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0370 , 6 pages
10.12677/CES.2022.104108

《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杜云南

肇庆学院历史系,广东 肇庆

收稿日期:2022年1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22年4月19日

摘要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历史学系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也是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源头活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国古代史》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家国情怀、人生价值观、学科素养教育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课程,课程思政,育人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Yunnan Du

Department of History,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Received: Jan. 8th, 2022; accepted: Apr. 11th, 2022; published: Apr. 19th, 2022

ABSTRACT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s the core basic course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and its teaching content is also the source of nat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fully explore and u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nnovating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life values and subject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be infiltrated into all links of teaching.

Keywords: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e Peopl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1]。课程思政理念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式提出以来,至今课程思政的理论逐渐得到强化,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也不断的丰富。就高校《中国古代史》思政建设而言,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从“中国知网”论文查询来看,鲜少有关于《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结性论文。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历史学系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源头活水。其教学内容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展示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古代文明,也蕴含了丰富的显性与隐性思政元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为今天的安邦治国以及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宏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等均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当今教育形势下,立足现实社会,进一步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中国古代历史蕴含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融入生命中,这是课程教师在当下要履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思政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史》课程中实施思政育人教学工作的大致路径。

2. 《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

《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历史学系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时期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这一阶段的历史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思维等显性和隐性的思政育人元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史》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有着诸多的联接点。

2.1. 教学内容的经验性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是介绍从先秦至清鸦片战争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这一阶段的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中的一部分,也是与当代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段历史进程。其间中华民族历经种种战火、分裂以及外族入侵等挫折,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国家治理策略、科技文化、人文精神,等等,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文明成就。这些成就可以为当今人们上至国家建设、下至日常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人的有益经验,少走弯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2] 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的进程中能够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持续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强大支持。毫无疑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滋养,主要来源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文明元素。因此,《中国古代史》课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2.2. 教学内容的思政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的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3]。这就意味着《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的来源之一。因此,《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对实现新形势中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要意义,积极系统深入推进这一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历史教师重要工作。

2.3. 教学对象的感性认知

《中国古代史》课程授课对象是历史系大一或大二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的学生处于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过渡适应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学生对历史现象、规律的认识也多处于一种感性认识。加强这一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之外,教育引导学生定位自身价值和规划发展初步的人生目标以适应大学生活,尤为重要。因此,系统详细地讲授《中国古代史》课程,其目的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发展状况及蕴含的优质精神。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为投身历史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将《中国古代史》课程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历史思维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使这些意识形态的教育能够可感、可知、可用,进而培育大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

3. 《中国古代史》课程实施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

实施《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是根据高校办学要求、高校历史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中国古代史》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家国情怀、人生价值观、学科素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去发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3.1. 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

《中国古代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可在每章节教学中深度发掘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思维、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笔者所授《中国古代史》课程是以赵毅和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4] 为教材,这本教材编者突破以社会发展史演变逻辑来编写中国古代史的方式,采用了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表现和中华文明的总体经历为线索的体系,不仅更好地表述了中国古代史中最值得注意的历史内容,还渗透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因此,目前这部教材是较适合普通高校历史系本科专业教学。笔者以赵毅和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教材为例,梳理其中教学内容的思政育人元素,制作为表1

上表每个章节含有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人生价值观、学科素养三个方面教育内容。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中,教师须结合教材中隐含的这些思政育人元素,增设“思政教育目标”。例如:在讲授第24讲《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宋时期农工商业发展繁荣的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生产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变化的史实,认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Table 1.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Part 2)

表1. 《中国古代史》(下)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过程与方法:用课件设计两宋时代的农工商业展厅,陈列农工商业的文字图片史料,让学生以走进展厅的方式,体验两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发展的成就,然后探究经济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新变;又分组组织学生以口头语言表达方式描绘两宋时期人们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看两宋时期的农工商业展厅中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描绘两宋时期人们的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采用展厅陈列的方式展示两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中的成就,具有知识点分类清楚、线索分明,教学过程形象直观的效果,不仅符合学生感性认知的思维特点,也能够激发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热情,还能让学生易于识记知识,也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

3.2.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课前自学、课堂讲授、搜集资料、mooc、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例如,历史上隋文帝作为开国皇帝,其在建国、治国、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对当代的大学生均具有很好的思政育人意义。在讲授第16讲《隋朝统一国家体系的重建》这一课时,笔者采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隋文帝人物史料,教授学生搜集整理人物史料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案例的讲授方式,引入隋文帝这个典型人物来,以“典带面”讲解隋朝的历史,让学生了解隋文帝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增,垦田速增,文化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同时又通过表格归纳法,让学生自主归纳隋文帝登基后采取的系列政治统治措施。学生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隋文帝治国策略,也感受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的原因。这样,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的共情,培养学生民族自信、自强、自豪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制作课件,讲授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合作沟通能力。每个小组讲授内容的设计均考虑到课程思政实施的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的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从而起到德育促进的作用。亦可设计一些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氛围。例如,在讲授第24讲《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一课时,笔者利用课件设计了两宋时期的农工商业三个展厅场景,陈列农工商业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引导学生以走进展厅的方式,体验两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发展的成就,然后带领学生探究经济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历史教学要革新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走向田野,走向历史现场。这就要做好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个结合,开展各类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授第22讲中的“宋代科举制度”小节内容时,笔者曾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组学生参观肇庆府学宫。府学宫创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当时是端州知军州事朱显之创建的端州州学。崇宁年间,迁建至肇庆府城东门外。重和元年(1118)正式定名为肇庆府学。学生在参观熟知学宫的实践中,感知了宋元以来学宫的发展、教学内容、规章制度以及肇庆官学机构等历史。这样的教学形式有现场感,又充满趣味性,既能活跃学习氛围,又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过去的仅从专业考试维度进行的教学与学习的考核体系,改变为兼顾“课程思政”知识点的内容,采用考、评结合的混合式考核方式。考核过程可由过程性考核(50%)和期末考试(50%)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自主学习(20%)、课程思政知识要点(10%)、课堂学习能力表现(20%)、课后学生作业反馈与实践(40%)及考勤(10%),每项成绩按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计分。期末考试试题中也应该包括课程思政内容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有学习并拥有践行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系统挖掘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思政元素设计好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展示教学活动,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思政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度肇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国古代史(下)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引用

杜云南. 《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4): 658-66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08

参考文献

  1. 1.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2. 2.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 求是, 2019(9): 1-3.

  3. 3. 曹润青. 阐文明之新命兴中华之大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N]. 光明日报, 2018-11-12.

  4. 4. 赵毅, 赵轶峰. 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下册)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