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3696
,
9
pages
10.12677/ML.2023.114181
中日颜色词词义与文化意义比较研究
——以红、黑、白、青、黄为例
许范莉茹,卜朝晖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3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7日

摘要
汉语与日语均存在大量的颜色词,因为中日的文化交流历史,中日颜色词在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上体现出异同点。本研究分别列举了中日两国红、黑、白、青、黄五种颜色词的概念意义,以及颜色词在中日两国共有和特有的文化意义,并结合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得知:对某一事物的颜色特征的共同认知会影响概念意义中意象的选择;中日颜色词在文化意义上的共性反映了中日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而中日两国固有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中日颜色词文化意义上的不同。
关键词
颜色词,概念意义,文化意义,文化交流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aning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lor Words
—Taking Red, Black, White, Blue and Yellow as Examples
Fanliru Xu, Zhaohui B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i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Feb. 28th, 2023; accepted: Mar. 30th, 2023; published: Apr. 7th, 2023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colour words exist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and 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hinese and Japanese colour words reflec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ceptu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In this study, the conceptual meanings of five colour words—red, black, white, blue and yellow—and the common and specific cultural meanings of colour words in both China and Japan are listed and analy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rpus. The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the common perception of the colour characteristics of something affects the choice of imagery in the conceptual meaning; the commonality in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colour word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reflects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cultures, while the inhe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colour word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words:Colour Words, Conceptual Meanings, Cultural Meanings, Cultural Exchang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颜色是通过人眼和大脑的生理及物理处理对客观事物色彩上的一种主观色觉感知。颜色词则是用于形容颜色的词语。