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3 ( 2024 ), Article ID: 83367 , 6 pages
10.12677/ae.2024.143431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道路 探究

闻洁璐,王铜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24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0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27日

摘要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科学梳理与系统部署,其中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突破性认识,教育目标任务的整体性定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本研究深度分析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育人的建设现状,分析发展路径上待完善之处,开展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育人的可复制样本,通过系统性设计、融入性开展以及共享性建设实现思政育人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高校,大中小学,思政育人,红色文化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Jielu Weng, Tong Wa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Feb. 20th, 2024; accepted: Mar. 20th, 2024; published: Mar. 27th, 2024

ABSTRACT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has made a scientific review and systematic deployment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the break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asks have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is study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alyzes the areas to be improved in the development path, carries out the replicable sample of red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ximizes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systematic desig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Schooling,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d Cultur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指出通过思政课这一重要平台和载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1] 。而浙江省作为红船精神发源地、教育示范先行地,在助力推动省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教育方面,需要承担无可比拟的责任担当。

基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知识、阅历等均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横向有机协同、纵向螺旋上升为原则,依托“三个课堂”平台、聚焦“五育并举”重点、落实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项目,以“共同体”意识、“集成化”思路、“一体化”方略助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育人建设,用系统观念下好思政一盘棋,纵横结合推进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2. 概述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

2.1. 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概念内涵

“一体化”通常理解为“使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 [2] 。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是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为历史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创新理论夯实根基,从而形成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肯定了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并萌发了“循序渐进”、“为仁由己”等教育思想。《论语·为政》曾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了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完成的思想;又如朱熹指出,“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等。同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还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为仁由己”、“因材施教”等。

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强调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事物发展规律。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就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考虑,以促进其有序发展。此外,纵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历史发展轨迹和横向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重要理论思想也涉及其中。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迈入新征程。党的教育创新为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思想确立、建设方向积累了历史经验。

2.2. 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现状

思政课是我们现行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点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政育人建设的效能发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22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是指出“要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 育人网络织密织细,学段衔接纵深推进

新时代思政育人网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通各学段之间隔阂,打破时空壁垒,协同政府、家庭、社会等大课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目前,经过探索与发展,浙江省内不少地区教育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基本勾画出大体框架。例如杭州市临平区成立“弘临”思政学院,设立工作专班,建立形成了各方主体“多维联动”工作机制,研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我们身边的思政课程”和各类主题的“体验式”思政课程,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做到了有趣、有意义、有内涵的深度融合。

3) 区域实践积累经验,校际交流逐步加强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强思政育人成果交流,打破时空壁垒,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鼓励地方政府依托区域教育思政平台,建立完善红色“专家库”、区校两级研发的思政精品课程库、区校两级充实完善的课堂教学资源与经验成果的资源库的“三库”资源,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实现政、校、社协同发展,共同推进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创新研究。

3. 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有待完善之处

虽然浙江省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已初步构建出思政“新蓝图”,但也应当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长期共同努力。其实,无论是浙江省还是其他不同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问题,其建设论有待成熟,体系建构需要完善。

3.1. 教师缺乏协同意识与机制保障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当前,思政教师在培育协同意识和机制保障中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纵向衔接上教师缺乏育人整体观和衔接意识,未能有同一合适的平台做到畅通沟通、全面宣传;横向上同学段跨学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纵向学段衔接远多于横向交流,这容易造成思政教师“孤军奋战”,变成制约思政课多元化发展的“瓶颈”。同时,思政教师日常教学任务重,但日常工作与各种职称评定和绩效评比并不挂钩,评定机制保障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缺乏主动性,思政教师有心无力。

3.2. 教材缺乏设计差异与学段衔接

“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 [4] 。大中小学思政教材是实现思政育人一体化的基础,直接决定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价值观输出,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思政育人一体化方面对待教材内容安排和学段衔接依旧有待完善:第一,内容重复,缺少区分度,各学段学校思政育人还是依靠常规教材,部分内容简单重复未按照学段特点加以深化;第二,深度倒挂,层次性不明,思政教材的内容和深度并未顺学段升级,缺少全局性考量;第三,情感脱节,契合度较低,教材内容不衔接,层次性不明,会使教师在运用教材中难以把握授课内容尺度和深度,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得学段间教育的内涵、情感和价值观等缺乏过渡性,难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前推进。

