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8145 , 9 pages
10.12677/ML.2022.101012

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路崴崴,柴元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15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1日

摘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以其精炼简短的语言形式、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承载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受到了留学生的青睐,与此同时,歇后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含蓄委婉、表意的双层性等特点。歇后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文化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本文主要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歇后语的选择,及该类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对歇后语的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对外汉语交际的歇后语的条目并根据留学生的汉语级别对不同难易程度的歇后语进行级别分类。通过对这两部分的深入探究,得出适合现今社会留学生学习的歇后语和教学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四条教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难度类型的歇后语,也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新颖适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歇后语的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

关键词

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法

Research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f Xiehouyu

Weiwei Lu, Yuan Chai

College of Art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Nov. 15th, 2021; accepted: Jan. 13th, 2022; published: Jan. 21st, 2022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Xiehouyu has been favor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r its refined and short language form, witty language style,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it carries. At the same time, allegorical expressions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and euphemistic and double-layered expressions. Xiehouyu is th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folk culture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in language.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choice of Xiehouyu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type. I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Xiehouyu to summarize the entries of Xiehouyu that are suitable for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of foreign students. The Xiehouyu are classified by level. Through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se two parts, the Xiehouyu and teach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oday’s society are obtained. The four teaching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types of Xiehouyu, and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oposing new and applicable teaching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Xiehouyu to a certain extent.

Keywords:Xiehouyu,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在本章中主要分析了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究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歇后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汉语中熟语的一种。一般认为,熟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习用、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它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使用,表达某种特殊含义。汉语熟语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 [1]。

“熟语的创造,是以语言现有的词汇、语法为肌骨,以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精髓” [2] 作为汉语熟语的一部分,诞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习惯中,这其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历代先民们的智慧,更有深深植根于后代人民心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可和传承。歇后语所代表的也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背后所承载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歇后语与中华文化有着简单而直接的联系,中华文化蕴含在汉语之中,汉语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汉语歇后语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的过程。歇后语往往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人民群众智慧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中国式的人生哲学,甚至反映出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之间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生活智慧和人情世故。

想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让留学生了解、理解歇后语,就必须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对汉文化的掌握对于歇后语的学习有很大助益,反之亦然,留学生对于歇后语的学习能更加促进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接纳。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对于国际事务的交流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美国、韩国、泰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设立孔子学院,由国家出资进行维护和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把汉语推广到世界各地,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有机会让更多的国家感受到来自于我国的深厚文化的底蕴与独有魅力。而歇后语是汉语中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国内外学者对于歇后语有广泛的关注。因此,进行歇后语教学对于推动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担负着推进汉语和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

2. 《大纲》及教材中歇后语的呈现情况及分析

本章通过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长期进修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分析歇后语在《大纲》与教材中的呈现情况并研究呈现情况的原因。由此总结出在对外汉语教材与《大纲》中增加歇后语纳入数量的益处。

(一) 《大纲》及教材中歇后语的呈现情况

在分析了一部分《大纲》内容和涉及到的对外汉语的教材之后,总计发现了以下现象:《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长期进修教学大纲》中,作者将词汇类别根据现实的使用情况划分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共计有8024个词汇,这其中大致上涵盖了部分相关的成语和惯用语,但是在这些词汇之中并未有出现歇后语的记录。除此之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一书中提出了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际中的普遍性及通用性规律,这些词汇中累计选用了152个功能项,却并未纳入歇后语。

除《大纲》之外,涉及到的对外汉语教材中也很少收录进歇后语。例如《中级汉语阅读教程I》一书中有一篇《尴尬的新品种西瓜》的阅读材料,此文中说到了这样一则歇后语“(1)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确实是好瓜,为什么不能夸一夸?”在对外汉语相关书籍《俗语教程》中歇后语的出现次数相对来说稍多一点,全书共计出现了6条歇后语。但对于整本教材来说,口语色彩浓厚的歇后语只出现6条,在总数上来说还是极少的。所以由以上总结得出,歇后语在《大纲》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纳入情况较少,这对歇后语的教学及推广来说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 《大纲》及教材中歇后语的呈现情况分析

经查阅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纳入的歇后语的数量是很少的,相比起成语等其他类型的熟语,歇后语在教材中的数量少、地位低。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得不到重视。但实际上,有很多留学生对歌后语是很感兴趣的。在众多类型,众多级别层次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歇后语的纳入量寥寥无几,这也是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较少的原因。从教材这个源头上就阻碍了歇后语在留学生中的传播,相当于关闭了一半歇后语的对外发展的大门。在本小节中,我们对《大纲》及教材中歇后语的呈现原因分析如下。

