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7527 , 8 pages
10.12677/AE.2022.1211658

王阳明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

许超杰,郑梦雪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28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7日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更加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热点。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对儿童教育有独到见解。他从儿童兴趣出发,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强调家庭教育应当以伦理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兴趣志向为内容,以创设情境、融教育于诗歌、阅读为方法。王阳明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王阳明,儿童教育,顺应天性

Wang Yangming’s Thoughts on Family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Chaojie Xu, Mengxue Zhe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Shaox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oxing Zhejiang

Received: Oct. 1st, 2022; accepted: Oct. 28th, 2022; published: Nov. 7th, 2022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pub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How to carry out family education effectively becomes a hot spot in education research. As a famous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Wang Yangming has unique views on children education. His education idea is based on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social reality at that time. He stressed that the content of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be ethics, standard daily action, interests and aspirations. He put forward the family education method of creating situation, integrating education into poetry and reading. Wang Yangming’s family education idea is helpful and meaning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Wang Yangming,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Follow Natur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家训传递千年,浸染着中华文脉。千年来,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一生的受教育过程中起基石作用,在家庭幸福、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从个人角度看,家庭作为孩子接触的第一个成长环境,也是其一生中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从社会角度看,家庭作为最小社会组织,家庭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不同于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和持续性,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党中央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建设。在2019年全国两会的第一天,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后在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2]。特别是“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弄明白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安排孩子回家后的时间,如何教孩子守规矩而不被其反感等等问题成为广大家长的诉求。

凝聚在千年历史中的家庭教育思想结晶,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曾引导着千家万户树立起高尚品德、实现理想信念。对其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展开。而众多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王阳明的家庭教育思想独具匠心。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儿童的培养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糅杂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一众心学思想,囊括了儒释道三教的优良思想,充斥着超脱时代的先进见解,暗合诸多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所提倡的主张。对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分析有助于为“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思路与方法指导。

2. 王阳明家庭教育的内容

2.1. 孝悌之道

2.1.1. 父慈子孝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中有:“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3]。其中父慈子孝是排在家庭教育基本内容中最前列的,是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在王阳明家庭教育的内容中,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王阳明一生基本都在外做官,所以王阳明对儿子的爱都表现在家书上。就算是在征战期间他依然抽出时间,写了《示宪儿》给他11岁的儿子,希望能够通过家人将他的儿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王阳明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其次,王阳明在和妹夫徐爱聊天的过程中也提到过“孝”,徐爱问阳明先生在侍奉父母时要不要讲求细节。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 [4]。王阳明认为子女对父母的孝就应该是合乎天理的,没有个人的私欲。孝顺父母的一些细节不是为了做给他人看,而是出自子女对父母的爱。

2.1.2. 兄友弟恭

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是王阳明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王阳明作为家中长子,十分关注与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他在写给他几个弟弟的信《“严于律己”与弟共勉》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希望他们之间能够一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他希望一个家庭中兄长们要对弟弟妹妹们有厚爱,而弟弟妹妹们也要恭敬地对待兄长。因此王阳明在给儿子写的书正宪扇中写到:“为弟而傲,必不能悌”,旨在告诉儿子要谦逊,敬爱哥哥才是真正做到“悌”。所以王阳明认为家庭和睦的一个必要因素就是兄长有爱,弟弟恭谦,手足情深。

2.2. 立志高远

2.2.1. 立志向上

王阳明始终认为立志是君子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即使是学习各种手艺技能也应该从立志开始。他提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5]。因此,王阳明要求家族子弟从小立志向上。他认为“夫学,莫先于立志。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6]。他将志向看作是人的本源,是一种高级的精气神,就好像树木的根须和水的源头一样重要。所以他说在学习之前要先立下志向,这是才是君子做的事。至于立志的内容,王阳明在年轻时便以提出:科举登第恐怕不能算是最大的事,或许读书成为圣贤才是人生第一件要紧事 [7]。他对子女的期待也不是科举登第,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提到:“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 [8],只是希望子女能够立好自己的志向,发奋上进即可。

2.2.2. 勤学履志

王阳明不仅希望子女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还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实现志向。他说:“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9]。即立志成为高尚的人,就应当发奋勤学。只要是不努力学习的人,一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因此,王阳明对儿子提出了“读书执礼,日进高明,乃吾之望” [10],希望其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王阳明也督促家族子弟多读书:“读书敦行,是所至嘱” [11],告诫他们只有多读书才能达到年轻时自己立下的志向,不要本末倒置去追求功名:“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 [12]。

