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3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905 , 7 pages
10.12677/acpp.2024.134106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恽舒皓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30日

摘要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他是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西方的语言哲学转向对哈贝马斯哲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了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诸多哲学家的批判理论等观点之后,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成了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性行为和交往行为四种行为,并且还论述了交往理性是建立在言语有效性基础上的理性潜能的体现及其特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不仅对于改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当代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世界联系愈加紧密的情况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对于建设和平发展的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理性,重要价值

Habermas’s Theory of Interactional Behaviour and Its Significance Value

Shuhao Yun

College of Marx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pr. 2nd, 2024; accepted: Apr. 22nd, 2024; published: Apr. 30th, 2024

ABSTRACT

Habermas, 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lead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e crisis of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philosophical turn to language in the West had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Habermas’ philosophy. After critically inheriting idea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theory of Marx and Weber and the critical theory of many philosopher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abermas proposed the theory of the act of interaction. Habermas divided interactional behaviour into four kinds of behaviour: purposeful

behaviour, norm-regulating behaviour, dramaturgical behaviour and communicative behaviour, and also discussed that interactional rational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rational potential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verbal validity.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ur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but also important for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n today’s world,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u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aceful and developing world.

Keywords:Habermas, Theory of Interactional Behaviour, Interactional Rationality, Significant Valu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形成过程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社会学和哲学领域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哈贝马斯深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问题,开始关注社会行动和交往的本质,运用西方哲学语言学试图理解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建立意义和共识。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哈贝马斯受到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和他所处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逐渐形成了他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了他后来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并对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背景

1.1.1. 晚期资本主义危机

与马克思主义不同,哈贝马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社会、传统社会、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方面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对于经济领域的干预愈加增强,这虽然使得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以防经济危机对于国家和世界带来的强大毁灭性,但是这样毕竟损害了自由竞争的原则,经济领域的危机逐渐向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转移,从而引起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哈贝马斯对于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科学技术,而是在于交往行为的不合理。

1.1.2. 西方的语言哲学转向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哲学第三次转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历史中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分别是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存在论的转向和在近代时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以及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在当代语言不仅仅是研究哲学的一种工具,而是逐渐变成了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哲学家们不断地就语言与事实,语言与心灵,语言与意义等关系进行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建立在一套严密的数理逻辑之上,数理逻辑未分析语言学提供了工具。同样语言哲学的诞生,也是“顺应了社会对知识进行精准定义的需要” [1] 哲学家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因此他们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使得他们发现,由于语言方面的混乱和表达方式的不清晰,从而使得科学的概念无法得到精准的正确的表述和定义。最后当代西方的哲学家们一直在反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用概念世界来推演和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论是现象学流派还是存在主义流派抑或是结构主义流派,他们明显的倾向于反对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的产生,也是在顺应这种思潮的情况下产生的。当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哲学转变对哈贝马斯遗言沟通为特征的交往行为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理论渊源

1.2.1. 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马克思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即合理化理论,他认为在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中,“手段的有效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促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手段实施的有效性,手段的有效性的强大,社会推动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行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他认为,但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可以促使社会良性发展的手段就是合理的有效的手段,这就是他的合理性理论。马克思韦伯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目的合理性行为,价值合理性行为,情感类行为和传统类行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的今天,人们过多的追求目的和理性行为,从而忽视了其他三种行为,“这导致了自由和意义的逐步缺失” [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就是建立在对马克思韦伯合理性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借鉴的其合理性理论,并进一步分析出真实性、合法性,创新拓展了马克斯韦伯的理论。

1.2.2.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哈贝马斯作为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他在创立交往行为理论的过程中,深深受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于1923年成立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1930年霍克海默开始进行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至此,法兰克福学派真正登上了哲学的舞台。法兰克福学派分为1930年到1949年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批判理论是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在1949年到1960年是该学派的中期阶段,主要研究现代人的异化,以及现代社会的物化,在七十年代之后,法兰克福学派逐渐走向解体。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批判,并且深入分析了工具性理性,对于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各种社会的矛盾。人们由于过于的追求工具理性,从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哈贝马斯继承并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通过对前人哲学家们理论的吸收和剖析,他逐渐思考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交往行为理论。

