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Sciences
Vol. 11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2505 , 8 pages
10.12677/MS.2021.115069

碳化硅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

崔若鹏,耿志挺*,王琪,赵宁,慎庸仲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Email: *qhgzt@mail.tsinghua.edu.cn

收稿日期:2021年4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4日

摘要

吸波材料能有效吸收电磁波,避免电磁波反射,在军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本实验采用简单易行的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吸波性能。结果显示,当环氧树脂占比在20 wt%~30 wt%之间时,随着碳化硅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而在环氧树脂占比20 wt%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先好后差,其中环氧树脂/碳化硅/镍质量比为2:7:1的样品在材料厚度为1 mm时最低反射率为−13.26 dB,频带宽度约为1.65 GHz,达到了吸波材料基本要求,有望成为8.2~18 GHz波段下性能较好的吸波材料。

关键词

吸波材料,碳化硅,复合材料,机械混合法,反射率,频带宽度

Study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Behavior of Silicon Carbide

Ruopeng Cui, Zhiting Geng*, Qi Wang, Ning Zhao, Yongzhong She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Email: *qhgzt@mail.tsinghua.edu.cn

Received: Apr. 19th, 2021; accepted: May 17th, 2021; published: May 24th, 2021

ABSTRACT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absorb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void their reflection,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areas such as war industry. A series of 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simple mechanical mixing and their microwave absorption behavior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mass proportion of epoxy resin was between 20 wt% and 30 wt%,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behaviors of epoxy resin/SiC composit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ss proportion of SiC. In the 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s with 20 wt% epoxy resi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improved first but then deterior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ss proportion of Ni. The sample with an epoxy resin/SiC/Ni mass ratio of 2:7:1 and thickness of 1 mm had 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of −13.26 dB and bandwidth of ~1.65 GHz, which meet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good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in the 8.2~18 GHz frequency range.

Keywords: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SiC, Composite, Mechanical Mixing, Reflection Loss, Bandwidth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吸波材料是一类可以借助介电损耗、磁损耗等机制耗散电磁波能量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从而有效避免入射电磁波反射的材料 [1],对于军工、民用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军工领域作为隐身材料应用于飞机、舰艇、导弹、坦克等大型作战武器上 [2],还是在民用领域保护电子设备或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上 [3],吸波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吸波材料已经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一类材料 [4]。由于雷达监测的电磁波频率范围一般为2~18 GHz,因此大多数吸波材料的研究波段集中在2~18 GHz [4]。研究吸波材料通常用反射率R (单位dB)以及R < −10 dB的频带宽度来反映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 [5]:R反映了电磁波在吸波材料和空气界面处的反射程度,数值越小吸波性能越好 [6];R < −10 dB则表明材料能够吸收90%以上的电磁波能量,可认为材料有效吸收了电磁波,频带宽度越大吸波性能越佳 [7]。对于单层吸波材料,R可通过传输线理论公式(1)和(2)用复介电系数和复磁导率来表示 [5] [6] (公式中的Z是相对于自由空间的输入阻抗,μr、εr分别是复磁导率和复介电系数,f是电磁波频率(单位Hz),d是材料厚度(单位mm),c是真空光速(取2.997925 × 1011 mm/s) [8] ):

Z = μ r ε r tanh ( j 2 π f d c μ r ε r ) (1)

R ( dB ) = 20 log | Z 1 Z + 1 | (2)

吸波材料根据电磁波的损耗机制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损耗型 [4] [7]。电阻型吸波材料主要通过电阻耗能散热吸收电磁波,电介质型吸波材料主要借助极化弛豫等介电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而磁损耗型吸波材料主要利用磁滞损耗、涡流损耗、自然共振损耗以及畴壁共振等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 [4] [7]。碳化硅(SiC)是一种电介质型吸波材料 [4],主要依靠介电极化损耗来消耗电磁波能量,损耗机理比较复杂 [2]。碳化硅不仅吸波性能可调,而且具有密度小、耐高温、强度大等特点 [2] [9],有望实现轻质、薄层等优良特性,因此成为吸波材料领域中研究的重点 [10]。为进一步提升碳化硅材料的吸波性能,通常采用添加其它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 [11]。其中,添加铁、钴、镍等磁性材料后,碳化硅复合材料可同时兼具磁损耗和介电损耗,有望获得吸波性能较好的吸波材料 [12] [13] [14]。鉴于此,本研究将以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主要关注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对于X波段(8.2~12.4 GHz)和Ku波段(12.4~18 GHz)电磁波的吸波性能。首先探究碳化硅的含量对不含镍的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而后选择并固定最佳环氧树脂质量占比,研究镍的含量对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2.1. 材料制备

