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2698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310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赵茂君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2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7日

摘要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发展至今仍具有相当的当代价值。本文首先在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时代背景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再次回顾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基本过程,最后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理论界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通过此次研究以期对剩余价值理论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当代价值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Maojun Zhao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Feb. 16th, 2023; accepted: Mar. 8th, 2023; published: Mar. 17th, 2023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is enduring and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Its development still has considerabl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arx’s surplus value theor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asic concept of Marx’s surplus value theory and the basic process of surplus valu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finally explaine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surplus value theory in detail.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vigorous debates and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but a consensus has yet to be reached. This study aims to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Keywords:Marx’s Surplus Value Theory,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三年疫情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经济生活面临的问题,应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是目前发展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时代赋予党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发挥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将剩余价值本身与具体的表现形式严格区分开来,从而完成了对资产阶级利润学说的批判。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价值论,周详了剩余价值理论,更深层次地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做出阐释。因此,这部手稿在考察剩余价值理论上显得意义尤为重大,而其理论产生也有一定不可抗力的时代因素和历史条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日益暴露,社会矛盾的缓解需要剩余价值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成为最普遍的制度模式,为大多数欧洲国家所接受,而这种制度本身却存在从根本上无法解决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阶级日益窘迫的生存环境与资产阶级的光鲜亮丽形成鲜明的对比,故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发展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为回应这种社会现实,缓解社会矛盾,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诞生,成为工人活动的理论依据以及行动指南。

第二,古典经济学为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渊源。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做了一定的分析,他们还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和探讨了剩余价值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斯密从劳动决定价值和工资是劳动生产的一部分的观点出发,明确指出了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物的扣除部分。李嘉图通过对地租、利润和工资进行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资产资本家和地主阶级,这三大社会阶级之间相互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上一些古典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便辨析前人的观点,通过分析总结,探寻剩余价值的内在逻辑,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内在运行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所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2] ,这部分新价值也就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给出了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3] 可见,剩余价值才是利润的本质,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成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以利润的形式存在,这正是马克思所要批判的资产阶级利润学说,它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1. 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其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第二个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被满足时,在资本流通中就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剩余价值,这个转化的过程也表现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绝对延长工作日而进行生产被称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则称之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家竞相追逐相对剩余价值而产生超额剩余价值,以求最大程度地获取剩余价值,直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最终目的。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 ,也进一步显示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必然性。

2.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进一步展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当剩余价值在进行分配之前,价值经历利润、平均利润,转化为价格,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则围绕价值进行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多种资本的存在形式注定了剩余价值能够被进一步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等多种形式。它们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不同程度的展示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资本的逐利性,为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剩余价值的存在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来说也是强大的动力。

4.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分配制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方面资产阶级财富日益膨胀,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日益贫困。而资本积累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必然会造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入手,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高效的分配制度,最终增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科学制度的确立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劳动者取得应得的劳动成果和更高的收益。

存在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共产主义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多年探索形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有效防范剥削,制止企业家为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进行剥削和压迫,分配制度也是如此,兼顾公平效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劳动者的收益的同时,调动劳动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如列宁所言:“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5] 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剩余价值理论亦是如此,随着客观实践的不断发展指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能够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分配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二) 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促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仍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这种竞争机制能够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避免盲目追逐剩余价值而进行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生产率的降低而阻碍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剩余价值作为一种不可忽略的客观存在,到底应该归属于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自然应该归全社会劳动者所有,因此良性竞争能够帮助增加社会的剩余价值,提高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此外,剩余价值的存在也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商品生产者为争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措施的采取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企业作为社会细胞,是促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主体,这要求企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依据,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贯彻落实科技强国的战略,不断推进企业由技术型转型为科技型,最大程度地推进科技成果的转换,为企业、社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促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发展方面,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有形之手”,应该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不是简单地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其政策引导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从而实现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另外,基础创新在社会生产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还应该加大资金支持来推动企业创新工作的开展。政府和企业对促进创新的作用是有机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对立开来看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去创造剩余价值、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

(三)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同时,充分揭示了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 [6] 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的决定因素,要实现剩余价值的增值,就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满足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劳动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劳动者的劳动素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剩余价值的增殖能力,因此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实现剩余价值增殖的关键因素。“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想要实现劳动者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是不可缺少的必然条件。这部分时间的获取就需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生产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素质,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为充分发挥劳动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战略政策的制定上极其重视教育的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再次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同时,也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挖掘劳动者的巨大潜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破除阻碍人才流动的各种壁垒,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剩余价值的增殖,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地论证,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仍没有偏离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轨道。全面研究剩余价值理论,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在公平高效的分配方式上,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对我国恢复疫情对经济的创伤的同时,早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

文章引用

赵茂君.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Theory of Surplus Value[J]. 哲学进展, 2023, 12(03): 579-58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3102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EB/OL]. 新华社.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25.htm, 2022-12-25.

  2. 2. 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126.

  3. 3.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恩全集(第二十六卷上)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7.

  4. 4.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26.

  5. 5. 列宁. 列宁选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6.

  6. 6.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3-2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