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3729 , 9 pages
10.12677/AE.2023.134255

基于实习的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状况调查及学校因素探究

陈玲玲1,刘秋夏2,林雨欣2,陈韶勇3,吴杰丹2,李春梅2*

1南海区机关幼儿园,广东 佛山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广东 佛山

3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广东 佛山

收稿日期:2023年3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10日

摘要

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关乎到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而实习对其职业认同状况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大三、大四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态度、职业意志、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探究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并提出提升其职业认同的学校策略。

关键词

职业认同,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学校因素

Investigation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ternship and School Factors

Lingling Chen1, Qiuxia Liu2, Yuxin Lin2, Shaoyong Chen3, Jiedan Wu2, Chunmei Li2*

1Nanhai District Government Kindergarten, Foshan Guangdong

2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3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Received: Mar. 6th, 2023; accepted: Apr. 3rd, 2023; published: Apr. 10th, 2023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eschool education career, and the internship plays an indelible role in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To this end, this study takes the junior and seni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of Foshan University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professional emotion attitude, professional will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 tendency, and puts forward schoo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words:Professional Identity,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e, School Factor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在法律、财政、相关政策上都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幼师队伍。学前教育师范生作为幼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良好的职业认同是其成长为专业幼师、避免职业怀疑的前提。因此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是从源头上确保幼师队伍稳步增长的有效措施。而学校与教育实践作为影响学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分析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其职业认同,为未来职业发展与规划做好准备。此外,还能为学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安排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针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上,且大多着重关注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李波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影响因素有薪资待遇、编制数量和社会认同度 [1] 。许晓辉发现功利和是经济报酬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在校生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 [2] 。李鸾芳从年级差异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情况 [3] 。国外学者则更关注学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GIBSON探讨了早期儿童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如何随意产生的 [4] 。Weber, S. et al.发现实习经验会对准教师职业认同产生影响 [5] 。Samuel发现实习经历对师范教师的职业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6] 。

1.3. 基本理论

1.3.1. 认同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人如果能顺利解决在每个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就能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如若不能就会出现认同危机。职业认同危机从属于认同危机,是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否定。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危机可以理解为其对未来自身所从事的幼教职业价值的否定态度。

1.3.2.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解释为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把握,是对某一任务的胜任感与自尊、自信等方面的感受。学前教育师范生自我效能感指其对其自身未来从事幼教事业的一种能力判断,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

2. 问卷编制

本研究参考魏淑华 [7] 等人所编制的职业认同量表,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态度、职业意志、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出发制作了主问卷和附加卷,并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记分法来计分。运用SPSS22.0对问卷进行检验后发现,主问卷和附加卷信度检验结果分别为0.929、0.916,效度检验结果分别为0.876、0.789,这表明两份问卷的信度、效度都较理想。

3. 基于实习的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状况调查

本研究对职业认同得分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1~2表示等级为极差;2~3表示等级为差;3~4表示等级为良好,4~5分表示等级为优秀。

3.1. 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分析

3.1.1. 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不理想

分析可知,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得分仅为3.293,十分接近中值,等级评定为“良好”。根据得分情况可知,四个维度得分情况由高到低分别是: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情感态度、职业认知、职业意志,得分都不高。其中,职业意志维度得分仅为2.491,尚且达不到中值,等级评定仅为“差”,其他三个维度等级可评定为“良好”。再仔细观察各维度得分情况可以发现,各维度得分最小值都为1分,也就是最低分,这表示存在部分师范生职业认同为等级“极差”的情况。综合来看,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并不理想。

3.1.2. 职业认同知情意三维度认同较低

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态度以及职业意志这三个维度中,共有7道题目存在较低等级却占比最大的选项,其中职业认知占1道题,为A4;职业情感态度占2道题,为B1、B3;职业意志占4道题,为C1~C4。7道题目选择“不确定”或“不同意”的占比大部分在40%以上,其中B3“我喜欢幼儿,为自己将来是幼儿教师而自豪”选择“不确定”的选项占比更是达到50%,且C2“假设将来条件很苦,我也不会放弃从事幼教事业”与C3“假设将来工作待遇低,我也不会放弃当幼儿教师”两道题目选择“不同意”选项的占比最大,分别为41.3%和42.39%。可见,大多数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态度以及职业意志三个维度上存在职业认同不良的情况,如表1所示。