实验所用原料为碳化硅粉(南宫市雷公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9%,粒度5~15 μm)、超细镍粉(南宫市雷公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9.9%,粒度0.2 μm)、环氧树脂(艾力克生产,分为无色透明的E44环氧树脂胶和浅黄棕色的650环氧固化剂)。实验共研究十二份样品,各组分质量比(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分别为3:7、3:6.5:0.5、3:6:1、3:5.5:1.5、2.5:7.5、2.5:7:0.5、2.5:6.5:1、2.5:6:1.5、2:8、2:7.5:0.5、2:7:1、2:6.5:1.5,其中环氧树脂是等质量加入E44环氧树脂胶和650环氧固化剂。为便于讨论,将这十二份样品按环氧树脂占比进行分组,每份样品可用各组分比例进行简记(如表1所示)。

Table 1. Information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s

表1. 材料制备信息

上述十二份样品每份总质量均为30 g,按照表1称量好各组分后,反复搅拌混合物,直至几乎无颗粒状物质残留,然后将混合物均匀涂覆在玻璃皿上并压实固化。待样品完全固化后,用切割机、磨床和砂纸加工样品至符合吸波性能测试时要求的样品标准尺寸:大块22.86 mm × 10.16 mm × 2 mm (8.2~12.4 GHz的波导测试),小块15.799 mm × 7.899 mm × 2 mm (12.4~18 GHz的波导测试)。

2.2. 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

吸波性能利用中电科3656D矢量网络分析仪(VNA),采用波导传输线法测试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的复介电系数和复磁导率,由公式(1)和(2)计算出反射率和频带宽度。材料结构表征则采用Rigaku的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确定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使用Phenom Pure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借助Zeiss扫描电镜(SEM)做X射线能谱分析(EDS)确定表面形貌的具体信息。

3. 结果与讨论

3.1. 碳化硅含量对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影响

由于粘结剂环氧树脂同样具有一定的介电损耗性能 [15],因此有必要先探究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碳化硅占比增加的变化趋势,从3:7样品、2.5:7.5样品和2:8样品中选出吸波性能最佳的,而后对相应小组内的含镍复合材料样品再做进一步讨论。如图1所示,在材料厚度均为2 mm的情况下,3:7样品的吸波性能最低反射率RLmin明显大于2.5:7.5样品的,但是由于2:8样品的反射率曲线在X-Ku波段未出现峰值,且其RLmin和2.5:7.5样品的接近,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2:8样品和2.5:7.5样品的吸波性能。因为材料的复介电系数和复磁导率不随材料厚度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可通过调整材料厚度得到2:8样品的反射率曲线峰值进而对比2:8样品和2.5:7.5样品的吸波性能。如图2所示,在材料厚度均为1.5 mm的情况下,2.5:7.5样品和2:8样品在X波段的反射率曲线均出现了峰值,且2:8样品的RLmin小于2.5:7.5样品的RLmin,故2:8样品在本实验不同比例的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中吸波性能最佳,即当环氧树脂占比在20 wt%~30 wt%时,随着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中碳化硅的比例上升,样品的吸波性能提高。

3.2. 镍含量对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的影响

由3.1可知,本研究将重点分析环氧树脂占比20 wt%的第三组样品的吸波性能,探究在环氧树脂占比为20 wt%固定的情况下,镍粉含量对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材料厚度均为2 mm的情况下,随着镍粉占比的提高,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的RLmin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增加,且2:7:1样品的RLmin最小。由于图3中2:7:1样品未出现峰值,无法获得频带宽度,可通过改变材料厚度计算出不同厚度下2:7:1样品进一步研究其吸波性能。如图4所示,2:7:1样品在材料厚度为1 mm时的RLmin能达到−13.26 dB (在16.43 GHz处取得),该数值已小于−10 dB的反射率标准 [7];而频带宽度约为1.65 GHz,吸波性能优于李华展等制备的单向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16]。

Figure 1. Reflection loss curve of epoxy resin/SiC composites with thickness of 2 mm

图1. 厚度2 mm的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反射率曲线

Figure 2. Reflection loss curve of epoxy resin/SiC composites with thickness of 1.5 mm

图2. 厚度1.5 mm的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反射率曲线

Figure 3. Reflection loss curve of 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s with thickness of 2 mm: group 3

图3. 厚度2 mm的第三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的反射率曲线

Figure 4. Reflection loss curve of the 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with the ratio of 2:7:1 in different thickness

图4. 不同厚度下的2:7:1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的反射率曲线

为分析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探究该复合材料在混料过程是否有新相生成,本研究选择对2:6.5:1.5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进行XRD测试。XRD谱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2:6.5:1.5样品主要由6H-SiC(PDF#72-0018)和Ni(PDF#87-0712)两晶相组成,无其它新相生成,表明在混合过程中碳化硅粉和镍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第三组制备方法和原料相近,此结果可以说明第三组样品无新相生成。