颜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情和心理状态,而颜色词则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与五行、五方相对应的五色,为红、黑、白、青、黄。对于“五色”这一说法最早可见于《礼记·乐记》中所记载的“五色成文而不乱”,到了战国时期,“五色”被固定为专指“红、黑、白、青、黄”五种颜色,并且被定义为正色。到了秦汉时期,五色与阴阳五行思想相结合。此后,五色作为尊贵的正色在后世朝代中受到重视,并对现代中国人的色彩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代日本的基本颜色共有四个,“赤、白、黒、青”。“赤”的词源为“明るい(明亮的)”、“白”为“しるし(显著的)”、“黒”为“暗い(昏暗的)”、“青”为“淡い(浅淡的)”。针对日本的基本颜色进行再考察后,(王蜀豫2003 [1] )认为现代日语基本颜色的数目仍与古代日语的相同。日本的基本颜色与中国五色中的四色存在重合,且中日两国在“黄”颜色词的文化意义上同样存在异同点,故本研究选用红、白、黑、青、黄五种颜色从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上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日异同点并分析成因。
2. 中日颜色词在概念意义及文化意义上的异同
2.1. 中日颜色词的概念意义比较分析
颜色词的概念意义是指对该颜色本质特征的反映。人们在描述颜色词的概念意义时总会借助一些客观事物来反映颜色词的本质特征。笔者分别借助中国的《辞海》 [2] 和日本的《広辞苑》 [3] 两本辞典对“红、黑、白、青、黄”五种颜色词的概念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汉语的“红”对应日语的“赤”。《辞海》:“浅红色。后泛指火、血的颜色。”;《広辞苑》:“血のような色。また緋色・紅色・朱色・茶色などの総称。”。汉语和日语都是借助“血”这一客观事物来描述“红”这一颜色的本质特征。细微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红/赤”这一色度的认知上,《辞海》中提到的“红”指“浅红色”这一种颜色,而《広辞苑》中则把“赤”定义为深红色、胭脂色、朱砂色、红褐色等颜色的总称。
汉语的“黑”对应日语的“黒”。在概念意义上,《辞海》:“五色之一。像煤炭的颜色。与白相对。”;《広辞苑》:“色の名。墨のような色。”。对于“黑”的本质特征,中日两国都是通过“墨”、“煤炭”等事物来描述。但中国的辞典在对“黑”描述完后还会补充“与‘白’相对”,由此可见在中国特别强调黑白两色的对立。
在日汉“白”这一颜色词上,《辞海》:“五色之一。像霜、雪的颜色。与‘黑’相对”;《広辞苑》:“太陽の光線をあらゆる波長にわたって一様に反射することによって見える色。雪のような色。”。中日两国都是通过“雪”、“霜”等自然事物来描述“白”的特征,而日本的辞典中还特别补充了物理解释。
在“青”上,《辞海》定义为“五色之一。像春季植物叶子的颜色。”;《広辞苑》:“七色の一つ。また、三原色の一つ。晴れた空のような色。”。在借助的客观事物上,中国的辞典借助的是植物,而日本的辞典则是借助天空和海洋的颜色。
对于中日“黄”的概念意义,《辞海》:“五色之一。像金子或成熟的杏子的颜色。”;《広辞苑》:“色の名。菜の花の色やイチョウの葉の黄葉した色など。三原色の一つ。”中日在描述“黄”的概念意义时所使用的意象不尽相同,但都囊括了黄金、植物和食物。
中日两国颜色词在概念意义上呈现一致性的原因,(梁宝卫2005 [4] )认为,除去神经生理方面眼睛和大脑对颜色的接收方式一致、认知机制对该客观事物颜色方面的认同等生理因素外,更是特定文化对经过认知机制认同后的所有客观事物进行选择的结果。
2.2.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意义比较分析
颜色词的文化意义指在某一文化背景中颜色词具有特定的语义和褒贬义。笔者基于中国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和日本语料库“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对颜色词在文化意义的分类上进行了归纳总结,呈现如下。
2.2.1. 汉语“红”与日语“赤”
(1) 共同点
① 表示警醒
汉语:亮红灯
日语:赤信号
(2) 汉语“红”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
② 表示喜庆、圆满、成功:红火、大红人、开门红
③ 与婚姻有关:红娘、红线、红定
④ 用于与女性相关的事物:红袖、红颜、红妆
⑤ 表示嫉妒、生气、害羞等情绪表现:眼红、面红耳赤
⑥ 表示利润:分红、红利
⑦ 表示出名:走红、当红
⑧ 指代花:落红
(3) 日语“赤”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低俗:赤新聞
② 表示不及格:赤点
③ 表示廉价:赤のれん、赤提灯、赤札
④ 表示不洁、不净:赤不浄
⑤ 表示完全:赤恥、赤嘘
⑥ 表示忠诚、坚定:赤誠、赤心
