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1 ( 2019 ), Article ID: 28550 , 7 pages
10.12677/ASS.2019.81012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Economy Thoughts

Xinping Zhang

Research Centre on Ethnic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Received: Dec. 31st, 2018; accepted: Jan. 14th, 2019; published: Jan. 21st, 2019

ABSTRACT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o understand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econom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Xi Jinping’s eco-economic though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at Xi Jinping’s eco-economic thoughts have the theoretical creativity that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practical creativity that i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is has a strong guiding and explaining power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ore of Xi Jinping’s eco-economic thoughts.

Keywords: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Quality, Analysis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探析

张新平

湖北民族学院,武陵山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31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21日

摘 要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体实践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从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出发,探究出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力和实事求是的实践创造力,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内核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探析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是我国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现时代生态修复与生态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具体实践、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探究其理论品质有利于从整体性上全面把握习近平思想理论体系。

2.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如“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经济系统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关系论、“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论等等。这些生态经济理论既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生态经济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继承,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思想的发展。坚持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然结果。因此,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正确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之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力

我国自建党以来,一致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全过程,现在又进入了进一步强起来的重要阶段。并相应产生出了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这些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具有同样一个品质——那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力。因此,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同样也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力。

3.1. 生态经济系统论是对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论是指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复合而成为巨系统,该系统中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必须保持协调有序而又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并把生态系统置于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基础性地位,他认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1] ,并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补短板问题上特别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 ,同时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3] ,从而真正确立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观。习近平的生态经济系统论既是对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其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前提和重要体现。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是建立在肯定“自然界优先地位”前提下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4]。外部自然界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空间,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条件,人“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4]。“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4]。这充分印证了马克思肯定了自然界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基础性、先在性及制约性。从而决定了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的依赖性上,也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并依此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经济系统论。正是习近平生态经济系统论的形成,为其生态经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在许多次讲话中都特别强调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优先地位和重要性。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1]。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因此,习总书记为此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我们在进行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 [5]。他在具体阐述土地、森林等自然物品的生态价值时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1]。“水资源和环境紧密相关,互为因果,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5]。他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学会算总账、算生态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对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要舍得用真金白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欠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无法向下一代交代。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经济系统论为其生态经济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前提。

3.2. 生态生产力论是对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的发展与坚持

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历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党和政府认真审视我国现存的实际,准确的判断出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水平。为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以科学技术为第一动力的生产力的大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前进。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今天,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准确的提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力的维度来看,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出发点就是要根本树立起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既是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表征,同时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生产力思想产生的源泉。因此,习近平在“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 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为此他特别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1]。这一论断既是习近平生态生产力论的全部核心要义,也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继续坚持和发展。

关于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有精辟的论述,他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在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中,具有丰富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它是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性概念 [6]。并认为:马克思把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的劳动的自然条件就称之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6]。这些自然生产力主要包括:“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 [5]。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包括自然界的自然力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条件两大快。由此,刘思华教授进一步指出:“自然生产力即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纳入生产过程和未纳入生产过程,能够创造自然生态财富和社会经济财富的能力” [6]。因此,自然生产力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创造自然生态财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与社会生产力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社会经济财富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与中国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我国现时代所面临的基本矛盾的正确解决,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为我国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容、发展的要求、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的路径指明了方向。

4.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之二——实事求是的实践创造力

不同的历史方位造就了同一时代的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也不例外,它都是源于实事求是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成果的不断总结,再现出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优秀理论成果。因此,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体时代的特征的表现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的创造力,这同时也决定了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创建和形成的现实根基。

4.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关系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座山论”)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直接写进了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总纲中专门增写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可以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科学而又完整地回答了绿水青山为什么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在题为“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的讲话中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就是在发展中一定要认真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辩证关系,这一辩证关系实质就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那就是“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7]。绝对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如果这样,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2]。为了说明这一点,习近平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话语:“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2]。并进一步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2]。习近平“两座山论”的思想不单纯是对马克思主要生态经济思想的继承,更是他本人将马克思主要生态经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具体实践中经验的总结。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总书记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在座谈会上,当地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总书记听了以后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值2015年5月25日~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省调研时再次指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5]。2016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省考察时,针对三江源的变化指出:“三江源地区有的县,30多年前水草丰美,但由于人口超载、过度放牧、开山挖矿等原因,虽然获得过经济超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湖泊锐减、草场退化、沙化加剧、鼠害泛滥,最终牛羊无草可吃。古今中外的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不能再在我们手上重犯”。并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他指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 [8]。同时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9]。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4.2. “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选择的实践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新发展理念里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还专设一节“推进绿色发展”内容,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成为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是对生态经济关系论的实际应用,它是习近平在长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路径应该是沿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绿色发展”进行选择。只有选择“绿色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理念才能构成不可分割的五位一体的新的发展理念,从而也才能引领我国不断走向生态文明之路。因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习近平先后在河北正定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比如,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他就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为此明确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思想。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根据福建的实际探索出“开发林业资源为抓手,以科技兴农的发展思想实现福建东部地区发展大农业”。在浙江主政期间,他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新理念。特别是从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把绿色发展思想和实践经验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使得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了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中“五大发展理念”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2]。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昭示:“我们要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 [2]。同时明确提出:“要坚决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出发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论是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经济治理思想的内在辩证统一。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产生的深刻反思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担当与善于实践和创新的优秀品质。因此,“绿色发展”适宜我国发展的实际、满足中华民族的愿望,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和模式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不断坚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并由此进一步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 [2]。针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指出“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坚持绿色发展,它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4.3.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生态经济建设实践目标方向和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设专章以题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以论述,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经济系统论、生态经济生产力论、生态经济关系论基础上的逻辑推演直接结果,那么“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论则是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协调论思想逻辑推演的现实表征。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内在的生态价值,而且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2]。因此,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 [2]。要坚决使“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的思想落地生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2]。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2]。

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也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庄严宣誓的责任担当和政治表现。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实现,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怎么干!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10]。因此,第一,“建设美丽中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第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二是全面树立生态经济关系论思想,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三是牢固确立“以人民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四是全面助推生态经济系统的原则;五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第三,“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在:空气质量的改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等十三各方面认真对待。

文章引用

张新平.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理论品质探析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Economy Thought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1): 75-8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1012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85, 207, 209.

  2.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79, 207-210, 272, 389, 393, 395, 397.

  3. 3.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04, 107.

  4. 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55-56.

  5. 5. 徐水华, 曹宁. 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探析[J]. 信息与决策, 2016(9): 24-27.

  6. 6. 刘思华.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69-270.

  7. 7. 郝会龙. 领导干部要提升理性素养[N]. 人民日报, 2016-07-08(7).

  8. 8. 宇文利. 初步走向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N]. 中国青年报, 2017-12-01.

  9. 9. 李佐军. 建设生态文明专家讲习之六: 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N]. 湖北日报, 2018-05-02(6).

  10. 10. 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提出这么干[N]. 人民日报, 2018-05-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