2.3. 为人处世

2.3.1. 为人从善

王阳明在家庭教育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家人为人善良,做一个好人。他在给儿子的信中教导儿子:“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13]。他说凡是做人,就看这个人的心地善不善,心善的人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他将人比作树的果实,把人心看作是果蒂。如果果实的蒂是烂的,那么果实等不到开花就会下坠,人如果心里不善,那么最终无法走向真正的成功。因此,王阳明要求子女先学做人,做善良的人。

2.3.2. 敦睦亲邻

人在世上首先要与父母、兄妹和谐相处,其次就是要处理好亲邻关系。王阳明非常重视家族子弟与亲邻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亲戚之间有困难要相互帮忙、共度难关,邻居之间要宽厚相待、守望相助。他在贵州做官时还编写了《南赣乡约》,要求同乡的人民在除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外,还要互相帮扶、患难与共、相互劝戒,形成仁厚的乡风:“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共成仁厚之俗” [14]。处理好亲邻之间的关系,是王阳明对家族子弟为人处世的重要要求。

2.3.3. 谨言慎行

在社交场合的言行十分重要,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王阳明推崇君子应该谨慎地说话,小心地做事。在他写给弟弟的诗歌中提到了“见人勿多说,慎默真如愚。接人莫轻率,忠信持谦卑。从来为己学,慎独乃其基” [15]。王阳明希望家人能够养成谨慎说话、小心做事的好习惯,慎言也是为了避免与人交流时太轻率。他还强调了君子应慎独,慎独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王阳明也要求家人们做到慎行,要时刻保持谨慎,不违反道德修养上的原则。

2.3.4. 谦卑待人

王阳明对于“傲慢”很警惕,因此他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待人谦卑很重视。在《示宪儿》中,王阳明就希望儿子能够学习恭谦,戒骄戒躁,不要责怪他人,要能够容忍他人,要有善良的心地。除了要对兄弟恭谦外,王阳明还要求家庭成员能够谦虚卑下地对待家中的仆人,即“当严缉家众,扫除门庭,情静俭朴以自守,谦虚卑下以待人” [12]。谦卑待人能够让生活变得恬静,减少了许多争吵。王阳明多年外出为官不在家中,因此他希望家人能够安稳地生活,严格管理好家庭成员的行为,谦卑地对待任何人,不要徒增麻烦。

3. 王阳明家庭教育的方法

3.1. 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儿童成长的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很大,王阳明曾在《南赣乡约》开头引用荀子的“蓬生蔴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指出儿童在好的成长环境下能够自然茁壮成长,但在污秽的环境中成长却会被污染。在家庭教育中,王阳明提出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的教育方法,他反对营造似监狱般冰冷的环境,他认为“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16]。只用刻板的课程练习强制儿童约束自己,而不用礼仪来诱导他们;只要求他们聪明却不引导他们向善,像囚犯一样对待儿童只能使他们厌恶学习,最终只会阻碍儿童发展。因此,他提出留给孩子自由发展空间,将道德教育融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7]。家长不必整日盯着儿童是否遵守礼仪,而是应每日考察、询问儿童当天有没有情真意切地一直尊敬热爱着父母,每天早晚有没有按照礼节侍奉父母,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如果有就改正,没有则继续保持。其次,王阳明提到“师必严,父必厉……毋纵容,毋闲戏” [18]。他认为父亲必定是严厉的,不能纵容孩子。但父亲对孩子的严厉教导并不是父亲针对孩子,而是父亲的职责所在,父亲在生活中要严格督促孩子遵守各种规矩。当然,父亲在平对孩子还是应当和蔼可亲。王阳明虽然长期外出为官,不在孩子身边,也经常给家中去信,关爱、教导孩子。

3.2. 融意志于诗歌吟唱

“《书》云‘诗言志’,志便是乐的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本。” [19] 在儒家的传统教育中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念和远大的志向的一种方法。但是明代注重八股文,诗歌吟唱学习已经名存实亡,只为了“训练儿童以熟悉四声切字,令知平仄” [20]。但王阳明认为让儿童通过课业学习来培养意志的方法不符合儿童天性喜欢嬉戏的特点,而诗歌吟唱正符合儿童的天性。因此王阳明在家庭教育中重新提出让儿童开展吟唱诗歌的教育方法。他采用“诱”的方法,通过诱导学生吟唱富含儒家礼仪的诗歌,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意志。而且,他还指出“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21],认为诗歌吟唱具有让儿童在蹦跳呼喊中消耗精力,在音节跳动中宣泄不快的效果。最终使儿童心情愉悦、抒发了郁结从而敢于面对困难,拥有坚定的意志。对于诗歌吟唱的方法阳明先生也在《教约》中做了详细介绍,他要求吟唱《诗》时儿童要做到容貌端庄、心平气和,而且吐字要清晰、节奏要均匀,不急躁,不喧闹,不胆怯。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舒服、心平气和的状态。