日语中“赤”的文化意义与中国相比,其用于负面内涵的情况更多,这是因为在日本“赤”属于明亮的颜色。日本人性格特征中不爱显眼和凸出,因此“赤”这种显眼的颜色在日本不像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提到“红”常会联想到吉祥、幸福等美好的场景,但在日本文化中,“赤”却常与“血”相联系。因此汉语中“红”多为正面意义,而日语中“赤”多为负面。
2.2.2. 汉语“黑”与日语“黒”
(1) 共同点
① 表示邪恶、恐怖、违法
汉语:黑帮、黑客
日语:腹黒い、黒幕
② 表示死亡、不幸
汉语:黑死病
日语:黒枠、黒日
③ 表示经济上的盈余
汉语:黑字
日语:黒字
(2) 汉语“黑”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耻辱:抹黑、背黑锅
② 表示生气:黑脸
③ 表示优胜、有潜力:黑马
(3) 日语“黒”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支柱、主心骨:大黒柱
② 表示失败:黒星
③ 表示优秀、排名靠前:黒吉、黒極
④ 表示未经加工:黒打ち
⑤ 表示熟练掌握某种技术:黒人、黒がる
从两国关于“黑”的文化意义可以看出,“黑”在中日颜色表达中都是负面内涵多于正面内涵。因为日落之后黑夜到来伴随着恐怖、危险和死亡的氛围,这在中日文化中都是一致的。
2.2.3. 汉语“白”与日语“白”
(1) 共同点
① 表示明亮
汉语:天空泛白、白昼、白天
日语:白日、白昼
② 表示轻蔑、不满
汉语:白眼
日语:白眼視、白目
③ 表示什么都不添加
汉语:白开水、白卷、空白
日语:余白
④ 表示清楚
汉语:明白、说白了、表白
日语:明白、告白、白状
⑤ 表示正义、无罪、正确的
汉语:颠倒黑白、黑白不分、一清二白
日语:潔白
⑥ 表示年轻,缺乏经验
汉语:白面书生、小白
日语:白面の書生
⑦ 表示说话
汉语:独白、开场白
日语:白す、科白
⑧ 表示投降
汉语:白旗
日语:白旗
⑨ 表示最出色
汉语:白眉
日语:白眉
⑩ 表示长寿、上年纪
汉语:白叟、白首
日语:白寿
(2) 汉语“白”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丧事:白事
② 表示没有成果、没有效果:白搭、白费
③ 表示没有付出代价:白吃白喝、白拿
④ 表示阴险、奸诈:白脸
⑤ 表示贫穷:一穷二白
表示身份地位低微:白屋、白丁
(3) 日语“白”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冷漠、冷场、没有兴致:白ける、白を切る、言白
② 表示违法:白タク
③ 表示胜利:白星
④ 表示赞成:白票
以上总结的文化意义上看,中日对于“白”的文化意义大多相同。但中国“白”颜色词的负面内涵占较大比重。其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白”与“死亡”相联系。而在日本民族中白色象征纯洁无垢,其淡雅、朴素的色彩特征符合日本人的美意识。因此日本白颜色词的正面文化意义多于中国。
2.2.4. 汉语“青”与日语“青”
(1) 共同点
① 表示表示年轻、不成熟
汉语:青涩、青年、青春
日语:青二才、青くさい
② 表示喜欢、重视、尊重
汉语:青睐、青眼有加
日语:青眼
③ 表示黑色
汉语:青丝、青布
日语:青毛
④ 表示志向高远、很高的官位
汉语:青云之志、青云直上
日语:青雲の志
⑤ 表示身份、地位低下
汉语:青衣、青衿
日语:青侍、青女
⑥ 表示幸福
汉语:青鸟
日语:青い鳥
⑦ 表示技术纯熟
汉语:炉火纯青
日语:炉火純青
⑧ 表示优秀
汉语:青钱万选
日语:青銭万選
⑨ 表示历史
汉语:青史
日语:青史
(2) 汉语“青”特有文化意义
① 表示凶恶:青面獠牙
② 表示结婚以及结婚的场所:青庐
③ 表示结束:杀青
(3) 日语“青”特有文化意义
① 形容虚弱的样子:青息吐息、青ざめる
② 表示反对:青票
中日在“青”的共有文化意义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这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日本在学习中国的典籍和典故时,也将其所蕴含的文化一并吸收。而日本学习隋唐制,穿青衣者为官位低下,因此在吸收古代中国“青”,表示地位低下的文化意义后日本在其民族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青侍”等词。
2.2.5. 汉语“黄”与日语“黄”
(1) 共同点
① 表示不成熟
汉语:黄口、黄口小儿、黄毛丫头
日语:嘴が黄色い
② 表示死亡
汉语:黄泉
日语:黄泉
③ 表示警告
汉语:黄牌
日语:黄信号
(2) 汉语“黄”特有文化意义
① 象征皇权:黄袍、黄马褂
② 象征财富和成功:飞黄腾达、黄榜
③ 象征老人:黄发垂髫、黄者、黄耄
④ 指色情、淫秽:黄色影片、扫黄打非
⑤ 形容失败、结束:黄了、搅黄
(3) 日语“黄”特有文化意义
① 形容声音尖锐:黄色い声
② 在古代日语中代表红色,指“血”:黄なる涙
③ 幸运的象征:黄色い電車
