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anagement
Vol. 12  No. 07 ( 2022 ), Article ID: 53924 , 7 pages
10.12677/MM.2022.127114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张晓萌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2年6月24日;录用日期:2022年7月15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21日

摘要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探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发现城乡融合发展受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和基础服务配置不合理、资源要素流动性不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因素制约,因此,根据分析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机理分析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Xiaomeng Z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n. 24th, 2022; accepted: Jul. 15th, 2022; published: Jul. 21st, 2022

ABSTRACT

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flow of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finds tha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unbalance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basic services, insufficient liquidity of resource elements, promin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et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onstrain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New Urbaniz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共有18座,通过改革开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与十年前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率翻了近三倍,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是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城市和乡村的主从关系,导致乡村的资源大量的流出,乡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还相差很大,因此,如何协同乡村振兴和新城镇化两大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打破城乡发展壁垒,消除城乡割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主要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打破城乡分割,农业农村衰败和发展停滞的格局。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1],振兴农村的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内涵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强调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2],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3]。新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以人为核心,主要体现在城市对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接纳和包容,使得更多的农民落户城市,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其二是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而不是简单扩大城镇范围,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 [4],形成新型工业化,通过工业融农业、科技促生产,最终实现“四化”同步的高质量发展。其三是强调绿色、低碳,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实现生态发展,坚守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四大原则。近几年国家出台多份文件,强调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5]。2020年,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工农互补,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二者皆为促进城乡发展,但二者有一定差异化(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表1. 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差异化对比

来源:作者根据历年政策整理所得。

3.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一) 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

城乡融合发展,包含乡村和城镇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促进乡村发展,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提高城镇质量,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两种有效手段,促进城镇和乡村共同发展,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新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两个战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两个战略实践中能够有效促进乡村和城镇之间的要素流动,引导资金、先进技术、各方面的人才等向乡村流动,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动力,其中资金、先进技术、各方面的人才来源于城镇,有利于乡村产业体系的形成;乡村振兴通过一些举措的实施,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提高城镇质量提供了支撑,由此可见,这两个战略都是为城乡融合发展而服务(见图1)。

(二) 是破解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能有效破解矛盾,一方面,随着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随着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等不断的发展,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得到满足,可以享受更好的环境,更便捷的服务,更丰富的文化,能够有效的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

Figur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图1.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

4.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 流通要素分析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流通要素是人、钱、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三个字——人、地、钱,人地钱三种要素也同样关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人”要素来说,不仅需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丰富农村劳动力资源,鼓励大学生、商人回乡创业就业,还需要城镇的高级人才“下乡”,投身于农村的建设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地”要素来说,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因此,需要政策扶持,需要土地政策的长期稳定,保证农民使用土地的权力,同时,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流转,为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从“钱”要素来说,农村要发展要振兴,是需要大量的钱的,因此,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还远远不够,还需各个金融机构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关于新型城镇化,从“人”要素来说,以人为中心,农村大量的人口长期生活在城镇,这些人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镇,却不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从“地”要素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合理规划,结合乡村提供的土地合理统筹,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从“钱”要素来说,很多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在城镇取得收入,却在农村市场进行消费,这就导致城镇创造的钱没有回流到城镇中,需要促进农民的资金和资产流入城镇,实现农民带产入城。由此可见,人地挂钩,人钱挂钩,人地钱三要素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流通要素。

(二) 内在融合机理分析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皆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手段 [7]。根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对二者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在产业兴旺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需要更多先进的农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的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城镇输送更高质量、更多种类的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城镇化质量得到提高,产业竞争会更加激烈,为拓宽市场,会延伸到农村市场,这便给乡村带来了优质的技术、管理、资金等资源要素,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动力。在生态宜居方面,乡村是城镇的天然生态屏障,并且可以为城镇提供特色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如农家乐、观光旅游、康养等;新型城镇化建设秉持绿色低碳发展,这种理念会带给乡村,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农村高污染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城镇拥有较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可以加强乡村的环境治理。在乡风文明方面,农村拥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与城镇的文化相交融,能够增添城镇特色,留住乡愁;城镇可以为乡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变得丰富多元,也使乡村特色文化在更多人展现出来。在治理有效方面,提倡农村由农民自己治理,发挥农民主人翁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城镇中的优秀干部到乡村去,会给农村带去新的理念,有利于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在生活富裕方面,农村有了产业,农民的收入渠道得到了拓宽,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的生活更加向往,加速了农民进城的速度;城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扩展,满足了农民的需求,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为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见图2)。

Figure 2. Internal mechanis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图2.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5. 制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一)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

