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08 No.03(2018), Article ID:24237,4 pages
10.12677/HJAS.2018.83035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by Using Wheat Grains in Longnan Mountain Region

Zhigang Zhang

T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Longnan City, Longnan Gansu

Received: Mar. 11th, 2018; accepted: Mar. 21st, 2018; published: Mar. 28th, 2018

ABSTRACT

It is to cultivate the Morchella esculenta in Longnan mountain region by using artificial separation, purifying, and rejuvenating the local wild Morchella esculenta.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chnique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esculenta, and can be used in Longnan mountain region.

Keywords:Morchella esculenta, Longnan Mountain Region, Wheat Grains, Cultivation

陇南山区小麦粒栽培羊肚菌技术

张志刚

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陇南

收稿日期:2018年3月11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28日

摘 要

通过对本地野生羊肚菌进行人工分离、提纯复壮,培育出适合陇南山区栽培的菌种,并且模仿野生羊肚菌自然生长条件,取得了人工栽培羊肚菌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羊肚菌,陇南山区,小麦粒,栽培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属真菌类,生态类型多样性程度较高,是著名的美味食用菌,是高级宴席上的珍贵佳肴,倍受欧美国家消费者青睐。陇南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度地带,境内山大沟深,气候独特,野生羊肚菌分布广,种类较多。近年来,由于滥采滥挖,羊肚菌资源数量出现枯竭。为了探索出一套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技术,陇南市农科所科技人员在学习外地技术的基础上,对本地野生羊肚菌进行人工分离提纯复壮,培育出适合陇南山区栽培的菌种,模仿野生羊肚菌生存环境、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人工栽培羊肚菌的重大突破。现将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食用菌栽培者参考。

2. 羊肚菌菌种制作

2.1. 母种制作

在每年春分到清明前后,在野外或家栽田园采集体型完整、胖实、无病虫危害的优质羊肚菌子实体,及时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纯羊肚菌母种。

2.1.1. 分离方法

1) 母种培养及制作

配方: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20 g,麸皮10 g,即PDA + 10 g麸皮。方法是:去皮挖眼的马铃薯块200 g,在钢筋锅内加水1200 ml沸煮20 min,取其滤质1000 ml。称取麸皮10 g,白糖20 g,琼脂18~20 g,加入盛有1000 ml马铃薯滤液的钢筋锅中加热充分搅拌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装入试管1/5处,用有脂棉球球塞管,用报纸包装成10支一捆的试管束,在手提式高压锅内,100℃温度下保持灭菌45分钟,然后等高压锅指针归零后,趁热打开高压锅,取出试管,摆放斜面。

2) 母种分离

分离时刻采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先将采集完整的羊肚菌子实体放在操作台上,并放酒精灯、镊子、钩针等专用器械,然后进行接种箱、接种室消毒。如果采用接种箱分离,一般采用气雾消毒剂一包,点燃后45分钟可分离操作。如果采用超净工作台,先开启臭氧机,进行室内消毒,再打开超净工作台,半小时之后可进行分离操作。(菌种分离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程序防止通过非正规方式带入杂菌)分离时首先将完整的羊肚菌从中部撕开,然后用镊子或钩针撕取羊肚菌子实体内表皮麦粒大小,迅速放入试管,使其落入斜面培养基上,每个实体可分离10~15支。

3) 母种的培养

新分离的试管,可放入气温在16℃~20℃,湿度85%室内培养,有条件的可放入温度18℃湿度85%的恒温箱培养,一般5~7天可满管。整个过程每天早晚要随时检查挑去有污染和活力不强的试管,选择萌发快、生长迅速、菌丝强壮的优质母种,进行转管,转管仅限一次,培养基配方、转管方法与管理与分离基本类同。

2.2. 原种制作

配方:小麦99%,石膏1%。

选当年收获新鲜无霉变优质小麦,经水洗去疪籽、杂质,然后用50℃温水浸泡1夜,小麦籽粒膨胀,无白心,沥去水分,加入1%的石膏粉搅拌均匀,再装入耐高温高压透明玻璃瓶内。棉塞封口,包纸护棉,高压灭菌,冷却后及时接入试管种,每支接5瓶左右,在18℃湿度85%的室温培养20天左右菌丝即满瓶,然后再培养8~10天即可转接栽培种 [1] 。

2.3. 栽培种袋制作

2.3.1. 配方

小麦80%,棉籽壳19%,石膏粉1%。

2.3.2. 操作方法

棉籽壳浇水使含水量达到60%左右,然后堆积发酵(500 kg以上才能发酵提温),翻料5~6次,充分发酵,以备后用。小麦浸泡方法与原种同。发酵棉籽壳,与泡制小麦粒,1%石膏粉充分混合搅拌,然后装袋,菌袋选用15 × 17的聚丙烯塑料,手工装料轻拿轻放,防止产生微孔,然后用塑料绳扎口,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彻底是关键。经灭菌后菌袋出炉降温,待温度降至20℃~25℃时即可接入原种,每瓶原种可转接栽培50袋左右。

