词与其他词类相关联、与句法结构结合起来的动态研究过程。本文基于CNKI (中国知网)近40年间的检索文献,拟就维吾尔语量词的类型、量词与其他词类的语法关系、量词的词法手段、量词的语义特征和量词的教学与翻译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期更好地吸取先贤们的经验,促进新疆地区多民族语言的研究。

2. 相关文献的基本情况

在CNKI主页“文献检索”栏“主题”选项下检索关键词“维吾尔语”和“量词”搜得文献101篇,检索关键词“维语”和“量词”搜得文献70篇(截止时间为2021.08.23 23:00),经人工排查,筛选出有效文献计74篇。搜索结果各项指标的情况如下(见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search result indicators

表1. 搜索结果指标分析表

搜索结果文献的总体趋势如下(见图1图2):

Figure 1. Line chart of overall trend analysis

图1. 总体趋势分析折线图

Figure 2. Histogram of overall trend analysis

图2. 总体趋势分析柱状图

文献的资源类型主要分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2图3):

Table 2. Table of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types

表2. 资源类型分布情况表

Figure 3.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types

图3. 资源类型分布图

从文献的来源看,排名前五的依次为《语言与翻译》期刊、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3图4):

Table 3. Table of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ources

表3. 来源分布情况表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ources

图4. 来源分布图

从文献的产出机构看,排名前五的均为高等院校,依次为新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喀什师范学院(喀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4图5):

Table 4. Table of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rganizations

表4. 机构分布情况表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organizations

图5. 机构分布图

3. 维吾尔语量词的研究概述

笔者根据检索文献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种类型:(1) 维吾尔语量词的本体研究;(2) 维吾尔语量词的对比研究;(3) 维吾尔语量词的语言教学研究;(4) 维吾尔语量词的文献学、方言学研究;(5) 维吾尔语量词的语言学习研究;(6) 维吾尔语量词的翻译研究。具体的述评如下:

3.1. 维吾尔语量词的本体研究

3.1.1. 量词的分类研究

阿布都克里木·巴克(1989) [1] 从来源上将维吾尔语量词分为原量词和派生量词,又从功能和作用角度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从量词的用途分为四个小类:长度、重量、体积、单位和个数,同时分析了维吾尔语量词的语法特征。

3.1.2. 量词的语义、语用研究

张玉萍(1999) [2] 从不同角度对维吾尔语的量词进行了分类,并分析其语法功能以及义位、义丛的搭配组合关系。张玉萍(2001) [3] 探讨了维吾尔语量词,特别是借用量词的形象性特征及其表义的模糊性。如鲜古丽·阿依普(2014) [4] 分析了维吾尔语个体量词tal (条)的语义特征:表量性、色彩性、模糊性;用法即对名词的语义选择:可称量细条状、体积或容积较小的、形状各异的事物;认知语义映射模式:经历了由实渐虚的过程,逐渐发展“个体性”日益凸显,“形象性”日趋弱化的方向,这是维吾尔族先民认知过程的反映。袁蕾(2017) [5] 依据语言学家海曼(Haiman)的语言象似性理论及戴浩一的重叠象似动因理论,对维吾尔语部分名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词语重叠后,形式上表现为同一语言成分在数量上的增加,语义上含有“量的增加”的意义,体现了形式与意义的象似性关系。

3.1.3. 量词的综合性研究

常红(2005) [6] 根据《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中划分词类的方法,将维吾尔语的词汇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进而分为12个小类。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副词、量词等7类;虚词包括后置词、连词、语气词、叹词、摹拟词等5类。量词位列实词之中,个数为16,占比为0.6%。贺燕(2006) [7] 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维吾尔语研究领域首次对量词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尝试性探索。描述了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的现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维吾尔语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维语量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维吾尔语量词的语法特征;从语义学的视角分析了维吾尔语量词的模糊性、形象性、一词多义和转义;从语用的角度对维吾尔语量词省略和不能省略的情况作了探讨。

