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 11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74275 , 5 pages
10.12677/WLS.2023.115068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圆运动

刘文越,张璟怡,周才爽,曹小雪*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3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

摘要

博尔赫斯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在其《小径分岔的花园》中运用中国意象营造了一个在时空中无限运动的花园。太极图代表着道家思想,它所展示的时空观,辩证思想,阴阳说等与圆运动密不可分。而花园的“圆”设计、以及花园中人物、事件、物象契合太极图所展示的宇宙万物“圆”的运动轨迹,体现了时空的无限性,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神秘色彩。

关键词

《小径分岔的花园》,道家思想,太极图,圆,花园

Circle Motion in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Wenyue Liu, Jingyi Zhang, Caishuang Zhou, Xiaoxue C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Sep. 6th, 2023; accepted: Oct. 13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

ABSTRACT

Borges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aoism. He used Chinese imagery to create a garden that moves in time and space in his book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The diagram of the Universe represents Taoist thought, which shows the view of time and space, dialectical thought, yin-yang theory and so on that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ircle movement. The “circle” design of the garde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s, events and objects in the garden coincide with the “circle” movement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shown in the Universe diagram, which reflects the infinity of time and space and has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ysterious color.

Keywords: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Taoist Thought, The Diagram of the Universe, Circle, Garde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部极具迂回神秘色彩和中国特色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为德国在英国做间谍的中国人余准掌握了英方要对艾伯特城市采取军事行动的机密。自知无路可逃,余准计划在被捕前把机密送回德国,他选择杀掉一个与艾伯特同名的人。逃亡途中余准提前登上火车,下车之后意外遇到汉学家艾伯特。艾伯特正从事余准曾祖的研究。由此小说的核心内容出现,余准的曾祖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试图创作一部可媲美《红楼梦》的长篇小说。而这部璧坐玑驰,思想迂回的迷宫式小说就是《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以独特的迂回和循环的圆运动展开对“花园”的叙事。他精妙地将阴阳太极“圆运动”的思想隐藏于该小说的人物、事件、物象、情节等创作设计中,并且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如迂回曲折的花园的空间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符号如狮子、长城、灯笼等,循环等元素,都暗示了道家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对博尔赫斯的影响

博尔赫斯深受中国道教哲学影响,他曾经说过:“我花了很多年研究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我对这些很感兴趣,我也研究过佛教。我还对苏菲神秘主义感兴趣。所有的这些都对我产生了影响,但我不知道这一影响达到了何种程度。我研究这些东方宗教或者哲学,是为了给自己的思想或者行为提供诸多的可能性,或者我会出于文学的目的,从想象力的角度去研究它们。但是我觉得所有的哲学都带有这些功能。” [1] 。

博尔赫斯设计的《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故事框架类似太极图。太极图的两仪、四象、八卦等变化,展示了宇宙万事万物生衍变化之道,而该故事篇幅虽短,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每一个事件的节点又是另一个事件的开端,周而复始,环环相扣,构成一座无限循环的迷宫,类似太极图所展示的一个有序而无限的宇宙。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博尔赫斯试图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表达类似太极图那样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探究。当然,他以一种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跨越和平行的姿态打破了常规叙事模式,跨越了时空,传递了道家哲学思想,他的作品是对道家思想的致敬以及融会后的贯通。

道家思想之典范的著作《道德经》的各路译本是博尔赫斯最主要的灵感来源。他虽然不谙汉语,但在众多汉学典籍启发下,他对中国文化有了自己的独特认知。在《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本书中,中国意象长城启迪他去寻找长城修建背后的故事,在分析长城修建历程和有关故事后他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工程与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思想竟有如此大的冲突。而《红楼梦》中博尔赫斯分析了贾宝玉自诞生至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跳跃空间,认为贾宝玉的身世本就是个错综的谜题,自神奇中诞生又归于玄幻,这些中国元素为他的迷宫写作提供了很大灵感。

3.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圆运动

3.1.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圆与循环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无限循环的“圆”形迷宫,该空间具有“无限性”。在小说中,他想象出一个由迷宫组成的迷宫,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的迷宫,它包罗着过去和将来。一座时间的无形迷宫和绝对无边无际的迷宫都是道家的无限性的运用。“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 [2] 作者借汉学家艾伯特之口道,“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间地那一夜,山鲁佐德王后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地故事,这一来有可能又回到它讲述地那一夜,从而变得无休无止。我又想到口头文学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传,每一个新的说书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敬地修改先辈地章节。” [2] 在他的笔下,时间是一个环形的轨道,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条环形轨道上无限循环。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的花园》中一边津津乐道地破解谜题,一边源源不断地构建新谜题,每一个事件的结点既是结局也是开端,让读者在层层的迷宫中陷入循环,永无止境。这与太极图所传递的总体的思想生生不息,无限运动相契合。而道家太极图,作为一种早期的哲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是探究自然和宇宙的本质,并将其表现为各种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这些符号代表各种自然元素和现象,例如水、火、风等,并和人类思想和行为相联系,形成无限的变化和流动。这种思维模式体现在了博尔赫斯所描述的迷宫这个符号上,他试图通过迷宫来展示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可能性,并强调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