既然说歇后语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劳作之中,那么就代表着它也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用。这些歇后语代表了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日常工作中的智慧结晶。但大部分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是有限的,他们总结出的智慧经验只能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简单语言描述出来,虽然贴切生动,但语言难免通俗。这并不意味着歇后语难登大雅之堂,反倒是这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文化内核才更值得去传播和发扬。这之中孕育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歇后语因为相对来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所以不同于成语这种偏重于常用书面表达的格式类型,因此歇后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运用于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中。但是歇后语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与成语一样不可轻视,不可忽视。

3.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类及分级原则

本章主要在研究歇后语的现有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分类方式,即将歇后语分为比喻类和双关类。

(一)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类及选取原则

现今学界对于歇后语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比喻类歇后语与双关类歇后语,下文将对以上两类歇后语进行特点分析并列举选取原则。

1)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类

① 比喻类歇后语

在汉语熟语中,歇后语一般是通过比喻这一修辞方式来说明问题的。它一般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为形象的比喻,称为喻体;后一个部分是对前面的比喻做出解释或说明,揭示前一部分的实质意义,叫做喻义。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后边所做的说明与解释同前边的比喻是完全一致的 [3]。这种表现形式是汉语熟语中歇后语的特色所在,语言风趣诙谐,富有表现力。在使用中也常常被人们省略掉后半部分,只说前一部分,就可以猜测出后半部分的内容,虽然在语言的理解上是相同的,但是完整的表述歇后语更能体现出语言的诙谐幽默。

② 双关类歇后语

歇后语的另一大分类则是双关类歇后语,一般来说在这一类歇后语中,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除了原有的字面意思之外,往往都有另外一层含义。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到谐音双关或者是语义双关的形式来进一步表达歇后语中更深层的含义。

2)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选取原则

留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初期,对汉语了解的并不多,在对汉文化的接受上也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负面的抵触心理。所以在可适用于教学的歇后语的选择上,我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① 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选择。

② 尽量选择包含中国文化的歇后语,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③ 选择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能提高留学生交际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歇后语。

(二)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级原则及理据

一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留学生的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在本小节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对外汉语歇后语的分级原则及理据。

1)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级原则

在进行歇后语的交流时,我们的策略是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划分每个阶段应学习的歇后语。

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对汉语和汉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而且刚刚开始汉语学习,他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沟通交际中。所以在对初级学生进行歇后语教学时应少量介绍含义简单,较为容易理解的条目,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做硬性要求。

对于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中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含有一定中华文化内核的歇后语,所以应该选择的是有文化内涵或者带有一定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并且浅显易懂的日常歇后语。要求留学生对所学歇后语大概掌握,了解可以运用的交际场合即可。

相较于初、中级学生,汉语水平为高级的留学生对汉文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了解,或已形成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式和日常交际行为。对于这类学生,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讲解时方便导入部分含有中国文化的歇后语。例如:

2)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级理据

在对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歇后语进行选择之后,在该部分将对选择原则及选择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①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同,对所学歇后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根据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沟通的实际需求对歇后语进行级别分类是本文的特点所在。

② 歇后语虽然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是由于本身性质的不同,对歇后语的难度也有自然的划分,例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这条歇后语中,单看字面意思是难以理解其含义的。只有在对话双方都了解歇后语背景故事的前提下,才能达成有效的沟通。由此可见,歇后语自身存在的难易差距,也是进行级别分类的重要原因。

4. 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根据上文对适用于教学的歇后语分类的结果,在本章中针对最具有代表性的、知晓度较高的几则歇后语提出四点相对应的教学法并分析适用级别及教学效果。教学法分别是“课堂角色扮演法”、“动画展示法”、“模拟现实,代入生活”、“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华文化”四条。

(一) 课堂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是在歇后语的课堂教学中,留学生对歇后语中涉及角色及背景故事进行生动演绎,由此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增强印象。必要时还可以导入人物服饰的介绍,以此代入中国传统服饰的教学。

1) 具体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对歇后语释义,再引入歇后语的背景故事,在学生了解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尝试。

在进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则歇后语的教学活动时,往往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师需要先对这条歇后语的含义进行常规的讲解。讲解如下:

这则歇后语出自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四十六回的描写,东吴老将黄盖为献苦肉计,被当时的大都督周瑜痛打五十大板,然后借机诈降曹操,并以此取得了曹操的信任。而后作为火烧赤壁一战的先锋,冲入曹营,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将曹操打回了北方。原意指打人者和被打的人都是自愿的。也泛指所做的事情是双方心甘情愿的。

在问卷中出现的“周瑜打黄盖”一题中,有56. 67%的留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也有36.6%的留学生选择了错误的答案“黄盖很生气”。经分析得出,留学生选择该项的原因大多是通过简单理解字面意思,推测出结果,而并不知道该则歇后语的背景故事。所以在教师进行歇后语的含义和背景故事讲解后,可以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从黄盖接受诈降的军令开始,到赤壁之战的胜利结束。在这一段的表演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们产生代入感,增强他们对歇后语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表演中,留学生们可以对赤壁之战这则经典故事进行回顾性学习,在巩固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之余,还能借助对歇后语的学习使留学生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国演义》这部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起到推广的作用。

