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06 No.03(2018), Article ID:25655,7 pages
10.12677/CES.2018.63036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on the Basis of Capability Model

Jian Cao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Chongqing

Received: Jun. 7th, 2018; accepted: Jun. 21st,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transformation on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education concept, whose basic connotation is the 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 pioneering ability and pioneering spirits. The idea of curriculum design ab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the combination of “whole process and modular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areer education”, “pragmatism and idealism”.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cludes four modulars such as theory, quality, skill and practice, six carriers such as teaching research, training, activity, practice, experiment and incubation will be forged, and a synergetic resource platform at the core of “college-enterprise-government-society” will be integrated.

Key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op-Level Design

基于能力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设计

曹坚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6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其基本内涵是事业心与开创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思路遵循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务实与务虚相结合;课程体系包含理论、素质、技能和实践四个模块,囊括教研、训练、活动、实训、试验和孵化六个载体,并协同整合“学校–企业–政府–社会”为核心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已经成为“第三张教育通行证”。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京会议报告中有明确界定 [1]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 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3] 中再次肯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即到2020年建立健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在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完善相关教学体系,但现实状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重视程度并不够,表现为师资配备不足,学时数不稳定,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而且还面临着经费短缺、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有内在的创新创业愿望,但受环境影响较大,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4]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结合国家的创业环境条件,构建能使学生更好适应我国创业环境软约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更接近现实,落地生根,使学生能够在各类健康环境约束下,更好发挥所学知识,成功创业。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① 更新;② 创造新的东西;③ 改变。“创业 (enterpris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① 事业,计划;② 事业心,进取心,勇气,胆量;③ 参与计划,企业活动,经营企业单位、公司、商号、商行。创新是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应用和延伸,是使创新变为产业,进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事业心与开创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养 [5]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培养开创能力和开拓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Colin、Jake、Carolyn Brown [6] 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最终推动人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机遇,并且整合一切教育资源,自我创造商机,注重创造和把握新的商业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在广义是开创一种新事业的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也是改革创新精神所提倡的;狭义上是指创建新的职业或新的工作岗位的教育,在当前,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难题,有利于创业型经济与社会的形成。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的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学科体系较广,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就业指导、生涯规划、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出发,至少涉及到课程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习实践、考核评价等诸多要素。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综合考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拟从四个方面予以搭建:

3.1. 理论知识模块

本模块内容针对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期。主要任务是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目标,树立生涯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把握未来创新创业的大体方向,把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本阶段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前景,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创业形势,掌握创新创业的概念,评估创新环境,熟知创新创业的政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等。

3.2. 素质发展模块

本模块内容针对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期,体现了人才培养中素质本位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是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并提升学生在创新思维,团队意识,风险管控、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要求,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本模块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座为载体,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为阵地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应具备的创业心理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知识,培养其以后从事职业必需的敬业进取精神与基本专业技能,牢固树立创业意识,按职业目标去塑造自己。同时,通过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校友报告会、走访、参观企业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清楚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创业靠能力、发展凭素质是市场经济下实现就业创业的客观要求。

3.3. 技能提升模块

本模块内容针对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巩固期。复杂社会环境下要实现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底蕴,更需要具备驾驭复杂情况的综合能力,更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实用技能,这可以视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具体内容及形式为:一是通过第一课堂传授学生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如,创业市场分析,创业信息收集与分析,创业政策把握,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人脉拓展,创业融资与成本控制,公关与市场营销等必备知识;二是通过第二课堂如创业市场调研、创业模拟演练以及创业小组演练等强化这些技能,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无论将来学生是否创业,都能受益终身。

3.4. 实践操作模块

本模块针对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成熟期,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实现真正创新创业的准备。通过理论、素质、实训三个模块知识的传授,学生初步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能力,本阶段力求积极为学生营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我所学和提升自我所得,为走出校门做要准备(图1)。具体可以通过创业软件模拟、创业沙盘对抗、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型企业管理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信心、深化创新创业知识、明了创新创业程序,实现成功创新创业的可能。

4. 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思想,遵循课程“启蒙期–培养期–巩固期–成熟期”四阶段发展规律,结合课程理论、素质、技能、实践四个模块的要求,遵循创新创业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形成以“创业教研载体–创新训练载体–创业活动载体–模拟实训载体–项目试验载体–创业孵化载体”为主线有序推进、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群。

4.1. 打造创新创业教科研载体,培育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建设以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由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实践、师资队伍、考核机制、教学资源、课程评价等内容的研究与探索。通过教科研项目或课改立项,以项目为载体,吸收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同时学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外创业创新学分,奖励学生参与校内外项目创新。

4.2. 打造创新创业训练载体,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主要拓展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结合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引导各院部组建双创团队,逐年分批覆盖各个学科专业。各学院及专业,在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及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无边界地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和提升了实训平台的内涵;另一方面,实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塑造,一举多得。

Figure 1.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p-level desig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图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图

4.3. 打造模拟实训载体,培育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团中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由教育部主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展开。以此为基础,建设从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到参与竞赛再到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实践系列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是高校可选择的一个创业实践活动建设方案。学校应以“大赛”为龙头,以科研立项、创新创业竞赛为支撑,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模拟竞赛体系,形成长效参赛机制;引进“创业之星”、“创业沙盘”等软硬件系统,打造“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室”、“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中心”、“网络创业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机会。