博尔赫斯将道家太极图所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静止这些概念运用到了小说中。太极图中的阴阳运动和变化被视为整个宇宙中至关重要的力量。道家文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构成的,而“道”则是始终存在于世界中心,并贯穿于整个宇宙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太极图代表着宇宙的初始状态以及宇宙的发展演化历程,代表着宇宙间阴阳互生,此消彼长的规律 [3] 。而太极图则将这种“道”的力量表示为一种交织着阴阳两极的图形,其中黑白两色代表着阴阳两面。太极图也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变化和平衡,它体现了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原理,展现着宇宙中相互作用和平衡的力量。太极图以一个圆圈为基础,分为黑白两部分,象征着阴阳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太极图也包含了一系列的曲线和边界,这些曲线和边界可以被视为不同的路径。“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2]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无数的小径和分叉都代表着一个可能的现实世界,而每个分叉则代表着在某个决策点上选择不同路径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可能性正是太极图中“道”的本质特征之一。

博尔赫斯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决策,不同的决策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这也与太极图中阴阳两极所隐含的“道”和“德”的概念有关,即人类应该遵循“道”的原则,秉持正义、公平、善良等“德”的品质,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得成功。“道”与“德”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但又能互相转化。因此,可以说博尔赫斯的文章中的小径和分叉,以及道家文化中的“道”和“太极”,都表现了对于世界的多元性和变幻无常的哲学思想。

在小说中,博尔赫斯及他笔下人物的意识思想也在进行一种“圆”形运动。首先,博尔赫斯认为,圆代表着完整和无限,是人类渴望追求的理想状态。“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相干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可能性。” [2] 在小说中,园林设计师彭㝡试图以“圆”作为他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的象征。他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显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环形结构。尽管这个项目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那些努力创造完美有序系统的人们的理想。其次,通过对小说中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方式的分析,“圆”形的循环也存在于时间维度。在花园中,时间似乎是静止的,而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单向流逝。这种情况下,“圆”被赋予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意义。在老子看来,“道”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恍惚”,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本体 [4] 。博尔赫斯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轮回”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涵盖了圆形和循环的意义。作者通过描述那些反复经历着相似场景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一种轮回的哲学思想,并暗示了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花园中那座巨大的圆形迷宫也代表着人生的终极问题和命运,表示着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性。而在博尔赫斯的其他作品中,圆也被用来表示时间和历史的无限循环,强调了人类无法逃脱历史的轮回。

这些圆形象征着一个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的无限循环,也象征着时间的无限性和周而复始的运转。这个无限循环既可以被看作是空间的象征,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时间的象征。在小说的结尾处,主角发现他所在的世界只是一个被其他世界包围的圆形空间。这个空间是无限的,由无数个小圆组成。这个场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完整性、无限性和循环性,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宇宙观。在博尔赫斯的笔下,时间是一个圆,在圆形的轨道上, 任何人和事都在不断被“将来”重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重叠在时间的圆当中 [5] 。

3.2.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圆与花园

在博尔赫斯的文章《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圆”是一个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闭环,是一种永恒的循环。它一个完美的几何形状,可具体到小说中的物象。比如,花园本身就是一个大圆形,它代表着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理解。花园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圆形迷宫,这个迷宫象征着时间和命运的复杂性。同时,花园里的小径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圆形形状,例如圆弧、圆环等。这些圆形路径向外扩散,展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循环性,也许与宇宙的无限性相呼应。这些圆形空间的存在赋予了整个花园以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圆包含了世间万物,也包括生命,从生到死,生生不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周而复始,这折射出“道”是万物的起点,是万物之源。在花园中,小孩让余准一直往左拐,因为这样才可能走出去。“一直左拐”的方法遵循左手法则,这是在日常生活中走出迷宫最普遍方法,一直靠着墙壁向左走,循环往复直至走到出口。这是因为在入口和出口的墙壁是一个闭合曲线,这同时是花园的一大特征,而太极图的总体轮廓就是一个圆形,代表着轮回,需要沿着一个方向循环往复,才走出完美的圆形。在这个像迷宫且又无边无际的花园中,又分叉出无限的小路,但人只能选择一条小路,经过这条小路会得到一个结局,可是这个花园中包含了各种结局,因为每一个结局是其他小路的起点,这与太极图最外圈的圆相呼应,找不到起点和终点,但兜兜转转却进入另一个循环中。通过小路走到的每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可能会觉得熟悉,因为这是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在这条小路上的朋友可能在另一条小路上又变成了敌人,这具有明显的辩证法,相互对立但无法分离。这像博尔赫斯在《通天塔图书馆》中所写那样,“假如一个永恒的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 [2] 。无论是在花园,还是在图书馆,都包括了任何的可能性,始终在圆中出不去。在《死亡与指南针》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沙拉赫的三起谋杀案的地点像迷宫一样,有三条线。在不同的宇宙中,都有无限的结局和不同的时间。谋杀案的迷宫地点和小径分岔的花园一样,都在圆中进行无限的圆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这些圆相互碰撞,相互交汇,形成无限的小路,从而导出无限的结局。

