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0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397 , 5 pages
10.12677/AE.2020.102026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dership

Yufang Chao

School of Managemen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Feb. 14th, 2020; accepted: Feb. 25th, 2020; published: Mar. 3rd, 2020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dership education have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in value orientation, content system, training approach, subject status recognition and so 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Self-Leade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arrier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self-leadership educ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xtens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ng the two contents can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educ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Self-Leadership, Conformity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的契合性研究

晁玉方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25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3日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在价值旨向、内容体系、培养途径、主体地位认识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利用两者的契合性,可以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将自我领导力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延伸,并可以建立融合两者内容的课程,促进两者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自我领导,契合性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长期劳动和创造、长期积累和传承而形成的文明成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是当今世界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对外来文化有着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力,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国人内心,滋养了国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社会化影响人的角色认知与定位等 [1] (杨国枢等,2012;王楷,2018);直接影响人的价值观、品质、行为习惯等(阮云志,2012;李巍,2018);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形象、可能自我 [2] 等(毛瑞、万明钢,2009;王承庆,2017)。当前研究充分表明,传统文化全方位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基于传统文化探索青少年教育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

领导力教育是舶来品,来自于美国大学领导力教育实践与理论。21世纪初,中国陆续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活动与研究,并获得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发展至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国内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模式进行了创新发展,提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内容体系,并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划分为领导自己、领导他人、领导组织三个层次。领导自己,也就是自我领导,是个体通过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最终实现自我影响的过程。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 [3] ,是整个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础部分,也是关键部分。

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修炼,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认识,而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契合性,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推动我国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的发展。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我领导力契合性分析

自我领导力的提出与1996年美国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发展中提出的“社会变革模型”紧密关联的。“社会变革模型”提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社会变革,使社会变得更好,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在个体层面、团体层面、社会及社区层面的价值观念上获得进步。个体层面的价值包括自我意识、言行一致、专心投入等。周作宇(2013)深入分析了教育存在的“意义空心化”问题,教育不能赋予学生“认知你自己”、“选择你自己”、“认可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时,就可能被外部世界所统治 [4] 。而自我领导力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个体学会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使生活之帆获得了行驶的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居中华传统文化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这种文化可以称为“德性文化”,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分析自我领导培养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两者在诸多方面有契合指出,具体如下:

一是两者在价值旨向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伦理教育,孔子把“富之,教之”作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社会道德规范;《道德经》也提出“重积德则无不克”。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强调导民向善。孔子周游列国四十年,其主要工作就是导民向善。正如《大略》所言;“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论语.为政》中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充分说明儒家文化对教化人们向善的重视。佛教文化更是倡导对人心灵的教化,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成佛得解脱的阶梯 [5] 。自我领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所谓“合格社会公民”是指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并有能力高度参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公民。故此,从两者的价值旨向来看,是高度契合的。这也反映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成就他人”与领导力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相契合的。《论语·雍也》中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倡导“成人达己”的价值观念。在领导力教育中,同样倡导领导作用在于使追随者表现更好,更加成熟。

二是两者在内容体系上具有契合性。自我领导的内容包括情绪智力、自我思想管理、内在激励 [6] ;自我观察、自我目标设定、激励修正、情景预演 [7] ,内容体系涵盖了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责任承担、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中化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重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其内容博大精深,流派众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主流学派儒家、道家、释家为例,儒家文化的内容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自我领导教育中的尊重、自律等内容是契合的。责任教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大义”放在了个人道德规范中的重要位置,教导人们以仁为己任,要承担起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是责任教育,使命教育的典范。中国的佛教也一直倡导“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而并非完全的避世。这与自我领导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教育、使命教育等内容是相契合的。“知行合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王阳明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即“知行合一”的观点。这也与自我领导教育中的自我设定目标,自我承诺是相契合的。

三是两者的培养途径与方式具有相应的契合性。自我领导是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影响的过程,其培养提升的途径有自我观察、意在高远,坚韧不拔,自我提示,自我修正、反思慎独等。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在《礼记·大学》记载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阳明心学的开创造王阳明也曾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道家文化经典《清静经》也记载有:“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佛教文化同样重视个体修行,强调反思,即“开悟”。故此,两者在培养途径都注重引导个体的自我修行,自我控制,自我反省。