3.1.4. 构词法研究

柳元丰(2005) [8] 以零派生构词法的定义、特征、构词形式为中心,探讨了维吾尔语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构词形式——零派生构词法,其中包括名词派生出的量词和动词派生出的量词。许海军(2009) [9] 通过对双部词各类特征和双部词构词法的分析,说明双部词构词法是维吾尔语既独特又能产性较强的构词法。作者将维吾尔语的双部词分为双部名词、双部形容词、双部动词、双部副词、双部象声词、双部数词、双部量词和双部感叹词等八类,而其中的双部量词,是由量词的重叠形式构成的。热孜万古丽·牙库甫(2013) [10] 将现代维吾尔语的重叠手段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描述、分析和解释了现代维吾尔语重叠手段的研究范围、基本特点、重叠形式、种类及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并探讨了重叠的构词和构形功能。该研究对维吾尔语语法理论的完善有所帮助,其中第四章第六节为量词的重叠研究。

3.1.5. 量词的语法范畴研究

阿力木江·托乎提,阿布都热合曼·库尔班(2012) [11] 认为在传统语法研究中,维吾尔语的格范畴被认为是名词词类的特有范畴,它与名词的结合是名词的形态变化;在生成句法框架内,单词语类可分为词汇语类与功能语类两种,维吾尔语的K(格)属于功能语类,它与其他语类的结合可构成KP短语(格短语)。结论:在维吾尔语中,KP规则可分为a. KP→NP K和b. KP→POSP K,其中第一种类型NP成分的一种情况是由MEAS充当,即数词 + 量词。阿依克孜·卡德尔,开沙尔·卡地尔(2015) [12] 转变语言研究的传统描写模式,借助大型语料库在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的指导下,借鉴现代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多视角对维吾尔语的名词进行分析,根据从语料库获取的科学性较高的实际数据揭示维吾尔语语法特点以及其作为交际工具的运行机制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言研究的有机结合,这其中包括名词与量词的组合关系。

3.1.6. 量词的类型学研究

努尔亚·艾哈满提·江(2015) [13] 的硕士学位论文对维吾尔语的偏正名词短语语序进行了研究,第二章第五节探讨了量词与名词的语序。孙晓雪(2019) [14] 的硕士学位论文,以中国境内诸语言为研究对象,以量词型语言的复数表达为切入点,对数量结构、复数表达及相关语序进行类型学研究,其中涉及到了维吾尔语。

3.1.7. 量词的来源研究

德力夏提·肉孜(2016) [15] 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维吾尔语中名词、动词、量词均有借自汉语的现象,并阐释了现代维吾尔语中独特的紧缩现象。

3.2. 维吾尔语量词的对比研究

3.2.1. 描写语言学对比

潘振宇(1982) [16] 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数词进行了对比,包括基数、分数、小数、倍数、概数、序数、二和两、半、称时法、钱数的说法、数词跟量词的结合等,涉及与量词的结合使用问题。程纪兰(1989) [17] 从度量衡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等六个方面,对汉语与维吾尔语中的名量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刘宝顺(1989) [18] 从省略情况,语法形式,借用量词的情况,单独作句子成分等四个方面入手,对汉语和维吾尔语量词的异同点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阿依克孜·卡德尔(2006) [19] 的博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对汉语和维吾尔语名词的句法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第二节“汉维语名词受其他成分修饰的情况对比”分析了数词+量短语修饰名词的情况。热孜婉古丽·沙依木(2006) [20] 针对汉语数量结构中受限制的数词“一”及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从名量词的数量结构、动量词的数量结构、重叠式量词的数量结构、虚指的数量结构、语义搭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陆华艳(2007) [21] 从量词的省略,量词的语法形式特点,量词的借用情况,量词单独作句子成分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汉语和维吾尔语量词各自的特点作了讨论。李素秋(2009) [22] 的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第一节第四小节,探讨了维吾尔语数量词短语在多重定语中的分布顺序及其理据。巴拉提·吐逊巴克(2010) [23] 认为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功能。现代汉语里数词和名词的结合必须经过量词的中介,而在维吾尔语中一般情况下,无须量词作中介。基于此,对汉维语量词在各自语言中所处的地位,量词的表义功能、语法功能,形象色彩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使维吾尔族学生能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汉语量词的特点。

