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4309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101241

农村中小学“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的 实施现状及应对策略

邱巧,刘成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湖南 娄底

收稿日期:2023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娄底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揭示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问题。发现农村学校面临师资不足、家长观念转变和学生参与率下降等挑战。通过分析娄底农村中小学“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农村“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优化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中小学,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Qiao Qiu, Chengzhi Liu*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Finance,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Hunan

Received: Sep. 21st, 2023; accepted: Oct. 18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Loudi.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were revealed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Rural schools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aching staff, changing parental attitudes, and declin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rat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oudi. This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optimiz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fter-School Services,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1] ,旨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有效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压力,常称为“双减”政策。截至2023年6月底,该政策已经连续实施了四个学期。此前,教育部已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 ,旨在解决因学生放学时间较早而导致家长接送难题,以提升家长和学生的幸福感,并增强教育服务水平。

“双减”政策的制定不仅充分展现了国家和政府对于义务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还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减轻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教育振兴作为其基础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国家对农村教育长期发展的关注逐步加强。然而,随着“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活动的全面实施,乡村教育相对滞后的状况逐渐浮现,城乡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农村地区在教育领域依然面临着资源匮乏、教育条件滞后、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留守儿童及老人赡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尽管“双减”政策的推行有助于缓解一部分问题,但农村学校在实施该政策时仍然面临着“僵硬化”、“碎片化”等难题。这使得在课堂教学和延时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以及深层次教育学生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在乡村教育振兴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面临重大挑战。综上所述,乡村教育仍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资源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以确保“双减”政策在乡村的顺利实施,并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面对这些情况,“双减”政策如何才能在农村更深入地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如何更好地推进?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校“双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实施优化建议,为深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出谋划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达到教育提质增效的目标。

“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课后服务的开展在整个教育行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双减”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落实工作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城镇化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了普遍的影响,使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以农村中小学校的“空壳化”和“村落学校的终结”较为表现突出 ‎[3] 。还有学者指出,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数量减少且生源质量下降、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给实现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的挑战 ‎[4] 。关于农村地区“双减”实施现状及延时服务现状及改进研究方面,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就在于农村学校和家长存在的教育功利化倾向以及校外教育的无序扩张,从学校,农村社区,家庭,影子教育和公共财政进入农村课后服务五个方面对“双减”政策的落实提出创新策略 ‎[5] 。有学者认为,教师在执行课后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表现为对学校课后服务执行方式认同偏低,执行主体单一以及服务内容脱离教师实践 ‎[6] 。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资源之困,人事之忧和政策模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7] 。学者古名亮和胡广通过调查分析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特色课程开设难、家长焦虑缓解难、教师热情调动难、评价方式跟进难的“四难”问题 ‎[8] 。

为了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发展,顺应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历史潮流,全国各地不断全面覆盖和提高“双减”政策和延时服务。“双减”政策一减校内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二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课后服务是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解决家长下班迟而孩子放学早的问题,同时帮助辅导学生功课、指导孩子参加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培养孩子课外阅读、音乐、美术等课后兴趣。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及课后服务的实施情况,本文的作者对娄底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访谈与交流,全面了解了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实际推行效果及面临的挑战。调研的内容覆盖了课后服务的具体内容、教师师资力量情况、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通过调研,从中汲取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实施方案。这些调研结果将为进一步促进娄底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经验,为农村教育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2. 农村地区中小学“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

自“双减”实施政策以来,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在学校完成作业;家长可以在正常的下班时间来接送孩子;也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这一系列的改变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在农村地区,学校、家长及学生仍然面临各自的矛盾和挑战。中小学校同时承担着实施“双减”政策和履行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学生家长也常常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需要平衡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业提高的压力。学生则面临升学和作业减负等方面的调整。这些挑战需要综合的努力和协调,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农村地区教育的全面提升。

2.1. 校内层面

校内减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方面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将教育重新聚焦在校园,学校应认识到“双减”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教育生态平衡的有力措施。

2.1.1. 课后服务水平方面

一些学校由于教师资源的有限,只能开展少数社团活动。另有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较多的社团活动,但却可能面临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率低等问题。但也有一些学校抓住政策实施的机遇,鼓励教师学习新技能,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新突破。部分学校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根据本地的特色进行创新发展,开展了农学社团、劳动实践等具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提升了课后服务的水平。

2.1.2. 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是主要的执行者,而教师则担负了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教育教学质量被视为“双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然而,在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不足成为了初步展开工作的主要障碍。这导致学生们无法在课后服务中获得充足的学习条件和保障,例如教学设备、教材资料、运动设施等。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时面临着重要的挑战。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资料可能影响到课后服务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机会。同时,缺乏适当的运动设施可能影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一直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整体专业水平相对城市较低。尤其在农村学校,存在着一个突出的情况,即部分教师需要兼任多门课程,这导致了课后服务的专业性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课后服务不仅仅需要提供作业辅导,还需要举办和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但这无疑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负担,导致他们在投入课后服务活动时时间和精力有限。各类学科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非核心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随着课后服务实施推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率逐渐降低。其中,许多家长注重提高学生成绩或为家庭增加额外支出成为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部分家庭由于离学校较远,也造成了无法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情况。参与率的降低会使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逐渐减弱,教学积极性下降,难以满足高质量进行课后服务的要求。这种不平衡状态导致农村教育逐渐走向了“低质低效”的状态。

