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6277 , 6 pages
10.12677/ML.2023.1111753

“我谢谢你”增加贬义陪义用法探析

马桂英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3年8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9日

摘要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经常使用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交流,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就是这种表达方式的产物,其在大众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出现的流行语中,含贬义色彩的要比含褒义色彩的多,而原本含褒义的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下,会增加贬义陪义而达到特殊效果,像流行语“我谢谢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我谢谢你”在使用中增加贬义色彩的现象,分析了其语义语用特点,并从语言本体、社会客体、大众主体等三个方面探讨其流行原因,最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其产生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我谢谢你”,贬义,陪义

An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I Thank You” to Add Pejorative Accompanying Meaning

Guiying Ma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Aug. 23rd, 2023; accepted: Nov. 17th, 2023; published: Nov. 29th, 2023

ABSTRACT

In the network socialization, people often use special language expression to communicate, and all kinds of network buzzwords are the products of this expression, which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blic life. Among the newly appeared buzzwords, there are more pejorative than positive ones, and the positive words will increase the pejorative meanings to achieve special effects in specific contexts, such as the buzzword “I thank you” is a typical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I thank you” in the use of network buzzwords, analyzes its semantic-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its popularity from three aspects: language ontology, social object, and mass subject, and finally expounds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its impact.

Keywords:“I Thank You”, Pejorative, Accompany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发生演变,这种变化是绝对的。在网络流行语中,词汇增加贬义陪义的现象很常见。我们常说的感情色彩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种。网络流行语“我谢谢你”增加的贬义陪义,就是一个词本身带有褒义色彩,但是在演变过程中渐渐带有了贬义色彩,在使用过程中表示无语、讽刺的意义。

2. 贬义陪义的概念

张志毅在《词汇语义学》一书中,把陪义的存在形态和标记分为四种: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语素外的标记、语境标记。而在第一种词根语素中的褒贬语素中,指出“直接表明义位褒贬的,是基义的褒贬。”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如:模范、汉奸等。但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词语本身带有褒语素,但却表达贬斥陪义 [1] 。如:八面玲珑、粉墨登场、弹冠相庆等。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词语包含概念义和色彩义,其中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2] 。词义变化既包括概念义的变化也有色彩义的变化,而流行语“我谢谢你”在演变过程中主要是色彩义中的感情色彩的褒贬义发生了改变。词汇在演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感情色彩的变化,有些词汇在演变过程中会由带有褒义变成带有贬义,带上反讽、嘲笑、挖苦等的意义。除了语言内部原因,语境等因素也会对词汇的色彩义产生影响,在特殊语境中,“我谢谢你”就脱离了它正面积极地意义,而被用来调侃戏谑别人,这时其感情色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贬义陪义。

3. “谢”的语义

1) 《说文解字》中对“谢”的释义为:“谢,辤去也”。

“从言䠶声。辤夜切”。“谢”有辞去和委婉拒绝的意思,辞去的意思常用在辞去官职时的用语中。如: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王维《送张五归山》

2) 表示委婉拒绝。如: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

3) 认错或道歉。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4) 凋落或者衰退。如: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宋·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逝去、去世。如:

诏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6) 告诉或者告诫。如: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感谢。如: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李朝威《柳毅传》

4. “我谢谢你”的语义语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4.1. 语义

在“谢”字的多种语义中,“感谢”义是我们现代用语中常用含义。但我们对别人表示感谢义时一般不单独使用一个字,而是说成“谢谢”。“谢谢”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我们经常把它当做口头语来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是一个带有褒义色彩的词。

在“谢”字的语义义项中有表“凋谢”的义项,从“谢”字表(花或叶子)脱落之义,就可以引申出表郁闷、无语的用法 [3] 。“我谢谢你”增加的贬义陪义用法是意义的一种偏离,它超越了传统的语义范畴,呈现了富有内涵复杂的语境因素。社会中人们大多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我谢谢你”的陪义用法是传递方式的一种特殊现象。“我谢谢你”在网络的使用中,看似褒义的字眼,却含有贬义陪义。还有网络流行语“我真的会谢”,也是反话正说,实际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4.2. 语用

