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4223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101225

基于特级教师特征探寻普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晏仁慈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4日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特级教师”是中国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所处时代教学实践水平的引领者和代表者,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实践特征和教学风格对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特级教师交往特征,专业实践特征,教学风格特征,提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秉持开心见诚,情理共契,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重塑教师专业人格;筑牢职业理想,树立专业自主意识,改进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把握教学风格形成关键期,探寻自主教学风格。

关键词

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特征,教师专业发展

Explor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Ordinary Teach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Grade Teachers

Renci Yan

School of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Sep. 16th, 2023; accepted: Oct. 17th, 2023; published: Oct. 24th, 2023

ABSTRACT

The education career is teacher-based. “Special grade Teacher” is a kind of advanced and professional title in order to commend especially excell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Special grade teachers are the leader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level of their times. Their unique communication mode,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classification have importan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achers. By analyzing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grade teach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task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educators, including: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happiness and sincerity, common sense and harmony, and rebuild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ideal,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grasp the key period of teaching style and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teaching style.

Keywords:Special Grade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Grade Teacher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师中最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身上具有独特“基因”,通过研究特级教师的优秀特质,并将这些特质注入年轻一代新的教师身上,可以造就一批又一批新的优秀教师,以此激励和引导教师教育发展。

2. 特级教师特征

2.1. 交往特征

交往是教育的基本属性,特级教师的交往呈现普遍特征,研究特级教师的交往对教师整体的交往研究会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王磊学者通过对15名特级教师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得到特级教师的交往特征为:开心见诚、情理共契、和而不同 ‎[1] 。

1) 开心见诚。与学生的交往,特级教师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新手教师和普通教师可能希望和学生交往保持分界感,特级教师则认为与学生交往“零距离”才是相处之道。唯有如此,教育的本质—精神与精神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能实现 ‎[1] 。与同事的交往,特级教师则认为要“等距离”。“见贤思齐焉”最能体现特级教师和同事之间相处方式。特级教师并不会因为自己的称号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保持谦虚与学习的态度,取长补短,善于捕捉同事的闪光点同时也不吝啬展示自己的“长处”,如此互惠互利是特级教师与同事交往持久的秘诀 ‎[1] 。众所周知,理论工作和一线教师往往存在矛盾,协调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基础。而特级教师和这些人的相处保持着“教育为公”的原则,因此能够抛开实践者的身份和教育研究者坦诚相待,真正实现教育者向研究者身份的转变。

2) 情理共契。所谓情理共契,是指在交往过程中注重情感的同时秉持适宜原则,使得交往过程合乎情理。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特级教师往往晓之以情,动之以礼 ‎[1]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很多教师会认为单纯对学生好就是对学生的爱。然而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应该是本着爱心,尊重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看待学生。在爱的引领下,主动关注学生,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不区别对待优生和“差生”,不以成绩论英雄,而是关注每个学生完整的人格发展和成为人的教育。与同事交往,情先礼后,严谨对待 ‎[1] 。特级教师在教学时有教学机智,再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也能体现其“交往机智”。特别是在同事出现教学错误时,最能体现这种交往机智。他们不会直接劈头盖脸的批评引起他人的不堪,而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巧妙提醒帮助其改正错误,又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这也是特级教师对学生爱心的一种迁移,因此他们也能对同事表现出爱心。与理论工作者交往时,尊先礼后 ‎[1] 。特级教师作为“权威”的代表之一,却很少因为自己的身份“恃宠而骄”,而是以此作为约束自己的准则,对待理论工作者能够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到平等交流,谦卑随和。

3) 和而不同。这个词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与他人持不同意见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 ‎[1] 。特级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在学习上,与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是,特级教师总能关注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有区别的进行针对教学。如果同时教授两个及以上层次的班级,同一内容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特级教师与同事的相处注重合作发展。特级教师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善于总结不同学科之间的特点进行融合,同一课程不同部分以专题进行,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讲解各自最擅长的部分,更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虽然合作过程会有摩擦,但是特级教师依然坚信团队的力量永远比个人力量大得多。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特级教师还会积极吸收年轻教师改进的科技教学手段以此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发展。与理论工作者的交往中,学术争鸣,不唯“上” ‎[1] 。特级教师作为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实战经验丰富,因此经常因为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的差异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产生学术争论。然而,特级教师并不会因此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尊重他人观点,并会积极查阅资料补充自身的理论缺失,抓住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2.2. 专业实践特征

特级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总能够被冠以“四有好老师”,学生的“引路人”这样的标签,这与特级教师有职业理想,敬业爱生,学科教学能手,具有专业自主意识,善于反思性实践特征密切相关。林静根据32位榜样人物的个案分析,以实践取向研制基于视频情境的工具,调查147位校长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判。从而概括出的优秀教师的六大专业实践特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现实目标” ‎[2] 。

