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12 ( 2022 ), Article ID: 59824 , 5 pages
10.12677/AE.2022.1212877

基于“企业家课堂”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探索

余茜

北京物资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23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3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30日

摘要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教育在转型发展中,需要密切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其中通过“企业家课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体系构建背景,校企协同教育模式的关键问题,提出校企合作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家课堂,校企协同,教育模式

Explor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Entrepreneur Classroom”

Qian Yu

Alumni Work Office, Beijing Academy of Materials, Beijing

Received: Nov. 23rd, 2022; accepted: Dec. 23rd, 2022; published: Dec. 30th, 2022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more applied talents.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lo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quire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loc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them, through the “entrepreneur classroom”,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exploring new education models are current topics fac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key issu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model, and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Keywords:Entrepreneur Classroom, School-Enterpris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Mod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和适用性。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高水平应用性人才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企业家课堂”系列专题讲座是通过综合利用多方企业资源,将为提升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能力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与实践平台,有效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企业家才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开阔的视野,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而基于“企业家课堂”下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必将有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加速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本文以北京物资学院多年来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和探索为案例,以学校多年来实施的“企业家课堂”为特色,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思路。

2.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体系构建背景分析

2.1. 国家政策引导提供校企合作政策支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积极建设培育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和教育部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企业家进课程,促进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 [1]。

2.2. 区域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方向

地方高校要转变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主动转型应用型本科,面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以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 [2]。根据《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文件要求,根据研究型、特色型、应用型高校的分类定位,主动做好服务北京、立足首都区域发展。已经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要调整办学方向,统筹社会资源,面向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做好社会各种资源的融合和发展,在实践教学领域深耕细作,主动作为,统筹企业、校友等各种资源,构建综合性改革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外部资源,引入企业家课堂等合作项目,共建校企合作平台。

2.3. 深化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要和地方企业积极建立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当地的社会资源对接,与学科相关的企业、行业和开发区等对接,与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3]。比如北京物资学院以物流和流通等学科为依托,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模式,如企业家课堂、“订单班”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其中,校友企业家课堂成为活动特色,积极与校友、校友企业建立密切合作,通过邀请校友企业家进入课堂,实现校友与母校学科专业发展相联结,校友作为学长将多年商场、职场的实践经验在企业家课堂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校友们的积极参与中饱含了对母校的情感,建立起“情感+专业实践”的课堂,提升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度和维度,助力母校实践教学改革,打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大门,提升创新创业思维和途径。“校友企业家课堂”同时增强了学生们专业使命教育,使得学生们明晰了学习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好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增强“三全育人”成效。

2.4. 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双向培养

随着企业的技术更新、产业革命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很多领域、行业的企业储备了丰富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人力资源,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了国内或国际高端的水平。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同样企业也在为高校反向输入更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现代物流领域的一些企业就拥有比较丰富的人资资源,部分企业还组建了企业大学,在保证内部人力资源服务的前提下,还能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服务、品牌输出,为高校提供人力资源培养方向、计划和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服务等,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支撑、相互输出输入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政府也以政府购买等方式将教育资源向企业倾斜,主要采用在企业内部试点建立教学培训中心和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并开始委托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认证的考核内容设计、考试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企业也能借助产业教育转型教育产业,与高校实现双向人才培养,不仅为高校提供了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还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3. 校企协同教育模式的关键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探索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的统筹设计,建设科学合理的方案并逐步实施,特别需要关注战略目标设计、管理架构、制度制定、合作内容设定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3.1. 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目标

校企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学校也不是单方面的设计战略目标,而是需要与企业协商共同完成。因此学校首先需要科学的评估自身需求,确定与企业合作时的重点领域以及最后目标需要达到的具体水平,以此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加明确清晰。在此基础上,需要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各类资源配置渠道的成本和效能,确立企业资源进入的合理路径,如果需要企业进行合作完成配置,则应对产业当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定的研判,分析企业可能的合作形式和诉求,并寻求较为“门当户对”的合作对象。