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是产业融合 [8],虽然近几年,产业融合有所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类型单一。西部地区在农业产业类型上比较单一,仍然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够,农村新兴的产业,生产标准滞后;二是产业链太短。当前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没有进行产品价值链延伸和产品附加价值的开发,产业链较短,因此,也制约了农业与餐饮、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三是现有的农业园区缺少特色。产业相关度不高,而城镇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为主,对农村的产业的辐射作用有限,没有真正形成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9]。

(二) 城乡公共资源和基础服务配置不合理

城镇和乡村的公共资源和基础服务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面,一是日常生活基础服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匮乏,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服务、污水处理服务等得不到保障,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3%,而城市供水率为95%,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8%,农村交通、通信等方面和城镇是无法相比的;二是教育水平,农村各方面的条件都没有城镇好,难以留住老师,尤其是西部地区,乡村严重缺少教师,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镇;三是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室或者乡镇医院接存在医疗设备不先进、医护人员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率,但是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平衡问题,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

(三)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性不足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性不足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人口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严重损害了农民工在城市发展的权力,阻碍了农民向市民转化进程,持有居住证的农民不能和城镇户口的市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二是土地流转,大量的人员入城务工,农村空心化严重,由于市场化流转机制不健全,以至于农民的宅基地没有公允的市场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抵押和担保的功能 [10],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此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土地制度也不够完善,农村发展缓慢;三是资本流通,城乡二元结构刚性较高,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城乡金融发展差异明显,金融服务主体单一,现有金融产品与农村需求匹配度不高,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存在长期资金短缺问题。

(四) 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

马长发通过调查发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问题严峻等问题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11]。人们的方方面面都和生态环境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虽然近年来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一是西部地区城乡饮用水质量不达标,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的布局、城乡环境污染严重,如贵州省的水资源在全国排名第六,但是全省多为喀斯特地貌,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水质变硬,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损害;二是城镇环境治理能力不足,大部分城镇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技术不够先进,导致城市经常出现雨水漫城、雨污混排的状况;三是农村垃圾和农业污水处理困难,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垃圾难以集中处理,存在就地焚烧、直接倒入河中等现象,农业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出,大量的废弃物不能有效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6. 加快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 建设城乡融合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新格局下,加快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抓住现代化农业发展契机,建立城乡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企业到农村去,推动农村产业体系的形成,促进遥感、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二是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新业态的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三是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对具有特色企业的扶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二) 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农民较为关注的,缩小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需要改善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全面覆盖公路、水电、网络、垃圾中转站等。二是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体系,完善乡村教师选拔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把教育资金向农村倾斜,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医护人员下乡,更新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改善村卫生院医疗条件,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

(三)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乡村振兴需要城镇提供优质要素,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乡村提供要素支持,因此,应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破除影响要素流动的难题。一是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转移,完善就业制度,逐步减少户籍限制,促进农民在城市落户,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强城镇承载力;二是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充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建立城乡建设用地价格机制,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促进更多资本流向农村。

(四) 建立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美好的家园需要人们共同维护,因此,需要认真处理生态问题。一是完善城乡环境治理体系,加快科学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通过科技推进传统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二是完善生态监管制度,制定各项排污指标,落实监督责任,对有违反生态保护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把生态保护归入政务考核中。三是提高保护环境观念,改变消费模式,提高农民对生态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科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自觉对垃圾分类;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付费处理制度,创造出好的人居环境;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文章引用

张晓萌.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J]. 现代管理, 2022, 12(07): 831-837. https://doi.org/10.12677/MM.2022.127114

参考文献

  1. 1. 王永瑜, 徐雪. 中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63-73+87.

  2. 2. 张合林, 申政永.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论, 2021(4): 135-144.

  3. 3. 房惠玲, 张丽丽. “一带一路”助推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N].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1-14(002).

  4. 4. 刘瑞丽.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 新西部: 中旬•理论, 2015(2): 2.

  5. 5. 文丰安.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 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 东岳论丛, 2020, 41(5): 70-77.

  6. 6. 谢天成.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机理及对策[J]. 当代经济理, 2021, 43(3): 43-48.

  7. 7. 薛艳杰. 我国都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经济, 2019(1): 5-13.

  8. 8. 曲桐昕.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N]. 吉林日报, 2021-05-17(004).

  9. 9. 王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西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21(32): 26-27+33. https://doi.org/10.13939/j.cnki.zgsc.2021.32.026

  10. 10. 贺千芊. 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究[J]. 山西农经, 2021(16): 21-22.

  11. 11. 马长发, 朱晓旭.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 2021, 37(5): 99-10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