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3
(
2024
), Article ID:
83508
,
5
pages
10.12677/ae.2024.143442
小学“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
——以xx小学为例
李添钰,崔晓晓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收稿日期:2024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28日

摘要
“双减”的政策措施,是中央着眼构建优质教育体制、巩固学校教育主导地位、形成学校教育发展良性生态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双减”政策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来说既是契机又是挑战。本文将对××小学的“双减”政策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如果各方能够基于研究现状以及现实依据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共同把我国的教育领域整治好,那么我相信使教育改革立足于崭新的平台,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将指日可待。“双减”政策只是一个起点,在这背后更考验国家的智慧和行动力。
关键词
“双减”政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培训机构

An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Primary Schools
—Taking xx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ianyu Li, Xiaoxiao C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Xinjiang
Received: Feb. 21st, 2024; accepted: Mar. 21st, 2024; published: Mar. 28th, 2024

ABSTRACT
The policy measures of “double reduction” are the major decision-making and deploy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construct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consolidate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form a benign ecology of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for child discipline, schoo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 primary schools, if all parties can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in time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realistic basis, and jointly rectify the educational field in our country; then I believe that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 based on a brand-new platform, and a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s only a starting point, behind this more test of national wisdom and action.
Keywords:“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双减”政策的概念界定以及出台背景
1.1. 概念界定
“双减”政策,指的是要全面削减学校作业数量和完成时间,以减少中小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简单地说,“双减”政策重点面向了小学生和初中生,一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二降低了学校的培训负担。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正式实施,“双减”就是政府针对内卷出台的政策,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孩子要在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能力比成绩更重要,不能让资本操作教育。
1.2. 出台背景
1.2.1. 现实依据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企业个人,各个领域都在转型发展中谋生存,教育层面的革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基于社会各领域转型发展需求、教育内卷现象严峻、家庭教育成本入不敷出等一系列教育问题,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相关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的经济压力和内心焦虑,增加学校教育管理的高效性,提高小学、初中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 [1]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一系列措施,大多都是为了减负增效,从两个层面来讲,其一,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步骤,更是所有课堂教学任务的必要补充,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学校布置的作业数量过于多且质量水平较低,既达不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反而适得其反;其二,在我国许多小学存在“三点半”就可以放学回家的情况,“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本是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时间培养兴趣、发展个性,但没想到学校内部减负学校外部却增负,加上学校外边所增加的负担长期处于不受控制、不受管理的状态,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整改。
1.2.2. 理论依据
(1) 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把禁止留作业作为对学校外部辅导机构日常监督的重点内容,以防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2)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对不符合资格、管理杂乱、赚取暴利等有问题的机构进行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 ,“双减”政策正式颁布实施。
2. “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
2.1. 现状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生的作业量、教培机构、课时安排等都做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这无疑将减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对家庭教育方面而言,家长们的焦虑程度似乎有增无减,“双减”政策更多的是引发了家长的焦虑。其担忧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业量减少,小学低年级甚至不在课后布置书面作业,这样下去课堂知识如何巩固,孩子们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吗?其二,文化课类的辅导机构全部关停,自己文化程度有限,孩子在学校没有学扎实的知识点该如何补习上来,万一一步落下以后跟不上学习进度,耽误中高考该怎么办?其三,随着文化课辅导机构的落幕,随之兴起的是家教辅导,但是家教费用远高于辅导机构,这对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该如何抉择?这些个问题无一不在困扰着各位家长,因此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减轻了一些负担,另一方面也给家长带来新的挑战和焦虑 [3] 。“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被捧的很热,“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虽然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遭到打击有所减少,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仍然存在。鉴于此,我认为一对一家教服务或将成为一种崭新的趋势。
2.2. 分析
在我国,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活动的基本因素,早在传统社会时精英教育便已出现而且有向制度化演进的趋势,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纵使科举制被废除至今,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个人自身的文化水平对职业的定位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仍呈现正向发展,因此整个社会追求的仍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 [4]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下,高考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寒门子弟、中产阶级通往上层社会的几乎唯一通道,同时被当作是促进社会人才流动的公平的高效的手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首先,来自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双重大山不仅会造成学生们的焦虑心理,同时也会使他们的父母焦虑,有些父母的焦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个别学科类的辅导机构会编印一些应试资料,这些文化课类辅导机构往往打着查缺补漏的旗号,提供的知识点却并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必要补充,反而是违背学生们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正常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可能干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在“双减”政策之下大量学科类辅导机构被取缔,部分学生学业水平跟不上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家长会不会另外寻求其他办法,比如一对一家教服务等来解决这一问题,这都是现存的问题。我认为,改革确实考验的是国家智慧,我也相信“双减”只是一个起点,而改革永远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2.3. 结论