问卷中出现的另一则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选择题中,有66.6%的留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由此可见留学生们对这则歇后语的熟悉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在选择错误的24%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选择选项是贴近正确答案的。该句本意指的是竹篮盛不住水,用以打水是白费力。指费了力气或吃了苦头,到头来却没有结果,追求、愿望等都落了空。在老舍的《鼓书艺人》中有所体现:“她尝够了这场爱情的苦头,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 适用歇后语的类型及适用级别

课堂角色扮演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很多人物类歇后语的教学,尤其是在历史人物或者典故中产生的歇后语更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诸葛亮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诸葛亮为周瑜造兵器——草船借箭、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此类歇后语均适用课堂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对授课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扮演的角色多数为历史人物,需要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才能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歇后语的含义及背景故事。所以这种课堂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多适用于汉语层次为高级的留学生,他们对于汉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更好的接受和利用所学内容,也能对所掌握的汉民族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3) 效果及意义

角色扮演的这种学习形式是寓教于乐的,可以让留学生以娱乐的形式投入到学习之中。抛去了常规课堂的相对古板,代之以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此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也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还有重要的一点则是,角色扮演多为历史人物,所以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进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当权时的服饰变化。我国共有56个民族,服饰与服装各有其特色,经过代代相传与演变积淀出了深厚的民族风韵和民族情结。在研究表演的过程中,留学生们会自然的对某一特定角色的服饰特点产生兴趣,由教师进行讲解和介绍后可以导入中华传统民族服饰的教学。

(二) 动画展示

常规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来说首先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听写、导入课程之后再开始进行学习生词。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是不全面的。只对学生进行听觉和语言的感官刺激是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致进行多感官全方位的调动,动画展示的教学方法正是弥补了课堂教学中视觉体验的缺失。

1) 具体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适当加入动画或影片的展示。

例: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则歇后语中“问”原作“墨”,本意指的是沙锅等陶器上的裂纹,沙锅质地脆弱易裂,一打破就从上裂到底,到后来则演变成指对事情追问到底。这则歇后语在日常生活和各类文学作品中都是用途广泛。

在巴金的《团圆》中“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在进行这则歇后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进行上述含义和用途的讲解后,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对这则歇后语进行生动的动画展示。因为单单只靠语言讲解,留学生们可能很难理解汉语中“沙锅”到底指的是什么物体,可能会产生“为什么打破了一种锅就要问到底”类似这样的疑惑。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诸多的疑问,作为教师应该在教授课程之前预判一些留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偏误经验也可以成为预判偏误的依据。

调查问卷中显示,大部分留学生还是对这则歇后语有一定了解的,选择正确的比率高达70%。经筛查,这些留学生之所以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大多是因为汉语教师或者身边的中国朋友口头提起。其中一名留学生就表示,他的汉语老师曾经对他说起“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该留学生还因此特意询问过老师这句话的意思。但该留学生表示,当时并不知道这是歇后语,虽然如此,但这句话却在留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文化和语言的教学都是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2) 适用歇后语的类型及适用级别

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很多类型的歇后语,例如历史人物型,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等都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生动的教授。

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汉语级别的学生,但是对于刚接触汉语学习的初级生来说,更容易吸引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此外,生动的动画对于刚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初学者的紧张情绪。所以动画展示的教学形式虽然适用于各种汉语级别的留学生,但应用于初级留学生的课堂更为合适。

3) 效果及意义

在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增加活泼生动的动画展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多感官学习法的要求,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刺激,并通过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也可以使课堂严肃沉重的气氛变成可控制范围内的欢快活泼。长此以往,对培养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 模拟代入

在每节课的教学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常规的复习流程。一般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一些书面的练习。但是在歇后语的教学中,口语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歇后语要在书面运用的话,需要留学生具有非常深的文化底蕴,但是在日常交际中,歇后语可运用的场合还是很多的。所以模拟现实,代入生活的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

1) 具体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复述教师讲授过的歇后语的具体含义,再举例子说出在什么具体语境和情况下可以用到这则歇后语,以及主要描写的是怎样的心情。

例如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则歇后语的教学上,需要按照惯例先对歇后语的含义进行分析。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字子牙,据传曾于渭水边以无饵直钩离水面三尺之上钓鱼,曰:“负命者上钩来!”指的是自愿上钩的鱼咬姜太公的钓鱼钩。现在多比喻心甘情愿的做某事,也可以指自己愿意落入圈套。讲解之后可以采用模拟现实的方法让学生设想这则歇后语可能会运用到的情境和场合。

