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0  No. 05 ( 2020 ), Article ID: 38740 , 5 pages
10.12677/SD.2020.105096

乡村振兴讲堂背景动因及长效机制 建构研究

——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

马龙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11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4日

摘要

衢州有42%的人口、57%的党员在农村。为全面破题新时代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衢州市从2019年6月开始,围绕“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的功能定位,在乡村基层创新开办1438个乡村振兴讲堂。以乡村振兴讲堂为中心,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组建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大力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架构体系。本文以“三主定位”和“五位一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浅析衢州市如何建构乡村振兴讲堂,助推“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讲堂,衢州市,五位一体

Research on the Background Motivation and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Hall

—Take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ong Ma

Quzhou College and Technology, Quzhou Zhejiang

Received: Nov. 2nd, 2020; accepted: Nov. 17th, 2020; published: Nov. 24th, 2020

ABSTRACT

Quzhou has 42% of the population and 57% of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break the topic of the mass education of rural party members in the new era,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level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Quzhou City will start from June 2019 and focus on “the main front of thematic education, the main platfor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main carrier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1438 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halls were opened at the rural grassroots level.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hall as the center,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were strengthen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ll-media smart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ege was open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ty building demonstration group was construct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were cultivated, and the party building l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one in one” architecture system was initially forme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hree main positioning” and “five in on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d point, how to construct a 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hall in Quzhou City is discuss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vibrant new Quzhou and a beautiful large garden” is promoted.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Quzhou City, Five in One Mechanism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年,决战脱贫攻坚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农民有体面,小康才能全面。农村党员群众教育是全面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衢州258万人口中,农民占42%,15万名党员中,57%在农村,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尤其重要。衢州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市兴办乡村振兴讲堂,全面破题新时代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助力农村高水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每一个农民群众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 [2]。

2. 乡村振兴讲堂目标定位:“三主定位”

1) 两个课题,长效落地。发挥政治教育功能,打造主题教育主阵地。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对标学习农房管控、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先进典型,推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实现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有效落地。作为“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如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荷塘村“荷韵研学”讲堂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荷塘村村办一楼建立警示教育馆,包括案例警示篇、专题政治篇、建章立制篇、由乱到治篇等四部分板块。通过展览,利用“身边”典型案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进一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在荷塘村村办二楼建立主题教育馆,以学习身边的优秀党员为主题,主要列举了谢高华、贵海良、胡兆富“三老”的事迹 [3]。

2) 服务产业,推动发展。发挥产业培育功能,打造乡村振兴主平台。树立讲堂就是产业,办好乡村振兴讲堂就是培育农村产业的理念,全力聚焦“两进两回”主动做好服务,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推动产业发展、传播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支持,推动农民转型、农村振兴。选聘在外能人、知名乡贤、兴村民师、致富能人,依托乡村振兴讲堂开展产业培训、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一讲堂一产业,一讲堂一特色。如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湖南村“三味”讲堂以“农产品产销”为重点,由“企村户”联合办学,将教学与农产品的种植、收购、销售紧密结合,打造出有“土”味接地气的“衢姜”讲堂,有“鲜”味在身边的“流动”讲堂,有“甜”味促增收的“致富”讲堂,有效破解了乡村散户优质农产品的销售难题,探索出一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3) 基层治理,多元发力。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打造基层治理主载体。认真贯彻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上治理党课、联村团长解读治理政策、乡村干部分享治理经验常态化制度,深入开展调矛盾、议村规、解民忧、谋发展等系列活动,推动“三联工程”、包乡走村深化“三服务”等制度走深走实,打通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市乡村振兴建设需要,通过功能定位升格、平台系统重构,把乡村振兴讲堂进一步升级打造成为党建治理大花园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系统集成的大平台。如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石敢当”讲堂乘着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春风,结合“团结一心,坚如磐石”的族训,利用“石湾学礼”“点石成金”“石话石说”等现场教学点,围绕拆违整治、庭院打造、理论巡讲、技能培训等内容开展教学。同时,邀请小南海镇、县农业农村局、衢报传媒教育培训中心开设精品课程“乡村美容师”,对公共空间进行“一排树篱、一面花墙、一块菜地”的共性布局,充分挖掘家庭文化内涵,结合衢州有礼等人文元素进行个性布景,打造出一批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微田园”。

3. 乡村振兴讲堂架构体系:“五位一体”

乡村振兴讲堂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大平台大整合大融合,是把各条线上资源整合起来,收指成拳、聚同化异、整合做大、融合做强,最终实现1 + 1 > 2的效果。通过乡村振兴讲堂,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乡村振兴特色人才“五位一体”共同打造党建治理大花园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系统集成大平台。

1) 做实乡村振兴讲堂。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人口基数、区域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情况,分层分类,科学安排建设规模和形态。其中,乡镇(街道)建设乡村振兴中心讲堂;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单独建设乡村振兴讲堂;500人~1500人的行政村单独建设乡村振兴讲堂,或者与其他村开展联合办学;500人以下的行政村以联合办学为主。乡村振兴讲堂落实教学场地、讲堂标识、管理人员、施教设备、师资配备、教学教材、运行机制、学习活动“八有”标准,推进工作规范化。依托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打造特色讲堂。以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为样本,依托现有的乡村振兴中心讲堂、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市场等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综合体,全方位、多要素服务乡村振兴 [4] [5]。