3.3. 开心智于读书百遍

王阳明在《示宪儿》中第一句就是教导儿子要“勤读书”。在家庭教育中王阳明提出用“讽”的方法。他说:“讽之读书者,非但幵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16]。即教导儿童读书,首要目的是开其心智,让儿童在经典著作中领悟生活常识、孝悌之礼,逐步学会做人的道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 [22]。其次,教导儿童勤读书还能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宣扬他们的志向。王阳明在《教约》中对读书的方式也做了创新,他提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 [23]。由此可见,王阳明的“讽”不是要求多读书,死读书,而是要将书中的内容读透吸收,化为己有。而且长辈需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记忆能力对他们诵读内容做出灵活调整,使得他们学习留有余力,不会感到痛苦。从而让儿童对读书的兴趣越来越高,体会到读书后有收获的成就感。王阳明还要求儿童读书时要专心致志,嘴里朗读的内容要和心里思考的内容一致,反复斟酌一些哲学道理,最终达到熟知礼节和道义并且头脑聪慧的境界。

4. 王阳明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双减”政策出台,一方面要求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保证学生在学校课后服务内完成书面作业。同时,校外学科类补习班一律取缔,要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家长也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担。根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普遍对“双减”持支持态度。有的受访家长支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余培训负担。有的受访家长支持减少机械重复作业和减轻孩子的家庭作业负担。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双减”依旧不能缓解他们的焦虑、甚至加重了焦虑。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些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学历不高,辅导孩子比较吃力,完不成家庭教育的任务。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升学机制仍未改变,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就读差距很大,因此在家里不强迫孩子学习怕被其他学生超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得提着心。那么,“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家长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王阳明的家庭教育理念或许对开展家庭教育有所裨益。

4.1. 合理看待儿童的成长

王阳明在家庭教育中提出了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不要强制要求孩子走科举考试的路,使其能像树木一样舒畅成长的教育思想。阳明先生认为孩子的成长首先要多读书。但他强调读书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要开启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在书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当阳明先生发现儿子正宪读书很笨,没有考取科举才能时,他就在家书中告诉儿子:“书不成,精一艺;可养身,方成器” [18],王阳明认为精通一门才艺也是成器的表现,而不是一味要求正宪去考取功名。

而当下家长普遍持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一事无成的观点,甚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不读书就只能去扫大街”等言论。而“双减”政策下,有孩子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花费较多时间在京剧、二胡、3D打印等课外活动中,引得家长们一阵担忧。阳明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值得现在的家长们学习,家长们应当想明白孩子的出路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评价孩子的标准也不是只有学习成绩一个。先天的基因与后天的环境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业,家长们应该顺应“双减”的潮流,放下功利心,理性确定儿童成长预期,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自己的成长道路。对于非常热爱学习、渴求知识的学生,家长当然要继续鼓励他不断升学;对于厌恶学习或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同学,家长就可以尝试让他学一门感兴趣的手艺,支持他不断钻研下去,也能有所成就。在当今社会中,阳明先生的“精一艺”思想使得每个孩子充分能发展自身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大国工匠。因此,运用王阳明的家庭教育思想,可以促进学生不规避职业教育,选择不同的学业晋升方向,将打破教育内卷、就业道路拥挤的现象,也将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一个前提。

4.2. 重视品行与一般社会行为规范的传递

良好的品行及社会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家教是否成功的直接反映。王阳明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视子女的品行及一般社会品行及行为规范,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他就提出了:“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24]。这些道德品行思想虽然是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但“守仁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他对后辈的道德期望和超越世俗的道德追求,值得后人重视 [25]。”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其中蕴含的修身齐家的道德文化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弥补学校教育重应试教育的缺点。

家长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行首先可以从“孝悌”入手,教导孩子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做人的根本,一个孝悌的孩子必定也会对他人恭谦和善。其次,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循礼仪、养成节约粮食、少玩游戏的好习惯。“循礼仪”不是要做到像西方的贵族一样,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礼节。“节饮食、戒游戏”则是要使孩子节俭粮食、少玩游戏。此外,家长要教导孩子遵守一般社会行为规范,做到不说谎、不贪图利益、不任性、不与人斗气,使其做到待人恭谦、胸有大志、心地善良,为人大气。家长从小重视孩子的品行、传递给孩子一般社会行为规范,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王阳明对品行和社会规范的理解与重视同当代所倡导的“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学习、运用其家庭教育思想有助于加强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配合良好的社会风尚,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