3.2. 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3.2.1. 各维度职业认同提升不明显

基于实习情况,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各维度进行年级对比可以发现,除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由3.943升为4.003,即大三的“良好”等级升为“优秀”等级之外,其他三个维度并无等级提升。其中,职业认知与职业情感仍然非常接近中值,为“良好”等级,职业意志任低于中值,等级为“差”。四个维度的数据在大三、大四师范生之间的差值分别为0.307、0.063、0.121、0.06,总职业认同提升0.11分。可见,大三、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不仅是在各职业认同维度上,还是总的职业认同情况上,都没有明显提升,如表2所示。

Table 1. Low scor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表1. 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低分题项

Table 2.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表2. 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差异情况

3.2.2. 具体细项呈现职业认同下降趋势

在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各题项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大四师范生较之大三师范生在大部分题项上呈现职业认同倒退的现象。在A4、B2以及C4三道题目选项百分比可以看出,大四师范生较之大三师范生出现了明显的职业认同下降趋势,占比最高的选项分别由“同意”转为“不确定”、“非常同意”转为“同意”、“不确定”转为“不同意”,都是由较高一级转为较低一级,题目C4甚至出现大四师范生选择“不同意”占比最大的情况。此外,“同意”选项占比最高的题目有B4、C5、D1~D5共7道题,其中,除题目B4大四师范生选择“同意”项的占比高于大三师范生、D5题目两年级占比相同之外,其余5道题目均为大三师范生选择“同意”项的占比高于大四师范生,也就是说,在这5道题目中存在大四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低于大三师范生的现象;“不确定”选项占比最高的题目有A5、B1、B3、C1共4道题目,这四道均存在大四师范生选择“不确定”项的占比高于大三师范生的情况,可见,在这些题目中存在大四师范生职业认同降低的情况;“不同意”选项占比最高的题目有C2、C3共2 道题目,两道题目均是选择“不同意”向占比大四高于大三的情况,可见在这2道题中大四师范生职业认同存在明显下降的情况。综合上述分析,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较之大三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情况不仅存在提升程度低的情况,还在具体细项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如表3所示。

Table 3. All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表3. 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各维度情况

4. 影响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学校因素分析

4.1. 对学校因素的总体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大四师范生对学校相关设置认同程度的总体得分为3.491,为“良好”等级,且六个子维度的得分也均介于3与4之间,都为“良好”等级。各个维度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可列为:3.781 > 3.516 > 3.477 > 3.464 > 3.445 > 3.254,即授课教师 > 硬件设施 > 校园文化 > 培养目标 > 课程设置 > 实习安排,其中,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对授课教师的认同程度最高,对学校的实习安排认同程度最低。总体上看,除授课教师维度得分相对较高外,其他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与学校因素的总体得分都较为接近均值,得分等级并不算高。也就是说,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对学校相关设置的认同或满意程度并不高。

4.2. 对学校因素的各维度分析

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学校因素分别和实习安排、授课教师、课程设置、硬件设施、校园文化以及培养目标共6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相关系数值均呈现大于0.01水平的显著性,可知学校因素与各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按相关性高低对各维度进行排序,可得:培养目标 > 实习安排 > 校园文化 > 课程设置 > 硬件设施 > 授课教师。

64名已实习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大部分题目中选择“同意”选项的占比最高,选择“非常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两个选项的占比比较少。其中,授课教师维度选择“同意”及以上选项占比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培养目标、硬件设施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维度选择“不确定”及以下选项的总占比均将近50%;校园文化维度选择“同意”及以上选项占比低于50%;在实习安排维度,四道题目选择“不同意”选项的占比最高,选择“非常同意”选项的占比均为0%,选择“不同意”选项的占比均高于10%,且均有“非常不同意”选项。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学前教育已实习大四师范生对授课教师较为满意,对培养目标、硬件设施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维度的学校设置认同较为一般,对校园文化认同程度较不好,对实习安排最不满意。由此可见,从学校层面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就必须对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实习安排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如表4所示。

