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1005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8916

“四史”教育创新性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的现状和未来路径

许佳,王一凇,陈元婕,何亦恒,周凌滢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

摘要

在国家高度重视“四史”教育、鼓励研学旅行发展的背景下,红色研学旅行从疫情形势与国家政策、浙江红色基因与文化传统、师生理想课程与课程开展现状而言具有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现阶段的红色研学旅行也面临着课程目标虚化、课程主体模糊、课程评价缺失的困境。对此,项目组以《浙江红色历史文化课例》为参考,设计课程目标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师生课程评价完整的研学方案为摆脱困境提供了理论框架。

关键词

四史教育,红色研学旅行,浙江省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ath of Red Study Trip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 Xu, Yisong Wang, Yuanjie Chen, Yiheng He, Lingying Zhou

College of Humanit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Jul. 15th, 2023; accepted: Aug. 14th,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2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and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rips, red research trip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in-depth development from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national policies, the red gene and cultural tradition of Zhejiang, and the ideal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the red study travel is also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the curriculum goal, the curriculum subject is fuzzy,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missing. In this regard, the project team takes “Zhejiang Red History and Culture Course Example” as a reference, and designs a research program with clear curriculum objectives, clear student subject status, and complet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urs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getting rid of the dilemma.

Keywords:“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Red Study Trip, Zhejiang Provin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通知。提出要深刻认识开展“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各学段学习教育重点内容和要求,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 。

通过调研,中小学生对“四史”教育均有较强的认同感,且期待落实研学旅行等创新性强、体验度高的课程形式。而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进行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大思政课、“四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倡导“逐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正式为研学旅游正名。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定性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主张“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 [3] 。

基于上述大背景和调研结果,红色研学旅行是否具有纵深发展的可能性、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该如何脱困值得进一步研究。

2. 红色研学旅行开展的可能性

2.1. 疫情形势好转与国家政策扶持

2022年12月,我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长达三年的疫情防控迎来了转折点。政策的开放将促使研学旅行的组织形式、路线安排、出行方式等产生新变化,令展开线下研学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 [4] 。2023年3月,“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会议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政府着力贯彻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在研学课程建设、指导教师培养、基地评定、门票减免等方面下功夫。

在疫情防控经历转折点后,研学市场很可能会迎来一次爆发。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利用政府优惠、以研学旅行为依托推进“四史”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

2.2. 浙江红色基因与文化传统

浙江历来有“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明朝时期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曾畅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提倡“知行的功夫不可分开”,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另外,浙江是一个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寓教于游”文化传统的地区。从萧山的衙前起义至宁波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再到天目山一战的苏浙军区部队,浙江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上的良好现实基础为中小学生重走前辈路、继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可能性。

2.3. 师生理想课程与课程开展现状

为调查师生理想课程与课程开展的现状,项目组采取了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浙江省作为考察地点,向小学、初中、高中均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问卷,并寻访了个别师生,意图从老师、学生两个维度深化对“四史”教育现状的认识。

项目组成员共面向学生发放了768份问卷,收回68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8.54%;面向教师发放了440份问卷,回收43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73%。基于比较大的调查基数,项目组的调查对象也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受调研学生来自温州、湖州、杭州、宁波、台州、衢州等地区,年级从小学一年级跨度到高中三年级。受调研教师也来自省内各个市区不同年级段,平均有12年的教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数据显示,受调研教师有33.41%为20~34岁,39.32%为35~44岁,26.36%为45~54岁,0.91%为55岁及以上,调研所覆盖的年龄段广。不仅如此,受调研教师的政治面貌也比较多元,有54.77%为党员,6.36%为团员,38.86%为群众。问卷内容涵盖受访者对“四史”教育的了解程度、已展开的“四史”教育形式、理想的“四史”教育课程形式、“四史”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调研结果显示,56.90%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已开展了相关的“四史”教育,63.55%的学生对“四史”教育的内容相当了解或比较了解,83.07%的学生愿意在未来更深入了解“四史”教育。同时,有97.5%的教师肯定了“四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且76.82%的教师对“四史”教育已较为了解。尽管从数据来看中小学师生对“四史”教育均有较强的认同感,但仍有8.92%的学生对本学校已开展的“四史”教育活动形式表示出不感兴趣。在理想课程形式的调查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形式的“四史”教育,影片欣赏(28.65%)、实地考察(21.75%)、情景剧排演(13.75%)、举办相关比赛(9.28%)、课堂展示(9.16%)等创新性强、体验度高的形式更受学生欢迎。

因此,这样一种对“四史”教育课程具有认同感但对课程形式不满意的现实与学生渴望体验度更高的课程形式的理想间的矛盾催生中小学尽快革新思政课程开展的形式,那么红色研学旅行这样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丰富学生体验感的活动的推行也就势在必行了。

3. 红色研学旅行的困境

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稳步推进,但也存在课程目标虚化、课程主体模糊、课程评价缺失的困境,阻碍着红色研学旅行纵深发展。

3.1. 课程目标虚化

清晰的目标对于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只有主题具有明确性,目标具有可行性,教师和学生才能有效完成研学活动,实现“游”“学”兼备。

