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2629 , 5 pages
10.12677/ML.2023.113109

论理论对话及研究生理论创新

——以王初明、文秋芳和周频之间的对话为例

王在花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6日

摘要

理论对话对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王初明、文秋芳及周频对“写长法”的对话为基础,学习三者的批判精神,同时分析他们对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对话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从他们的理论对话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多倾向于具体、应用型研究,这与中国思维传统有关。当代研究生要学习他们的理论对话和理论批判精神。而且,研究生想要进行理论创新就要提升自身研究的积极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关键词

理论对话,正确态度,理论创新,批判精神,思维传统

A Thesis on Theoretical Exchanges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Taking the Conversation of Wang Chuming, Wen Qiufang, and Zhou Pin as an Example

Zaihua Wa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Feb. 7th, 2023; accepted: Mar. 6th, 2023; published: Mar. 16th, 2023

ABSTRACT

Theoretical exchang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n imperfect theory. Based on the exchanges of Wang Chuming, Wen Qiufang, and Zhou Pin on the theory “The Method of Writing Long”, learning the critical spirit of them,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ir exchanges and encouraged a right attitude in theoretical exchanges. We found that they tend to study concrete and practical contents in their studies, which is related to our traditional thinking.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heir critical exchanges and thinking in theories. In addition, if graduate students want to make breakthrough in theories,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in research and strive to find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Keywords:Theoretical Exchanges, Right Attitude, Innovative Ideas, Critical Spirit, Traditional Think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有一种学术欣赏、学术兼容和学术批评的气氛和环境 [1] 。在理论研究中,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真理,任何理论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对于已有的理论,研究者们需要多加思考而不是全盘接受,这样才能为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批判者在批判时,也应该采取一种恰当的、易于让理论创立者接受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术研究平等与和谐的对话。三者之间的对话以王初明的“写长法”为前提,文秋芳在肯定“写长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 。周频指出文秋芳和王初明之间的对话没有触及到理论的核心,双方都在说各自的,没有达到完善理论的目的,并且鼓励理论对话中应该有一种批判精神 [3] 。研究生也应该学习他们之间的理论对话,多思考,对于别人的理论要有一种批判性思维,这样思维就不会被已经存在的理论束缚住,解放思维,更加全面地看待一个理论,才能够进一步进行理论的创新。

2. 基于王初明“写长法”的理论对话及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文秋芳、周频对王初明提出的“写长法”展开了理论对话。文秋芳批评“写长法”也是为这次对话起了一个好头,因为她对某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对理论的构建贡献力量,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虽然文秋芳基于王初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意见,但是文秋芳希望王初明完善理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从两者之间的对话中,可以看到王初明在给自己提出的“写长法”的合理性、正确性找理由,而对于文秋芳提出的一些建议并没有重视,也没有进一步进行理论的完善。文秋芳和王初明两者之间的对话后来引起了周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周频认为文秋芳对王初明的批判不是内部批判,没有触及其理论内核,所以并不能说服王初明,她的批判也没有引起王初明与文秋芳对其存在问题的重视,周频想让两者能够针对“写长法”开展更为深刻的对话,以完善理论,提出更好的理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3] 。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经历否定和否定的辩证过程,是对事物自身的扬弃,对事物的批判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批判才有建树,不破不立 [1] 。批判是各领域所提倡的,批判能够引发研究者的思考与反思,从而完善理论。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是好的批判。所以王初明与文秋芳之间的对话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的对话和批判方式存在问题,还有两者没有树立理论对话的正确态度、对于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不够、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成果以及没有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研究内容有所反思等问题。

2.1. 文秋芳和王初明之间的理论对话(文秋芳,王初明,2005)

