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6553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5484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困境与实践路径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邓雪梅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7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摘要
宪法规定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观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时代困境。本文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时代困境,并从国家、学校、社会、个人四个层面探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

The Predica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ractical Path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20 Guiding Principles
Xuemei De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pr. 27th, 2023; accepted: May 24th, 2023; published: May 31st, 2023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 stipulates that citizens have obligations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lso repeatedly mentioned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s builders of the new era, providi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nat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implement overall national outlook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era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dilemma. In this paper, age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and from the state,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four aspects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path.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The Party’s 20 Spiri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 。除此之外,“国家安全”这个话题在党的会议中屡次被提到。由此可见,国家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安全保障。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肩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基于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
2.1.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社会和谐,还会影响人民的幸福感。中国被称作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无疑得益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到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2] 。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念有明显的差异。而大学生是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和行为影响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现。基于此,要落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
2.2.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其风险意识,并在行动中自觉践行维护国家安全。因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重要的人才资源,其思想、行为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比如,当大学生接收到有关国家安全的知识之后,不仅有助于其爱国主义情感,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在行动中践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也能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将有关信息传递给身边的人,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广泛传播。同时,社会中总有一些负面因素存在,面临着民族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如果大学生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3.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
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也关乎每一个个人的发展。高校肩负时代使命,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各地区及全国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不能单纯教会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首先,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要求大学生掌握有关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相关政策及相关研究等。其次,大学生应该对国家安全有正确的认知,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认同我国的国家安全政策。最后,行动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大学生要付诸行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
3.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表现出时代特征,出现了一些新的困境亟待解决,主要受外部因素和高校内部的影响。
3.1. 外部因素
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多变,再加之互联网的兴起,在外部因素中,主要是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和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阻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1) 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也逐渐在世界其他国家传播开来。近年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通过电影、书籍、商业活动、大众传媒等多渠道传播至大学生。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事物具有两面性。不可否认多元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确能产生正面的作用,比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并富有创造性,也会增加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但大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国家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定,当多元文化价值观中夹杂着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信息时,这就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甚至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不利的影响。
2) 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便捷性和多样性,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精神乐园。对于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不仅拓宽了学习手段,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网络信息也具有虚拟性、低俗性、不确定性等不良倾向。人们在网络上轻松就能发布虚假、错误信息,有的人受利益的驱使,为了博得大众的眼球,常常会发布一些低俗化的信息,甚至夹杂着危害国家安全的不良信息,比如丑化英雄烈士,泄露国家秘密,破坏民族团结等。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如果对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也不了解就很有可能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或者漠视违法和不良信息,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无知而跟风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由此可见,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这正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3.2. 高校内部
在高校内部,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够全面,未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且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等 [3] 都是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
1) 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虽然,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世界局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很多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却呈现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状态。首先,大学生防范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意识薄弱。少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非常安全,因为我国综合国力强大,不存在安全问题。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社会经历较少,生活比较单纯,所以很容易被怀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无意之中泄露我国的国家机密。比如,一些境外间谍通常运用金钱诱惑、感情拉拢、美色诱惑等手段利用大学生获取国家机密。或以“民族认同”为切入点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企图造成民族分裂。其次,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对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也不清楚。最后,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安全。如果大学生不了解相关法律,当被违法分子利用时很可能做出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2) 未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但是,要将这些文件措施落实到基层仍需要一段时间。现实情况是高校中的校领导和教师并未将国家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没有明确的职责部门,也没有单独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是在军事理论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中开展。而且,国家安全教育教师也主要由思政课教师担任,亟需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水平强的教师队伍。最后,国家安全教育暂未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窄化,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总之,亟需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
3) 国家安全教育方法单一
具有针对性、生活性、趣味性的教育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家安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或政府关于国家安全的大政方针,还要产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 [4] ,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教育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甚至有的教师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缺少实践锻炼,未关注到“第二课堂”的作用。在这种单向的传输方式之下,学生很难直接体验到知识和技能,更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感情,所以,很多学生只能掌握与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基础知识,却难以产生共鸣,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而久之,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好奇心也不复存在了,甚至有的同学漠视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不良行为。由此可见,国家安全教育方法单一这一困境亟需改变,否则会影响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4.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关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个层面入手,积极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4.1. 国家层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治理体系
确保公共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发挥指导性和推动性作用。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文件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组织管理、后备保障等问题,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其次,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是经过大学四年的教育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这正如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说,国家安全教育应当重视大中小学一体化。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常识的掌握;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基本内涵的掌握;大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维护国家安全。再次,鼓励社会各界合力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方面,对于主动助力国家安全教育的社会力量予以相应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地区、本民族中有利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比如,维护国家安全的先进人物事迹、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5] ,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总而言之,国家层面,要积极构建国家安全教育治理体系,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性和保障性作用,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序开展。
4.2. 社会层面:提供国家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
虽说,学校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体,但社会中的事业单位、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以及家庭也应当配合学校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首先,互联网作为时下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那么相关企业就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担国家安全的宣传工作,及时报道热点事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言论及时批驳,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其次,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应当创作一些既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又能宣传国家安全教育的影视作品,比如《湄公河行动》、《对手》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由此,大学生能在课堂中学习相关国家安全教育知识,也能在影视作品的情境中运用。再次,各企事业单位要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自身的性质积极发掘国家安全教育资源。比如,国家文物局可以准备相关的展览邀请大学生参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先辈们为国家安全做出的贡献。最后,家庭也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开展的重要力量。家庭成员要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并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寒暑假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带大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观看红色旅游景点等手段熏陶学生。
4.3. 学校层面: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方法,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
学校要发挥好自身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总体国家观的指导之下,建设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首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重视在职教师从事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和相关研究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定期来学校开讲座,为学生普及国家安全教育常识。其次,教师要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之情。在课堂中,教师要使用新媒体技术创设具体情境,为学生讲解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比如,走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红色革命基地、国家安全宣讲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不仅要以公开、直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还要发现班级、学校中有助于国家安全教育的隐性因素,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估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二是评价主体要多样化,学生、其他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参加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做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4. 学生层面: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认知是情感的基础,而情感又影响认知的提高。大学生要具有国家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动力。如果,大学生没有国家荣誉感和责任心,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可能会选择个人利益,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举动。大学生要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了解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只有当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国家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才能了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练就识别违法陷阱的慧眼,才能及时辨别违法分子的行为,抵御违法分子的诱骗。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并认同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把国家安危、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不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比如,散步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非法使用间谍专业器材等。最后,在德育过程的四环节——知情意行中,行是关键和目的。大学生要在行动中维护国家安全。一是,自己不能做危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比如,泄露国家机密等行为。二是当国家机关需要配合时要予以协助,积极配合工作。三是当发现他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要勇于制止,以国家利益为重。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要形成教育合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只有军民携起手来共筑新世纪国防长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充满希望。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文章引用
邓雪梅.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困境与实践路径——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The Predica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ractical Path—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20 Guiding Principles[J]. 教育进展, 2023, 13(05): 3077-30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84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52.
-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11.
- 3. 欧兆祎, 杨影.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3): 162-164.
- 4.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课题组、傅小强.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国家安全新征程[J]. 国家安全研究, 2022(5): 5-19.
- 5. 马乔恩, 吴玉军.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1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