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8  No. 03 ( 2020 ), Article ID: 35976 , 6 pages
10.12677/ML.2020.83049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on Mount Huang Scenic Spot

Weiqiong Su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Received: Apr. 24th, 2020; accepted: May 29th, 2020; published: Jun. 5th, 202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e of global tourism,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part of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scenic spot. This paper takes Mount Huang scenic spot as a case study to correct the misinterpretation and mistranslations of public signs in the scenic spot,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rror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acquired atten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Mount Huang scenic spot and protect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Keywords:Public Signs, Tourist Spot, Translation, Tourists

黄山旅游风景区公示语的英译批评分析

孙伟琼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9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5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兴起,中国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的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信息服务的一部分,公示语译文的准确性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景区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对景区内公示语的错译、误译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纠错,分析错误原因并总结公示语产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旨在提高黄山景区公示语英文翻译的准确性,保护城市和国家形象。

关键词 :公共标志,旅游风景区,翻译,游客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公示语是公共场所中一种向公众展示的特殊文体,是最常见的实用语言之一。它也是一种能够实现交际目的的语言风格,以道路标志、广告牌、商店标志、旅游景点标志等形式较为常见,文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了 [1]。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公示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旅游景区公示语是公示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全球化浪潮下,对其进行规范的使用与精准的翻译正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旅游业正蓬勃兴起,景区国际知名度也日益提高,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的任何误用或误译无疑会带来负面影响。随着跨文化需求的发展,景区公示语的受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应与期望均被考虑,最终指导公示语版本呈现功能效应。基于此,本文以黄山景区为研究案例进行公示语的英译纠错与分析,以期获得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旅游公示语的介绍

公示语是“标识语”、“标志语”、“标语”的集合名词 [3]。《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一种“标志类型”,以告诉人们一些相关的信息或指导人们按照要求应该做什么。《郎曼当代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以发布信息或发出警告为目的,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带有字母或图片的卡片或金属卡片” [4]。吕和发等 [5] 指出,旅游公示语是公示语以对外宣传或服务为主的、对公众开放的信息,有告示、说明、提示、展示、警示等含义,信息形式以文字和图形为主,为游客提供各种类型的旅游信息,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和安全标识两大类。一般来说,它们简单易懂,能够帮助游客在短时间内获取最主要的信息 [6]。在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的分析和规范中,旅游形象标志是为了表达特定事物意义的最流行、最简单的形式 [5]。在某种意义上,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往往传达出一种文化内涵。启发译者不能局限于翻译的文本层面,而应该考虑目标语读者在跨文化背景下感知情景的能力 [7]。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在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中,应更多地尊重读者的文化习惯和传统,使得翻译标准符合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8],在原语的翻译中保持交际功能,并与目的语的表达文化和习惯保持一致 [9]。

旅游公示语具有说明性功能、情感性功能、信息性功能、指导性功能、表达性功能、称呼性功能、说服性功能、教育性功能等一系列功能 [10]。此外,好的旅游公示语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功能,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需求,并注意使用礼貌原则,尽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11]。

3. 黄山风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的批评分析

景区公示语翻译主张将译文接受者视为“翻译服务”的核心,帮助读者在游览景区的过程中,根据短小精简的公示语提示及解说更快地理解和捕捉信息,以达到文化意义层面的共情。笔者对黄山风景区内的所有旅游公示语进行取材、整理与分析,并基于目的论进行修正与改译,总计两大类翻译现象有待讨论:1) 景点名称翻译不当;2) 翻译繁琐冗余。

3.1. 景点名称翻译不当

例:1) 景点“猴子观海”的译文有不同的版本尚未统一:① “Monkey watching sea of clouds”;② “Stone Monkeys Gazing over the Sea of Clouds”;③ “ Stone Monkey Gazing at the Sea”。“猴子观海”即一个形似猴子的石头,位置朝向名为“太平”的县城。石猴俯瞰山下,寓意希望和平。“猴子”并非真正的猴子,而山上存在猴子也不足为奇,考虑此处易产生混淆,笔者倾向于“Stone Monkey”;景点“猴子观海”因其位置四处环山,这里的“海”实指漫无边际的云,又名“云海”,即“Sea of Clouds”。考虑文化因素和语言的经济型因素,我们最终倾向于选择“Stone Monkey watching sea of clouds”这一版本的翻译。

例:2) 景点“鳌鱼吃螺狮”被译为“Ao-fish Eating Snails”,“鳌鱼”是什么?对于文化知识尚不丰富的外国游客来说,很难根据一块巨石推测出陌生鱼类的真实形状。“鳌鱼”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因此,此处将“Ao-fish”改译为“Turtle”更加生动形象,或补充注释“(turtle-like)”,便于游客理解。