Table 4. Ansquestions in additional volumes

表4. 附加卷各题目答题情况

5. 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学校策略

5.1. 制定清晰培养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培养目标在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学校因素中相关性最高,但该维度的得分却较低,仅有3.464分,且在具体题项中,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表示不清楚或不认可。结合访谈可知,大部分学前教育师范生至今依然不能清楚知道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院校并无设置培养目标。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培养目标太过繁冗,不易理解与记忆。因此,本研究认为,院校可以在已有培养目标基础上,将相关内容进行简化。可根据专业特色编制为朗朗上口的童谣、诗句或者言简意赅的成语,以便本专业同学快速理解。再者,院校应加强对培养目标的宣传。可以从大一新生开始,通过视频宣传、专业演讲会、专业介绍会、师兄师姐说专业、班主任介绍等诸多方式进行宣传,让师范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5.2.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在“学校教书育人、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实习过程中发挥着很强的示范作用”以及“学校开展的教育类竞赛(如教师技能大赛)和职业规划讲座对我实习的帮助很大”两道题目中,均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不确定”或“不同意”。结合访谈可知,许多同学认为平时与老师接触不密切,学校内与学前教育专业直接相关的比赛也很少。因此,本研究认为学院可以借鉴研究生院举办的“十佳师生”比赛,设置本科组与宣传良好师生关系的有关的比赛,也可以以视频或推文等形式,在学院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营造出“尊师重道”、“教书育人”的校园氛围。此外,学院还应加大学前教育相关比赛的举办力度,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相关技能的评比,可以举办诸如学科知识竞赛、蒙台梭利操作竞赛、舞蹈竞赛、美术竞赛、钢琴竞赛、声乐竞赛等相关比赛,并且不能虚于形式,要关注学生相关技能的提升进度。

5.3. 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院校的硬件设施表示较为满意。但在访谈中有部分同学表示,存在钢琴室内多台钢琴和耳机失灵,没有专属舞蹈练功房,电脑室多台电脑损坏以及知网无下载论文权限等问题。硬件设施是师范生提升专业技能的必要物质条件,据此,建议院校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钢琴室的钢琴进行调试与检查,对已损坏的耳机进行维修或重新购置;根据专业需求,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室,以便学生进行日常训练;电脑室也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满足学生上课时的用机需求;学校图书馆也要经常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丰富数据库,按需购买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权限。

5.4.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访谈结果,大部分学前教育师范生表示专业课程设置丰富,但存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不合理、课程授课学期安排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合理等问题。大部分学前教育同学表示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很少;许多大四师范生认为大四精力少,应该学习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以便为接下来实习与工作做准备,认为不应该在大四时学习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英美文化课程》;也有师范生表示自己在大一时学习乐理课(属于理论课不需要进行实操),但直到大三时才学习钢琴课,导致大三时相关乐理知识已全然忘记,认为课程衔接极不合理。对此,本研究认为,院校应该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合理调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既要学理论,也要重实践;还要根据不同学年的变化进行课程安排,将公共课程设置在大一大二时,将专业课程主要设置在大三大四时,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精力与需求;此外,要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注意不要将有关联的课程切分开来,如可以将乐理课与钢琴课设置在一起,将声乐课与弹唱课设置在相互衔接的学期。

5.5. 切实完善实习计划

教育实习是影响职业认同的重要前置因素。结合问卷与访谈数据可知,大四学前教育师范生对院校的实习安排最不满意,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实习经历使自己不想从事幼教行业。可见,学校对实习的相关安排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因此,本研究认为,院校应在实习前遴选出多所高质量的实习单位,组织指导老师前往实习单位进行考察,沟通相应的实习任务与计划,并提前组织师范生学习相关实习技能与经验,还应该充分考虑实习生们的合理需求,以确保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双向接受;在实习过程中,院校还应安排指导老师定期前往实习单位观察、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及时接受实习生的合理实习反馈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对师范生所遇到的实习困难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记录,从而不断完善实习计划;在实习结束后,要组织实习生编写实习日志、实习感悟、听课记录等相关资料,帮助师范生总结实习经验,还要及时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实习单位对师范生实习情况的反馈,从而总结并完善实习经验。

文章引用

陈玲玲,刘秋夏,林雨欣,陈韶勇,吴杰丹,李春梅. 基于实习的本科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状况调查及学校因素探究
Investigation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nternship and School Factors[J]. 教育进展, 2023, 13(04): 1605-161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255

参考文献

  1. 1. 李波.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途径分析[J]. 现代职业育, 2020(3): 200-201.

  2. 2. 许晓晖, 韩佳伶, 严钰.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3): 29-33.

  3. 3. 李鸾芳.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 科教文汇, 2015(20): 140-142.

  4. 4. Gibson, M. (2013) ‘I Want to Educate School-Age Children’: Producing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14, 127-137. https://doi.org/10.2304/ciec.2013.14.2.127

  5. 5. Weber, S., et al. (1995) Drawing Ourselves into Teaching: Study-ing the Images that Shape and Distort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18-22 April 1995.

  6. 6. Samuel, M. and Stephens, D. (2000) Critical Dialogues with Self: Devel-oping Teacher Identities and Roles—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n Student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 475-491. https://doi.org/10.1016/S0883-0355(00)00030-6

  7. 7. 魏淑华, 山显光. 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32(3): 15-17.

  8.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