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体育科学进展, 2013, 1, 5-8
http://dx.doi.org/10.12677/aps.2013.1100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ps.html)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Tenn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n He
College of Sport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Email: hexun@cdut.edu.cn
Received: Jul. 18th, 2013; revised: Aug. 3rd, 2013; accepted: Aug. 8th, 2013
Copyright © 2013 Xun He.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 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 promote national fitness movement, ten-
nis ha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ampus. But the tennis is relatively late in China and as a result of objective
conditions, the un iversities hinder the develop ment of tenn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 10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nnis in Colleges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in favor of
tennis in Colleges, providing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college tenn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u City College; Tennis; Factor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成都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何 汛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成都
Email: hexun@cdut.edu.cn
收稿日期:2013 年7月18 日;修回日期:2013 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13 年8月8日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网球运动也走进了高校校园。但
是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比较晚,各高校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阻碍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快速发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10 所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成都市
各高校网球运动开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利于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都市高校;网球运动;因素分析;对策
1. 引言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受大众喜爱的热门运动已逐
渐进入到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它不仅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巨大功能,而且也在现实生活中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女子
网球选手在国际赛事中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和孙甜甜的首次夺得女子双打金
牌,郑洁和晏紫在大满贯中取得女子双打冠军,而
2011 年李娜创造奇迹的在法网女子单打比赛中捧杯
[1],成为首个赢得大满贯冠军的亚洲选手,这使我国
国民的网球热情推向高潮。网球运动的特性和文化对
于大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接受,加上这又是一向很好
的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然而,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
专题文献搜索发现,以运动员比赛技战术的统计与分
成都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6
析居多,对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
步促进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开展,不断提高
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的时尚性、兴趣化与大众化,特对
成都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状况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成都市 10 所本科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四
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 27 名网球教师和 400 名
参加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和教师设计问卷
两套,问卷设计共计 30 题,从对网球项目的认知与
了解、学校网球设施、开展时间、内容、教师、教材、
课时、考核、业余培训、发展影响因素等进行先关调
查。教师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发放 27 份,回收 27
份,回收率 100%:学生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发放
400 份,回收 384 份,回收率 96%。对所获数据进行
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如表1、2、3),成都市高校的大学
生对上大学前接触过网球的占28.4%,没有接触过的
占71.6%。其中上大学前接受过专业网球培训的占
9.1%,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占91.9% 。非常了解的
学生占调查总数4.2%,了解的占到23.4%,一 般 的 占
57.8%,不了解的占 14.6%。可见对于成都市高校的大
学生来说对网球运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而
不了解这项运动的大学生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人,但是
绝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网球运动,能
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更是很少,这与我国网球运动的普
及程度还不高有关。由于我国开展网球运动比较晚,
真正在我国掀起的网球热潮还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
[2],网球运动进入校园的时间就更晚了,高校对网球
运动的推广和宣传有限,真正全面深入了解网球运动
Table 1. Tennis contact before the university
表1. 大学前接触网球情况一览表
内容 人数 比率
接触过 109 28.4%
没有接触过 275 71.6%
Table 2. The lis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befor e the university
表2. 大学前接受专业培训情况一览表
内容 人数 比率
接受过专业培训 35 9.1%
没接受过专业培训 349 91.9%
Table 3. Table tenni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表3. 了解网球程度一览表
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了解 一般 不了解
百分比 4.2% 23.4% 57.8% 14.6%
的大学生不多,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了解还是比较浅
显。所以高校在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的同时要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到全方面的推广网
球运动。
3.2. 高校网球场地、设施状况调查
体育场地设施是整个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高校网球运动的普和发展受到网球运动的场地设施