2) 做强乡村振兴学院。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市委党校、市电大设立分校区,县级依托电大、党校、中职学校成立分院,形成“1 + 2 + N”架构。发挥资源统筹职能,从基层群众所需出发,分层分类充实教材库和师资库,每年充实涉农实用教材,动态优化调整市级讲师。发挥服务培训职能,根据教学需要,牵头组织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课程,重点做好骨干讲师素质提升和高素质农民产业知识培训,组建“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联盟”,鼓励支持衢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创新。发挥实践推广职能,深入基层乡村振兴讲堂开展业务指导,持续抓好各类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建成市级教学实训基地和县级教学实训基地,为乡村振兴讲堂提供各类教学样本。发挥理论研究职能,组建乡村振兴智库,围绕“五大振兴”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围绕乡村振兴讲堂“五位一体”开展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为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咨询。

3) 做优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聚焦“大融合大教育大服务大管理”目标,打造联通党员群众需求端和教育服务供给端的全媒体智慧平台,切实提升群众使用率。推动信息平台整合融合,优化无线衢州APP乡村振兴讲堂模块,联通“基层治理四平台”、村情通、阿里村播等信息平台,链接“浙里办”和“政企通”办事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资讯互通,为乡村基层提供教育培训、查阅政策、自主办事等各类数字化服务。开通“三年”活动和村社组织换届专栏,及时发布“三年”活动资讯、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政策以及村社组织换届最新精神。开辟在线交流互动模块,实时收集群众需求,落实分头交办机制,对需求服务综合性项目统一提交市营商办办理,一般性问题流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强化本土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制作精品视频课程,运维好乡村振兴讲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送短视频。建好在线师资库,健全落实讲师星级动态考评管理机制,并将星级评定与课酬相挂钩。各乡村振兴讲堂一半以上的讲师通过线上师资库邀请落实。

4) 做精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认真抓好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建设,开展星级考评验收,全面建成市级精品示范带和县(市、区)所有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并按照“每条示范带上形成特色品牌”的要求,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形成一批特色品牌。统筹党建示范带上各项产业资源、培训资源、名师资源、项目资源,挖掘特色师资力量、打造基层实训基地,为乡村振兴讲堂提供教学素材、本土人才、户外课堂。乡村振兴综合体、乡村振兴学院分院、乡镇中心讲堂原则上都要建在示范带上。注重围绕示范带布局技能培训、电商销售、金融政策等产业讲堂,每个区块形成1张特色讲堂地图。结合“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做好绿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示范带上落地项目的保障服务,并推动“五千工程”的千个项目在示范带上集聚,乡村振兴讲堂产业培育成果首先在示范带上转化利用 [6] [7]。

5) 做大乡村振兴特色人才队伍。按照乡村振兴“五千工程”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发展计划,每年评选“乡村百师”,建设市级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工作室,引聚一批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持续推进乡贤回归工程,吸引乡贤带资金、带项目、带团队、带技术到农村创业创新。继续实施“强乡壮村百团行动”,选派专业针对性强的专家以乡镇为单位,组成专家团到基层服务,引导专家人才向基层一线下沉。依托乡村振兴讲堂,抓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村播能手的培训模式,每年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大赛,选拔和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人才,不断壮大衢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选拔优秀乡村振兴特色人才,担任乡村振兴讲堂讲师。

4.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长效机制

围绕土地、劳动力、人才和资金等农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以确保和扩大农民的收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中需要讨论的核心课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积极探索如何振兴零散的农地经营权,培育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增强集体经济,实行宅基地“三权分离”的做法,在共享经济的带动下,促进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完善有利于人才回流农村的机制,为农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人才和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真正推动力,是农村振兴的最关键核心要素。要积极探索人才下沉机制,继续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投资农村振兴。创新农民返乡就业和创业的专业服务机制,引导更多农民工用资金和技术返乡参与农村建设。创新针对当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服务机制,以增强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并培养新的专业农民。

创新农村振兴投融资体制,为农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农村振兴不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必须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资本投资的联合,以获得持续而充足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万家企业”与“万家村”的共同发展,引导企业资金下乡;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村投资收益,继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讲堂把原本分散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讲的课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因此参与度很高。后续还要通过功能定位迭代升格,对乡村振兴讲堂进行平台系统重构升级,实现职能集成、资源集成、服务集成、信息集成,真正发挥出乡村振兴讲堂在市域治理、乡村基层治理中的主载体作用 [8] [9]。

文章引用

马 龙. 乡村振兴讲堂背景动因及长效机制建构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Background Motivation and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ecture Hall—Take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可持续发展, 2020, 10(05): 792-796. https://doi.org/10.12677/SD.2020.105096

参考文献

  1. 1. 滕常勇, 李朋.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8): 235-236.

  2. 2. 张晓山.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1): 114-121.

  3. 3. 何百林. 老人物典型的新时代解读——以《金华日报》“改革先锋谢高华”系列报道为例[J]. 新闻战线, 2019(8): 23-25.

  4. 4. 戴双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8): 13-16.

  5. 5. 陈飞, 刘亚男. 浙江桐庐建设美丽乡村, 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思考[J]. 中国财政, 2019, 778(5): 23-25.

  6. 6. 郭险峰. 构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综合机制[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4): 74-76.

  7. 7. 郑金辉, 李露.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的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9): 53-55.

  8. 8. 茹蕾, 杨光. 日本乡村振兴战略借鉴及政策建议[J]. 世界农业, 2019, 479(3): 92-95.

  9. 9. 王宁.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 381(9): 48-5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