4.4. 打造项目试验载体,选育优质创新创业项目

高校要多媒介推荐创新创业项目信息,组织专家严格审核,重点倾向于遴选专业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项目,引导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层次;全面培育创新创业试验项目,注重资源保障,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零成本”启动。

4.5. 打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尝试创建校内外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全面强化“一站式”服务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注重提供继续孵化通道,组织创业试验项目阶段性孵化成果评审会,对试验效果好、运作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给予安排创业园、科技园等更大平台进行二次孵化。

高校应结合自身专业,联系对应行业,并根植相应企业,打造基于“专业–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联合平台,实现创新创业项目“构思–设计–孵化”一站式机制。

4.6. 打造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创建形式丰富的主题品牌活动

高校以“创新创业协会”、“学生科技协会”、“勤工助学中心”、“就业服务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部”等学生组织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素质拓展”、“生存训练”、“创新创业研讨及论坛”、“创新创业讲坛”和“创新创业模拟”等特色鲜明的活动,锤炼创新创业者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团队,成立创业协会和创业俱乐部。

5. 协同“学校–企业–政府–社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资源平台建设

学校依据当前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合作便利性、优势互补,突出协同创新,挖掘潜在资源,盘活存量资源,构建优势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资源格局。

5.1. 协同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提升创新创业通识能力

学校协同素质教学部,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推广到各二级学院;协同素质发展教研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协同教务处、校团委,设置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协同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等,加强通用的创新训练和创业教学实践课程的建设。

5.2. 协同整合内外实践实训资源,提升创业专业能力

学校协同校内外资源,成立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学院,围绕核心专业组建设以项目为依托的创业团队,重点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学校尝试成立以实体化运作、书院制教育的创新创业学院,致力于实施机制先导,培育创新创业“土壤”;坚持教学主导,植入创业“基因”;强化培训辅导,选育创业“种子”;深化实践引导,育成创业“果实”。校外,协同主管科技部门、人社局、微企办、社会创业指导培训机构、产学研基地等组织,重点构建SYB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5.3. 协同整合政策环境资源,提升创业机会能力

学校协同教委和科委等主管部门打造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引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深度孵化;协同接触校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为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多渠道筹措资金;协同地方创业主管部门,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协同工商税务部门,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同地方政府,帮助创业大学生落实和享受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切实引导其成功把握创业机会

5.4. 协同高校自身宣传渠道和媒介,打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良文化的熏陶,高校内外要有一种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文化是指一切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精神、行为规则、制度及其与之共生共存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总和 [7]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络、橱窗等宣传推广媒介,大力宣传双创教育的意义、措施及EI标,树立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和任务,及时宣传体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校风、校训,努力在校园里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并植入大学文化骨髓。

6.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6.1. 定量评价机制——《大学生创业成熟度》评价工具

定量评价机制通过高信效度的评价工具获取数据指标,对被评价对象予以科学的结论。《大学生创业成熟度》评价工具作为一种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工具,主要考量成功创业者身上共同具备的特点,如John Kao [8] 总结的全心投入、有决心、有毅力,等11个创新创业者共同的特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的目标可以量化为塑造创新创业者身上的共同特点,通过评估其创业成熟度,可以初步预测其创业的成功率。

6.2. 完善认证体制,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具体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证制度要求大学生灵活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达成既定的业绩,主要包括书面与实践两种考核形式。书面考核会更加注重与关注大学生是否存在稳定、良好、潜在的创业潜力,同时高校能够通过书面考核结果来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案。而实践考核即是指通过一系列双创实践活动、比赛等形式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综合性地评价,并且对部分素质高、方案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嘉奖肯定。高校应当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制定与落实以测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为目的的认证制度,不断为社会培养与提供塑造性较高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逐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

7. 结论和展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优化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应该遵循: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务实与务虚相结合。从具体的模块上囊括:理论模块、素质模块、技能模块和实践模块,除理论模块外其余模块呈现均以实训课程的方式实现。因此,通过评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熟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的实践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强化实训课程以达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融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不到20年,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到必修课的独立课程设计,再到当前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课程群的开发与设计,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学校助推、社会扶持、个人自主的局面。在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下,众多创新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出台,通过创业园、企业孵化器的双创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今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不足和缺陷,教育体系中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多数教师并无创新创业经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基金项目

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CQGJ17146B);2018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点教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开发”。

文章引用

曹 坚. 基于能力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on the Basis of Capability Model[J].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06(03): 227-23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8.63036

参考文献

  1.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EB/OL]. http://www.1ailook.net/klx)O2/2009-12-17/1691.htm1, 2015-6-24.

  2. 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3. 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015-7-3.

  4. 4. 刘伟, 邓志超. 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 教育科学, 2014(6): 79-84.

  5. 5. 曹胜利. 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8): 1-4.

  6. 6. Brown, C. (2000)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 CELCEE Digest 00-7. Business Education, 8.

  7. 7. 秦虹, 张武升.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基础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2(1): 19-24.

  8. 8. Kao, J.J. (1991) The Entrepreneur.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