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1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80895 , 8 pages
10.12677/AR.2024.111012

代际支持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 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李漫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29日;录用日期:2024年2月9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0日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新型养老观念的兴起,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致使大量老人留守农村,子女对父母的代际支持力度正在逐渐减弱。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养老政策水平低、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养老需求供给不足、家庭支撑作用弱化等养老困境。深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探索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有助于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忧虑,提升留守老人的幸福感,使其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关键词

农村养老,留守老人,代际支持

A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Elderly Car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Left-Behind Rural Eld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Man Li

School of Law,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Received: Nov. 29th, 2023; accepted: Feb. 9th, 2024; published: Feb. 20th, 202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concepts of elderly care, a large number of elderly individuals have been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as working-age adults migrate to developed regions. As a result,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from children to parents is gradually diminishing. Left-behind rural elders fac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low levels of elderly care policy, inadequate elderly care security systems, insufficient suppl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weakened family support for elderly care. Gaining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care for left-behind rural elders and exploring paths to alleviate their elderly care challenges can help alleviate their concerns, enhance their sense of well-being, and ensure that they can age with proper care, support, and enjoyment.

Keywords:Rural Elderly Care, Left-Behind Elders,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养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解决养老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5%,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加深的趋势。一直以来,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老龄化更是国家政府应对的重点所在。“农村养老”在中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相反,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老化,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1] 。相较于城市老人来说,农村地区的老人更是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养老困境。农村地区老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很大一部分老人都需要被照顾。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甚至定居外地,老人由于乡土情节不愿离开农村。因此,很多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需要被照料,子女却无法时常照顾自己的困难。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欠缺等原因,农村老人也很难得到专业化养老服务支持,满足其养老需求。

农村老人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改善他们的养老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养老问题也作出了部署,提出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在此基础之上,还要特别关注留守老人这一群体,提出要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留守老人。党和政府对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

自古以来,家庭养老这种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农村一直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者李亚雄、安连朋指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也是适应乡土社会的必然选择 [2] 。但由于养老方式在不断创新,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从目前来看,代际支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支持力来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向城市转移,农村的留守老人比例上升。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对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造成了困扰 [3] 。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严重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造成农村家庭内部养老服务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空间阻隔以及孝而难养的养老困局 [4]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地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就使得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家庭养老供给和养老服务机构供给双缺失的困境 [5]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流动频率逐渐降低,外出务工的子女无法经常回家照料父母,这导致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在生活上存在较大困难 [6]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破解的,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及个人共同努力。

2.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基本现状

一直以来,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的传统养老方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奔赴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愈发凸显。

(一)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

1、经济支持情况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自己劳动所得;二是子女赡养费;三是社会养老保险或政府养老救助 [6] 。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劳动力有限,无法种植大批农作物,收入较低。而农村老年人的总收入中依然有接近70%是通过劳动获得 [7] 。对于高龄的农村老人,尤其是失去配偶的农村留守老人,子女的经济支持是她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家庭养老支持中,农村成年子女更突出经济支持供给。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能满足老年群体生活所需,但仍存在少数经济支持不足的情况 [8] 。这是由于大多进城的子女工作收入并不高,自身还要负担沉重的生活支出,他们能力有限,无法为父母提供足够的养老经济支持。有研究表明,68.9%的农村老人表示需要子女经济资助,31.1%的老人表示不需要子女资助。而实际情况下,83.6%的老人得到子女的经济资助,16.4%的老人没有获得 [9]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

此外,国家养老保障在农村老人养老这方面逐步发挥作用。尽管中央确立的全国基础养老金已由最初55元/月上涨至93元/月,加之以地方财政补贴,城乡居保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到2021年末的179元/月 [10]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老人在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但与城镇职工保障相比,养老保障仍然微不足道,政府对农村养老重视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1] 。

2、生活照料供给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身体机能的退化,农村留守老人在生活多方面需要照料。有学者研究表明,95%的留守老人表示自己是平时生活的主要照料人员,超过80%的留守老人生病时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 [12] 。原本由外出女性子女承担的照料老人责任向留守老人转移 [13]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生病时,农村的留守老人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照顾自己。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农村留守老人丧失了外出务工子女对其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扶助,尤其是疾病照料缺失。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他们对照料的需求呈反向变化,健康状况越不好的老人对照料的需求越强烈 [14] 。

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留守老人,生活难以实现完全自理。因此,不得不依靠社会组织来满足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来看,养老服务可以分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生活和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一般生活需求的康养照料服务以及满足发展性和高质量需求的精神慰藉服务 [15] 。