袁生武(2010) [24] 认为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定中结构且表达相同的语法意义,但两种语言在表达相同语法意义时所表现出的语法形式和采用的语法手段是不一样的。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两种语言构成定中结构时在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上的区别,总结了两者之间不同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之间的对应规律。其中涉及到量词的是“数词、量词或数量词组 + 中心语”形式类型。李素秋(2010) [25] 探讨了汉语和维吾尔语多重定语语序的相异之处。作者认为在维吾尔语中,数词通常和核心词距离较近;而在汉语中,数词位置则比较灵活。词语组合的紧密程度也会导致两种语言多重定语语序的不一致,其中作为定语的数量词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语序特点。阿依克孜·卡德尔(2013) [26] 全面介绍了汉语、维吾尔语名词研究的学术背景,分析了汉维语名词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基本内容。她认为从两种语言共有的部分具体的名词小类的特点来看,汉语名词小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与数量短语的组合规律上。而维吾尔语名词小类的特点除了表现在句法功能上以外,还表现在进入句子时出现的形态特征上。魏霞(2014) [27] 就汉维两种语言的量词,在概念、类别以及语法结构方面的相同或不同点作了分析和比较。

3.2.2. 词汇语义学对比

林慧(2007) [28] 分析了汉语、维吾尔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江燕(2010) [29] 的硕士学位论文,以数词表模糊“量”为切入点,将汉语和维吾尔语数词模糊“量”分为模糊约量和模糊虚量,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入手对汉语和维吾尔语数词模糊语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3.2.3. 语用学对比

张伟(1988) [30] 讨论了汉语量词的表达功能,并研究了汉语和维吾尔语量词运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李伟杰(2014) [31] 的硕士学位论文,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汉维语量词语用中可以省略的情况、不能省略的情况和语体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3.2.4. 构词法对比

杨文革,安占锋(2001) [32] 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词法构词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两种语言在构词方式、词缀的来源和作用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指出某些量词 + 后缀可以转化为动词。罗艳(2013) [33] 对汉语和维吾尔语量词的重叠形式、重叠范围、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掌握汉维语量词的特点,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3.2.5. 类型学比较

倪宏鸣(2007) [34] 的博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第三节,运用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从词法的类型特点出发,与阿美语的量词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维吾尔语量词的黏着语词类特征。阿依努尔·依干木,何丽(2016) [35] 以结构语言学和类型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等三种语言的定语成分和单项定语语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比较分析,探讨其共性和差异,为结构语言学、类型学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维、汉、英翻译实践。该文第二部分涉及数量词定语的比较分析。

3.2.6. 认知语义学对比

贺群(2011) [36]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以汉语个体量词“个”和维吾尔语个体量词“danε”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各自的语义特点,由此得出结论:“个”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性个体量词,它经历了从计量具体向计量抽象的认知过程;“danε”是维吾尔语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个体量词,它展现了人们的认知总是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事物映射的规律。贺群(2012) [3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以汉语个体量词“张”和维吾尔语个体量词“part∫ε”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各自的语义特征。通过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张”的语义经历了引申、扩大、缩小、类化、分化等过程,逐渐发展为“平面”义日益凸显,“动作”义日趋弱化的范畴,这是汉民族认知过程的反映。“part∫ε”的语义经历了由实渐虚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为称量“扁平、块状”事物的量词,它的演化展现了维吾尔族先民认知过程的特点。薛玉萍(2013) [38] 的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维汉空间范畴表达手段对比”,通过考察维、汉两种语言中的各种空间表达手段,将其分为同名异值、同名异质、异名同质三组,并加以对比分析,其中第一节的内容涉及量词的具体表现。

如鲜古丽·阿依普(2014) [39] 的硕士学位论文认为,“量词”是对物体、动作和时间进行计量的单位词,“量范畴”是人们认知、把握和表述世界的重要范畴。该文以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和郭先珍的《现代汉语量词手册》附录中所编制的名量词搭配表为语料,筛选了五组个体量词为研究对象,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袁蕾(2018) [40] 的博士学位论文,以维吾尔语和汉语的“物量范畴表达方式”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语义出发,宏观层面上确定维汉语共有的物量范畴的四个次范畴:精确物量范畴、模糊物量范畴、客观物量范畴及主观物量范畴。其次,从微观层面对维汉语精确物量范畴、模糊物量范畴和主观物量范畴的语言表达手段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两种语言表达手段异同产生的原因。