博尔赫斯将太极图中的S型曲线运用到了花园的设计中。太极图中的S型曲线在运动的过程中,阳和阴相互融合和转化,互相推动彼此不断发展,在此消彼长永不停息。阴阳平衡为最佳状态,在阴阳平衡时,事物仍在不断变化。把S倒过来也是S,这也说明了无限循环的意义,永恒不变的存在。“潮湿的小径弯弯曲曲”道出了花园的特征,这个花园具有中式古典园林的特征,而中式古典园林有道家思想的运用,花园曲径通幽,幽暗神秘,小路不断的分叉,无边无际。无限分叉与弯弯曲曲符合太极图中间的S型曲线,S型曲线弯曲且无限。花园中包含着“草地”、“叶丛”、“林荫道”等物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等道家思想巧妙的融入到园林中,这是源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的展现。古典园林中造园主导因素的借景手法与道家“有无相生,虚实结合”是一脉相承的 [6] 。所以这个花园的设计遵循顺应自然,遵从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中式古典花园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圆形的窗户和门,在内外有无限的空间,激发人无限的想象。同时,余准在花园中逃跑,却深陷虚幻的想象中,他想象自己在山峰中,想象花园宽广无比,想象这是由迷宫组成的迷宫,由此他进入了自己思想的迷宫花园。他沉醉在圆的闭环中无法自拔,一直依据花园在进行自己思想的圆运动。

源远流长的辩证法思想是太极图产生的哲学基础 [7] 。博尔赫斯的圆形迷宫之有无和虚实与太极图中的黑白两级的独特含义相契合,具有辩证的色彩。太极图中的白色和黑色是两极,是相互对立的极端,但是随着宇宙不断的运动,阳和阴分别以对方为基础而相互依存,进行无穷无尽的运动和交融。在彭㝡的广阔地产中间,谁都没有找到迷宫。这不禁会引出一个问题,这个像迷宫一样的花园到底真的存在吗,就像庄子所写的“庄周梦蝶”一样,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具有“有”和“无”的虚实结合。老子也对“有”和“无”进行过论述,“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 。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有辩证的色彩。“有”和“无”对应“虚”与“实”,太极图的黑白两方面包含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太极的不断运动中,阴阳不断转换,其中包含了虚实转换,推动对方不断发展。关于花园的地方一直是模糊的,而关于这个花园的位置也从来没有被指明过。“盖一座绝对无边无际的迷宫的奇怪的传说”,说明迷宫似乎是虚的,真的不存在,但“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同我儿时的记忆一样” [2] ,又说明迷宫似乎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只不过还没有找到。以太极图为基础,有和无,虚和实的不断转化和融合,使得花园神秘感增强。在花园中,一盏“灯笼”出现了,这是具有中国意象的物体,而“一盏白月色的鼓形灯笼从深处房屋出来”深刻展现了道家太极图的色彩。灯笼是一个圆形同太极图一样,且为白月色,它镶嵌在深色背景之中与白色鱼眼点缀在黑色背景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像博尔赫斯在《失眠》中所写那样“宇宙的历史仍在继续” [9] ,伴随着的宇宙运行,灯笼白月色和夜晚黑既相互对立又融合,白与黑交融,浑为一体,构建了一幅类似太极图的场景。

4. 结语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设计了无限的圆运动,契合了太极圆运动的规律,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永恒性;同时圆运动是一个无限的形状,超越了有限的现实,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他从辩证的角度说明万事万物都在瞬息不停的发展与变化的同时,其归途终将会像太极图中的阴与阳一般交融,之后又会沿着各自的轨迹周而复始的圆运动。圆运动在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基金项目

江汉大学2022年度大学生科研省级重点项目“论道家思想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运用”(2022zd073);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课题“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共同体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070)。

文章引用

刘文越,张璟怡,周才爽,曹小雪.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圆运动
Circle Motion in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J]. 世界文学研究, 2023, 11(05): 394-398.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3.115068

参考文献

  1. 1. 张佳玮. 博尔赫斯的中国幻想: 韩愈、女海盗与《红楼梦》[EB/OL].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4011083/, 2021-11-19.

  2. 2.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M]. 王永年,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83-99.

  3. 3. 聂小雪. 太极图构图及文化内涵探析[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4): 76-81.

  4. 4. 余年顺. 庄子时空观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5. 5. 李琛. 浅析《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时间迷宫” [J]. 电影评介, 2010(1): 100.

  6. 6. 赵士豪, 李瑶祎, 王锦. 中国古典园林中道家思想“无”的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4(5): 38-44.

  7. 7. 吉成名. 太极图与辩证法[J]. 湘学研究, 2021(2): 14-22.

  8. 8. 老子. 道德经[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7: 29.

  9. 9.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另一个, 同一个[M]. 王永年,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6.

  10.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