4.3. 侧重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

首先,家长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王阳明在教育孩子要孝顺时,他为孩子树立起一个榜样,先自己做到对父亲孝顺,在家庭里营造出一个道德环境,再教导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教育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行为都要尊敬,不得懈怠。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提出“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生活的榜样必须不断放到儿童的跟前” [26]。当下家长也应意识到儿童会受父母言行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起榜样。但榜样有好的榜样、坏的榜样,而儿童自身无法明确分辨好坏。因此,从孝顺父母开始到坐卧立行家长都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譬如有些家长在家中整日捧着手机,甚至和亲朋好友聚在家中赌博。这些行为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象,长达后很有可能会模仿。家长在教导孩子学习时要自己先放下手机和棋牌,捧起书本,将优秀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展现给孩子。

其次,家庭教育中应当采用引导的方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王阳明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27]。王阳明总结了儿童喜欢嬉戏而不喜欢被约束的身心特点,他将儿童的成长比作草木的发芽,使其舒展畅快地自由成长那么草木就能迅速长出枝条,一旦阻挠其生长那么它就会衰败枯竭。因此王阳明在教育孩子学习礼仪时就提出用引导的方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 [28]。当下家长应注意教育儿童不能向教育成人一般强行灌输思想,而是要逐步引导。家长通过引导孩子做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其主动学习。如诱导孩子吟唱诗歌及适量阅读,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家长要避免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灌输式教育只能将知识填充进孩子的大脑,但不能将精神输入孩子的大脑,没有精神,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不舒畅。而心理不舒畅,身体的发展也会受阻。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最后,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孩子。传统教育过分注重课本教育,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课本知识就是掌握了全部。王阳明虽一生外出为官,在家书中他总是利用生活的琐事教育孩子,甚至于幼儿吃饭穿衣、考时前的注意事项等琐事阳明先生都会严谨地教育孩子。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9]。”因此,当下的家庭教育应融教育于一切生活中。譬如在饭桌上家长可以传授孩子吃饭的礼仪,从落座顺序到如何夹菜都是一门门生活学问;在观看动画片时家长适时对孩子进行提问,启迪孩子的心灵:在与孩子一起运动时,教导孩子持之以恒的品格……这些教育虽然琐碎,却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成分,家长应当潜移默化将教育融入生活。

将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应用到当今家庭中,将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在家庭教育中,随时向孩子传递、学习优秀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而这种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家长无需挖空心思辅导孩子的作业,而是与孩子在日常中共同进步。王阳明的这种教育方法与理念符合了“双减”政策的本意,减轻家庭负担,减缓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家庭的凝聚力,促进家庭和睦发展,推动社会长足进步。

基金项目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地域与学术: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

文章引用

许超杰,郑梦雪. 王阳明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
Wang Yangming’s Thoughts on Family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305-431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658

参考文献

  1. 1. 张妍, 曲铁华. 家庭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现实困境与进路选择[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2(3): 139-150.

  2. 2. 王亦君, 先藕洁.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 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EB/OL]. http://zqb.cyol.com/html/2021-10/25/nw.D110000zgqnb_20211025_1-04.htm, 2021-10-25.

  3. 3. 程俊英. 诗经•唐风•鸨羽[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209.

  4. 4. 王阳明. 传习录[M]. 黎业明, 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110.

  5. 5. 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4: 243.

  6. 6.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90.

  7. 7.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001.

  8. 8.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093.

  9. 9.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804.

  10. 10.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091.

  11. 11.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090.

  12. 12.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089.

  13. 13.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829.

  14. 14. 王守仁. 阳明先生集要(下)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15. 15.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813.

  16. 16. 王守仁. 传习录[M]. 孙爱玲, 译.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 338.

  17. 17.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上卷)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89.

  18. 18. 宋小梅. 王守仁家教思想今日谈[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59.

  19. 19.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13.

  20. 20. 赵克生. 童子习礼: 明代社会中的蒙养礼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4): 131-138.

  21. 21.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87.

  22. 22.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上)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6.

  23. 23.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上)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101.

  24. 24.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625.

  25. 25. 张祥浩. 王守仁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67.

  26. 26.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傅任敢,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168.

  27. 27.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87.

  28. 28.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88.

  29. 29. 令狐波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学术交流, 2010(11): 55-5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