中国“黄”颜色词文化意义多为正面,而日本多为负面。其原因可归为:一是在中国,黄色象征能使万物生长的阳光和土地,因此受农耕文明影响下黄色也受到人们的崇尚。如后汉刘熙的《释名》:“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说文》:“黄,土之色也”(柳珂2015 [5] )。而日本为岛国,四面环海,与中国相比不仅依赖农耕文明,同时也深受海洋文明的影响。二是在古代中国,“五行”的“土”和“五方”的“中央”都用黄色代表,有“黄,中央土之正色”之说。因此黄色在中国象征权力至高无上(李庆祥2002 [6] )。而在日本,日本人并未完全接纳中国“黄”的文化。从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階”、以及养老二年颁布实行的《衣服令》中的规定可以看出黄色在古代日本属于象征中低级的颜色(柳珂2015 [5] )。三是中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内陆地区多为平原和高原,如“黄土高坡”给人的印象便是一望无际的“黄”。而日本却是被海洋包围的国家,且多为山地,因此在色彩上偏重蓝色和绿色。
3.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共性原因分析
中日颜色词在文化意义上的共性反映了中日间的文化同源性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直深受汉文化圈国家的追捧,乐于吸收优秀文化的日本自然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等文化传播方式学习和吸收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典籍和表达习惯。
汉语中的“白眼”与日语中的“白眼視”、“白目”都表示“不满、轻蔑”的意思;汉语中的“青眼”与日语中的“青眼”都表示“喜爱、尊重”。与人交往时因轻蔑、不满而不愿正眼看人,从正面看眼白居多,故称白眼;交谈时出于喜爱和尊重有眼神交流时,眼珠正对对方,故称青眼。追溯其出处,皆出自《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日语的“白面の書生”源于汉语的“白面书生”,都表示“年轻,缺乏经验”。《宋书·沈庆之传》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常胜将军沈庆之屡屡出言劝阻梁文帝想要出兵向北扩展领土这一不成熟的想法。文帝心生不满,找来两个文官与沈庆之争辩,没有作战经验的文官被沈庆之叫做“白面书生”便出自“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段话。
汉语中有用“黄口”、“黄口小儿”来表示“乳臭未干;年纪小;不成熟”之意。日语中也有“嘴が黄色い”这一对应表达。“黄口”原指雏鸟的嘴,而后有泛指儿童的用法。其出典为《淮南子》卷十三《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引申出讥讽人年幼无知的用法。而日语“嘴が黄色い”同样是从幼鸟的喙为黄色这一点引申出形容人经验不足、年轻不成熟等含义。
日语的“青雲の志”与汉语中“青云之志”同为远大志向的意思。其中青云原指晴朗的天空,后喻为身居高位。其出典为初唐王勃《滕王阁序》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同样有借鉴日本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及用法。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普及,一些日本颜色词被中国人接纳和使用。如日语中的“腹黒い”就是通过网络的普及和日本ACG (即动漫、动画和游戏)在中国流行,成为现在中国年轻人经常使用的“腹黑”。“腹黒い”一词来源于日本针鱼的形象,针鱼的细长美观的外表与剖腹后全黑的内里形成鲜明对比,因而便有用“腹黒い”来形容看上去人畜无害,实际上内心阴险。“腹黑”一词在中国流行之前,中国就已有表里不一、口蜜腹剑、黑心肠等“腹黑”的同义表达。但随着日本“萌”文化的发展,“腹黑”一词不再仅有负面内涵,而成为一种“萌”的属性。中国同样受到了日本“萌”文化的影响,因此“腹黑”一词也多限于年轻人圈层中作为正面内涵的网络用语使用。
“赤字”和“黒字”也比较特殊。中日两国都普遍使用“赤字”来表示经济上的亏损,不同的是在表达经济上的收入大于支出上,日本普遍使用“黒字”,而中国则使用“盈余”。之所以有“赤字”和“黑字”这样的用法,是因为在簿记上登记亏损时使用红笔书写;反之,盈余则使用黑笔书写。据《周书·苏绰传》记载,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苏绰就已经开创了红字记录支出,黑字记录收这一“朱出墨入”记账的“方案程式”。然而当时在语言上却未有固定的说法。到了1926年,美国出现在记账时用红笔记录亏损,用黑笔记录盈余的用法,日本受其影响下开始使用“赤字”“黒字”表示“亏损”“盈余”。中国在民国时期从日本引入大量汉字词汇,“赤字”和“黑字”或在当时被引入。
4. 中日颜色词文化意义差异原因分析
由2.2章节可知,中日两国颜色词在特有文化意义的体现上有不同的特征。使用语料库检索后发现,即使是中日两国颜色词共有的文化意义,在使用频度上也存在差别。究其原因,是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所致。