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该校的物流和期货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领域。该校所处区域是国内物流产业发展总部经济集中、高新技术密集、智力资源集聚的核心区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习、就业需要适度地侧重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作流程优化管理,现代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重点领域的合作过程中,应聚焦该校相关的重点产业目标,重点推动全国特别是北京区域内的现代物流企业、期货企业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期货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同时,以校友企业为重点合作对象,以相关政府机构合作为重要支撑,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合作体系。在与企业合作时,要保障实践教学、学生就业、教师挂职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并实时的动态关注企业需求。

3.2. 构建相应的管理架构

企业和学校之间在管理架构方面的差异较大的不同,如:事物处理流程、决策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对接,建议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起步阶段,要将学校的行政管理层分散在各个原有职能部门的协同职能进行整合优化,使得与企业的合作意向保持一致,统筹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否则会造成学校内部运作流程出现“最后一公里”协同难题,进度无法一致,造成企业对接困难。

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主要是由对外合作办公室统筹全校的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并进行日常管理,设立企业合作档案;同时负责重点项目的推动和实施,进行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做好全流程的统筹管理工作。对于产业特征突出且有重点合作意向的企业,例如物流、期货行业类的头部企业,可由相应的物流学院、经济学院进行重点对接。对于业务形式多样,跨学科专业领域的企业则由对外合作办公室统筹管理,设立的具体合作项目交由二级学院负责对接。

3.3. 完善系统全面的合作内容

校企合作的内容不断变化,企业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建议学校将可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标准化,形成合作资源库,便于企业了解并进行选择性的对接。例如,结合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拟开展的服务学校教学方面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聘请校外企业开展“企业家课堂”;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做到真题真做,并作为专家参加毕业答辩;接收教师和企业的暑期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活动。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服务企业领域可以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建立教师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形成企业智库等。

4. 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4.1. 学校应加快内部运行机制的优化调整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随着不断的发展,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学校的运营机制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协调统筹好其内部的运行关系。如果按照学校的原有的分散负责的模式则会提高与企业的沟通成本,造成合作协议签署后的落实困难,应尽量形成标准化的制度和机构,便于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合作工作开展的初期已专门设立协调部门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学校内部的大部制管理模式,形成集中权责的牵头单位,形成和企业交流的“单一窗口”和“统一平台”,特别是在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的情况下,降低协同难度,聚集合作力量,满足高质量、深层次、大规模合作的需求。

4.2. 校企协同制作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应多多与企业高层进行沟通交流,在深入了解企业社会人才需求方面之后,明确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从而制定与企业社会需求相符且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到企业人才输送的无缝对接。学校应多多开展“企业家课堂”系列活动,邀请行业精英人才进入校园为学生介绍行业前沿、市场前景,使得学生近距离接触优秀企业家,学习优秀企业家精神,帮助学生认知专业、感悟专业,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行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使命感,并规划清楚未来的就业目标 [4]。

4.3.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产业资源介入的形式和内容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防止出现高等教育被产业过度影响的问题。高等院校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而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在引入产业时要严格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企业虽然是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目标,但也需要同高校一起肩负社会责任,要最大限度地寻求两者的“公约数”,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更加鲜活的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将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引入课程,将基层劳动者脚踏实地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入课程,将发生在新时代产业领域的新鲜事讲述给学生。生活中榜样的感染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这一系列创新教育将连同学校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中。对学生的教育使企业家和参与的相关人员感受到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回馈社会的渠道,这也将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形成真正的全社会育人的局面,让优秀的“产业基因”代代相传 [5]。

5. 总结

校企合作已经是目前各所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创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改革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丰富合作的主要手段,不断地充实和扩展内容,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建立起更加系统化的合作体系,从而推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力争获得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基金项目

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企业家课堂”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文章引用

余 茜. 基于“企业家课堂”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探索
Explor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Entrepreneur Classroom”[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771-577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77

参考文献

  1. 1. 王成林, 常娥, 仵坤, 王乐乐, 班晓荣. 面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校企合作体系构建——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J]. 物流技术, 2020, 39(11): 25-29.

  2. 2. 王成林, 张红亚, 余茜. 多元拓展的综合型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6): 80-82.

  3. 3. 何培育, 杨虹. “互联网+”时代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5): 25-28.

  4. 4. 楚国清.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几个着力点[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2): 8-10.

  5. 5. 高书国.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内在逻辑与政策建议[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1): 8-1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