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0474 , 8 pages
10.12677/ORF.2023.134360

人民生活、社会服务与就业人员工资

——基于线性回归和断点回归的分析

胡格格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4日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2012~2020年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和断点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人民生活、社会服务与就业人员工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但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

关键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就业人员工资,线性回归,断点回归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Services and Wages of Employed Personnel

—Analysis Based on Linear Regression and Breakpoint Regression

Gege Hu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Jun. 28th, 2023; accepted: Aug. 6th, 2023; published: Aug. 14th, 2023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from 2012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linear regression and breakpoint regression metho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life, social services and wages of employed peopl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s well as the minimum living allowance number of urban residents, the total wage of urban employee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However, the number of minimum living allowances for rural residents, the total salary of employees in urban collective units, and the total salary of employees in other urban units do not have an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Keywords: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Minimum Number of Residents Living Security, Wage of Employed Personnel, Linear Regression, Gradual Regress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1] 。共同富裕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要靠每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够顺利完成。普通人如何为共同富裕做出自己的贡献呢?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映射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研究。实际上,共同富裕要映射到普通人的生活中,绝大多数取决于工资待遇,就业人员工资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这种指标。那么,就业人员工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不同的理论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理论,本文选取了人民生活和社会服务两个变量。因此,本文使用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人民生活、社会服务与就业人员工资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服务对城镇就业人员工资的影响关系。

2. 文献综述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会对就业人员工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李红涛、党国英认为国有垄断经济构成、CPI指标等因素对就业人员工资产生显著的影响 [2] 。而袁乐平、陆双双认为就业人员工资只与效率、工会等非就业因素相关 [3] 。

其次,区域、行业等因素对就业人员工资的影响显著。宁光杰 [4] 、丁元 [5] 都认为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行业之间的差异等等这些是与就业人员工资紧密相关的。宋浩楠、张士云也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人员工资的影响最大 [6] 。

本文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服务对城镇就业人员工资的影响关系。人民生活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社会服务选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两个指标,就业人员工资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四个指标。

3. 描述性分析

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人民生活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社会服务选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两个指标,就业人员工资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四个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样本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方差的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Descriptive analysis table

表1. 描述性分析表

4. 线性回归

相关性分析见表2,为简化表格,用字母代替各变量。A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B代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D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E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F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G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H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table

表2. 相关性分析表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作为自变量,而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8486.897 + 2.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50.48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 + 50.17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 − 0.67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 9.899*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 0.916*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模型R方值为1.000,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可以解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100.0%变化原因。模型通过F检验(F = 14324.569, p = 0.000 < 0.05),即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中至少一项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影响关系,另外,模型中VIF值大于10,表明模型存在共线性问题,可以使用逐步回归来解决该问题。

最终分析得出:我们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的回归系数为2.103 (t = 7.370, p = 0.018 < 0.05),表明这种关系是显著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的回归系数值为−250.480 (t = −6.351, p = 0.024 < 0.05),意味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的回归系数值为50.174 (t = 3.296, p = 0.081 > 0.05),意味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影响关系。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的回归系数值为−0.675 (t = −4.678, p = 0.043 < 0.05),意味着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的回归系数值为−9.899 (t = −1.753, p = 0.222 > 0.05),意味着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影响关系。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的回归系数值为0.916 (t = 2.483, p = 0.131 > 0.05),意味着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影响关系。

总结分析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但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影响关系。

Table 3.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able

表3. 线性回归分析表

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p < 0.05;**p < 0.01。

5. 逐步回归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作为自变量,而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一共2项在模型中,R方值为1.000,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可以解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100.0%变化原因。而且模型通过F检验(F = 7713.619, p = 0.000<0.05),说明模型有效。以及模型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598.504 + 1.9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88.836*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的回归系数为1.928 (t = 30.595, p = 0.000 < 0.01),表明这种关系是显著的。经过统计分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值为−188.836 (t = −6.007, p = 0.001 < 0.01),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总结分析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另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万人)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Table 4.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able

表4. 逐步回归分析表

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p < 0.05;**p < 0.01。

6. 断点回归

断点回归结果见表5,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断电作为自变量,而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7408.567 + 1.9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62.17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 54.72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 0.44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 1.241*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 4.854*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18.571*断点,模型R方值为1.000,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断电可以解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0.0%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 = 70733.572, p = 0.003 < 0.05),也即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断电中至少一项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出现大于10,意味着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可使用岭回归或者逐步回归解决共线性问题;同时也建议检查相关关系紧密的自变量,剔除掉相关关系紧密的自变量后,重新进行分析。

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1.948 (t = 15.198, p = 0.042 < 0.05),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回归系数值为−262.175 (t = −15.583, p = 0.041 < 0.05),意味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回归系数值为54.726 (t = 8.425, p = 0.075 > 0.05),意味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回归系数值为0.441 (t = 3.234, p = 0.191 > 0.05),意味着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回归系数值为−1.241 (t = −6.763,p = 0.093 > 0.05),意味着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回归系数值为−4.854 (t = −1.668, p = 0.344 > 0.05),意味着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

断点的回归系数值为−218.571 (t = −3.244, p = 0.190 > 0.05),意味着断点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

Table 5. Break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table

表5. 断点回归分析表

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p < 0.05;**p < 0.01。

7. 结论与建议

通过线性回归可得出结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但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不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关系。

通过逐步回归进一步得出结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另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首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相应越高。这可能是因为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分工是父母在城镇务工以尽可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而爷爷奶奶留在农村抚养孩子,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此时,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减轻了城镇居民的支出负担,由于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小家庭组成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相应提高了。

其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越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越少,说明大家的收入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达不到最低保障水平了。一定程度上说明,想要就业的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拿到了适宜的工资,当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相应提高。

最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越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是相对稳定的,而整个社会的总收入是额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是就业群体的一个小的部分,当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降低,其他就业人员工资就可能提高。因此,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越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应越高。

文章引用

胡格格. 人民生活、社会服务与就业人员工资——基于线性回归和断点回归的分析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Services and Wages of Employed Personnel—Analysis Based on Linear Regression and Breakpoint Regression[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4): 3580-3587.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4360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2. 李红涛, 党国英. 我国工资决定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1): 73-79.

  3. 3. 袁乐平, 陆双双. 基于存量-流量模型工资决定机制研究[J]. 会计之友, 2017(1): 20-23.

  4. 4. 宁光杰.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J]. 财经研究, 2007(2): 119-131.

  5. 5. 丁元.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 中国人口科学, 2007(3): 72-80+96.

  6. 6. 宋浩楠, 张士云.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决定机制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J]. 新疆农垦经济, 2017(11): 5-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