文秋芳首先对王初明提出的“写长法”理论给予肯定,认为此方法能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秋芳指出在实验班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延长了,英语水平必然要比对照班好一些 [2] 。王初明对此回应,“写长法”延长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所以提升了英语的水平,“写长法”的目的就达到了 [4] 。这样看来,难道“写长法”的意义就在于延长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吗?文秋芳还指出如果对照班也在课外进行“说长法”“听长法”等练习,英语水平未必不提高 [2] 。王初明对文秋芳的回应中指出,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教法,教无定法。“写长法”并不是最佳教法,但“写长法”以学生为本,只要利于学生进步就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好的并且值得肯定的教法 [4] 。而且文秋芳还指出王初明的实验过程并不全面,王初明没有通过设计以写促听、以写促读等各项活动来证明完善以写促学的理论 [2] 。从两者之间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初明对文秋芳的意图也是误解了,文秋芳并没有说“写长法”不是最佳教法,也没有明确指出最佳教法才是好的方法。她的目的只是想指出王初明的实验过程并不严谨,如果对实验过程进行相应的完善,会更能证明“写长法”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文秋芳对王初明批评的目的是指出“写长法”的实验过程不完善、存在漏洞,并进一步建议王初明可以对自己的“写长法”进行一些反思和实验整理,邀请专家来共同探讨,完善理论,以使“写长法”成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这二者之间的对话中,文秋芳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我们再继续想几个问题:王初明有没有针对文秋芳提出的建议来完善实验呢?有没有从进一步进行自身的反思与思考,并提出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显然没有。所以两者之间的对话是无意义的,理论的创建者并没有对别人提出的意见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听取其意见,也没有根据批判者所提出的意见深入思考,而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模模糊糊,模棱两可。所以两者之间没有达到有效的对话,更谈不上去深入完善理论了。

2.2. 周频对王初明与文秋芳的批判(周频,2008)

周频基于“内外部批判”指出文秋芳并没有基于王初明的理论前提,所以不能证伪王的理论 [3] 。文秋芳对此回应,她本无意推翻王初明的理论,并证明其他方法比写长法好 [5] 。也就是说周频误解了文秋芳的意图,文秋芳事实上是承认王初明的理论是一个好理论,也就是承认了其理论前提,文秋芳之所以指出王初明的“写长法”比其他方法好,是“写长法”在实践方面没有那么有说服力,文秋芳只是想针对王初明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之处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周频的批判精神也值得肯定和学习,但是她在批判时也存在问题,没有弄清楚文秋芳的意图,所以批判就没有那么有说服力。文秋芳是在肯定王初明理论的基础上对理论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但是对于如何去改进,以及如何进一步去研究没有进一步思考,也就是说是自己看到了一个理论的漏洞和缺陷,自己并没有去想办法去针对这个漏洞提出深刻的解决办法,没有进一步深究。如果能够进一步思考、深究,文秋芳有可能基于王初明的理论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理论,从而形成学术争鸣的局面。

周频还指出王初明在回应文秋芳时,并没有充分为自己的理论辩护,认为文秋芳说的也有其道理,自己的也没有什么错误 [3] 。事实上,文秋芳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不利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王初明认为自己提出的“写长法”是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就是好的教法 [4] 。我们不能否认它是好的教法,但是正如周频所说的,王初明强调了理论的具体性、特殊性 [3] ,因此就忽视了理论研究的普遍性、规律性,就不能更加全面地去思考。

2.3. 文秋芳和王初明对周频的回复(文秋芳,王初明,2008)

文秋芳指出周频只肯定了内部批判的意义而否定了外部批判的意义,而且用纯理论的哲学观点来批判实践性的、具体的教学理论也是不恰当的 [5] 。从文秋芳对周频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秋芳并没有对周频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自我反思,只是在强调周频没有基于其目的采取合适的批判方法。受到单一化专业或学科的强化作用,以及受知识面过窄的限制,在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之间,交流和对话变得非常艰难,甚至可能出现相互之间的偏见和蔑视。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及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知识和理论的创新,尤为重要。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家、思想家,都是在从各门学科中吸取知识营养的基础上,才取得杰出成就的 [6] 。也就是说文秋芳对于研究和批判的这种观点是不是太具体了?批判是用来引发思考的,我们不能对批判进行详尽的分类,如果不同的研究用不同的批判理论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批判,某一类型的批判理论对应某一领域的理论,这样就会忽视了很多批判理论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不利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王初明认为周频的批判并没有针对学科的特点,强调教无定法,以学生为本,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教法 [7] 。王初明提出的这种教无定法,没有最佳教法的观点其实就限制了其探索更好教法、以及普遍教法的可能性。这也体现了外语教学研究更加倾向于具体研究,而不是尝试探索建立一套更好的、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理论体系。