依据老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养护理和关爱支持等各个方面。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养老服务的发展更侧重于老人获取社会支持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养老服务解决了青年人不放心老人独自居住以及老年人长期留守家中的生活不便等一系列问题。

3、情感慰藉现况

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在父系继嗣制度下,儿子作为家庭中财产的继承者与赡养责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子养老的制度安排逐渐失去了价值基础 [16] 。农村养老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更倾向于“共同赡养,子女分工”。受到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家庭责任方面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模糊,女儿养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不再只追求儿子养老。当前农村家庭中,儿子仍然是老年父母经济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女儿则主要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事实证明,子女外出家庭的养老支持更偏向经济支持,而情感支持却相对比较欠缺 [17] 。在劳动迁移的背景下,子女无法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在情感上的需要,养老服务在这方面做出了部分努力。

外出子女由于距离较远、工作繁忙及往返费用较高等原因,留守父母无法与之进行倾诉、情感交流,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压力。同时,与老年夫妻户相比,独居留守老人的孤独感更强,但他们所获得的子女的情感支持却相对更弱 [18] 。在部分家庭中,外出子女的下一代能够给留守老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之间的情感交往,但也较大地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与生活压力。

(二) 代际支持现状

1、代际支持与经济支持状况

传统的养老观念使得农村居民大多都倾向于家庭养老。当前农村的留守老人除了从事一些少量的农业活动来补贴一些家用外,社会养老保险或政府养老救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日常生活上的经济困难。大多的留守老人则是由外出子女不定期地提供经济支持以及较少的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等代际支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外出子女居于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再加之,外出务工的子女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支出较大,生活压力较大。由此可见,子女对留守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明显不足。

2、代际支持与生活照料状况

家庭代际支持作为一种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非正式资源,在养老中发挥关键作用。家庭养老作为大多数农村老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担负着农村老人幸福养老的重任。农村中的留守老人都是自己独自生活或与配偶一起居住。外出的子女仅在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并且才会给予父母一些生活上的照料。一般情况下,身体状况较好的农村留守老人尚可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余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隔代照料虽有利于促进家庭代际关系,但也增添了老人的生活负担。而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难以独立生活,往往要依赖配偶或其他亲人帮助自己。当遇到生病就医时,农村留守老人更迫切需要子女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因此,外出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仅仅体现在偶尔的回家看望,生活照料方面的代际支持在逐渐减弱。

3、代际支持与情感慰藉状况

研究表明,代际支持能够降低老人的生存风险,并且有利于促进老人的身体健康 [19] 。在社会流动背景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居住距离等因素使得代际支持发生了变化。子代给父代提供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但是情感慰藉常常被子代忽视,又或者外出务工的子代无力为父母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从精神支持来看,子代与父代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老人减轻精神压力,缓解心理疲惫。子女外出容易使得留守老人产生内心的空虚,而当子女返乡时老人前期的精神空虚便得以缓解,改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20] 。目前,大部分的外出子女对留守父母的情感慰藉都非常薄弱,往往体现在线上的电话联系、视频聊天,以及偶尔返乡时的当面交流。

3.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分析

我国养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是个大问题,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在许多新型养老模式中仍处于重要位置。青壮年进城务工,代际支持的力量在下降,而外界支持又发挥着薄弱的作用。多种因素导致农村的留守老人面临着不同层面的养老困境。

(一)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1、养老保障支持力度不足

就农村的生存环境来说,留守老人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很少特别大的支出。但当遇到生病、大笔医疗费用需要支出等特殊情况时,老人负担的压力大,甚至无力承担较大的费用。在一些人情往来、医疗支出以及孙辈教育等方面,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负担较大。

虽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还不是十分完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各地的养老保障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除了缺少经济收入、缺乏子女的照料以及情感慰藉,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也没有系统的配套设施 [21] 。农村经济活力不足、社会保障标准低及老人购买能力弱等因素都导致了农村的留守老人无法维持他们的经济水平。目前,我国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2、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偏低

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给家庭带来更高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但也给家庭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状况伴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差,身体机能的退化会使得老人患病概率上升,他们会更加迫切需要子女的照料。但子女在城市工作生活,无法兼顾父母的生活起居,难以为父母提供实质性照料。

我国养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与老龄化程度不匹配。相对于目前的老龄化程度,我国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较为缺乏。人才的缺失以及资金的不足等因素导致我国养老服务水平较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将是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提供的主要内容 [15] 。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仍存在着床位难求、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较弱。