例:3) 诸如“西海大峡谷”、“天海”、“光明顶”、“天都峰”、“清凉别墅”、“排云亭”、“入胜亭”、“狮子峰”等翻译,这些景点的译文只标示了汉语拼音。如此译法并不能帮助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公示语的含义,大量外国游客不懂得汉语拼音,而中国游客很少留意汉字下标注的拼音,这样一来,公示语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些景点的翻译应尽量译出“峰”、“亭”等字眼,具体翻译如下:“West Sea Grand Canyon” or “XiHai Grand Canyon”(西海大峡谷),“Heavenly Sea”(天海),”、“Brightness Top” or ”Brightness summit”(光明顶),”、“Celestial Capital Peak” or “Tiandu Peak”(天都峰),“Refreshing Villa”(清凉别墅),“Cloud-Dispelling Pavilion”(排云亭),“Fascinating Pavilion” or “Scenery-Inviting Pavilion”(入胜亭),“Lion Peak”(狮子峰)。

3.2. 翻译繁琐冗余

公示语的特点之一是信息简明,过多的信息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浪费读者的时间,这是不可取的。

例:1) 指示牌“下山乘车登车口20米”(见附录)被译成了长句“There is a bus station about 20 meters from here to go down mountain.”。实际上我们可以简化信息,直接译作“Bus Station of 20 Meters”,并配合标识牌的下山的指向箭头,游客便可以很直观的理解。

例:2) “野猴出没 请勿招惹”(见附录)被译作“Monkeys are unpredictable and may attack humans. Please do not touch them, or play with them, or feed them.”同理可简化译为“Attention to the monkeys and no teasing, please!”。

3.3. 其他错误

其他错误(如拼写或印刷错误)或不是译者的翻译失误,甚至不能被称作“翻译类错误”。但准确的翻译是一切其他翻译原则的基础,经过考察,拼写、印刷类高频错误也值得反思和关注。

我们注意到(详见附录),“迎客松”被错误拼写为“Guest Greeting Ping”而非“pine”;“花草含羞笑 请君莫采摘”的英文被错误拼写为“ON TRESPASSING ON THE GRASS”,而非“NO TRESPASSING ON THE GRASS”;“文明旅游 安全出行”中的“文明”被错误拼写为“Civilizationg”而非“Civilization”;景点“村口大树”的译文被错误排版印刷为“Tre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village”的字符串等等。这些错误比较普遍,虽不至于构成理解困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读者的理解和反应时间。

4. 公示语的英译的错误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对黄山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分析,现将错误的原因总结如下:

首先,在语言方面,个别单词存在拼写错误和排版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翻译工作、排版工作等公示语的制作环节中,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到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准确的信息,一些语义错误的存在使得译文无法完整再现原文的真正含义。其次,中式英语现象普遍。译者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标注公示语,导致外国游客无法理解汉语拼音,而中国游客不关注汉语标识下的拼音,造成公示语无法发挥其有效价值。再者,文化差异不同,英语提倡信息简单明了,而汉语倾向于使用重复冗余的语言进行详尽的解释 [12]。因文化视角不同,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也存在差异,所表达的信息不完全等同于原文,这就要求译者需要更多的关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最大限度上为读者提供优化的服务,满足受众的需求。

总的来说,游客进入景区是一种常见的目标受众现象。目标游客的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需求和理解也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帮助游客更充分、更容易地理解信息是非常关键的。游客是旅游景区公示语存在的最主要目的,译者应努力避免诸多翻译错误,更好的传递文化需求,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的观赏服务。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示语的翻译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意义也越来越深远。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是以中文为信息内容,以英语为信息对象进行传递的。在翻译过程中,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译者应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兼容性,矫正公示语的翻译,不断提高公示语翻译的准确度及翻译效果,为目的语接收者提供更好的语言信息服务,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城市和国家形象。

文章引用

孙伟琼. 黄山旅游风景区公示语的英译批评分析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on Mount Huang Scenic Spot[J]. 现代语言学, 2020, 08(03): 359-36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3049

参考文献

  1. 1. 潘文国.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 2. 王颖,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

  3. 3. 吕和发, 蒋璐. 公示语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1.

  4. 4. 刘法公. 汉英/英汉译名统一与翻译规范研究[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社, 2012.

  5. 5. 吕和发, 蒋璐, 王同军. 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6. 6. Hu, G. (2016)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lin.

  7. 7. Reiss, K. (1989) Adequency and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4, 301-308.

  8. 8. 张美芳. 功能翻译途径论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5.

  9. 9. 张焱.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难译现象处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社, 2015.

  10. 10. 杨永林. 标志翻译1000例——理论篇[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11. 11. Hu, W. (2011) Tourism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Skopotheori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12. 12. Reiss, K. (2004)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附录:黄山景区公示语错误分析部分材料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