但目前的研学旅行普遍存在课程目标虚化的问题,教师重“游”轻“学”,学生“游”“学”不分。有不少学生对研学旅行不甚了解,将春秋游也归纳至研学旅行的范畴,并将研学旅行视作普通参观游览的活动,在研学地点走马观花、只游不学。不单是学生,教师在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中也更多关注学生安全、队伍纪律等非课程问题,设置的课程目标与教科书脱节,轻视知识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为研学的“安保员”,学生为研学的“游客”,“游”“学”界限模糊的认识现状令研学旅行流于形式化。

3.2. 课程主体模糊

受“教师本位”观念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研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研学旅行的主题、地点、目标一般由学校和旅行社共同制定,学生被动接受通知,其需求并未在研学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在研学旅行具体开展中,教师整体没有突破“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旧模式,只是将教学地点从课堂搬到户外。学生也较多缺乏问题意识,甚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为知识的“搬运工”,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令研学旅行丧失探究性和自主性。

3.3. 课程评价缺失

研学评价对于研学目标的落实与深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调研结果,学校大都把研学重点放在“观察实践”,只有不到10%的受访学校有明确的研学评价,且评价群体多为教师。研学评价的缺失既不利于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深入探究问题的热情,也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反思。

而在现有的研学评价中,教师更注重观察学生情感价值层面的变化,而对知识技能、学习兴趣的考察相对比较欠缺。不仅如此,质性评价虽能更个性化反映师生对于研学的感受,但也存在片面化、主观性的弊端,重质性评价而轻量性评价的现状也为全面化分析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制造了难度。

4. 红色研学旅行困境的解决对策

对此,项目组以《浙江省红色历史文化课例》为参考,坚持“学生本位”的原则,设计目标明确的研学方案,能为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浙江省红色历史文化课例》将历史课本与浙江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详细指出每一课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后思考和课外拓展资料,并系统阐述了师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便于教师落实教学。而基于本书的研学方案设计,则进一步为传统理论课堂迈向创新性、实践性课堂提供了桥梁。

首先,在研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相关内容讲解、课外材料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对研学地点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同时坚持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结合书本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发现他们真正所感兴趣的问题,并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专业性的参考意见。例如在《浙江红色文化课例》第二章第四节《四明曙光: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中,教师可结合教科书介绍国民大革命等相关史事,通过图片和文献材料令学生对中共宁波地委具备基本了解,启发学生对中共宁波地委的成立过程、组织活动等问题产生思考。

其次,在研学进行时,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参观,并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展开知识方面的思考,也要有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团队协作能力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研究方向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讨论分析观察实践后得到的信息,并把研究成果或者情感体验书面化,一般低年级段以情感体验类游记为主,中高年级段可以尝试形成研究报告。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例,在《浙江红色文化课例》第四章第四节《妇女能顶半边天:千鹤妇女》中,教师以采访村中老人的方式在深化学生对口述史认知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当然,在研学过程中结合情景剧、诗朗诵、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更具趣味性的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浙江红色文化课例》的《红船首航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在浙江》中,教师引导学生排演以“中共一大”为核心内容的情景剧,帮助学生重现历史场景,激发其爱国热情。

最后,在研学结束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结合推荐阅读书目,展开课后思考与交流。并且可通过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来对整个研学进行反馈。教师主要进行综合性评价,而学生本人主要作为过程性评价者。项目组以《真理的味道有点甜——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陈望道故居研学设计,当中涉及课后作业、推荐书目、课后巩固与思考和研学评价,详见表1。这种“促使学生学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定”,正“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终生学习愿望的巨大的动力,也是改革传统教育封闭式评价方法的有效措施 [5] ”。

Table 1. Research design of Chen Wangdao’s former residence

表1. 陈望道故居研学设计 [6]

5. 结语

当下,疫情形式的好转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浙江省“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背景。中小学师生对“四史”教育的高认同与对创新性“四史”教育形式的高期待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而红色研学旅行也在课堂之外,给予了学生走进历史、走近世界的机会。因此,正视红色研学旅行所面临的困境,探究其未来路径,让研学旅行做好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深化“四史”教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项目组的研究对开展优质红色研学旅行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而优质红色研学旅行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感。

第二,关于红色研学旅行的研究也可对其他地区起借鉴作用。通过调研,项目组找出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开展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其他地区在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时,也能以此借鉴。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课堂教学或研学:浙江省中小学‘四史’教育状况调研”(编号:2022R426A043)。

文章引用

许 佳,王一凇,陈元婕,何亦恒,周凌滢. “四史”教育创新性发展——浙江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的现状和未来路径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ath of Red Study Trip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J]. 教育进展, 2023, 13(08): 5875-588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916

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2021-04-20.

  2. 2. 教育部等11部门.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2016-12-19.

  3. 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3/22/content_5276447.htm, 2018-03-22.

  4. 4.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 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2203/t20220325_1320209_ext.html, 2021-12-22.

  5. 5. 叶小兵, 姬秉新, 李稚勇. 历史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6. 周东华. 浙江红色历史文化课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