Figure 5. XRD pattern of the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 with the ratio of 2:6.5:1.5

图5. 2:6.5:1.5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的XRD谱图

图6是第三组四个样品的SEM照片(放大倍率1200×),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2:8样品、2:7.5:0.5样品、2:7:1样品、2:6.5:1.5样品,可以看出随着镍含量的增加,白色小颗粒数量增多,而灰色的大颗粒略微减少,初步判定白色小颗粒是镍,而灰色大颗粒是碳化硅。为进一步验证该分析结果,本研究选择对2:6.5:1.5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进行EDS元素分析。面扫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碳化硅中出现的硅元素的位置,对应图7左侧SEM照片中大颗粒的位置;而镍元素呈现均匀分布,不像硅元素那样出现明显的聚集,因此可以确定白色小颗粒是镍,而灰色大颗粒是碳化硅。由图6还可以看出,碳化硅大颗粒在第三组各个样品中分布均匀,而镍的小颗粒在2:7.5:0.5样品和2:7:1样品的SEM照片中也呈现出比较均匀的弥散分布,但是在2:6.5:1.5样品中镍的小颗粒出现了一定的聚集,这可能导致了2:6.5:1.5样品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吸波性能比2:7:1样品好。

Figure 6. SEM images of 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s: group 3 (Magnification 1200×)

图6. 第三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的SEM照片(放大倍率1200×)

Figure 7. EDS results of theepoxy resin/SiC/Ni composite with the ratio of 2:6.5:1.5

图7. 2:6.5:1.5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样品的EDS结果

4. 结论

1) 当环氧树脂占比在20 wt%~30 wt%之间时,随着碳化硅质量比例的增加,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显著得到提升;环氧树脂/碳化硅比例为2:8的样品吸波性能最佳。

2) 在环氧树脂占比为20 wt%的环氧树脂/碳化硅/镍复合材料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先提高后降低,性能下降的原因是镍粉颗粒的聚集。

3) 环氧树脂/碳化硅/镍的比例为2:7:1的样品在16.43 GHz处取得最低反射率−13.26 dB,频带宽度约为1.65 GHz,吸波性能达到了基本要求,有望成为X-Ku波段下性能较好的吸波材料。

基金项目

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

文章引用

崔若鹏,耿志挺,王 琪,赵 宁,慎庸仲. 碳化硅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
Study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Behavior of Silicon Carbide[J]. 材料科学, 2021, 11(05): 593-600. https://doi.org/10.12677/MS.2021.115069

参考文献

  1. 1. 曾东海, 陈阳如, 熊国宣. 无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 无机盐工业, 2007, 39(5): 4-7+28.

  2. 2. 范跃农, 龚荣洲.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 陶瓷学报, 2010, 31(1): 538-541.

  3. 3. 杨会静. 典型电介质材料的微波介电及吸波性能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2015.

  4. 4. 刘继鹏. SiC基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5. 5. 肖卫要, 徐晋勇, 高成, 高波. 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胶粘剂, 2019, 28(5): 53-56+61.

  6. 6. 于永涛, 王彩霞, 刘元军, 赵晓明. 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丝绸, 2019, 56(12): 50-58.

  7. 7. 吴建廷. SiC基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8. 8. C. 基泰尔. 固体物理导论[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455.

  9. 9. 邹桂真, 曹茂盛, 张亮, 金海波, 宿辉, 王正平. 化学镀制备Ni包覆纳米SiC核壳颗粒及其介电响应[J]. 无机材料学报, 2006, 21(4): 797-802.

  10. 10. 孙晶晶, 李建保, 张波, 翟华嶂, 孙格靓.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J]. 材料工程, 2003(2): 43-47.

  11. 11. 程涛, 李铁虎, 李莎莎, 赵廷凯, 程有亮, 侯翠岭.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 25(8): 50-52+63.

  12. 12. 李海燕, 张世珍, 桂林, 孙春龙.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0, 13(7): 25-27+33.

  13. 13. 葛凯勇, 王群, 张晓宁, 毛倩谨, 周美玲. 超细镍粉制备及其在吸波材料中的应用[C]//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 北京: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2001: F59-F62.

  14. 14. 葛凯勇, 王群, 张晓宁, 毛倩瑾, 周美玲. 碳化硅吸波性能改进的研究[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2, 8(3): 263-266.

  15. 15. 魏红. 高介电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4.

  16. 16. 李华展, 李永财, 兰琳, 李思维, 陈立富, 丁马太. 单向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16, 47(4): 4006-4010.

  17.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