3、家庭支撑功能弱化

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子女作为提供精神慰藉的主要成员,当他们离开父母,去外地工作生活,留守老人长期没有子女的陪伴,心理压力较大,难免会生出许多压抑、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经过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最终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农村留守老人更加渴望子女的关心,希望能在子女无微不至的照料中安度晚年。但是“留守”状态阻碍了家庭情感慰藉的有效传递 [22] ,外出务工子女无法为父母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虽然现在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可以解决外出务工子女无法照料父母的一些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支撑功能。子女在老年人的养老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很多还处于中年的父母已经表明不把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

(二)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原因分析

1、传统孝道观念发生变化

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时代的变迁,我国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孝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整个社会的肯定,其核心思想内容包括为父母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的“赡养”和为父母分忧解愁的精神的“敬养” [23] 。对于孝道的概念,有些学者将其分为“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权威性孝道”认为传统社会中的子女应当服从父母,遵从父母,更加强调了父母的长辈身份。而现在社会孝道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只强调父母的身份地位。父母与子女的辈分关系已经转向一种更加平等的关系,“互惠性孝道”强调的是父母与子女的亲密程度、情感上的交流状况 [24] 。父母抚养子女成人,子女主动孝顺、关心父母,而非被社会无形的条约束缚。孝道观念的变化引起子代对父代的赡养行为,子代不再非常看重赡养父母的传统,从而会减少对留守父母的关注,代际关系重心开始下移。因此,留守老人获得的子女照料越来越少,子女对老人的关注不增反减。

2、养老机构分担家庭养老责任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解决了不少留守老人独自在家,身处外地的子女又不放心的难题。外出务工的子女无法经常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支持,而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可以为留守老人提供部分生活照料以及情感慰藉。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养老方式的不断创新,给不同状况的老年人带来了养老期望。农村留守老人由于长期与子女分离,产生了各种不良情绪,养老服务机构也难以完全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养老机构的发展对当前的代际关系也是一种冲击,外出务工的农村子女通过将老人送至养老机构来转移对父辈的赡养义务 [6] 。子女将老人送往养老机构安享晚年,正是将家庭养老责任转移给养老机构的表现。

3、城乡资源分配不均

农村经济发展较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等养老方面的资源分配较不平衡。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社会资源一直集中于城市,农村享有的资源只占较小一部分。从医疗资源来看,农村的医疗资源较为欠缺。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较少,医疗器材不丰富以及药品种类不齐全等方面。农村的老人面临着看病难,不会看病,看不起病,甚至看不上病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他们缺乏子女的陪伴,就医方面的需求无人诉说。因此,农村的医疗资源满足不了老年人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城乡资源共享则不仅有助于满足农村老人看病需求,还能够缓解城市的就医压力 [25] 。除此以外,农村的养老服务提供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不足,人力资源较少。当前农村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平均年龄较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农村养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养老服务的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养老服务人才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康养护服务水平、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至关重要条件 [26] 。

4. 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探索

目前,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留守老人。由于代际支持力度薄弱等原因,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经济、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养老问题。解决这些养老问题,不仅能够消除众多家庭的代际矛盾,更能缓解我国的老龄化现象。

(一) 提高居民养老保障且满足医疗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家庭养老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养老文化的渗透使得家庭代际支持力度逐渐减弱。农村养老并非仅仅是个人及家庭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健全多层次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尽可能地去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面的养老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加大社会扶持力度,对于一些失能、半失能的留守老人,可以设置专项补贴,做到真正为农村留守老人着想,给予其经济保障。

农村的多数留守老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长期下来身体素质状况较差,农村民居对医疗的需求只增不减。而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专业医务人员一直无法满足老人的需要。因此,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需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要吸引外来的医务人员,还要着力培养农村自己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解决居民需求与医疗供给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二) 增加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不断扩大,构建一个合适的养老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一个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促使参与提供养老服务的每个主体分工明确、各自发挥作用。不仅要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并充分利用科技,发挥科技在养老领域内的最大作用,让智慧逐步融入老年人生活中,还要充分调动市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来。

鼓励市场生产与老年群体需求相匹配,培养养老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养老服务设施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借助社会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设施水平。构建整体性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养老机构最大程度上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从而保证留守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三) 强化家庭在养老中的支撑作用

家庭养老虽然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在养老方式中的地位受到了其他新型的养老方式的冲击。许多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外出务工的子女又担心老人独自在家,养老机构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家庭在养老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因此,强化家庭在养老中的功能极其必要。

