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040 , 6 pages
10.12677/ae.2024.144574

实践教学: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初探

孟根达来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6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23日

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当前社会变革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提出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建设方案,旨在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培养更具社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总结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征,包括网络社交倾向性、跨文化适应性和压力应对能力等,并基于这些数据,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新增了多个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案例分析模块,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效果。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Practical Teaching: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Menggendalai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Mar. 18th, 2024; accepted: Apr. 16th, 2024; published: Apr. 23rd, 202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study proposes a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for the social psychology course in response to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urrent social changes, aiming at expanding th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ith mor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oci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online social tendency, cross-cultural adaptability and stress coping ability, etc.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adjustments are formulated. The reformed teaching mode adds several new case study modules related to hot social issues in the course arrangement, strengthen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closely integrat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real-life problems through actual ca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also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ed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courses.

Keywords:Soci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交往模式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对社交能力的需求亦在不断增长。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已不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针对此类问题,本研究基于深入分析的数据驱动模式,提出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改革内容集中在强化互动性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度模式,并引入了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估与多维能力评测机制,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以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案例研究作为主要载体,不断探索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旨在提高学生对社会心理学应用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2. 社会心理学课程概述

2.1. 课程发展回顾

随着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以及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心理学课程应对社会实际需求提出了更新的思考及改革方法。社会心理学经历了从重理论导向到实践应用导向的转变。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个体心理向群体心理的扩展,还注重应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网络社交、跨文化交流、压力管理等现代社会紧密相关的议题。在课程体系上,从重知识传授过渡到重视学生参与度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也经历了从侧重西方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传统模式,向融合中国社会特色和本土研究成果的改革模式转变 [1]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基于大量涉及社会问题案例的实践探讨,课程设置也日益注重切合实际,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更好链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引入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和自主专题研究,课堂不再单向的知识传授场所,而成为开放互动、培养创新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平台 [2] 。评价方式的改革,如采用多维度评价标准,促进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真实反映,不仅限于知识掌握的层面,更加注重对学生举一反三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在教学实践中,以案例分析和项目进程管理这种更具现代感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这种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心理学知识,使其在理解社会行为习惯和人际互动模式方面获得更多的洞见。通过教改案例,社会心理学教学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了体系性的重构,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而且加强了课程对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表明了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的同步递进关系 [4] 。

2.2. 当前课程现状分析

在全球化浪潮和高速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也随之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本研究在详尽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内容更新不够及缺乏实践应用层面的深入探究。学生应对现实社会挑战的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和个体发展方面的能力培养,迫切需要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到课程内容虽然结构相对完整,但在应用领域的拓展上仍显不足。此外,在课程安排上亦缺少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的案例分析,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需求。改革后的课程结构应围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现实应用两大板块展开,将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机制,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采用互动讨论、工作坊、模拟实验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战模拟和案例研究。在评估机制上,舍弃单一的笔试形式,转而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估、学生反馈、小组合作表现等多元化评价方法。这样的转变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对现实的应用转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改革背景探讨

在社会快速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与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建设的理论基础,期待能够为高校社会心理学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框架和启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尤其是在多元化需求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心理学教育需要通过整合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改革不仅仅关注于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发挥。这种转变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进行创新性的调整。具体来说,对于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而言,必须建立起一套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能够反映社会心理态势变化的教学体系。社会心理学教学应当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从纯粹的知识掌握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的运用。为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进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建设应致力于构建学生中心、问题导向、能力为本的教学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心理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3.2. 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

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教学理论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培养。以知识建构主义为导向,本课程致力于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上效果显著,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社会场景中进行社会心理现象的探讨和分析。基于此,课程强调沉浸式教学和情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类似实际的环境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资源平台的搭建等。例如,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社交网络分析、群体动力学观测、跨文化交流模拟等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活动利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指出,案例教学法等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5] 。此外,课程还特别注重评价机制的改革,引入项目驱动型和能力导向型评价,除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估,诸如社会心理分析能力、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测试。这样的教学改革策略,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需要学生积极适应这一变革,投入到更加活跃和自主的学习过程之中。