3.3. 维吾尔语量词的语言教学研究

3.3.1. 基于描写语言学的教学研究

张敬仪(1988) [41] 从语言教学的目的出发,对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粗略比较,词汇部分探讨了数词与量词的组合问题。闫新红(2009) [42] 从语言教学的目的出发,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量词的种类、句法功能、是否重叠、重叠后语义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两种语言量词的异同点,结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汉维语量词的特点。罗花蕊,何玲(2010) [43] 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维吾尔语中复数表达的异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对两种语言的复数形式及其用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并探讨了维吾尔语中受数量词修饰的名词后不附加复数词尾的情况。

3.3.2. 基于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的教学研究

阿斯古力·吐逊(2014) [44] 的硕士论文认为,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其用词用语状况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效果。以维吾尔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学全书(必修、选修,共7册)中的用词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教材用词研究的重要性,提供了科学的用词分布统计方法。在现代维吾尔语语法学,计算语言学词干分类法,计算语言学、统计学和软件工程学等相关研究的用词调查思想基础上,针对教材的课本文字,图片,文本,练习,词汇,词干,词种数,词干种数,文本数,频次,词干词长,词汇词长,词汇课文数,词干课文数等统计特征分别进行了人工和计算机自动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第四章“用词定量研究”第一节涉及维吾尔语量词语类及其语法特征。阿孜古丽·艾力卡(2014) [45] 依据维吾尔语名词构词方法,探索识别规则,基于规则来对名词进行识别研究。研究使用匹配词干库、匹配规则库和人工识别等三种方法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与语料库的总词库进行比较分析。作者称该成果可为识别动词、数词、量词等词类提供方便。

3.4. 维吾尔语量词的文献学、方言学研究

3.4.1. 文献学研究

努润古丽马木提(2011) [46] 的硕士学位论文,从语文学的角度出发,对察哈台维吾尔语文献《依马曼克利亚传》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分析,该论文的第三章第六节是对量词词类的研究。乃比江·艾比布拉(2015) [47] 以《突厥语大辞典》为语料来源,论述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中保留的中古突厥语词法特征,第四部分对其中的量词作了特征分析。阿布拉江·依米提(2016) [48] 的硕士学位论文,应用语料库、词汇语义学与词源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回鹘文契约文书中量词的语义、形态学和句法特点。

3.4.2. 方言学研究

尼加提·苏皮(2010) [49] 的博士学位论文以维吾尔语伊犁土语为研究对象,第三章语法研究部分第一节,描写了量词词类的一些特点。吐尔逊·卡得(2011) [50] 的博士学位论文以维吾尔语柯坪土语为研究对象,第二章形态第一节体词的形态第三小节,描写分析了量词的特点。吐尔逊·尼亚孜(2018) [51] 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是维吾尔语哈密土语,在第四章词汇系统第五节“维吾尔语哈密土语中构词附加成分”中,探讨了量词的构成。

3.5. 维吾尔语量词的语言学习研究

3.5.1. 偏误分析视角

顾英华(2002) [52] 对新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法偏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从维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学生发生语法偏误的原因:(1) 母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和干扰。(2) 语言方面的概括与泛化(词汇方面与文化方面)。其中,词汇方面包括量词使用的混乱以及表达不准确。张波(2003) [53] 结合自身的语言实践,观察到维吾尔族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量词误用现象,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量词进行了语法形式比较,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量词学习的误用、漏用和理解偏误等问题。张妍哲(2009) [54] 通过汉语和维吾尔语量词的对比分析,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周学海(2011) [55] 分析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量词偏误类型进行了描写分析,主要包括个体量词的误用、集合量词的误用、专职量词的误用、忽视感情色彩、量词的泛化和量词的遗漏等六种情况。

李素秋(2012) [56] 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多重定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出能够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学生都会使用,但状态形容词的习得比较困难。尤其是数词和短语的语序出现的偏误较多,另外,“的”字、量词的误用、漏用现象也较为普遍。苏地娅·木沙克(2014) [57] 就量词的分类、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量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姜晓倩(2015) [58] 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存现句的学习偏误进行了研究,第三章从误加偏误、遗漏偏误、误代偏误、错序偏误四种偏误类型入手,对收集到的偏误实例进行分析,误代偏误中包含量词误代这一类型。毕风云(2016) [59] 以语料统计为基础,通过对汉语数量补语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有所裨益。张文龄(2018) [60] 的硕士学位论文,以维吾尔族为例,对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探讨,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分析了汉语词汇学习中量词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冯晓燕(2019) [61] 对维吾尔族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偏误进行了研究,在第四章第四节着重分析了量词偏误。

