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4194 , 6 pages
10.12677/ces.2024.12417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探究

晏文娟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商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4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0日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关键指标。语言教学,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对于培养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传统英语教学更多聚焦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力。这一教学策略不仅有失偏颇,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国际舞台上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强化中国文化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合,对于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及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学习者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与路径,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外语学习者“学好外国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目标,从而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enjuan Yan

School of Business, Lan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Feb. 20th, 2024; accepted: Apr. 1st, 2024; published: Apr. 10th, 202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come a key indicator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As the core pathway for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language teac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n light of this,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to exploring strategies and pathways for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comprehensive cultural literacy. This research unfolds arou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ffective mechanisms of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proposing a series of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Guided by these strategies, the paper delves into cours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in depth, striving to enable language learners to master foreign languages, narrate Chinese stories effectively, and project China’s voice internationally. This endeavor seeks to concurrently solidif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augment students’ abilit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Cultural Confidenc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ion Strategi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中,语言教育不仅仅承载着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交汇点 [1] 。文化自信,作为深植于民族精神深处的一种文化力量,对于激发民族的创新活力和增强文化凝聚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之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职责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语言技能传授,而应深化为承载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这样的教育转型不仅符合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需求,也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互鉴的贡献,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3] 。在准确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客观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中,既确保语言教学的高效性,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外语教育改革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不仅要求教学策略的创新,也涉及到教育内容的深度整合和文化价值的有效传递,以期达到语言和文化双重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为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2.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

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的探讨日益深入。研究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和体会到本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显著效果 [4] 。特别是在非母语教学环境下,如何巧妙地将本国文化的元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球舞台上自信地表达和分享本国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积累与创新的结晶。它涵盖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语言文字、以及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体系和风貌。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深邃的世界观,而且对于增进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贡献卓著 [5] 。其深远影响力不仅在于它们对内在民族认同的塑造,更在于它们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首先,它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包容性,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内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诚信、和谐、礼仪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道德指导和行为准则。最后,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进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还能促进文化互鉴,加深人类文明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2. 文化自信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或民族对其文化价值与独特性的自我认知与肯定,不仅是自身文化力量的体现,也是对外展示文化魅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在语言教学领域,培养文化自信已被提升为教学目标的核心之一,反映了教育界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度重视。语言作为文化传递的主要媒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与价值观念,因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通过系统的语言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语言媒介,深入传播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在非母语教学的环境中,有效地融入文化自信的培养,成为了语言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与机遇。

2.3. 传统文化与语言教学融合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语言教学融合的研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势。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外语教学”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搜索,显示中文学术期刊与学位论文共计1306篇。国内学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内涵、要素、框架与路径上 [6] [7] [8] [9]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国外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关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传达本国文化,促进文化理解和尊重 [10] [11] [12] 。尽管研究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文化教育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有效地融合文化内容。

3. 理论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及其路径,构建一个支持该目标的综合性理论框架。通过精选课程思政理念、文化迁移理论,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本框架旨在深度解析文化在语言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并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1. 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用

本研究依托“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秋芳(2021)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13] 在该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语言技能的场景,更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自信的平台 [14]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刻理解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建立坚定的文化认同感。

3.2. 文化迁移理论的指导

文化迁移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文化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撑。“文化迁移”是文化传播、涵化和革新的过程 [15] 。该理论指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通过文化的迁移与内化过程,理解和吸收目标语言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语言文化正迁移理论强调教学策略应当是文化导向的,意味着语言教育应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使用跨文化比较、文化情境模拟、文化项目研究等方法,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理论强调了有效的语言使用不仅依赖于语言知识,更依赖于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和习惯。在此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也能够在全球化的交流中自信地展示本国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这三个理论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理论框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与路径,不仅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构建文化自信,更为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时,本研究将以具体的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系统化论述,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文化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4.1. 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文化融入教学的基础。教师需首先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范围和层次,精心挑选与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文化元素。例如,通过整合《诗经》中的诗歌、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唐诗宋词及明清小说等经典文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作为英语学习的生动材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可能性和实践,进一步扩展了文化融入教学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将英语教学与历史、艺术、哲学等学科相结合,创建一个多维度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跨学科探索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例如,结合艺术课程,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书法或绘画,同时用英语探讨其文化意义和艺术特点。