4.2.1. 正常语境中

“谢谢你”在正常情况下,也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感激之情的句子,通常用于对别人的帮助或好意表示感谢。如果你帮了别人忙,别人向你表示感谢说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表达友好的字面感激之意,说话语气也是正常自然的。如:

“谢谢你陪我走过春夏秋冬”(《人民日报》,2022年5月20日)。

在这种语境中,并没有贬义陪义的存在,就是它的基本意义。

4.2.2. 特殊语境中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词汇语法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沈家煊(1994: p. 17)认为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4] 。词语“谢谢”在日常生活使用中,也逐渐语法化而表达感谢之外的意思。单独说“谢谢”时,一般都是表示感激之意,在一些场合中也有表示会话结束的意思,相当于英语的“Thank”。但这个词加上主语和宾语变成“我谢谢你”后就会增添了讽刺调侃的贬义陪义。裴劭波讨论过“谢谢”这个词的语义,并指出感谢类动词“谢谢”既可以表达感谢,但也可以用来表达非感谢性的语义。在特殊的语境下,“谢谢”一词被当做言语反讽的一种手段,用来表达否定、挖苦、谴责的情感意味,有反话正说的效果 [5] 。

“我谢谢你”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有贬义陪义,要有相应语境的支撑。首先,它会用于需要表达讽刺或挖苦,在你不需要的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多此一举帮了倒忙,你不领他的情,这时的“我谢谢你”一句话就是来表达一种无语的情绪;其次,也可用于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意思,例如当有人给你提出某种不靠谱的建议时,回复“我谢谢你”就表示对这一建议的不同意,更带有一种轻蔑的意味;最后,还可用于表达调侃或戏谑的意思,如果交流双方关系较为亲密时,使用“我谢谢你”就是一种玩笑式的调侃,如果是线上交流还其经常伴随着一些表情符号的使用,增强表达效果,其用法带有更多的幽默成分。如:

例1:“你人还怪好的嘞,我谢谢你。”(新浪微博2023年6月27日)

例2:“OPPO:我谢谢你,你人还怪好的嘞。”(新浪微博2023年9月14日)

例1是微博上一个视频有两百多万播放量,一个毛毛虫在蜕皮的过程中卡住了,视频中的主人公用了镊子帮毛毛虫解开了,眼看着毛毛虫的处境好多了,下一步镜头一转主人公把毛毛虫放进自己的宠物变色龙嘴中。这个配文是以毛毛虫为视角说的,在表达一种无奈与无语的情绪。

例2是在2023年8月29日,OPPO在上海召开全球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了旗下两款最新手机、手表产品;而在同一天华为品牌在没有开发布会的情况下,直接在线上商城开售旗下最新手机Mate 60 Pro,直接冲上微博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这让OPPO品牌一下子黯然失色。所以网友“OPPO”品牌为视角说出的这句话,也是带着戏谑的味道。

“我谢谢你”的这种增加贬义陪义的用法,使用了反话正说的语用策略,在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委婉诙谐的表达了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也对交际的方式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4.3. 使用的情况

“我谢谢你”虽然作为网络流行语增加了贬义陪义,但是绝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带有讽刺意义,语境还是一个重要的辨别意义的诸因素。因为“谢谢”一词是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有基本词汇的稳定性、全民常用性等的特点,其概念义是褒义的,而色彩义是附着在概念义上的,是表达特殊语境中的感受的。虽然在网络流行语中大多情况下,它有反话正说的反讽意味,但是这种意味多用在日常交流的口语中,庄严的场合或书面语中,很少有这种贬义陪义。且网络用户基本都是年轻人较多,对于不经常接触网络的儿童、中老年人来说,使用“我谢谢你”还是表示基本的褒义的情况多。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我谢谢你”新增加的贬义陪义能不能进入通用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5. “我谢谢你”流行的原因

5.1. 本体原因

网络流行语“我谢谢你”其语言形式形象、简洁、直观,且使用群体广泛,富有丰富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是符合我们当代快节奏时代使用的便利性。作为一种年轻人流行的反话正说形式,是用旧词的某个义项引申出的一种陪义。它本身有可以准确、微妙地表示规范语言无法表达的意涵的特点,用语时尚幽默,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5.2. 客体原因