2.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理性、平等、对话和协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互动中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成了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性行为、交往行为四种行为,这四种行为在交往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哈贝马斯也提出了交往行为合理性的概念,交往行为合理性包括了语言交流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具有语言性、实践性、交往间性的特征,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遵循道德和伦理标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以及通过理性和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

2.1. 交往行为的概念

研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必须对交往行为进行分析,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交往行为是以交往合理性思想为指导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现实的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实践和日常的语言之中,同样是理性的,为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提供了合理的依据。1981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著作的问世,标志着哈贝马斯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论述了交往行为理论。在这本书中,他将行为分为四类,分别是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并且对这四种行为分别进行了界定和区分。

2.1.1. 目的行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目的行为是指个体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行为。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目的行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或者价值而进行的交往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社会地位或者权力,或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交往行为都是目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通常会以目的为导向,有意识地计划和策划自己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目的行为的特点是理性和目的性,个体在进行这种行为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实现它们。然而,哈贝马斯也指出,现代社会中的目的行为并不是唯一的交往形式,还有另一种交往形式称为意向行为。意向行为是指个体出于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关怀而进行的交往行为,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目的。哈贝马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目的行为和意向行为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2.1.2. 规范调节行为

规范调节行为是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遵循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以确保交往过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在这种行为中,个体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遵循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以确保交往过程的和谐和公正。哈贝马斯认为,规范调节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交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在这里,“规范表达了在一种社会集团中所存在的相互意见一致的状况。” [4] 规范调节行为有助于个体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哈贝马斯看来,规范调节行为也是交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体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促进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发展。因此,个体在进行交往行为时,除了追求个人利益和目的外,还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确保交往过程的公正和和谐。

2.1.3. 戏剧性行为

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了戏剧性行为的概念。戏剧性行为是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演出”行为,旨在展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并获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在这种行为中,个体会通过言语、行动和表情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哈贝马斯认为,戏剧性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个体需要通过展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戏剧性行为通常是有意识的,个体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往对象来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以达到最佳的交往效果。然而,哈贝马斯也指出,戏剧性行为并不是完全虚假的。在交往过程中,个体需要展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真实性和诚实性。因此,在戏剧性行为中,个体需要在表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真实性和诚实性,以确保交往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戏剧性行为有助于个体在交往中展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获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个体也需要在戏剧性行为中保持自己的真实性和诚实性,以确保交往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2.1.4. 交往行为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所展现的言语、行动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模式。哈贝马斯强调,个体的交往行为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的交往行为会受到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因此交往行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特征。此外,哈贝马斯还指出,交往行为也受到个体自身目的和利益的影响,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因此交往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利益性。交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共识。在交往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言语、行动和态度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图和需求,从而实现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此外,交往行为还有助于个体之间建立信任和共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展现的行为方式和模式。交往行为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个体目的和利益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共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2. 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合理性的概念,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是否能够达到共识和理解。哈贝马斯认为,人际交往中的合理性包括了语言交流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真实性是指交往中的参与者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隐瞒信息或者故意误导对方。合理性是指交往中的观点和论据应该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论证,而不是凭借情感或者权力来决定。合法性是指交往中的参与者应该遵守公共规则和法律,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是建立在理性和民主的基础上的。参与者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和互动,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利,同时也要求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能够经得起理性的批判和讨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际交往才能够达到共识和理解,实现真正的沟通和合作。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遵循道德和伦理标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以及通过理性和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说,交往合理性就是“建立在言语有效性基础上的理性潜能的体现” [5] 交往理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2.2.1. 交往合理性具有语言性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在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中,语言性是交往行为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交往理性是一种通过语言实现的、具有主体间性的、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在对话中完成的、能在交往者之间达成协议一致与相互理解的程序性理智能力” [6] 。从这里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中,存在着语言性包括语言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语言的真实性指的是参与者在交往过程中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隐瞒信息或者故意误导对方,这是交往行为合理性的基础,只有真实的交流才能建立起互信和理解,如果交流中存在虚伪或者欺骗,就会破坏交往的合理性,导致交流的失败。语言的合理性指的是交往中的观点和论据应该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论证,而不是凭借情感或者权力来决定。这要求参与者在交流中应该能够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反驳。

