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6871 , 5 pages
10.12677/CnC.2023.114068

国内旅游景点社区博物馆研究综述

田爱霞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1日

摘要

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它承载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期许。社区博物馆在我国受到关注大致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逐渐重视,社区博物馆在我国的发展中也越来越本土化,成为人人必打卡的热门景区,其特征也显而易见。本文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国内学者研究社区博物馆的现状,对社区博物馆的研究进行分类阐述,发现对社区博物馆概念化研究偏多,因此应不断拓展其研究领域,从而实现社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社区博物馆,旅游景点,综述

Research Summary on Domestic Tourist Attractions: Community Museum

Aixia Tian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History,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Oct. 14th, 2023; accepted: Dec. 4th, 2023; published: Dec. 11th, 2023

ABSTRACT

A community museum is a dynamic living entity that carries the promise of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Community museums received attention in China in the late 1980s. With China’s gradual emphasis on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culture, community museu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localized in China’s development, becoming a popular scenic spot where everyone must check i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evident. This article collects and organizes some current research on community museums by domestic scholars, and classifi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research on community museum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more conceptual research on community museums, so its research field should be continuously expanded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museums.

Keywords:Community Museum, Tourist Attractions, Summariz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社区博物馆概念被提出。1984年国际研讨会上正式确立“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而与此同时,“新博物馆运动”正影响着全球。生态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虽然都是“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但存在一定的区别。“社区博物馆”是依托社区资源的保护和展示而成立的博物馆,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馆舍的空间限制,展示内容主要是社区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社会历史人文方面,且与社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区群体有直接的互动联系。国内关于社区博物馆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面更多的是基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研究,立足于解决中国社区博物馆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关于对社区博物馆的理念、保护与发展、公共服务、旅游开发等内容较多,而且多数侧重于文化遗产。

2. 国内外社区博物馆理念研究

(一) 社区的概念

社区博物馆通俗的讲便是为社区而建、服务于社区的一种博物馆,相比较传统的博物馆更多强调的是地域空间。什么是社区?《韦氏词典》把社区定义为“不同个人(或种族)相互作用的一个群体”,他们“由共同兴趣连在一起”或者靠“对一些共同特性的意识”连接在一起。社区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由英语单词community翻译而来,但是community源于德语Gemeinschaft,可被理解为“共同体”。也有说“社区”一词源于古法语,原意是共同拥有的事物。1887年,作为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在《社会与社区》提出社区的概念。

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背景使得社区的概念和划分出现分异。社区可以依据地理边界划分和界定不同的地域共同体,即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居民被划为一个社区,如一个村落或一个城市街区。因为人与地方是紧密相连的,自然地理环境同该地区的人、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Singh et al., 2003)。从社会人类学视角来看,Urry (2000)认为一个社区是思维类似的人的集合体,“想法不同的人”将被疏远。因此,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利益共同体被看作是一个社区,社区成员没有地域的限制而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关注点,如学术共同体、网络虚拟社区。依据不同的研究问题和视角,社区概念和范畴的取舍也有所不同。

(二) 社区博物馆的提出

社区博物馆起源于户外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要求将“建立新的博物馆,必须是有历史建筑和有纪念物的地方”列入发展博物馆的方针,此方针一出,陆陆续续诞生保护历史建筑以及民间民俗的生活博物馆,这其中的理念与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

Ecomusée dela Grande Lande是法国于1969年设立的首个生态博物馆。乔治·亨利·里维埃在1971年的国际博协第九次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也是最早提出“将展品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其理念强调了馆址的重要性,即“将当地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同时包含针对人类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环境关系的全面教育 [1] 。随后他与其追随者雨果·戴瓦兰(Hugues de Varine)一起成为国际生态博物馆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成为社区博物馆理念的奠基人。雨果·戴瓦兰认为社区博物馆的起点是人民,社区在未来会有所变化。1988年,勒内·里瓦德对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一套简单而又完整的公式,在公式中概括道:“传统博物馆:建设 + 收藏 + 专家 + 观众;生态博物馆:地域 + 传统 + 记忆 + 居民”,其公式也一直被后来的学者所沿用。国际博协自然历史博物馆委员会主席科吉尔·恩格斯托姆,据他的实践经验所得,认为生态博物馆在发展当中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多学科性、地区性、开阔性和协调性” [2]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在本质就有着巨大的差别,它是可以与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经济生活融为一体的新兴博物馆。

