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Vol.
10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5517
,
6
pages
10.12677/CnC.2022.103020
来华留学生教育视角下恩施州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陈春红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收稿日期:2022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5日

摘要
来华留学生具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优势,是地方推动文化对外传播不可忽视的传播资源。文章探讨了恩施州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留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学习需求与传播情况,提出在留学生教育中传播恩施州地方文化的策略,以期塑造地方良好形象,助力地方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恩施州,地方文化,对外传播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Enshi Lo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hunhong Chen
Hubei Minzu University, Enshi Hubei
Received: Aug. 1st, 2022; accepted: Aug. 27th, 2022; published: Sep. 5th, 2022

ABSTRAC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study in China have the advantage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nd conveying Chinese voices well” to the world. They are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promot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Enshi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alyzes the learning needs and dissemination of local culture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spread the local culture in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order to shape a good local image and to help local culture “go out”.
Keywords: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Enshi, Local Cultur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积极外交战略的实施和大国地位的崛起,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话语权建立的影响,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1] 的战略方针。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文化是中国各地方文化的主体标志,各地文化则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对外传播也包含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地方文化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地方文化对外传播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截止2019年,我国来华留学人数已达51.49万人,就读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中 [3]。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留学生群体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向中国各地扩散。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留学生具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巨大优势与价值 [4],是地方政府推动文化对外传播不可忽视的媒介资源。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孕育了丰厚、璀璨、独特的鄂西南地域文化 [5]。但因地处中西部内陆,对外交流平台狭窄,国际化水平低,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受限。湖北民族大学是目前恩施州内唯一一所招收与培养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是恩施州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阵地。然而,目前恩施州对利用来华留学生传播当地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较为欠缺。本文分析了恩施州地方文化传播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合的可行性,探索在留学生教育中传播地方文化的策略,以期为恩施州推动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定参考。
2. 恩施州地方文化传播融入留学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文化传播优势
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由高等院校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对留学生的招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对外方针,以培养具有学科专业水平与中文语言能力、了解并能输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优秀、胸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的国际中文人才为目标 [6],有助于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7] 战略部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说,留学生教育“是较为典型和直观的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范例” [8],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对外传播活动主要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与传播受众构成 [9]。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专业或语言教育,既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受众,也是将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给其母国同胞的传播者。对外传播的双重身份赋予了留学生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效果和优势。一是传播可信度高。留学生有在中国生活的切身观感与真实体验,他们传递的中国文化更具可信性,易对他人尤其是身边的家人朋友产生强烈的连带影响,具有极强的传播力。二是传播感染力强。留学生的传播多是自发的、友善的,他们的中国故事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10]。三是传播影响力大。“很多留学生在归国以后,成为两国交往的重要桥梁甚至是主要参与力量 [11]。”四是传播方式活。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信息源,国内外快速发展的社交媒体为留学生传播在华所见所闻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式。习总书记多次鼓励留学生“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把了解到的真实中国介绍给更多的人” [12],正是基于对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优势的肯定。
2.2. 地方文化的育人价值
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资源 [14]。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规定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中须包括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文化概况类课程。留学生在中国各地学习,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其最先、最常接触到及最需了解的文化,是留学生在当地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社会环境。地方文化是“某地人在历史中形成的长期稳定的生活文化,既涉及当地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也涉及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制度文化,还涉及物态的景观、山水等物质文化” [15]。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中国文化的共同特征,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可作为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补充内容 [16]。对于留学生而言,了解地方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心理,适应当地社会生活,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提高中文交际能力。