由于许多新型养老观念的兴起,子代对父代的赡养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大力宣传“孝道文化”,倡导尊老爱老的价值观。要加强政策宣传以及思想理念的引导,教育子代尊重赡养自己的父母,主动承担养老责任。对于主动承担父母赡养责任的居民,可给予其相应的照料补贴,从而营造出一种养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5. 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村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子代离乡进城寻求生存,老人留守在农村。这些农村的留守老人生活简朴艰难,负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面临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困难。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并不能够彻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方面的困难。通过提高养老保障、培养农村的医疗专业队伍、满足医疗卫生的需求来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的困难。第二,虽然现在蓬勃发展的养老机构能解决一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但是养老机构的照料始终没有子女照料得温情、安心。加强代际理念的宣传,强化家庭在养老中的支撑作用,让农村留守老人也能够真切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关注。第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子女在为父母提供养老支持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境。这就需要社会的扶助,适当地给予子女经济方面的补贴,发展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机构,结合子女的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借助志愿者的力量,陪伴留守老人的生活,帮助留守老人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给孤独的留守老人带来情感慰藉。

农村留守老人这个群体的养老问题是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各主体应当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要立足留守老人实际的养老需求,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养老质量,真正做到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文章引用

李 漫. 代际支持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A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Elderly Car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Left-Behind Rural Eld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01): 77-84.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1012

参考文献

  1. 1. 吕枳蒙, 杨红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龄化的现实困境及解决对策[J]. 商展经济, 2023(15): 40-43.

  2. 2. 李亚雄, 安连朋. 脱嵌与嵌入: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从家庭养老到互助养老的嬗变——以陕西省凤翔县Z村为个案[J]. 理论月刊, 2021(9): 104-112.

  3. 3. 韩振秋.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化解策略[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1, 23(2): 43-48.

  4. 4. 郑雄飞, 吴振其. 孝而难养与守望相助: 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2, 43(2): 147-154+2.

  5. 5. 尹亚. 多元共治模式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基于重庆311名留守老人的调查[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6.

  6. 6. 仝广顺, 李磊, 康世宇. 代际关系视角下农村留守养老问题思考[J]. 财会月刊, 2021(14): 156-160.

  7. 7. 胡祎, 魏后凯. 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兼论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现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4): 45-57.

  8. 8. 胡仕勇, 刘俊杰. 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状况与对策[J]. 农村经济, 2013(3): 109-112.

  9. 9. 李俏, 陈健. 社会流动背景下农村代际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4): 113-121.

  10. 10.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J]. 中国社会保障, 2022(5): 15-17.

  11. 11. 王辉, 刘惠敏. 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 整合逻辑与路径选择[J]. 理论与改革, 2023(4): 131-146+164.

  12. 12. 张桂蓉, 史景军. 赡养与自理的均衡: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代际伦理——以湖南省新田县SH镇的调查为例[J]. 伦理学研究, 2012(3): 127-132.

  13. 13. 贺聪志, 叶敬忠.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3): 46-53+111.

  14. 14. 王晓亚.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探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7(3): 38-40.

  15. 15. 陈睿, 边恕.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农业经济, 2023(9): 91-93.

  16. 16. 望超凡, 甘颖. 农村家庭变迁与女儿养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2): 59-70.

  17. 17. 伍海霞. 中国农村网络家庭中养老支持的趋势与变迁——来自七省调查的发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1): 118-125.

  18. 18. 曹杨, 徐向文, 王一笑. 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代际支持的比较分析[J]. 调研世界, 2016(10): 53-61.

  19. 19. 李春华, 吴望春. 代际互动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基于CLHLS 2002~2014年数据[J]. 人口学刊, 2017, 39(3): 78-87.

  20. 20. 梅兴文, 冯譞. 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基于返乡农民工家庭的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23, 29(4): 122-137.

  21. 21. 山国艳. 我国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分析[J]. 学术界, 2015(10): 227-235.

  22. 22. 吴翠萍. 农村隔代家庭的养老功能——基于留守儿童养老支持的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5): 91-96.

  23. 23. 袁忠欢, 马辉, 张倩玉. 传统“孝道”思想探析——兼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2): 41-44.

  24. 24. 袁佳黎, 刘飞, 张文宏. 孝道观念、代际支持与青年群体赡养行为的变迁: 2006-2017 [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1): 93-103.

  25. 25. 史晨阳, 聂艳秀. 城乡医疗资源共享问题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7): 168-169.

  26. 26. 冯运红, 李小平, 胡德华, 等. 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1): 2444-244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