2.1.3. 作业管理机制方面

“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健康的成长,重归教育本真。尽管学校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来解决作业问题,但在应对考试压力和家长期望等因素时,农村学生难以真正减轻负担,课后服务主要集中在作业辅导和自习。在“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需要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更注重学科教育,而城市学校更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因此作业在城市学校中更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然而,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仍偏向学科,与“双减”初衷有背离,未能完全实现“全面减负”的目标。因此,农村学校应在“双减”指导下,在学科教育和综合素养之间取得平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2. 校外层面

课后服务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然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由老人照顾,由于交通和接送不便,学生仍需要自己独立回家。由于上完课后服务后往往已经天黑,这给学生的安全和家庭的负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校外培训方面,各地纷纷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尤其限制学科类培训,农村地区也不例外。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农村家长常依赖学科培训,以期望子女取得更好的成绩。与此相反,非学科培训在农村发展较为有限。然而,政策实施带来了一些变化: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部分学校抓住机会,将艺术培训逐渐转移到校内课后服务,家长对外培训支出意愿降低,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学校内部的培训活动。总之,校外减负政策对农村地区同样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学科和非学科培训方面,推动了艺术培训的内部化。家长的选择和态度也有所改变,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3. 优化建议

针对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及课后服务的现状,以下是一些建议:

3.1. 完善课后服务机制

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支持,在教育的长远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以持续推进这一工作。因此,建立健全的课后服务机制至关重要。这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后服务的教学体系,寻找最适合地方学校执行和管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制度的推动和成效的检验,确保“双减”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为国家教育的长期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2. 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投入

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学校拥有适宜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以支持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学校可以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争取各种资源,以提供更优质的课后服务环境。同时,社会应积极参与,为农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和“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多方合作和有针对性的举措,可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

3.3. 加强师资培训和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如组织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教师也应该借此机会,提升专业水平,加强驾驭第二课堂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此外,应鼓励教师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课后服务计划,以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学校也可通过评选先进教师等活动,营造良好师德风范风气,增强教师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建立资金奖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课后服务的教学质量。

3.4. 鼓励多元化活动

农村学校应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原则,遵循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形式,建立动态均衡和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以弥补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不足,实现城乡课后服务的均衡发展 ‎[9] 。除了作业辅导,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兴趣社团活动,如农学社团、劳动实践等,培养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可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利用学校的资金引入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培训机构可在校内开展课后教学和兴趣社团活动,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学。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以及一师多教的难题。这样的合作模式既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又能确保服务的可控性和质量,有助于提升农村学校课后服务的水平。

3.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课后服务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政策的参与者,家长应积极支持并真正理解“双减”的意义。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支持,家长与学校老师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高家校共育能力,共同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推进减负提质增效 ‎[10] 。

3.6. 科学设置课后作业

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避免负担过重,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在“双减”政策中,作业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合理的作业安排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农村教师应充分理解“减负不减质”的核心要求,它不仅仅是减少作业量,还要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更要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探索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增加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此外,在合理的课后服务时间内加强面对面的作业批改和讲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农村学校可以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下,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保持作业的质量和教育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3.7. 政策宣传和引导

政府在推进“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方面可以加强宣传,以引导家长和学校正确理解政策意图,创造积极的教育氛围。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双减”政策及课后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从而提高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同时,学校可以积极营造与家长合作的氛围,设置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栏,展示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定期举行家长会议,向家长反馈课后服务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服务符合家长期望,从而实现“有偿服务”的目标,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赢得社会的信心。通过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3.8. 倡导学生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是实现“双减”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进行知识的获取、整理和应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其次,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教授他们如何高效地获取和整理知识。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鼓励孩子主动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条件,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农村学校“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意义不止于放学后的学校看管和作业辅导教学,挖掘课后服务的多元育人价值才是最应着重探究之处 ‎[7] 。以上建议各有侧重点,构成了互相关联的整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教育制度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农村“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特色化发展。

4. 结论

综合而言,通过对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及课后服务实施的调研和深入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面临的实际挑战:“双减”政策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和政府对于义务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地区课后服务的实施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匮乏、教师素质不高、家长观念的错位、培训机构转型等一系列现实挑战。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双减”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负担加重等问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逐渐下降,可能影响到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校外减负与家长期望:校外减负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家长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依赖减少,转而将课后服务的需求放在学校内部。然而,仍存在家长更关注学生成绩和经济支出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后服务的参与率逐渐下降。

4) 综合素质教育的平衡: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农村学校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课后服务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何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如何在推动学科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师资素质,改善基础设施;学校应合理规划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作用;家长也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实现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

本文由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资助:“双减”政策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方案研究——以娄底地区为例(S202210553033)。

文章引用

邱 巧,刘成志. 农村中小学“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及应对策略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991-799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241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202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017-03-02.

  3. 3. 陈静漪, 葛洳群.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义务教育机制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22, 892(27): 25-27.

  4. 4. 许苗苗.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 理论观察, 2022, 190(4): 153-157.

  5. 5. 陈奕涛. 新时期“双减”政策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政策逻辑、现实影响与创新策略[J]. 宜宾学院学报, 2022, 22(3): 65-76.

  6. 6. 孟晶, 杨宝忠. 小学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同困境与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11): 28-32.

  7. 7. 黄永利, 刘万海. “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课后服务的挑战与对策[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 595(1): 63-66.

  8. 8. 古名亮, 胡广. 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文汇, 2022(9): 29-32.

  9. 9. 吕健. “多条腿走路”补齐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资源短板|快评[EB/OL]. http://pgy.jyb.cn/rp/rp_detail.html?docid=897939362463879168, 2021-10-13.

  10. 10. 曲铁华, 龚旭凌. 中小学减负政策: 历史回溯、演进逻辑与实践优化[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5): 93-106+182.

  11.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