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丰富性与系统性,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3. 恩施州地方文化资源与留学生教育平台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生态环境绝佳,自然资源丰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华中药库”等美誉。奇山秀水多名胜,恩施州有亚洲第一洞“腾龙洞”,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恩施大峡谷”,有全国罕见、一线串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姊妹山和国家森林公园坪坝营 [17]、有碧水迷人的土家“母亲河”清江等自然景观,是向留学生展示中国秀美山河的理想环境。恩施州建城历史可以追溯至周朝巴子国,文化底蕴深厚,唐崖土司城遗址、鱼木寨、大水井古建筑群、来凤仙佛寺等著名文化古迹可作为留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教材。恩施州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民族的居住地,璀璨的民族文化可以让留学生直观了解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和谐共处的国情,土家摆手舞、傩戏、撒尔嗬、西兰卡普织物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为留学生打开了沉浸式体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大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恩施州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伍家台生态茶园、恩施玉露茶厂等为留学生解中国人种茶、采茶、炒茶、品茶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示例。丰富的物产、兴盛的旅游业、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等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知恩施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可以让留学生切身感受恩施人民热情豪爽、乐观积极、和平友好的性格。美味的腊猪蹄、炕土豆、合渣、油茶汤、摔碗酒等可以让留学生体验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此外,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习总书记鼓励留学多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12]。恩施州作为革命老区,州内各县市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作为西部大开发与深度贫困集中连片地区,恩施州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地方建设、繁荣稳定、乡村振兴、安居乐业是党领导人民的生动体现,对于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感悟中国奋斗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高校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任务。目前,高校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地域文化是高校依托本土开展中华文化体验,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中文人才的重要教育资源。同时,利用高校平台传播当地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文化传播能力,柔性塑造地方形象。湖北民族大学是恩施州常年招收与培养外籍学生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就读与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湖北民族大学作为地方民族高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其中,鄂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鄂西南非物质文化研究、武陵山民族艺术研究等尤其突出,能够保障地方文化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师资力量。学校通过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增强留学生对恩施文化的了解、认同与接受,引导留学生讲好恩施故事,向世界展示恩施文化魅力,助力恩施文化对外传播,有助于践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
3. 留学生对恩施州地方文化认知与传播情况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对湖北民族大学的84名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坦桑尼亚、加纳、赞比亚等14个国家的本科留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共10道题目。第一部分是调查留学生对恩施文化的兴趣与学习意愿,第二部分是了解留学生对文化学习方式的态度,第三部分是了解留学生传播恩施文化的态度、内容与方式。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8份。
调查结果显示,78.57%的学生对恩施地方文化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对恩施的名胜古迹、少数民族文化、地理历史、风俗习惯、衣食住行、文学艺术、经济产业充满好奇,但65.38%的留学生并不了解恩施文化。82.14%的学生认为了解当地文化非常重要,在他们眼中,学习当地文化有助于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方便日常生活。79%的学生希望学校安排有关恩施文化的教学活动。可见,留学生对恩施州地方文化的兴趣浓厚,学习意愿较强。在文化学习的方式上,留学生最希望的方式依次是实地参观(75%)、亲身体验(39.29%)、文化专题课(32.14%)、社会调查(28.57%)。关于文化传播,89.29%的留学生非常愿意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恩施生活、恩施文化,他们尤其愿意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恩施美食、旅游景点、城市与建筑、恩施人的娱乐等特色文化。在文化传播方式上,78.57%的留学生倾向于使用自己国家的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恩施的日常生活与见闻,48.57% 的留学生使用微信、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85.71%的学生直接通过与家人朋友聊天(含在线)分享自己的留学生活,可见,留学生有传播当地文化的主观意愿与潜力,发达便捷的社交媒体也为留学生传播在华所见所闻、构建多元话语场域提供可能。
4. 恩施州地方文化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拉斯韦尔(H. Lasswell)著名的“5W模式”诠释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8]:谁?(传播信息的主体)——说什么?(传播的信息内容)——对谁说?(信息接收者或受众)——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取得什么效果?(信息传播到受众后,其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反应和结果)。在对留学生传播地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作为信息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恩施州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给来华留学生,以期留学生了解、接受、认同当地文化与中国国情,并自发向外传播恩施文化,实现国家形象塑造、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目标。然而,目前大多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的文化传播意识不强,留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多局限于校园与课堂,信息渠道单一,信息接受被动 [18]。在留学生教育中加强恩施文化对外传播要充分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做好恩施地方文化教学设计,以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让留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分享。