3.5.2. 中介语理论视角

康健(2004) [62] 依据中介语理论,对维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措施。其中在词汇方面存在量词的使用混乱,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3.6. 维吾尔语量词的翻译研究

3.6.1. 文本分析视角

古丽加乃提·亚森(2011) [63] 的硕士论文,以巴金作品《家》及其维吾尔语译本为语料来源,以对比语言学和翻译学为理论支撑,借鉴英汉互译研究的相关成果,对词语省略技巧在汉语–维吾尔语翻译中的使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探寻了翻译实践中有关词汇省略的规律性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归类,初步总结了汉语–维吾尔语翻译实践中较为普遍的省略方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维吾尔语翻译理论的内容。该论文的第三章第四节涉及量词的省略。王智(2015) [64] 认为探讨汉语思维模式翻译对维汉翻译的影响,对改进汉–维翻译手段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汉–维翻译过程中受汉语思维模式影响的实例(其中包括对量词翻译的影响),汉语思维对“汉语介词与维语后置词”“连谓短语”产生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句法错误等,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对汉–维翻译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汉维文化差异。花瑞(2017) [65] 的硕士学位论文,以《书信里的故事》一书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书中出现的量词进行搜集统计、分类整理、归纳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 语法规律;(2) 语义特点;(3) 语用:省略与不省略;(4) 色彩意义:形象色彩与感情色彩。通过上述分析,以翻译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在汉译过程中,维吾尔语量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栾丹丹,陈明,杨倩倩(2017) [66] 以《水浒传》维译本中的量词为语料来源,考察汉–维翻译过程中量词省略与不省略的具体情况。赵彩玉(2019) [67] 在范畴化理论下研究了汉语带量词四字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 量词的范畴化功能以及范畴化理论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2) 量词的范畴化研究可以对语言教学产生作用,方便学习者掌握量词的一般使用及特殊搭配,提高学习效率。苏蓉(2020) [68] 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翻译补偿理论下探讨了汉语重叠式的维吾尔语翻译问题,从语言学层面补偿和审美层面补偿两个方面进行了语例分析,其中第二章第四节为量词的重叠形式。白婷婷(2021) [69] 以巴金作品《家》及其维译本为研究语料,以“述补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究源语文本中的述补结构及其维吾尔语翻译情况。第四章重点讨论了带数量补语的述补结构的翻译。李春燕(2021) [70] 将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语义类型分为四类:全指全量、任指全量、逐指全量及极指全量,总结了它们相关的词汇形式、句法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别描述了不同类型全量范畴表达的维吾尔语翻译情况,并发现这种不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类型的全量之间的形式转换,表达形式的混用意义转换。并归纳出该类句子在具体表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维译技巧,主要有引申译法、篇章衔接译法、反向译法等。

3.6.2. 机器翻译视角

麦丽开·阿布德瓦力(2012) [71] 认为,解决汉语–维吾尔语双语语料库机器翻译词语对齐引起的机器翻译问题,需要一个高质量的汉维双语语料库,而要建设这样一个双语语料库,其中关键的技术就是词对齐。针对规范汉语和维吾尔语双语语料库建设中词对齐进行了研究。其中第三章第二节是汉维量词的对齐。阿依古丽·哈力克等(2016) [72] 认为统计机器翻译对时间、数字、量词的泛化能力较弱,为了提高汉维机器翻译系统对时间、数字和量词短语的翻译性能,利用双语语料库挖掘并提取汉语时间、数字、量词表达与翻译模式,实现了基于模板的时间、数字、无歧义量词翻译方法及基于上下文的有歧义量词翻译方法。