案例1:《诗经》与语言美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可以将《诗经》中的经典诗篇融入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不仅可以教授古典诗歌的韵律美,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英语翻译和解读,深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尝试用英语写作《诗经》启发下的诗歌,以此提升他们的语言创造力和文化欣赏能力。

案例2:《三国演义》与思辨哲学

在英语听说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三国演义》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策略冲突,组织英语微辩论。学生可以选择代表刘备、曹操或孙权等角色的立场,就某一特定事件(如赤壁之战的转折点)进行辩论。该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还需要他们运用英语辩论策略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有效提升其逻辑思维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2. 创新教学实践方法

教学实践中,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对于推广中华文化的融入至关重要。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蕴含着深厚的智慧,许多经典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策略和思想,可以被应用于现代商业、谈判和营销中。例如,孔子的教诲中关于道德、礼仪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对建立企业文化、团队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指导。这些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实用英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亦应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成为文化的探索者和引导者,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中华文化;学生则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和实践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案例3:《孙子兵法》与商务谈判

在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等课程教学中,首先使用英语介绍《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强调《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兵伐谋”等核心思想,并讨论这些策略如何转化为现代商务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学生分组选取其中一个策略,准备一份现代商务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如何将古代兵法策略应用于解决现代商业问题。例如,使用“奇正之变”策略分析企业如何通过非传统营销手段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通过融合《孙子兵法》的策略学习与商务英语应用,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的实际使用技能,掌握了中国传统战略思维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还增强了他们在国际商务交流中的竞争力与自信心。

4.3. 拓展多元文化体验

组织文化体验活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 [16] 。通过实地参观历史遗址、参与传统节日庆祝、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外宣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利用校园文化和社会资源强化教学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在校园内可以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周、多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也促进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案例4:传统节日文化碰撞

在有条件的学校,邀请国际学生共同参与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交流活动,每个团队可以选择本国或感兴趣的国家某一传统节日(如中国春节、中秋节,西方圣诞节、感恩节,东南亚国家的水灯节,北欧国家的仲夏节等)进行深入研究,用英语准备相关的文化项目报告并进行展演。在汇报展演过程中,每个团队现场介绍节日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特定食物意义等。还可以通过现场展示等进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和跨文化研究的热情,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展现了文化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全面提升的积极影响。通过细致的课程设计、创新的教学实践案例,以及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策略,还通过案例分析生动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中华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显著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结论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共同证明了文化融合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5] [7] 。本研究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实施这些融合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在文化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效果的持续跟踪与评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融入策略,评估新兴技术在促进文化融合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深入研究文化融合教学对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参考和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与路径探索”(编号:2023GS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晏文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04): 59-6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4178

参考文献

  1. 1. 刘燕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1): 33-46.

  2. 2. 郭佳鑫, 马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外语教育的价值、目标及路径[J]. 外语教学, 2023, 44(4): 63-68.

  3. 3. 冯刚, 鲁力.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6(1): 1-10.

  4. 4. 孙雨, 沈骑. 语言教育规划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规划研究[J]. 外语学刊, 2023(6): 34-41.

  5. 5. 刘美驿, 李学林. 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 25(1): 12-20.

  6. 6. 黄国文, 肖琼.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 中国外语, 2021, 18(2): 1 10-16.

  7. 7. 肖琼, 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 2020, 17(5): 1 10-14.

  8. 8. 文秋芳. 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 课程思政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2): 9-14 113.

  9. 9. 杨晓春, 张子石.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问题与实践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1): 75-81.

  10. 10. Barrios, F.S. and Jurado, J.R. (2023) The Keys to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a School Project: A Qualitative View from Teachers’ Beliefs. Education Sciences, 14, Article 27. https://doi.org/10.3390/educsci14010027

  11. 11. Omar, A. (2023) Enhanc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F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World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14, 247-259. https://doi.org/10.5430/wjel.v14n1p247

  12. 12. Kaderli, A. and Razı Ö. (2023) English Preparatory School Learners’ Pragmatic Motivation in a Study Abroad Setting. SAGE Open, 13.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231220010

  13. 13.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 18(2): 47-52.

  14. 14. 叶俊, 盘华.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0): 45-46 49.

  15. 15. 金苗.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提升路径——基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新闻报道的数据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 102-112.

  16. 16. 胡豫. “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文化教学可行性研究——以项目式教学为例[J]. 现代英语, 2020(24): 84-8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