(一) 高校要发挥信息传播主体的主动性,重视针对留学生的地方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加强留学生地方文化特色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湖北民族大学可依托本校的教学科研平台,如鄂西南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武陵山民族艺术教育实践与创新研究中心等机构,集合汉语国际教育、少数民族、鄂西南非物质文化、恩施民间艺术等专业师资力量,整合恩施州独具特色的优质文化资源开发留学生地方文化特色课程,做好教学研究与设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 传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高校应认真把关教育内容,以地方优质文化资源作为传播内容。根据朱瑞平等提出的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选择的代表性、现代性、普遍性原则 [19],首先应选择最能体现恩施州地方文化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的内容。恩施州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突出特点就是土家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绝佳,巴人文化悠久 [20]。结合问卷调查反映的留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引导留学生重点学习凸显恩施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如土家族基本概况、人口分布、服饰民居、文化习俗等,实地参观土家吊脚楼,体验西兰卡普编制工艺,学跳土家摆手舞,学唱民歌《龙船调》,品尝土家特色美食等。领略恩施自然生态之美,可带领留学生游览恩施大峡谷、腾龙洞、清江。了解巴人文化,可带领学生参观唐崖土司城遗址、大水井古建筑群、土司城等。其次,应选择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的传播内容,可从恩施的城市面貌、交通情况、市民文化等视角了解恩施现代社会生活,带领留学生参观市区的集市、文化中心、清水走廊、风雨桥等,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在当代文化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经济、消除贫困、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奋斗发展道路凝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美国著名汉学家安乐哲教授曾说:“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惜中国文化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18]。可见,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这却是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深层文化内涵的薄弱处。因此,应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对留学生提出的“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12] 的谆谆教导,将恩施州红色教育资源、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州情党情适当引入文化传播内容,带领学生参观叶挺将军纪念馆、忠堡大捷遗址了解党史,走访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等脱贫攻坚示范村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参观伍家台茶园了解恩施茶叶经济的腾飞。第三,文化的交流传播是双向的、互动的。文化需被认可才能走出去。因此,还须从接受者的心理需求、偏好和风俗进行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建构,注重挖掘恩施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共享价值观与文化共性,例如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个性平和、待人真诚,这是世界各国文化认同的优秀品质。再如恩施茶文化悠久,尤以恩施玉露、利川红著名,巴基斯坦也是喜欢饮茶的国家,且具有悠久的红茶种植历史,土家族的传统织锦西兰卡普的颜色花纹与很多非洲国家织物的花纹一样绚丽多彩,在介绍恩施茶文化和西兰卡普时,就可以让巴基斯坦和非洲学生谈谈他们国家的茶文化和织锦文化,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三) 突出传播方式的可理解性、直观性与生动性,增强趣味性。重视地方文化对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地域优势,以沉浸式体验项目作为恩施地方文化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文化团体、社区的交流合作,将恩施地方文化特色课程打造成恩施形象柔性塑造的宣传平台,为留学生参观恩施景点、建筑、博物馆,亲身体验民族歌舞艺术、走访城乡、品尝美食、服务社区等开通交流通道,搭建恩施文化体验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鼓励高校带领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恩施,让留学生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深入实践,感知真实生活,了解恩施文化。
(四) 重视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接收效果。在恩施地域文化教育中加强对留学生理解、传播恩施文化的正向引导,鼓励留学生以当地社会生活体验者、观察者、参与者身份记录自己的体验与收获,向身边的家人朋友积极分享自己在恩施的所见所闻所感,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合法合规、积极向上的内容,将真实、立体、全面的恩施生活、恩施故事、恩施文化通过适当的媒介传播给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田野调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思考与理解当地文化与其母国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在实践中锻炼思考与分析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为促进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5. 结语
地方文化对外传播是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施州应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塑造恩施形象、传播恩施文化的价值与潜能,将体现当地特色、具有现代意义与和共享价值的优质文化资源与留学生文化教学相结合,通过沉浸式、互动性、体验型传播途径引导留学生了解、接受、认可、分享当地文化,促进恩施形象提升,助力恩施文化对外交流。
文章引用
陈春红. 来华留学生教育视角下恩施州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Enshi Lo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J]. 国学, 2022, 10(03): 115-120.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2.103020
参考文献
- 1. 杨振武. 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N]. 人民日报, 2015-07-01(07).
- 2. 刘宇. 论中华文化中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J]. 江汉论坛, 2009(9): 119-124.
- 3. 刘海天, 邓轶聪. 新形势下来华留学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经济师, 2021(7): 213-214.
- 4. 李春雨. 中国当代文化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9: 85-108.
- 5. 李卫, 郭莹. 恩施历史文化寻迹——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田野考察纪略[J]. 地域文化研究, 2019(6): 60-69.
- 6. 教育部. 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 2022-03-12.
- 7. 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2022-03-12.
- 8. 石彤喆. 传播与接受: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1950-2015) [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1-9.
- 9. 王芳. 保定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基于驻保高校留学生保定文化认知调查[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20): 51-52.
- 10. 宋海燕. 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传播: 来华留学生的中介机制[J]. 新闻爱好者, 2021(8): 27-30.
- 11. 倪建乐, 王璐璐. 充分认识培养“知华、友华”人士的意义努力使留学生教育符合国家大局的需要[C]//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大连: 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 2012: 99-100.
- 12. 新华网.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6/22/c_1127586707.htm, 2022-03-12.
- 13. 郭元祥, 刘艳. 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4): 31-37.
- 14. 张哲, 王永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J]. 人民论坛, 2018(8): 116-117.
- 15. 李臣之, 王虹, 董志香. 地方文化的课程价值刍议[J]. 教育科学研究, 2014(9): 61-66.
- 16. 李晓琪.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19-20.
- 17. 谢世鸿. 民族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C]//文化发展研究2014年第1辑. 恩施: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 2013.
- 18. 张袁月, 栾凤池. 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与策略[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4): 104-108.
- 19. 朱瑞平, 张春燕.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容选择的原则[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47-53.
- 20. 李超. 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州[J]. 民族大家庭, 2006(4):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