例如在日语中,“赤”有表示“廉价”的文化意义。前文提到的日语中的“赤札”在汉语中表示“特价品、甩卖品”,这是由于商家为了更快地将价格低廉的特价产品售卖出去而使用显眼的红色包装。再如日语中的“赤のれん”对应汉语中的“平价饮食店”。“のれん”是悬挂的布帘,悬挂红色门帘的多为价格低廉的饮食店,因此“赤のれん”也就成了平价饮食店的俗语。以及在日本“赤提灯”表示“价格便宜的酒馆”也是因为许多价格便宜的酒馆门口都会悬挂红色的灯笼。由此可见,“赤”这一颜色词有“廉价”的文化意义更多源自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和习惯。但在中国并没有这样文化习俗或习惯,因此即使把日本的“赤札”、“赤提灯”等照搬过来后译成“红纸”、“红灯笼”也难使中国人联想到“廉价”“便宜”的含义。
在“赤字”、“黒字”传入中国之前,经济上中国更多使用的是“亏损”和“盈余”。“赤字”和“黒字”作为一对固定搭配的反义词应是一起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使用日本语料库“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检索“赤字”和“黒字”各50句发现,“赤字”在50句语例中都表示“亏损”;“黒字”在50句中都表示“盈余”。但使用中国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检索“赤字”和“黑字”各50句后发现,50句中“赤字”全部以“亏损”的意思出现,而“黑字”仅有11条表示“盈余”。究其原因,一是“赤字”这一说法相对“亏损”而言更委婉。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赤字”在感情色彩上更易被接受。其二是中国颜色文化中,“红”的文化意义偏向正面意义,而“黑”的文化意义偏向负面意义。如“红榜”、“红名单”用于赞扬优秀杰出的对象,而“黑榜”、“黑名单”则用于揭露和警告行为不端的对象。由此可见“黑”在中国容易联想到负面内容,故更多使用“盈余”而非“黑字”。而日本几乎不使用红黑两色来表示正反对立,因此便沿用“赤字”“黒字”这一对反义词。
5. 结语
颜色词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入研究颜色词能够促进中日异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本研究对红、黑、白、青、黄五种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进行比较分析。中日两国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呈现基本一致说明中日两国人民对颜色有共同的认知,并选择相同的事物来描述颜色特征。中日颜色词在文化意义上的共性说明中日两国文化具有同源性,且存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中日两国间固有的文化差异使得中日颜色词在文化意义的体现以及使用频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主要对红、黑、白、青、黄五色进行考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将更多颜色纳入考察课题。
文章引用
许范莉茹,卜朝晖. 中日颜色词词义与文化意义比较研究——以红、黑、白、青、黄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aning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lor Words—Taking Red, Black, White, Blue and Yellow as Examples[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4): 1357-136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181
参考文献
- 1. 王蜀豫. 现代日语基本颜色词再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4): 32-35.
- 2.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 第7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 3. 新村出. 広辞苑[M]. 第7版. 东京: 岩波书店, 2018.
- 4. 梁宝卫. 中日颜色词语义对比的理论框架初探[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3): 34-37.
- 5. 柳珂. 中日颜色词“黄”文化内涵之异同[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 29(5): 80-81.
- 6. 李庆祥.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J]. 外语研究, 2002(5): 43-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