1998年10月31日梭戛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中国有了第一座在地化实践的生态博物馆。随后中国各个地方也相继创建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创建的基础是该地区本身具有地方特色,且保留着独特的民族建筑和生活习惯。

(三) 社区博物馆的概念

社区博物馆其实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并不奇怪,在已有的各类博物馆发展的历史中,对某类博物馆的研究往往都是在实践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才进行理论总结的。社区博物馆如何定义,我国台湾博物馆学家汉宝德教授认为:“它是一种迷你型的地方史博物馆,好像地方志一样,生动严肃地表达出地区的发展过程,影响地区发展的人与物。”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认为社区博物馆是指一个特定的文化社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3] 。也有学者认为社区博物馆其实就是为社区而建立,为社区所服务的博物馆。而社区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又具有很多相似性,二者都可以视为是对传统博物馆的突破,是对整体一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总体而言,社区博物馆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其主要特征是集中在社区文化历史和社区空间,在社区博物馆整个一个概念中,都应该把尊重社区的历史、延续社区文脉作为保护社区的重点所在。

基于《“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22~2030年)》等政策性文件为背景,中国的旅游业在未受疫情影响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社区博物馆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其建设是符合国家建设文化保护区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层次,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3. 国内社区博物馆研究综述

(一) 社区博物馆保护与发展研究

社区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的发展中它延续历史文化传承,面向大众,其保护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社区博物馆的角度来看,基于社区资源建立是社区博物馆的必要条件。通过对社区的地域空间特点进行分析时,就可以剖析社区博物馆在该处得以发展的原因。从社区博物馆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中,宫志华基于社区博物馆的理念,探讨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依托科技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社区博物馆,通过选立文化传承人,对历史文化传承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并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博物馆良性的发展是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曹雅琦 [4] 以宝鸡西秦大队社区博物馆为例,从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三个层面分析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西秦村的发展变迁其实折射出新中国农村建设发展是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的。卢刘颖 [5] 以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的社区博物馆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博物馆各自的特点,得出应借鉴国外社区博物馆优点,发展本国有特色文化的社区博物馆。不同的社区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区域地理条件,悠久的文化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区博物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去就事论事,也要以一种全新视角去看待社区博物馆。林矗、薛纵横 [6] 从福州的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探索得出,要保护和发展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需要以“人”为本,“人”是传播的受众群体,让遗产融入到人们的生活,融入到社区博物馆的发展,不仅仅只是社区博物馆里的历史建筑,还有福州其他的历史建筑都需要保护,吸取宝贵经验,为社区博物馆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

(二) 社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服务研究

泉州鱘埔社区是作为闽南文化的精华区域,林珊娜 [7] 认为可以将社区博物馆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当中,这样的方式对遗产保护、社区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黄春雨 [8] 认为应借鉴欧美的社区(生态)博物馆典型案例,将社区博物馆的关注点转向传统的农村社区,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让文化遗产得以继续保护和传承。其中社区居民既是受益者,也是社区参与者甚至管理者,冯琳、赵经纬 [9] 以社区博物馆的非遗为切入点,认为社区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应将社区居民参与到非遗的活态保护当中,让社区居民做社区博物馆非遗的传播者和保护者。宋叶 [10] 基于社区博物馆发展的前提下,对鼓浪屿探寻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可行性见解,认为鼓浪屿具有丰富的地方人文历史和传说故事,是其能发展成社区博物馆的条件,社区博物馆的多样性在发展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自身永续发展为着重点。

社区博物馆的特性与价值便是体现一个社区的价值,并服务一个社会的发展,它是具有非营利性、利他性等公益属性,也能以我国本土化的社区博物馆为出发点,去探讨深层次的研究领域。社区博物馆是博物馆社会化的产物,同时也符合博物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11] 。刘新宇 [12] 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例,提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增强社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底蕴,社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在当代博物馆的发展愈加重要。叶若妤,张琪若,孙靓 [13] 关注老龄化下的社区博物馆,认为社区博物馆具备人文关怀功能,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文化历史记忆,将老年人的历史记忆记录下来,这也是服务于公共社区的一种表现。由于社区博物馆以社区资源为基础,所以更具包容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区服务功能。