阿依古丽·哈力克(2017) [73] 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作了三方面的工作:(1) 根据汉语–维吾尔语的翻译需求和维吾尔语的语法结构,收集与挖掘大量的汉语时间表达式、数字的分类(基数、约数、集合数、分数、倍数),分别构建双语规则库和翻译模板,识别汉语时间表达式或数字并找出相应的规则模板,输出时间表达式或数字对应的维吾尔语翻译结果。(2) 对于量词进行分析与归类,将量词分为有歧义量词与无歧义量词,无歧义量词分为四种情况(数字一一对应,量词丢失;数字一一对应,量词一一对应;数字丢失,量词一一对应;数字量词均丢失)。上下文名词的不同,量词对应的翻译结果也有所不同,通过上述的分类方法收集量词短语并分别增加规则库。(3) 基于Seq 2 Seq模型实现有歧义量词短语的神经机器翻译,有效提高了汉语–维吾尔语量词的翻译准确率。为了提高汉维机器翻译系统对时间、数字和量词短语的翻译性能,利用双语语料库提取汉语时间、数字和量词短语,实现了基于规则与模板、神经网络的翻译方法。阿依古丽·哈力克等(2019) [74] 针对语料不足引起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翻译性能不佳及歧义量词的翻译结果乱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4. 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1. 当前研究的不足

尽管量词进入维吾尔语研究者的视野已近四十年之久,也算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对象,并且已结出累累硕果,但问题依然是存在的,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 已有文献的数量较少,且质量稂莠不齐

维吾尔语量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检索结果来看,国内涉及量词研究的第一篇文章诞生于1982年,是潘振宇先生的《汉语和维语数词的对比》发表在《民族语文》期刊1982年第一期上。而该文章还不是以量词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探讨数词的过程中兼及量词,因此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针对量词所进行的研究。至今近40年过去了,维吾尔语量词相关文献却仍然只有74篇。且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还只是在对量词的分类、归纳和描写上,并未对量词的语义和功能作深层次的探讨。或没有关注研究动态,只是闭门造车,重复其他学者已完成的工作,未有重大的理论突破。

4.1.2. 研究者的理论意识不够

不少研究者依然遵循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浮于语言表面现象进行结构描写而止步不前,没有深层次地挖掘语言内部的驱动因素。对国内外新兴语言学理论的关注度也不够,不能紧跟学术潮流。如语言类型学、认知语义学、隐喻学、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的研究就寥寥无几,甚至完全没有。总之,仅在量词研究方面,未直面维吾尔语量词的现实问题,产出应景的、高质量的学术文章。

4.1.3. 研究方法和视角较为单一

研究者所持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比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是将维吾尔语量词同汉语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语–维吾尔语翻译中的一些问题,也为普通话、维吾尔语的语言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研究尚未涉及同语系或同语族的其他语言,如同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同语族的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西部裕固语等。同时,也未涉及同英语、俄语等外语的对比。语言的特征是在对比分析中产生的,若偏安一隅,就不能全面、深刻地反映出维吾尔语量词的真实全貌。

4.2. 未来研究的展望

针对研究的不足,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态势,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的前景作初步的展望:

4.2.1. 类型学的方法与视角

语言类型学的目的是对不同语言的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研究系统性的跨语言结构规律或模式,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的路子或理论框架。笔者认为维吾尔语学界的研究者应对此予以重视,可将维吾尔语量词与同语系、同语族的其他语言的量词作深入比较,分析语言共性与差异性特征,也可将其与不同语系的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由此所做的类型学研究将会更好地发现维吾尔语量词的深层语义特征。

4.2.2. 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与视角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的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维吾尔语量词涉及到维吾尔族群众对客观、主观事物的范畴化分类和计量,具有一定的认知特征;另一方面,作为人类众多语言中的一种,维吾尔语量词又会呈现出与其他语言相似的一面。因此,从认知语言学入手对维吾尔语量词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研究价值。

4.2.3. 语法范畴视角

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从已有文献看,目前维吾尔语学界对量词的研究都是将量词作为一个词类或一种微观的语义实体而进行的,而未将“量”作为一个宏观的语法范畴来研究。在汉语和外语学界,已有不少学者对汉语中的“量范畴”进行了深入探究,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维吾尔语学界亦可借鉴之,即对维吾尔语中的“量”进行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量词”。