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线下生活中,社会群体发言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发言正式且受众范围小;但在线上,每个网友都释放天性成为个性鲜明能说会道者。网络社交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这就为一些新词新语的流行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5.3. 主体原因

5.3.1. 求新

“我谢谢您”反话正说的特殊方式受到大众求异、求新等心理的影响,它满足了大众标新立异、展示自我个性的心理需求。“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刘万勇(1997)指出“陌生化”的基础就是新奇的语言感受。流行语“我谢谢你”,对常用的褒义旧词“谢”赋予了贬义陪义,这种反话正说的方式正是一种陌生化,这就让网民大众先前固有的思维方式受到冲击,并从中得到新的感知体验,达到大众的求新心理。

5.3.2. 求雅

学者顾曰国(1992)在利奇提出的六条礼貌原则的基础上,从特殊的汉文化角度对其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的礼貌准则,指出几条符合中华民族心理特点的文雅准则: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 [6] 。“我谢谢你”的特点就是不直接表达不好的情绪,而含蓄委婉的用好字眼表达贬义意味的情绪。当我们使用正面话语吐露郁闷无语的情绪时,语气就更委婉、方式也新颖,使用礼貌调侃来避免言语冲突,这就适合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

5.3.3. 从众

词汇系统对社会变化最为敏感,流行语作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反映出了社会群体的审美情趣。语言学家莱考夫提出的“言为身份”,认为言语是使用者社会地位等的体现,也是他们获得群体认同的一种手段。从众心理就是模仿周围人的态度行为,当线上线下大众都在说流行语时,如果不懂其中之义,就很保持与大众间沟通交流。

6. 产生的影响

对待网络流行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破坏规范语言活力的,而另一种认为规范语言和网络流行语是共生关系,这实际上涉及如何评判网络流行语的问题 [7] 。

6.1. 积极影响

这些流行语对词汇系统的有益进行增补,可以填补词汇系统中的“表达空位”。在交流中,有很多时候都会言不尽意,为了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语言系统中会不断产生新词新语吸纳合适的语言形式来填补空位。语言学家吕叔湘对新词的主张是“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像“我谢谢你”这样的网络流行语有趣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语言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血脉,让词汇系统更加丰富多彩;且“我谢谢你”能够反映当下的一些社会价值观等,蕴含的信息能值得我们思考。一些流行语因其经典,被人们常用,甚至收入到了词典,这样也能够促进语言系统的内在活力。

6.2. 消极影响

“我谢谢你”等流行语的发展,会对语言的正确使用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网民中还有很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网民,因为年龄和文化素养等原因,领会不到其中的言外之意,而把它当成标准体进行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会对这些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且为大众树立了不好的榜样。所以在运用语言时,语言的表达,应深刻领会语言的文化内涵,准确把握言语的文化环境 [8] 。

7. 结语

一些网络流行语在增加贬义陪义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词义的降格、词义的泛化等。一些词语被赋予了新的贬义陪义而被用来作为反话正说的手段,这满足了人们特殊的交际需要。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我们应该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保持语言纯洁性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

文章引用

马桂英. “我谢谢你”增加贬义陪义用法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I Thank You” to Add Pejorative Accompanying Meaning[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617-562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753

参考文献

  1. 1. 张志毅, 张庆云. 词汇语义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2.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14.

  3. 3. 龚如昕. 浅谈“我真的会谢” [J]. 汉字文化, 2022, 316(18): 108-110. https://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2.18.026

  4. 4.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4): 17-24.

  5. 5. 裴劭波. “谢谢”的语法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5(4): 25-28.

  6. 6.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4): 10-17+80.

  7. 7. 刘蒙之. 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迭代、言语实践与价值评判——以2022年度流行语为例[J]. 人民论坛, 2023, 755(4): 94-97.

  8. 8. 廖江贺. 汉语名词贬义化研究[J]. 汉字文化, 2021(9): 101-103+106. https://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09.02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