2) 适用歇后语的类型及适用级别

这种复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歇后语的类型,例如“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可以运用到具体语境的歇后语都可以采用这种复习方式,但是对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则有一定的要求。

模拟现实,代入生活的复习方法需要留学生对汉语口语有一定的掌控力,除了能正确的理解所学的歇后语含义之外,还要对歇后语所适用的交际环境有正确的判断,所以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处在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比较适合用这种复习方法。

3) 效果及意义

对外汉语课堂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能否在课上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往往取决于他们自己有多急于学习汉语知识。在此时适当地引用难度适中的歇后语可以让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记住、记牢,并把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所表达的意义,继而产生对歇后语的学习兴趣,想要了解歇后语的使用方法。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适当使用歇后语也能使学生在课下也有意识的去使用歇后语,或者发掘歇后语可以适用的场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达到了歇后语教学的目的。

在经过代入具体生活的练习后,留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该则歇后语可以运用的具体语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做到的实践,更加深记忆。任何语言学习都需要通过嵌入具体语境并进行反复训练,如此才能尽快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以,在汉语歇后语的教学中,应该设计足够的语境、例句。因为俗语、歇后语的使用常常体现在成段的语句或者对话中。此外,在复习时及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歇后语使用的条件和情况。还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操练,以此给学生尝试、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学会自觉的去运用歇后语。这种模拟现实,代入生活的方法正是将所学的歇后语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来复习,对尽快提高歇后语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帮助。

(四) 引入中华文化

单从歇后语所反映出的中国人的生产经验和某些思维方式来说,在中国传统社会下的生产方式是以农业为主,所以人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农业生产。中国发展至今的数千条歇后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产生于农业生活的。这其中包括很多关于农业生产的智慧,涉及天气、地理等,至今仍有很大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华文化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引入方式

教师在对歇后语释义时,可以融合进中华几千年文化积淀下的处世思想,将这种思想与留学生们进行深刻的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的传播中,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对中华文化与传统思想的传播。“和”“仁”等思想蕴含在中国的语言中和文化中,歇后语诞生于民间,更是对广大人民智慧的诠释。

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中“鹅毛”比喻轻微的东西,这则歇后语本意指的是礼物虽轻,但情谊深厚。在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实际热情好客但表面上对待感情含蓄而内敛的中国人不会将自己对朋友对家人的感情表达的过于外在。虽然不重表达,但是中国人对待友人和家人的情谊却是分毫都没有减少的。礼物贵重与否并不能概括情谊的深浅,即便是再轻的礼物,在中国人的眼里,都是友谊的象征,都是沉甸甸的情谊。

2) 引入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这也是大量留学生们来到中国和学习汉语的重要原因之一。留学生们渴望了解中华文化,也想要让自己的汉语水平更进一步。在这样的新时代形势下,我们应该抓住发展汉语,发扬汉文化这来之不易的时机,积极努力的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具体该如何抓住这宣传的时机,需要我们在课内外汉语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单从歇后语的角度来说,歇后语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一种体现,它也能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一种表现形式。教师们除了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将我们的汉语传播给留学生,更需要通过语言的交流来打通文化壁垒,做到文化软传输。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有意识的教导学生歇后语的使用规则,从而加深这种语言形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印象。

中国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追求“和为贵”、对于人情世故有自己的理论,并且十分看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有的文化特点,而这些在歇后语中都有所体现。通过歇后语的学习,留学生不仅能透过这些歇后语,看到中华文化背后所呈现出的广阔天地,也能更主动地融入孕育了中华文化的这片土地。

5. 结语

本文根据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程度分级别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重,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提高留学生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学习兴趣,力求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探究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对歇后语本体的研究以及留学生使用歇后语过程中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仅仅满足于几条思路,几个原则或几点方法,一碰到问题就习惯性地套用老形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尝试去分析问题、在摸索中解决问题,再根据这样的经验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去解决新的情况。社会在进步,语言实践也在进步,歇后语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更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所以在文章中根据留学生的实际需求挑选了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际运用的歇后语的条目,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性地提出了四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课堂角色扮演法”“动画展示法”“模拟现实,代入生活”“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华文化”等具体教学方法。

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法基本适用于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我们认为研究对外汉语歇后语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更能从歇后语的教学中让学习者感受到中华语言和文化所蕴藏的魅力,进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将歇后语博大的文化内涵推广给更多人。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一般规划课题,GH180144。

文章引用

路崴崴,柴 元. 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f Xiehouyu[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1): 90-9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12

参考文献

  1. 1. 彭泽润, 李葆嘉. 语言理论[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85.

  2. 2. 王岩. 试论“熟语文化” [J]. 前沿, 2006(10): 225-227.

  3. 3. 蒋磊.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1): 67-6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