5. 结语

综上,通过对目前学界已有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维吾尔语量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能否对量词系统的语义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量词系统的语义参项?在多种语言对比下的类型学研究中,维吾尔语量词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维吾尔语中是否存在“动量”系统?若存在,基于何种标准来分类?由此产生的句法特征有什么不同?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分析,能否找出维吾尔语量词语义类型上的特点?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人研究的课题。笔者勾勒出了当前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的轮廓,分析了不足,作出了展望,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对维吾尔语量词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基金项目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项目“《华夷译语》回鹘文文献的语言研究”(主持人:景治强,编号:10762WX2003)、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华夷译语》回鹘文文献的语言研究”(主持人:景治强,编号:XJ107622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景治强,刘 林. 维吾尔语量词研究综述——基于1982年至今CNKI文献的分析
A Survey of the Study of Uyghur Language Quantifi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NKI Literature since 1982[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5): 1207-122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5165

参考文献

  1. 1. 阿布都克里木•巴克. 论现代维吾尔语量词[J]. 王启, 译. 语言与翻译, 1989(1): 61-64.

  2. 2. 张玉萍. 现代维语量词语法、语义、语用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 102-106.

  3. 3. 张玉萍. 维语量词的形象性和模糊性[J]. 语言与翻译, 2001(3): 14-17.

  4. 4. 如鲜古丽•阿依普. 浅谈维吾尔语个体量词tal (条)的认知语义特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3(2): 27-30.

  5. 5. 袁蕾. 语言的象似性与维吾尔语词的重叠[J]. 语言与翻译, 2017(3): 22-26.

  6. 6. 常红. 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05.

  7. 7. 贺燕. 现代维吾尔语量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06.

  8. 8. 柳元丰. 浅析维吾尔语的零派生构词法[J]. 语言与翻译, 2005(4): 50-52.

  9. 9. 许海军. 维吾尔语双部词构词法解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8(4): 125-126.

  10. 10. 热孜万古丽•牙库甫. 现代维吾尔语的重叠手段[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11. 11. 阿力木江•托乎提, 阿布都热合曼•库尔班. 论维吾尔语KP短语的构成方法及其句法结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141-146.

  12. 12. 阿依克孜•卡德尔, 开沙尔•卡地尔. 基于语料库的维语名词研究理论框架[J]. 长春大学学报, 2015, 25(3): 40-43.

  13. 13. 努尔亚•艾哈满提•江. 维吾尔语偏正名词性短语类型[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5.

  14. 14. 孙晓雪. 量词与复数表达的类型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9.

  15. 15. 德力夏提•肉孜. 维吾尔语词汇特性漫谈——汉语-维吾尔语对应词系列研究之一[J]. 双语教育研究, 2016, 3(1): 9-12.

  16. 16. 潘振宇. 汉语和维语数词的对比[J]. 民族语文, 1982(1): 53-63.

  17. 17. 程纪兰. 浅谈汉、维语中的名量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2): 109-114.

  18. 18. 刘宝顺. 试谈汉语维吾尔语量词的异同[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3): 99-102.

  19. 19. 阿依克孜•卡德尔. 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06.

  20. 20. 热孜婉古丽•沙依木. 汉语数量结构中受限制数词“一”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J]. 语言与翻译, 2006(3): 49-51.

  21. 21. 陆华艳. 浅谈维汉语量词的异同[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184-185.

  22. 22. 李素秋. 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3. 23. 巴拉提•吐逊巴克. 汉维量词对比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8(2): 145-148.

  24. 24. 袁生武. 汉语和维吾尔语定中结构对比分析[J]. 语言与翻译, 2010(3): 34-36.

  25. 25. 李素秋. 汉语和维吾尔语多重定语语序的个性差异[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5): 41-43.

  26. 26. 阿依克孜•卡德尔. 汉维名词对比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 147-150+161.

  27. 27. 魏霞. 汉维语量词对比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5): 93+98.

  28. 28. 林慧. 从规模、数量角度看汉维词义模糊[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55-58.

  29. 29. 江燕. 汉维语数词语义模糊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对比[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0.

  30. 30. 张伟. 试谈汉语量词的表达功能——兼谈汉维语中量词运用之异同[J]. 语言与翻译, 1988(3): 62-64.

  31. 31. 李伟杰. 浅析汉维语量词语用功能[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32. 32. 杨文革, 安占锋. 汉维语词法构词法对比[J]. 语言与翻译, 2001(3): 27-30.

  33. 33. 罗艳. 汉维语量词重叠对比探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2): 132-134.

  34. 34. 倪宏鸣. 维吾尔语和阿美语语言特征对比分析[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5. 35. 阿依努尔•依干木, 何丽. 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的单项定语比较[J]. 民族翻译, 2016(4): 78-85.