的直接影响,良好的场地条件将吸引大学生参与这项
运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有助于网球教学工作的
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表 4
显示,在受调查的学校中只有30%的学校拥有网球场
地在 8片以下,其中有一半的学校拥有网球场地在13
片以上,这种现象是比较可喜的情况;而认为目前学
校网球场地的数量能满足学生使用的受访教师占
3.7%,认为基本够用的占55.6%,有 40.7%认为不够
用。这主要是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高校在场地条件上
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市四所国家重点高校拥有网球
场的数量都在13 片以上,有的达到 20 片以上,这与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在校学生对体育场地的比例为
1:1000 的要求差距较小,而省属高校基本都在低于12
片场地,这与规定的场地要求相距甚远。受访教师的
调查结果分析也基本符合种情况,国家重点高校的教
师认为场地基本够用,而省属高校教师认为学校的场
成都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
Table 4. The number of sits of the universities
表4. 高校拥有场地数量情况
场地数量 3片以下 4~8片 9~12片 13片以上
学校数量(所) 0 3 2 5
百分比 0 30% 20% 50%
地不够用,这种差距也往往影响着不同学校间的发展
情况。重点大学在这方面有自身的优势,而省属高校
要想办法缩小这种差距,这也是影响普通省属高校开
展网球运动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在调查结果中,受调查的高校在网球场地对学生
开放方面都有优惠政策,有的学校还进行分时段的免
费开放。而场地收费方面 30%的学校在每小时 10 元
以下,65%的学校在每小时 10~20 元,这样的收费标
准已经远远低于成都市目前市场经营的网球场地收
费标准,这减小了大学生进行网球运动的经济压力,
降低网球消费,有助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能力参与
这项运动,扩大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
3.3. 高校网球师资状况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成都市高校从事网球教学
的教师情况是 40 岁以下和副教授以下职称的青年教
师占受调查教师人数的80%以上,大部分教师的网球
教龄在 7年以下。这是因为近十年来网球运动在高校
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对网球运动的逐渐重视,学校对
网球专业的教师招聘人数也逐渐加大,导致出现了目
前年轻化、低职称化的现象(如表 5、6)。其次是这几
年我国高校在教师学历要求上日趋高学历化,本科生
很难成为高校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成为高校教师招
聘的必要条件之一[3,4]。在教师技能水平方面有 55%的
教师长期接受过网球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也符合目前
国内各大体育院校的网球专业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
专业之一,这几年毕业的学生也较之前几年有所增
加,这使得成都市高校网球教师的网球专业技能结构
都有较大的改变。虽然目前成都市高校网球教师的师
资力量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教师的年龄、职称偏低,
教学时间短经验少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均,这些因素将
影响网球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爱好。
3.4. 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因
素主要集中在:网球技术的学习难度太大、校园的网
球运动氛围、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教学方法、
学生兴趣爱好、场地设施等,说明高校发展网球运动
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并得到校领导和主管部门
的大力支持,克服场地设施的完善,教师在教学方法
和对学生在网球技术的指导上通过学习、摸索、提高
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达
到坚持网球锻炼的习惯。
4. 结论和建议
网球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成
都市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但大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
Table 5. Age, titl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ennis teacher
表5. 网球教师年龄、职称、学历情况
. 年龄 职称 学历
<30 30~40 40~50 >50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本科 研究生 博士生
人数 6 17 2 2 2 21 3 1 11 15 1
百分比 23 63 7 7 7 78 11 4 40 56 4
Table 6. Tennis teaching, skill level of tennis teachers
表6. 网球教师教龄、技能水平情况
. 教龄 技能水平
<3 年 3~7年 7~10年 >10年 专业队 网球专选 短期培训 自学
人数 2 17 6 2 4 11 8 4
百分比 7 63 23 7 15 40 30 15
成都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
认识不深,网球基础太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没
有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球氛围。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开设
的网球课程比较满意,学习热情较高[5],但教学效果
不太理想,网球技术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较难掌握。 近
几年成都市高校在网球场地设施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但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在场地
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成都市高校网球教师的学历
结构和网球专业技能结构都有较大的改变,师资力量
有所提高,但青年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的教龄短、
技能水平较低和教学经验不丰富。
在大学校园中加大网球文化宣传,通过多渠道进
行全面的推广,提高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全面认识,
培养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在整个高校网球
教学课程设置中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进行资源的优
化配置,要综合的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
以引入迷你网球[6]、短式网球、过渡球等教学方法来
降低网球技术的学习难度。对于场地设施的改善可以
依靠高校的影响力考虑校企合作,争取赞助等渠道引
入社会资金或者修建造价比较便宜的网球墙等方法。
加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针对
性的、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学
习,加大与其他高校网球专业教师的经验交流学习,
达到丰富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陶志翔. 网球运动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高等学校新世纪体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 新世 纪体育. 网
球[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杨芳, 雷少华. 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 体育与科学,
2005, 26(2): 71-72.
[4] 陈帅. 中国女子网球成就 的社 会 价值[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1-3.
[5] 王文芹. 网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J]. 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 2007, 19(4): 127-128.
[6] 陈昱. 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4(1): 108-110.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