3.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对理论对话的影响

文秋芳、王初明和周频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让研究者在看待一个理论时采取一种批判性的态度,有利于学术界理论的研究和完善。理论的对话和争鸣就是为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使得理论更加系统、严谨、有信服力。可是三者之间的对话达到完善理论的目的了吗?并没有,通过三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文秋芳对王初明的理论提出质疑时,王初明站在文秋芳的角度承认了其质疑的合理性,但是也强调自身理论的恰当性,对于别人对自己理论的质疑,他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并没有站在自己理论的立场为自己提出的理论辩护。王初明的“写长法”是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4] 。“写长法”比较具体,是学习方法的某一方面,以写促学,并且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用于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但是这种具体、应用性研究并不有利于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适用于任何情况下以及所有学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于所提出的理论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理论对话并没有达到完善理论的目的,以及理论倾向于某一具体的、应用性研究,这都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有关。当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一致时,中国人喜欢从改变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能够使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达成一致,而西方人就会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并且能够为自己的理论辩护 [8] 。一方面,中国人对自己提出的理论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如此自信,当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时,中国人倾向于承认别人的观点,承认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但是对自己的理论思考也并不彻底。当文对王的写长法提出自己的批评时,王初明既承认文秋芳的合理性,也没有为自己的理论辩护、立场不坚定,因此达到一种“你对我也对”的模糊局面。

中国古代对于知识的探索多是为了维护统治,而不是因为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而探究其中的特点,并且强调获得的理论知识要应用于实践 [8] 。因此理论的研究强调其应用性,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受这一研究传统的影响,理论研究倾向于应用型。正因为这一研究传统,理论研究者忽视了研究内容的独特性、挑战性和影响性,进一步导致理论研究者对理论研究不深入,创新性观点和论文不多。而这样的研究传统也限制了能够提出大胆且富有挑战性的理论研究的可能性。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具体性、应用性研究能够对某学科、某一领域具体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并且对于某一领域具体理论的完善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得需要思考,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及现象的研究,当我们在进行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时,我们应该多想想,能够跳出具体研究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够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以及理论构建的思考。

4. 理论对话对研究生培养及理论创新的启示

通过三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现理论并不是完善的,需要理论的接受者采取一种批判和怀疑的态度,这样对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在的研究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理论,面对这些理论,研究生应该不加思考而全盘接受吗?如果这样就不利于研究生的理论创新。希望研究生能够从三者之间的理论对话中学习他们的批判精神,在研究的时候多加思考,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观点,为学术界的理论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研究生想要进行理论创新就要提升自身研究的积极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研究生能够根据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目前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自己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大胆的研究问题呢?这是因为有一种现象:有一种学生存在惰性思维,不想去思考,不想去研究。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克服了惰性思维,不想碌碌而为,浪费时间,想要进行一些研究,但是自己并没有研究的领域和感兴趣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导师的指导,但是事实上是,大部分的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项目,而且导师的研究方向细化。这个时候,老师提出的建议大部分都是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相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导师的研究兴趣走,但是导师研究的这个课题是你真正感兴趣的吗?而且就算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个研究课题或者项目主要是以老师的想法为核心,老师会把自己想法中的一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帮助完成这一部分的任务。当然了,并不是说学生在导师的研究项目中没有一点主动性,或者没有任何创新。学生刚开始对于理论研究并不了解,需要有老师的指导,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一些研究,为自己的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这样一看,学生在研究中的主动性很低,可以说是被动地研究内容,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很难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更不用说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了。所以研究生需要提高自己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思考,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是广泛地阅读,不仅阅读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够有所见解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只是阅读本专业的相关内容也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其他的专业也要有所了解。在这样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中有所启发,有所创新。

5. 结论

在理论研究中,理论对话对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至关重要。在理论对话中,理论的创建者和理论批判者都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以推动理论的完善。通过对王初明与文秋芳跟周频之间的理论对话,我们可以得到外语界的研究多是实用型、具体性研究,这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当代研究生应该学习三者之间理论对话的精神,多加思考,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多加涉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

文章引用

王在花. 论理论对话及研究生理论创新——以王初明、文秋芳和周频之间的对话为例
A Thesis on Theoretical Exchanges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Taking the Conversation of Wang Chuming, Wen Qiufang, and Zhou Pin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3): 772-77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3109

参考文献

  1. 1. 余斌. 论批判[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 14(5): 31-37.

  2. 2. 文秋芳. 评析外语写长法[J]. 现代外语, 2005, 28(3): 308-311+330.

  3. 3. 周频. 论理论的“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以王初明与文秋芳关于“写长法”之争为例[J]. 中国外语, 2008, 5(1): 52-56.

  4. 4. 王初明. 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答文秋芳[J]. 现代外语, 2005, 28(3): 312-315.

  5. 5. 文秋芳. 对周频《论理论的“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的回应[J]. 中国外语, 2008, 5(1): 57-58.

  6. 6. 刘志青.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J]. 军事历史, 2003(5): 67-70.

  7. 7. 王初明. 争鸣一定要采用内部批判方式吗? [J]. 中国外语, 2008(1): 59+63.

  8. 8. 涂冰燕.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23(2): 67-7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