  36. 36. 贺群. 汉、维语个体量词“个”和danε的认知语义特征比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3): 129-134.

  37. 37. 贺群. 汉维语个体量词“张”和part∫ε的认知语义特征比较[J]. 语言与翻译, 2012(2): 43-46.

  38. 38. 薛玉萍. 维汉空间范畴表达对比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9. 39. 如鲜古丽•阿依普. 汉维语个体量词的认知语义特征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40. 40. 袁蕾. 维汉语物量范畴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8.

  41. 41. 张敬仪. 略谈汉、维语的对比教学[J]. 语言与翻译, 1988(2): 43-45.

  42. 42. 闫新红. 汉维语量词对比探析[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7(3): 27-30.

  43. 43. 罗花蕊, 何玲. 维吾尔语复数词尾“-lar/-lɛr”和汉语复数词尾“们”对比研究[J]. 语言与翻译, 2010(4): 29-31.

  44. 44. 阿斯古力•吐逊. 普通高中维吾尔文历史教材用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45. 45. 阿孜古丽•艾力卡. 中学维吾尔文物理教材名词自动识别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46. 46. 努润古丽马木提. 察哈台维吾尔文献《依马曼克利亚传》及其语言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47. 47. 乃比江•艾比布拉. 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中保留的中古突厥语词法特征——以《突厥语大辞典》为例[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6(1): 62-65+77.

  48. 48. 阿布拉江•依米提. 回鹘文契约文书量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6.

  49. 49. 尼加提•苏皮. 维吾尔语伊犁土语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0. 50. 吐尔逊•卡得. 维吾尔语柯坪土语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1. 51. 吐尔逊•尼亚孜. 维吾尔语哈密土语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2. 52. 顾英华.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法偏误分析及维汉语言对比[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169-171.

  53. 53. 张波. 民族学生使用汉语量词偏误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3, 23(1): 83-85.

  54. 54. 张妍哲.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量词习得偏误分析[J]. 民族翻译, 2009(1): 82-86.

  55. 55. 周学海. 汉语学习中的语法偏误现象及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0(4): 69-73.

  56. 56. 李素秋. 维吾尔族大学生多重定语习得情况考察[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5): 86-89.

  57. 57. 苏地娅•木沙克. 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汉语量词偏误浅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3(1): 80-83.

  58. 58. 姜晓倩. 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存现句学习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5.

  59. 59. 毕风云. 汉维数量补语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 24(3): 56-59.

  60. 60. 张文龄.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8.

  61. 61. 冯晓燕. 维吾尔族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词汇偏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62. 62. 康健. 中介语理论视野下的维族学生汉语学习[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4): 50-52.

  63. 63. 古丽加乃提•亚森. 汉维翻译中的词语省略技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64. 64. 王智. 汉语思维模式对汉维翻译的影响[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5(3): 21-22.

  65. 65. 花瑞. 《书信里的故事》中维吾尔语量词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7.

  66. 66. 栾丹丹, 陈明, 杨倩倩. 《水浒传》中量词的翻译与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10): 150-153.

  67. 67. 赵彩玉. 范畴化理论下汉维带量词四字词语的翻译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 38(5): 94-96.

  68. 68. 苏蓉. 翻译补偿理论下重叠式维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

  69. 69. 白婷婷. 述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现形式及其维译[D]: [硕士学位论文]. 喀什: 喀什大学, 2021.

  70. 70. 李春燕. 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维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喀什: 喀什大学, 2021.

  71. 71. 麦丽开•阿布德瓦力. 面向机器翻译的汉维词语对齐规范[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2.

  72. 72. 阿依古丽•哈力克, 艾山•吾买尔, 吐尔根•伊布拉音, 卡哈尔江•阿比的热西提, 买合木提•买买提. 汉维时间、数字和量词的识别与翻译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 2016, 30(6): 190-200.

  73. 73. 阿依古丽•哈力克. 汉-维时间数字和量词的识别与翻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7.

  74. 74. 阿依古丽•哈力克, 卡哈尔江•阿比的热西提, 艾山•吾买尔, 吐尔根•依布拉音. 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的神经机器翻译[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9, 40(9): 2649-265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