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2785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91082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 探索与实践

——以西昌学院为例

陈世琼,李军

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

收稿日期:2023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

摘要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推进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一门通识教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该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的要求,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增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基础知识、工具应用、新技术拓展三个层次,凝聚课程教学团队与思政课教师“深度合作”的协同模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对大学新生进行价值引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Xi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iqiong Chen, Jun Li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chang University, Xichang Sichuan

Received: Aug. 15th, 2023; accepted: Sep. 13th,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2023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s the cor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at the same pace, promot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value guidance, and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virtues” in the new era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Computer Fundamentals” is an introductory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for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when they enter university, and the course content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is course adher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teaching, with a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nhancing their computational thinking skills. 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basic knowledge, tool applic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expansion. By fostering a collaborative model of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urse teaching team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he course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values and fastening the first button of life for university freshmen.

Keywords:Universit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长期以来,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两张皮”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育人”先“育德”,课程思政是指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表现形式就是将多元、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价值理念等通过显隐结合的方式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 [1] 。西昌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课程顶层设计为抓手,以提升教师修养、增强育人能力为关键,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实施为主渠道,形成了“两主线、三层次、多方协同”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增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基础知识、工具应用、新技术拓展三个层次,凝聚课程教学团队与思政课教师“深度合作”的多方协同模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课程是将大学生塑造成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环节和主要渠道。因此,高等院校的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育人责任。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大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覆盖专业多、课程学时少、知识点更新快等特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信心不足是我校生源最大的特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计算思维及信息素养课程总体规划,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课程教学团队立足民族地区生源实际,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服务于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务实创新、体健心康、尚美爱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目标,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该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层面:价值引领目标:结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新时代家国观,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强化树人、育人。知识传授目标:强化信息素养,理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用计算机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创新意识的能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独立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Figure 1. Thoughts o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图1.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4. 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教学设计首位,聚焦“思政育人、学生中心、案例实践、结合专业”的理念和思路,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各专业学生发展与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论讲授课程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强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同时,将课堂教学拓展到社会和各专业实践中去,通过“红色教育实践”“乡村振兴实践”“民族团结实践”“普通话推广”“禁毒防艾”等社会志愿服务、大创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及创新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形成立德树人闭环。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5. 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1) 强化以课程思政精神品格为核心的教学顶层设计

强化“大思政”理念,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同向同行,在课程顶层设计上同向同行 [2] 。一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修订教学大纲;二是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体等各专业特点及对信息素养的具体需求,找准“思政内容”契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做到课程教学内容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深度融合;三是构建涵盖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的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2) 提升教师修养,增强育人能力

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3] 。教学团队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意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是把先进标尺立起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专业培训,专题培训,组织教师深入一线结合鲜活的事例调研,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通过吸纳思政课教师与该课程教师团队共同参与集中培训、集中备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等教学环节,共同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及案例等,促进课程教师团队与思政课程教师之间的联动和课程之间的联通,引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团队进一步掌握课程思政建设规律和科学方法,不断提升铸魂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素质硬、业务精、水平高、口碑好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最终形成全员、全课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格局。

3) 深挖思政元素,重构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软硬件、5G网络核心技术等,如图2所示。这些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等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理论教学,强化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实训技能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训练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最终使课堂教学全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历程。

4) 改革教学方法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从教师认知和学生认知两个维度出发从课堂教学延展到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第二课堂,始终践行“以课程思政精神品格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以思政故事融入法、视频切入共鸣法、时事热点励志法、专题嵌入式讨论法、小组辩论及实操等教学方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资源、进考核、进实践”,推进学、思、践、悟一体化。如图3所示。

Figure 2.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图2. 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Figure 3. Methodologies for course instruction

图3. 课程教学方法

6. 成效

1) 构建了强化信息素养、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一是紧扣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不断优化迭代教学内容,实践“1 + X”模式的教学改革,针对艺术、体育、彝文学院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他非计算机专业普通本科专业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保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核心内容,根据不同院系的实际应用需求不同,可选择“X”模块中的“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MS Office高级应用”等。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式高效地获取、收集和整理信息,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三是结合各专业后续对计算机应用实际需求设计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相长,教学改革成果突出,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团队参与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四川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2022年获批四川省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团队先后立项国家级、省级教研教改项目十余项;团队在省级、校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多次;团队负责建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课程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多规格高,连续两年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省级二等奖;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智慧文旅、数学建模、蓝桥杯等学科竞赛获奖50余项;立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省级多项;获批专利、软著十余项。

7. 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包含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思想价值与各专业实际特点相结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思政”为学生赋能,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基金项目

1) 2021年度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四位一体,多方联动”ICT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1127);

2) 四川省教育厅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地区高校“ICT+”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创新实践(项目编号:JG2021-1308)。

文章引用

陈世琼,李 军.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西昌学院为例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Xi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6948-695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082

参考文献

  1. 1.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2): 50-58.

  2. 2. 杨奎武, 胡学先, 赵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2021(7): 77-78.

  3. 3. 王珊珊, 陈佳.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全方位教育[J].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2): 4-7.

  4. 4. 庞洋.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 科教导刊, 2022(13): 20-22+8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