4. 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4.1. 互动式教学策略

在探索高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互动式教学策略被证明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学习体验具有重要作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成功地将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学生个人经验结合,通过加强情境学习与互动反思,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采用该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环绕结合社会心理学案例,通过现场角色扮演、现身说法、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课堂转变为一个情境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过程中,提升社会认知和情感理解能力。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改革后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冲突管理能力的对比分析显示,新模式明显提升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水平,打破了仅限传统课堂讲授带来的局限性 [7] 。例如,在讨论群体动力时,教师可能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企业内部团队协作的视频片段,并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和分析不同角色在群体中的互动和心理反应。此举不仅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概念,还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升。通过设立系列案例,触及个体与群体、领导力与权谊、压力管理等多个领域,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信息的吸收率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学过程还注重引入多维度反馈和互评机制,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及时反思与评价,从而促进持续的学习动力和社会适应技能的培养。根据调查结果,参与这一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处理实际冲突和建立团队合作方面展现出更高的能力,并报告表示这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实践中更有信心、更愿意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之中。

4.2. 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方法被广泛探索和应用。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进而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在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教师精选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们深化对于社会心理学概念的认识,例如认知失调、群体动力等。每个案例都要求学生深度分析,并结合具体社会背景,挖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此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提升他们对社会心理学实际应用的理解。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按照案例的背景信息进行角色分配,并模拟实际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理论分析社会心理学问题,同时置身于不同角色的立场,进行情感认同和社会互动模拟。例如,在一个关于工作场所歧视的案例中,学生可能需要扮演被歧视者、旁观者或管理者的角色,以此来理解和应对不同角度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社会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持续的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训练,学生在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记忆保持率和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应对真实的社会场景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抗压力。角色扮演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个人体验,更加强了对他人情绪和反应的共情能力,这对于培养未来的社会心理学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教师还将持续监测和评估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程度,以确保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活动的教学效果得到积极的促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进一步扩展,以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5. 课程改革实施与挑战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际需求。优化了原有课程体系,并增加了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来增强其社会竞争力。改革策略包括多元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评价方式的革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化。设计了具体的课程模块,涉及跨文化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策略等社会心理学核心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以及活动规划训练,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针对课程评价方式,本次改革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团体策划、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活动。尽管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重新定位等问题,但总体而言,改革策略的实施已经在课程满意度、学生参与度以及社会心理素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面临着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创新的挑战,以及学生接受新教学模式的能力等多方面挑战。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个显著的挑战是如何在保留社会心理学核心理论的同时,整合中国社会心理学的优秀成果。挑战还体现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开发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为此,我们引入了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课前接触到更丰富的学习材料,课堂上进行更多的讨论和思辨,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发现,线下到线上的教学融合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如何保障学习效率和课程质量的统一。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学生对改革后课程满意度的提高,这需要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案例教学、提高师生互动品质。迎接这一挑战,我们通过持续的动态反馈机制,主动收集学生意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化的学习任务和多维度能力评价,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6. 小结

在对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进行全面探索后,得出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经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优化,改革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动态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课程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从最终成效来看,这次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它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双重提升,还确保了学生真正掌握了专业的应用技能。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加本地化并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值得指出的是,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师在本土研究性教学上不断提高意识和能力,教学资源和手段的优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文章引用

孟根达来. 实践教学: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Practical Teaching: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J]. 教育进展, 2024, 14(04): 690-6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74

参考文献

  1. 1. 李元来. 本土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估——以安庆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改为例[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8(4): 98-102.

  2. 2. 王巨光. 研究型教学: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 30(10): 97-99.

  3. 3. 孟琦, 董成文. 心理学本科生实践教学及评估方法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4): 82-83.

  4. 4. 韩艳萍.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5): 106-108.

  5. 5. 李景华.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1(3): 76-78.

  6. 6. 周婷. 案例教学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 求知导刊, 2016(2): 131.

  7. 7. 潘俊. 关于高职高专《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大学教育, 2012, 1(8): 108-1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