2.3.3. 培养

培养条件与原种相同,袋与袋之间2 cm一定要有间隙,轻拿轻放,防止菌袋破碎或产生微孔,每日早中晚要查看室内温度、湿度,适时调控,挑出有杂菌污染菌袋,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创造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在温度18℃湿度85%小气候条件,促使菌种尽快萌发,菌丝占领料面,快速吃料,健康生长。

3. 羊肚菌大田栽培

3.1. 地块选择

陇南山区河谷稻田,山坡梯田,林缘坡地均可依地势而用,以腐殖丰富的砂壤土产量最好,黄壤土也行,粘性太重的土壤可以用河砂和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混合改良。地势选择重阳避阴,近水源排水良好,远离污染。

3.2. 搭建遮阴棚

主要以遮阴为主,采用遮阳网、竹子或钢架做支撑,高度2 m左右,以人工操作方便为准,因地制宜,高半山秋冬温度低,可建塑料大棚加盖4帧遮阳网,利于保温增湿 [2] 。

3.3. 开沟起垄

垄宽0.8~1.0 m,沟宽30~40 cm左右,长度随地势而变,沟深20~30 cm,将沟内土翻到垄上,使垄面与沟底部高差达20~30 cm为佳,垄沟不仅是后期操作道,而且是羊肚菌地栽补水渠(池)。

3.4. 栽种方式

1) 垄面消毒,用草木灰将整个垄面铺撒一遍,进行土壤消毒。

2) 播撒羊肚菌种,先将栽培种掰成2~3 cm左右的菌块,间隔2 cm摆放在栽培床上,把细小碎粒菌种撒入。

3) 第一次覆土,先将颗粒状的腐殖质丰富的粗土覆盖一层,厚度以5 cm左右。

4) 浇水:水质一定要清洁无污染的河水或山泉水,用水管将水引入垄沟内细水慢流,慢慢渗入栽培垄上,随时检查土壤含水量,含水量达到60%左右,即手握成块,掉地即散。

5) 第二次覆土播种,经过一周自然生长,菌丝长出第一次覆土表面,再覆5 cm腐殖质丰富的细土。

4. 摆放营养袋

营养袋的制作,采用85%玉米芯(棉籽壳,作物秸秆)发酵料,麦麸皮10%、草木灰4%、石膏1%、含水量60%,充分搅拌均匀,采用15 × 17塑料袋装料,高温常规灭菌,待温度降到25℃左右取出。冷却后的营养袋用消毒后的小钉在同一侧面打5个小孔,“品”字形放到土壤面的菌丝上,让营养袋与栽培床菌丝充分接触,以使羊肚菌菌丝长入营养袋内,分解营养袋内培养料,传输营养给菌床,促使菌床菌丝菌核充分积累营养,发育达到预期目标 [3] 。

在垄面上用竹子(片)搭起1米长的小弓棚,覆盖宽1.2米的黑色地膜,以达到保温保湿进一步遮阳的效果。

5. 越冬管理

1) 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在整个冬季都要保持在45%~60%之间,低于45%要及时补水,引水到垄沟,细水慢渗,严防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水分超过60%,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挤出土壤中的空气,羊肚菌菌丝因缺氧窒息而死。

2) 顺其自然接受气温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温差刺激,促进羊肚菌菌丝菌核成熟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顺利过渡,减少人为操作的干扰。

6. 出菇管理

1) 水分管理,越冬后随着气温升高到15℃左右,土壤湿度差可以拉大,土壤湿度可控制在35%~60%之间,干干湿湿。继续要从垄沟内细水慢渗调节水分,不能超过手抓成团掉地即散标准,切忌土壤含水量过大,引起菌丝菌核死亡 [4] 。

2) 温度管理,温度要控制在8℃~20℃之间,尤其陇南春日中午太阳,气温可升到25℃~28℃,要通过加盖遮阳网调节荫棚内温度在15℃~18℃,防止高温灼伤菌丝。晚间掀起荫棚降温、通风,加大温差,促进生殖生长。

3) 防止软体生物取食幼蕾,可通过喷洒草木灰澄清液趋避软体动物侵入,防止啃食幼蕾 [5] 。

整个出菇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否则会造成菇蕾难以形成或者发育不良,甚至死菇现象。

7. 采收与加工

羊肚菌从菇蕾形成到采收需15~18天左右,当子实体8成成熟即可采收,切勿延期到子实体散孢子后,重量和质量都会下降,商品性大打折扣。羊肚菌采收后及时用线绳从菇角处串起来,晾晒或在45℃条件下烘干,然后剪去菇脚杂物定量包装。

文章引用

张志刚. 陇南山区小麦粒栽培羊肚菌技术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by Using Wheat Grains in Longnan Mountain Region[J]. 农业科学, 2018, 08(03): 220-223.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8.83035

参考文献

  1. 1. 朱斗锡, 何荣华. 怎样获得羊肚菌优良菌种[N]. 四川科技报, 2000-09-01(3).

  2. 2. 王震, 王春红, 魏银初, 等. 适宜中原浅山丘陵地区的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15(4): 39-40.

  3. 3. 王波. 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4. 4. 李勇, 杨峰, 樊继德, 赵林, 张玉娇. 干旱对羊肚菌自然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12, 31(1): 21-23.

  5. 5. 羊肚菌的栽培[J]. 技术与市场, 2002(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