(三) 运营管理与旅游开发研究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一项重点要求,即“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在生活当中,VR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当代最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一项数字化技术,利用VR技术可以让观众可以在社区博物馆中能亲身感受文化遗产所带来的震撼体验,从而突破传统形式,创新观众体验的效果。因此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社区博物馆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既能保留已有的社区博物馆中的无形的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也能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被大众所遗忘。数字化是从技术层面上对社区博物馆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利用科技手段对现存或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加工处理,让社区居民以新的视角去接受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社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的带动,当社区博物馆发展成旅游景点时,就带动了当地人口的流动,提高社区博物馆的经济水平,增加当地社区民众的收入水平。有学者在研究社区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得出社区博物馆在旅游方面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旅游是平衡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既能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也能保护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对社区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仍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话题。陆瀛 [14] 立足于社区博物馆理念,以福州的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案列,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为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考视角。任心禾 [15] 以史家胡同博物馆成功的案例,对第三方运营模式展开探讨,从组织机构、运营团队、经费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社区博物馆对外的营销策略提出自己的意见。而社区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要秉持“三方共赢”的心态与社会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

4. 小结与展望

社区博物馆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区经济的提升。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博物馆中,以三坊七巷老街区和安吉生态博物馆为例,其在文旅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自身活态性的发展和整体性的保护。本文从理论概念研究、保护与发展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服务研究、运营管理与旅游开发研究四个方面归纳总结社区博物馆在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仍是当前社区博物馆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离不开旅游的带动,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当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社区博物馆进行研究,深入讨论了对社区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及要求,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社区博物馆,不仅可以建立社区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推动社区博物馆的经济发展。对于未来的社区博物馆,人们有着美好的期许,面对发展中所出现的挑战,社区博物馆应积极探索新模式,让社区博物馆可以成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地域空间,传递历史文脉,提升社区博物馆的品味,让社区博物馆成为一个留得住记忆,守得住乡愁的文化中心。

文章引用

田爱霞. 国内旅游景点社区博物馆研究综述
Research Summary on Domestic Tourist Attractions: Community Museum[J]. 国学, 2023, 11(04): 433-437.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3.114068

参考文献

  1. 1. (法)弗朗索瓦∙于贝尔. 法国的生态博物馆: 矛盾和畸变[J]. 中国博物馆, 1986(4): 78-82.

  2. 2. 苏东海.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J]. 中国博物馆, 2001(2): 2-7.

  3. 3. 单霁翔. 探讨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1(3): 75-78.

  4. 4. 曹雅琪. 宝鸡西秦大队社区博物馆保护与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2.

  5. 5. 卢刘颖. 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发展的新视野[J]. 中国文化遗产, 2011(5): 64-71.

  6. 6. 林矗, 薛纵横. 以人为本 活态保护 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探索之路[J]. 中国文化遗产, 2011(5): 72-81+7.

  7. 7. 林珊娜. 社区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泉州蟳埔社区博物馆可行性探讨[J]. 福建文博, 2016(2): 80-83.

  8. 8. 黄春雨. 社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中国博物馆, 2011(1): 39-45.

  9. 9. 冯琳, 赵经纬. 活态共构: 社区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J]. 西北民族研究, 2022(4): 93-101.

  10. 10. 宋叶. 浅谈“后申遗时代”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基于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J]. 文物世界, 2018(2): 71-74.

  11. 11. 雨果•戴瓦兰, 著. 未来的社区博物馆[M]. 宋向光, 译. 北京: 中国博物馆, 2011.

  12. 12. 刘新宇. 社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探究——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7): 57-60.

  13. 13. 叶若妤, 张琪若, 孙靓. 老龄化下社区博物馆的人文关怀功能[J]. 管理观察, 2019(29): 65-67.

  14. 14. 陆瀛. 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厦门大学, 2014.

  15. 15. 任心禾. 第三方参与社区博物馆的运营情况初探——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3): 71-7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