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两者也有契合之处。儒家文化以修生为本,具体的方法就是内省、慎独、践履、居敬、改过等,《论语十则》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王阳明“龙场悟道”就是在居夷处困之地,独坐石棺之中,进行开悟,开创心学。修心养性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而静坐冥想则是修心养性的主要方法。在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中,同样强调观察,注重总结、反省,相应的方法就有自我对话、心象化等策略 [8] 。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契合的。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释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提倡从身边之事做起,倡导时时、处处修行,如《论语·学而》就把学习内容排列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强调生活中提升自我修养。这也大学生领导教育中的人人皆有领导力,时时、处处皆需领导力,生活中也提可以进行领导力提升是相契合的。此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重视社区的作用,倡导学生深入社区,服务公众,进而建立起社会参与意识和提高参与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重视实践,孔子游学四十载就是最为充分的证据。

四是两者对主体的认识是相契合的。在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由于领导力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的实践,并且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则是领导实践的主体。在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中,自我认知、设置目标、观察总结的主体都是学生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强调自我认知和人的主体性,如《道德经》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儒家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佛家文化则强调“求人不如求己,一切皆在个人”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的融合

在价值旨向、内容、培养路径与对主体的认识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都有契合性。这也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一是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关联性,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纯依靠说教,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才能提高其学习动机,才能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紧密关联,在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性、时代性,并结合自我领导实践,感悟与内化传统文化。

二是大学生自我领导教育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延伸,丰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聚集与整合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资源,壮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师资建设与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内容单一,教育模式单调,与时代发展与学生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相应的动力等诸多问题。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同样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利用传统文化与自我领导教育的契合性,将优秀传统文化适当延伸,将自我领导教育补充进来,既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能够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的培养。此外,两者的融合也能够促进教育模式、教育途径的丰富化,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引入领导力的案例,引导学生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化吸收等。

三是创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领导力教育模式,开发两者充分融合的课程,实现两者教育的充分融合。利用两者的契合性,尤其是内容上的契合性,结合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发展案例,开发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领导力课程。

4. 相关建议措施

自我领导力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在推动两者融合发展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教育的内涵与实质,正确定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开展。领导力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与表现,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对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而言,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的自我领导力教育与提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对此,中国高校应该对领导力教育有深入认识,深入理解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并非相悖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只有中国高校充分认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施。

其次,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注重教师领导力培养方面的培训,强化教师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认识,能够自觉的将领导力教育渗透到课程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同样,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来看,师资队伍多是有辅导员兼任,专业化较低,专业老师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意识较低,应通过系统培训,强化领导力教育的能力和意识的提升。

再次,应强化大学生领导力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其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无论是从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辅导员队伍,还是领导科学教育的专业老师,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偏差都会影响其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是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的,不然早已被淘汰。如何挖掘、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则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感悟。

最后,赋予教师在课程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其课程改革的权限,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其进行相应的课程的改革发展。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创业领导力核心构成与形成机制研究(BYG12017016);齐鲁工业大学2018年教研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创业领导力形成机理与提升研究(40012422):教育部2017年产学协作育人项目:当代大学生创业领导力核心构成及培养开发研究(2017572)。

文章引用

晁玉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培养的契合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dership[J]. 教育进展, 2020, 10(02): 159-16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0.102026

参考文献

  1. 1. 王楷. 早期儒家乐教传统的演进及其当代价值[J]. 道德与文明.2018(2): 22-29.

  2. 2. 毛瑞, 万明钢. 可能自我: 自我概念与个体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4): 111-117.

  3. 3. 赵聪环, 周作宇. 论大学生的自我领导力教育[J]. 大学教育科学, 2017(2): 97-103.

  4. 4. 周作宇. 自我领导的教育哲学[J]. 大学教育科学, 2013(5): 4-5.

  5. 5. 孙永艳, 熊中宏. 在现代社会发挥佛教的道德教化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3): 73-74.

  6. 6. 韩勇. 自我领导力: 国外领导科学研究的新视角[J]. 领导科学, 2013(29): 26-28.

  7. 7. 曹威麟, 陈元勇, 郭江平. 自我领导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热点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1(7): 59-64.

  8. 8. 赵国祥, 梁瀚. 中国外自我领导研究的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4): 135-144.

  9. 9. Neck, C.P. and Houghton, J.D. (2006) Two Decades of Self-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Developments, Present Trend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4, 270-295. https://doi.org/10.1108/0268394061066309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