1) 在教师专业伦理方面,特级教师具有以下特性:① 有职业梦想 ‎[2] 。有梦想就有希望,特级教师的教育梦想从他们决心成为一名教师时就开始孕育。开创自己的教育事业,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用爱浇灌幼苗,用心铸就教育是每一位特级教师不变的初心。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和己任,在每一天的教学中致力于实现育人的每一小步。例如,每时每刻不忘自身肩负着育人的职责,深知自身言行对每一位同学产生影响,从而做到严格约束自己。② 踏实敬业,工作认真 ‎[2] 。凡事脚踏实地的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这是很多特级教师身上都能看到的特质。不管是初为人师,还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特级教师都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推诿,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自己完成自己的职责。例如,有的教师,做任何事都记挂着好处,利益,若没有好处和利益则敷衍了事,做表面工作,而特级教师往往把做任何事都当成是一种锻炼,是经验的积累。

2) 在教师专业教学方面,特级教师具有以下特征:① 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传递给学生,并能带动周围同事 ‎[2] 。例如,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所教的学生不仅成绩好,还喜欢这门学科。②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2] 。在特级教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通过栽培成才的。因此他们也总能用宽容,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例如,对于有的同学,虽然学习习惯不好,但是很尊敬师长,特级教师们对待这群学生则会另辟蹊径,利于课余时间与这些同学交流,有意鼓励他们多锻练,多表现,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从而在集体中学习和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3) 在教师专业学习方面,特级教师具有以下特征:① 终身学习。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于阅读水平 ‎[2] 。”众多知名特级教师都奉行“今天的我是不是比昨天的我进步了一点”的日常行为准则,坚持每天阅读;他们读文学书,读教育杂志,读教育论著,读儿童书籍,广泛涉猎。有的老师虽然是跨专业,但依然能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成为一名自己从未涉及过的未知领域的知名教师。② 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2] 。翻开名师的成长记录,我们能够发现,名师无一不是拥有自己的思想,无一不是勤于反思,精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的。在积累与反思的过程中,课程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效果,论文开始一篇一篇发表,课题开始一个一个地呈现。例如,特级教师会有意关注和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复推敲,形成讲稿,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以专题讲座形式倾囊托出,与众多教师一同分享。

2.3. 教学风格形成特征

对名师教学风格的定义,本文采用许家盘和李如密两位学者的观点,名师教学风格是指名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教学风格的独特组合和个性化表达,符合教育规律 ‎[3] 。名师风格有共性也有其特性,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风格,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反思形成的。研究名师风格形成的过程也对新手教师和准名教师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 名师教学风格特点。从教学语言层面上,李镇西老师幽默风趣,总能在欢快氛围中点拨学生 ‎[4] 。于漪老师的语言真情流露,满腹情感特别调动学生情绪。张一鹏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5] 。在教学方法层面上,王连笑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6] ,吴献新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通俗易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7] ,孙永河老师则注重学生知识的结构性,关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8] 。

2) 名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根据宋林青 ‎[9] 和何小徽 ‎[10] 学者的观点,各个教师虽风格各异,但风格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来解读教学,逐步找到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完成各方面的教学任务,初步形成不稳定,但是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形成了教师独特而稳定的教学风格。

3) 名师教学风格形成机制。名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们,也有外在因素。廖艳华学者通过对43位名师进行的质性研究总结出名师教学风格的三大路径:成事,成人和成业 ‎[11] 。在成事上,名师教学风格注重坚持一个原则,即风格扎根于课堂,也呈现于课堂。教师通过收集和积累备课资料,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扎根课堂。观课也是扎根好课堂不可或缺的过程,通过观课观摩和学习他人的课堂,可以反思自身课堂的不足,学习他人课堂的可取之处。值得注意的事,观摩同一节课,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也有很大区别,普通教师关注教的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技术教的,而特级教师则关注怎么教的以及所用技术背后的理念和理论。在成人上,教学风格有赖于与学生,同行,师傅和名师等进行互动交流和助力。“无爱无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 ‎[11] ,与学生同行,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塑造学生的过程中也是重塑教师自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与同行同行,可以通过别人眼中,口中的自己,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和提升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11] ,与师傅同行,特级教师经过师傅的点拨,逐渐从依赖外在力量,转化为自我内在探索。在成业上,名师教学风格成于专业拓展。作为特级教师,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是他们的必毕生追求。阅读专业书籍,读名著,读教育学杂志报刊,参加培训,竞赛,最终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启示

特级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特级教师,其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他们的教学与成长经历包含了很多年轻教师值得学习的内容。