回归真正的家庭教育: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家长们培养孩子的初衷是什么。其次,我认为“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们的学业压力是表面目的,其背后更大的意义在于要转变国家培养人才的观念 [5] 。我们要做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积极乐观向上、有能力有目标的国之栋梁。最后,“双减”对于家长来说可能相当于“双增”,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双减”政策下如何高效利用家庭教育等活动来共同解决每个家庭的教育共性问题,缓解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对家长们的教育理念进行正确引导,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 “双减”政策下的学校教育
3.1. 现状
“双减”政策着重强调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学校承担的责任越多,教师教育教学的负担风险也就越大。首先,“双减”政策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鼎力支持。访谈中一位教师认为“双减”政策积极有效回应了社会大众的期望,是一项值得长期坚持下去的好政策,这一政策的落实使得社会正向效应逐渐凸显;其次,“双减”政策得到社会各方的积极响应之后第一步就是要把课后延时服务落到实处,我研究的学校目前发布的文件中就有这样的要求:在每礼拜一到礼拜五的时间里,学校必须保证每天至少进行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而且课后服务结束的时间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正常放学下班时间进行灵活调节,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时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但这样一来,也无意之中延长了教师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教师需要将自己剩下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们的延时辅导上,导致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被压缩;最后,学科类辅导机构的教师再就业加剧了教师行业的竞争压力,比如近期的一则新闻指出,新东方停止了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业务,导致市场的教育股集体跌停 [6] ,有些企业将销售、教师、运营岗等基础岗位员工全部辞退,这部分人群或许将公立学校这一“铁饭碗”作为再就业的首选,相关单位也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辅导机构教师投出橄榄枝,这意味着大批教师将会加入考编大军,那么在未来教师的职称评定竞争压力或许愈演愈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来面对未知的风险。
3.2. 分析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这对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处理好家校之间的时间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丰富的社团活动,增强学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保证提升教学质量的压力较大,但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估系统。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在于教学质量,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双减”政策需要学校打破唯分数论,降低考试难度,对学生成绩的排名情况不能发放到家长班级群里引发攀比,今年各省的高考状元不予公示等一系列举措。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双减”政策也不是一天落实的,该学校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但仍有一些欠缺和不足之处,若要真正落实确实任重而道远。
3.3. 结论
学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积极探索小学教育的改革新形式,把“双减”“五项管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纵深推进学校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团体学习、系统反思、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学校建设系统思维模式,推动五育并举教育实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共学共建、人人出彩、优质多元”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7] 。
4. “双减”政策下的校外辅导机构
4.1. 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教培行业中的教师大多数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财富,其中九成以上是35岁及以下员工,且以硕士研究生或双一流本科院校为主。“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国内相关学者认为教育课后服务的一些理论研究仍在初步发展阶段,家长焦虑如何缓解,课后服务如何减负增效,新时代新青年如何培养,校外辅导机构如何转型发展等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出解释。所以“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4.2. 分析
“双减”政策对校外辅导机构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教培行业失业人员深层次感知减负政策,再就业理性选择岗位 [8] 。校外教育辅导机构之前的薪资主要来源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失业者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结合自身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目前来看这些人群仍然面临多种选择:其一,转换择业方向:从业人员可以从学科类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或者成人教育等领域;其二,转换择业的区域:大多数公立学校学校不断增强优秀教师的选聘力度,从业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应聘在编教师等岗位;其三,重新定位自身,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寻找新的职业岗位。
4.3. 结论
无论教培行业如何转型,不变的一点是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仍然被给予厚望,未来几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欧洲是教育科技投资的主要市场。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在线化程度,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5. 总结
“双减”政策作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出台背景以及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辅导机构的影响。“双减”可能是将焦点转向非学历性质的素质教育,那么兴趣教育、素质教育等是否会成为资本瞄准的另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文章引用
李添钰,崔晓晓. 小学“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 ——以xx小学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Primary Schools—Taking xx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4, 14(03): 767-77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3442
参考文献
- 1. 甘皙. “双减”之下, 教培从业者该去向何方[J]. 决策探索(上), 2021(9): 26-27.
- 2. 宋吉述. “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思路[J]. 中国出版, 2021(20): 14-18.
- 3. 马开剑, 王光明, 方芳, 张冉, 艾巧珍, 李廷洲.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14.
- 4. 于川, 杨丽乐.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J/OL]. 当代教育论坛: 1-12, 2021-12-30.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11105.001
- 5. 范一斐. 做“儿童友好型”家庭里的“智慧型家长”——“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J]. 杭州, 2021(18): 66-67.
- 6. 宋吉述. “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思路[J]. 中国出版, 2021(20): 14-18.
- 7. 周洪宇. “双减”政策落地应回归立德树人初心[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2): 2.
- 8. 余晖. “双减”时代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回归与公平性隐忧[J]. 南京社会科学, 2021(12): 145-153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