2.2.2. 交往合理性具有实践性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中的实践性指的是交往行为应该具有实践意义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理论中,实践性是指交往行为应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首先,实践性要求交往行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参与者在交流和互动中应该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这要求参与者在交往中应该能够站在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利益。其次,实践性要求交往行为应该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参与者在交流和互动中应该能够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这要求参与者在交往中应该能够运用理性和民主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最后,实践性要求交往行为应该具有实践意义。参与者在交流和互动中应该能够将理论和观点付诸实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参与者在交往中不仅仅是停留在空泛的言辞和抽象的观点,而是能够将观点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2.2.3. 交往行为理性具有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性理论中的主体间性强调了交往行为的参与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并且应该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这一概念强调了交往行为中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而不是处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首先,主体间性要求交往行为中的参与者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在交往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应该被视为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而不应该受到歧视或排斥。这种平等的关系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共识和理解的前提。其次,主体间性要求交往行为中的参与者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受到外部的压力或限制。这种自由的关系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真正的理解和共识的前提。最后,主体间性要求交往行为中的参与者应该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这意味着在交往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应该能够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而不是将对方视为客体或工具。这种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关系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真正的共识和理解的前提。

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互动和交往行为的新视角,强调了对话、协商、合理性和公正性在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讲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尊重平等,交流合作,避免了交往的过于物化;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加强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同样也强调尊重国家平等,加强国家间的对话和理解,减少误解和猜忌,增进相互信任,降低冲突的风险,改善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

3.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个人的意义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互动和交流,往往只是简单地完成工作和任务,而忽略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对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人们只追求利益,利益驱使着人们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都着落在了物与物的关系层面上”。为了改变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人们需要按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增进交流,告别物化。哈贝马斯的理论强调了交往中的对话和理解、平等和自由、实践性和解决问题、主体间性和尊重等方面的重要性。在人际间交往中,双方应该保持开放的对话,倾听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感受,寻求共识和理解。这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交流和合作。同时,双方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而不是处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信任和合作。另外,哈贝马斯的理论还强调了交往行为应该具有实践意义,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人际间交往中,双方应该能够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这有助于促进人际间交往的实质性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哈贝马斯的理论还强调了交往中的主体间性和相互尊重。在人际间交往中,双方应该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而不是将对方视为客体或工具。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3.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

当今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精神文化层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是目的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大发展、大膨胀的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道德观念的淡化、人际关系的冷漠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际间交往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我们需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加强人际间交往,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哈贝马斯的理论还强调了对话和理解、平等和自由、实践性和解决问题、主体间性和尊重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加强人际间的对话和理解,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和观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倡导平等和自由,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的空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哈贝马斯的理论还强调了交往行为应该具有实践意义,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注重解决人际关系、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世界交往的意义

当今世界上的国家普遍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取得进步,然而与此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出现。这些冲突包括领土争端、经济竞争、政治对立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交往和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但也伴随着更多的摩擦和矛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7]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我们需要增进国家之间的沟通,避免冲突,实现和平发展。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对话和理解,可以减少误解和猜忌,增进相互信任,降低冲突的风险。同时,哈贝马斯的理论也强调了平等和自由的重要性,国家间的交往也需要遵循这些原则,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国家间的交往不仅仅是为了交流和表达立场,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需要借鉴哈贝马斯的理论,注重实践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晚期,西方哲学向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在批判继承马克斯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了在当今人与人之间交往变得物化,情感冷漠,交往无实质性意义的情况下,社会互动的形成过程需要通过理性辩论和对话来实现共识和理解,强调每个个体作为平等主体参与互动,遵循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分析了交往中的四种不同交往行为,并提出交往行为合理性的概念,揭示了交往行为中语言性、实践性和主体间性的特征。这一理论为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家间交往的和谐提供了理论力量。

文章引用

恽舒皓.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Habermas’s Theory of Interactional Behaviour and Its Significance Value[J]. 哲学进展, 2024, 13(04): 712-718.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4106

参考文献

  1. 1. 艾四林.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3): 11.

  2. 2. (美)刘易斯·A·科瑟, 社会科学思想名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41.

  3. 3. 陈嘉明.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154.

  4. 4. (德)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4: 121.

  5. 5. (德)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 上海: 译林出版社, 2004: 367.

  6. 6. 傅永军.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68.

  7. 7. 习近平. 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2卷) [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2: 2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