3.1. 秉持开心见诚,情理共契,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重塑教师专业人格

普通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同行和师傅之间进行交互对话。

1) 在与学生交往上,首先,了解学生是师生交流的首要条件,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理解,在这样的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达成心理上的共鸣,如此普通教师也能实现特级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相处。其次,善于激发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普通教师要学会在认识到每个学生在认知方式上存在差异,并能在尊重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例如,主动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偏差,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中活动获得挑战,促进智力和心灵的双向发展。最后,关注学生成长,而非成功。真正的优秀教师也应该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学生一时的成败不应该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更应该聚焦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确保学生获得在社会生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在工作上与同事的相处上,首先,普通教师要善于提问,需心请教。敢于向老前辈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质疑,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勤于思考。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交往不是双方沉默,彼此妥协,而是有才艺,成见,彼此敞开心扉,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和自由的同时,取得相互谅解和共同协作。其次,以爱心对待同事。以爱心对待同事,才能获得同事们真诚的鼓励和帮助。恭敬谦虚而不刻意逢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普通教师只需要认真工作,踏实做人,就能获得同事同样的爱心对待。最后,学会合作。普通教师要主动和同事沟通交流,消除与同事的陌生感和畏怯感,主动利用各自工作,生活,休闲的机会与同时接触,扩大交往范围,从而以合作带来共赢。

3) 在和理论工作者相处上,首先,尊重大于质疑。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所谓专家研究出来的理论苍白空洞,实施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脱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更应该给予理论工作者支持,为他们提供一线经验从而更好为教育理论做出更大贡献。其次,合作大于对立。理论工作者缺乏相关实践的经验,一线教师相比于理论工作者则缺乏专业理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资源,积极为理论工作者提供所需研究素材,同时在理论工作者的帮助下实现专业理论的提升。最后共赢大于竞争。很多一线教师因为拥有众多实战经验,也会开展质性研究,从而成为一名研究者,但并不表示一线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就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可以让理论工作者进课堂,一线教师成为研究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3.2. 筑牢职业理想,树立专业自主意识,改进教师专业实践要求

1) 在教师专业伦理方面。普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凡且幸福的,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幸福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而每一名教师,都是一片绿叶,默默孕育祖国的花朵。也正是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让自己最好这片绿叶。

2) 在教师专业教学方面,普通教师首先要深钻学科特点,巩固专业技能。首先,普通教师要通过学习多元知识,打好基本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教师需要学习前辈的经验,需要名师指路。其次,实践。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特级教师经常参加省市的公开课、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改进,一次次与听课老师对话,一次次与个性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就是在这样实践的过程中,才得到了历练,收获了幸福。最后,思考。普通教师要反思教学行为,反思与教育有关的观点,反思某一个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3) 在教师专业学习方面,普通教师要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入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基本教师要获得岗位知识,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入职者一方面自觉地把自己的岗位作为学习的对象,悉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岗位要求,掌握岗位知识;另一方面,也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知识的学习,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其次,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专业化团队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对于教师来说,加入某个教育学术团体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要求和途径。要加入教育学术团体,教师可以在许多方面提供帮助。第一,可以及时获得专业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有利于帮助教师在专业上处于比较前沿的水平。第二,教育学术团体的主要活动是学术会议,参加会议要提交论文,这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第三,它是教师向他人学习的重要途径。第四,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最后,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自我的主动建构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一个教师要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师,甚至是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其获得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实践。许多优秀教师成长过程的研究都表明,做反思的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是教师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3. 把握教学风格形成关键期,探寻自主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不会与生俱来,特级教师也是通过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深刻的理论准备等才得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普通教师获得教学资格的先决条件是积极勤奋运用基本教学技能。因此,教学是教师勇于实践,刻苦学习、教学经验的积累的结果。同时,教育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学理论的指导。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首先要掌握教育学理论辩证灵活地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死板地照搬教育科学的规则和规范。教学不会光顾以下事实:那些精通教育学理论并沾沾自喜的人不会偏袒那些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科学的“老师”。

4. 结语

本文希望通过对特级教师这样的特殊群体的特征研究以此作为“冰山一角”引发更多对特级教师特征的关注,从而引导众多普通一线教师提升自身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实现更好的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文章引用

晏仁慈. 基于特级教师特征探寻普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Explor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Ordinary Teach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Grade Teachers[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889-78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225

参考文献

  1. 1. 王磊, 张景斌. 特级教师的交往特征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3): 23-28.

  2. 2. 林静. 何谓优秀教师——基于校长的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4): 86-92.

  3. 3. 许家盘, 李如密. 我国名师教学风格研究: 回顾、反思与展望[J]. 中国教科学(中英文), 2022, 5(3): 149-159. https://doi.org/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2.03.002

  4. 4. 孙畅. 李镇西教学风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锦州: 渤海大学, 2018: 24.

  5. 5. 梁旭.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15-23.

  6. 6. 张宝贵. 王连笑教学风格点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0(1): 37-38.

  7. 7. 刘英. 吴献新语文教学风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16: 12-19.

  8. 8. 隋娇. 孙永河语文教学风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19-20.

  9. 9. 宋林青. 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质性研究: 以一位中学特级教师为研究个案[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大学, 2016: 14-25.

  10. 10. 何小微. 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06: 42-55.

  11. 11. 廖艳华. 教师的教学风格如何形成——基于43例中小学教师的质性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8): 38-47. https://doi.org/10.14121/j.cnki.1008-3855.2022.08.00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