3.3. 课程缺乏整体统筹与多元特色

地方政府应研发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新课程,这才符合当代青少年以及儿童的成长成才规律,但实际上在课程的顶层设计以及要素融合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指导性文件由于负责部门不同,依旧是按照不同学段各自制定为多,彼此间缺乏合作与互动;“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能力,思政育人是对学生多种不同维度的能力培养,市场上推出的多是“文化课”,并未关注“课程思政”中多元要素的融合共生;不同学段教师交流在逐步增加,也有许多“公开课”等交流机会,但大多是高学段思政教师前往低学段课堂授课,鲜少有反向操作,使得“衔接性”呈现单向。

3.4. 实践缺乏理论深度与学段联动

实践教学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思政课第一课堂有力的补充和延伸。但目前各学段实践教学模式差距大,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体系,导致一体化建设中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各学段思政教师习惯于通过班会等形式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难以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去定制实践教学内容。跨学段合作机会较少,主要重视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但忽视了一体化建设中的学段联动,榜样引领作用被无形削弱。缺乏整体性的考核评价标准,中小学思政育人还是依托思政课教学为主,“唯分数论”还是制约大中小学思政育人建设的重要因素。

3.5. 三库缺乏要素耦合与主动创造

思政育人需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互通互助,形成科学严谨的思政闭环,才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上文所提及的“三库”资源里,现阶段社会多专注到专家学者、学校等教育系统,对于“社会”角色定位不明显,作用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力的充分发挥。同时,网络宣传利用作用较小,系列思政网络课程普及度不高,未能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和育人辐射,相关思政教师想要学习也难以入门,加之专家未入驻线上平台,无法对普通思政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三库作用发挥受限。

4.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探析

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不足之处,当局者与教育者们应积极探寻育人之良策。其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的思政资源,既有传统资源丰富优势,又蕴含不断创新开拓的特殊育人新功能。因此,更应积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之中,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视角,探析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道路建设,为教育开展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4.1. 红色文化融入德育

红色文化富含德育因子,将其融入学科建设,有助于发挥铸魂育人的功效。应充分挖掘整合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自撰编写红色教材,切实增强第一课堂的德育功能。可以利用高校红色文化讲习馆等资源,结合区域内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并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与此同时,将红色实践与党团活动有机结合,推出各种形式新颖、内涵深厚的红色活动,有利于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其理想信念。

4.2. 红色文化融入智育

无论是国家的前途,还是民族的希望,都要求青年一代要“三有”,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其中有本领就是要有“智”。教育要启智,这离不开正确价值的引领、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锻炼的培育。正如浙江理工大学的同学,在暑假期间,开展鸭兰村“假日课堂”、乡村模拟法庭、口述红色法学家何思敬文化故事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智育活动,让大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能力本领。

4.3. 红色文化融入体育

“锻炼工农阶级的铁骨,战胜一切敌人。”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运会时,毛泽东同志特写题词 [5] ,可见党和国家对于体育建设的重视。近几年,“红色体育”的号召如火如荼,逐渐成为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地方政府在大中小学内,积极且广泛地开展红色体育活动,营造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氛围,让青年群体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4.4. 红色文化融入美育

充分挖掘美育元素,树立“以红为美”的审美观,促进大中小学学生自觉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养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尚美向党。据调查显示,现如今地方高校已在开展系列“行走的美育课堂”,部分院校还与当地妇幼保健院内的候诊小朋友们,开展“西湖绸伞的科普和现场教学制作”活动,这些都是红色美育实践课的生动写照。孩子们不仅将增长了红色知识,还提升了美学领悟,真正做到红润美育。其实,这些活动均可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精品课程品牌,延长思政效应发挥。

4.5. 红色文化融入劳育

新时代应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劳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全过程。这要求学校除了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之外,激活劳育中的红色因子,用志愿服务活动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自觉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但高校目前还停留在提供理论支持,区域内大中小学学生未深度参与,建议研发适合各学段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让不同学生群体在实践中切身感悟红色精神。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6]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意义重大、内涵丰富。地方机关在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时,应紧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在育人目标、教师队伍、教材课程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努力探索学段间思政育人的有机衔接。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工程,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也要用好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和辩证观,抓好宏观统筹,落实细小衔接,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浙江特色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2023年统战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S202307Y)。

文章引用

闻洁璐,王 铜.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道路探究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J]. 教育进展, 2024, 14(03): 681-6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31

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文物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7-25.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2024-01-26.

  2. 2. 陈怡君.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价值探寻及实施路径分析——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视角[J]. 公关世界, 2021(12): 56-57.

  3. 3.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69.

  4. 4. 俞筱尧, 刘彦捷. 陆费逵与中华书局[M]. 北京: 北京中华书局, 2002: 430.

  5. 5. 廖上兰, 陈海琼. 论苏区体育精神的思想基础[J]. 红色文化学刊, 2019(1): 42-50 110.

  6. 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