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8550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7662
发挥英雄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姚姣姣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收稿日期:2023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2日

摘要
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榜样示范功能、精神引领的功能。本文主要针对英雄人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遇到的挑战。为此,通过捍卫英雄,尊重英雄;重视英雄个性化塑造,提高英雄的个体辨识度;创新方式,讲好英雄故事的途径,进一步发挥英雄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
英雄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Hero’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iaojiao Yao
College of Marxism,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Jun. 5th, 2023; accepted: Jul. 3rd, 2023; published: Jul. 12th, 2023

ABSTRACT
Hero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function of value-oriented, value-oriented, spirit-oriented function. This paper aims at the challenge of the integration of hero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historical nihilism, through defending and respecting hero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ersonalized shaping of heroes, improving the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of heroes, innovating ways, telling hero stories, and further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eroes.
Keywords:He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五四运动中的伟大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讲话,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气,从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所谓英雄人物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的在世或者牺牲的杰出代表人物,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他们用坚定的信仰、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贯通古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抱着视死如归、忠贞爱国的英雄气概和义无反顾、临危不惧的豪迈气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标志,也是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反映。因此,把英雄人物有效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对于受教育者的政治认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英雄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1. 价值导向功能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英雄并非超凡的存在,只有他们身上体现的英雄精神才能够源远流长。 [2] 英雄精神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信仰精神、奋斗精神,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从英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意识和制度可以正确引导人们走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向往的正确方向时,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功能。通过从英雄人物身上所展现的“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战”的笃定信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从英雄人物身上所传递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每一代人,指引着他们追求理想,并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榜样示范功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3]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高度重视榜样示范对人的塑造作用,曾在多次讲话、会议中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向榜样学习。总体来说,英雄是整个社会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是社会的一种良好的风气,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的一股磅礴的力量。当一个国家以英雄为榜样的时候,就会迸发出一股冲劲。中华民族从建国到富强的艰辛过程中,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都有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怕强暴、不怕强敌、不为敌而不败的豪迈精神。榜样示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的从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的磅礴的精神力量能够发挥榜样示范功能去感染、激励青少年主动参与道德实践,自觉追求集体主义的最高境界“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了道德支持和精神动力。例如:“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40余年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帮助数千名大山里贫困家庭的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人才,她的学生在她的影响下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华坪女高重走恩师路。
2.3. 精神引领功能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英雄的引领。英雄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楷模。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英雄事迹氛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维护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新时代的奋斗者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把弘扬英雄精神转化为建设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更应该以英雄精神为指引,实现让英雄精神引领时代,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精神感召,积极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踏实付出,将英雄精神传承下去。如“革命者视死如归”陈延年;“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焦裕禄;张富清60余年“深藏功与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
3. 发挥英雄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的挑战
3.1. 对部分英雄人物故意抹黑诋毁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是我国活跃的错误思潮之一。其以西方中心论为指导,沿袭唯心史观,抛弃唯物史观,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必然性。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方面的渗透性和危害性尤为突出,主要以丑化和恶意解读历史事实、抹黑和诋毁英烈为主,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其负面影响。 [4] 具体表现如下:1) 肆意恶搞,无端质疑。网络上一些博主为了获得流量、博取粉丝眼球置历史事实不顾,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随意剪裁、拼凑视频和一些标题党打着解密戏说英雄人物的事迹生搬硬套、编造似是而非的英雄故事进行伪科学的解读,并在网络上发布污名化英雄的言论和行为频频抹黑英雄形象。在内容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且这种碎片化是恶意的碎片化,吹毛求疵,以此来掩盖他的功绩,以偏概全,追求完美,造成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诽谤,达到一种诋毁的效果助长历史虚无主义。这方面主要是对革命先烈的诋毁,如火烧邱少云”中的邱少云被火燃烧一动不动有反常识;黄继光的胸膛怎么可能挡住机枪的疯狂射击以及诋毁贬损、嘲讽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和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突发舆情;2) 宣传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部分媒体丧失了基本的道德素质,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味追求商业性,违背实际情况,导致某些报道追求关注度和阅读量,用所谓的标题去吸引人阅读。无疑媒体在这种现象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导致了“英雄事迹不可信”“他人去学我不学”等心态在民众心中蔓延,未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反而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这种违背事实的对英雄人物的宣传不仅会误导对英雄和四史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容易歪曲人们的价值观,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宣传,也影响着青少年儿童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3.2. 对部分英雄人物刻板固化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他们身上伟大的精神是相通的,只有他们的个人事迹、性格等显现出与众不同。因此,在刻画英雄形象和讲述英雄故事时,理应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凸显英雄人物的独特性。通常对英雄人物的刻画和讲述英雄故事着重抓住英雄壮举瞬间细节,进而以此类推其家庭涵养、组织培养、时代背景等英雄成长背景形成一系列的固定公式,这样塑造出的英雄形象千篇一律,导致其英雄形象缺乏独特性。面对这种简单的低层次重复的宣传形式,根本无法满足受众的新鲜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纵观以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海量短视频和影视作品,主要由普通群众记录身边的平民英雄行为,用户剪辑相关电影、电视剧片段,以及以红色英雄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内容组成。对于做自媒体的人而言善于模仿流量好的作品,这样容易获得高流量,吸引众多自媒体人用与该作品相似的创作手法来创作内容,导致英雄形象宣传在内容出现同质化问题,造成人物形象刻板固化。在影视作品中善于给观众一个固化的英雄形象,从而为影片在技术和节奏上进行美学上的改进,让故事的展开更娴熟进而开始演绎一个成长的过程,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愉悦,大多数影片为了提高票房,采取保守的影视制作方法,效仿同类型作品达到稳住票房的效果。继而同质化除了表现在对同一个英雄人物的争先报道,还体现在对作品的拍摄顺序、台词、氛围等在效果上呈现出的相似性。
3.3. 对部分英雄人物的融合方式不突出
英雄人物教学与我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充分意识到了来英雄人物的育人价值,在讲述人物事迹的同时,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伟大精神与良好品质,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前,把英雄人物作为教学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方式不突出主要表现在:1) 方法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思政教师受到内容多课时紧的影响往往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主要对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述,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英雄人物进行了解,长此以往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2) 缺乏创新。部分思政教师对相关的英雄人物素材资源缺少自己的价值判断,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搬到教学中,没有因材施教的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结构,形成很好的联结。如课堂中大部分是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忽视教学素材之间的连贯顺序,在教学中加入了很多相关的英雄人物事迹介绍,以及相关图片、名言,使得课程内容丰富,但是对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很难让学生内化理解,仅仅起到认识的理解作用。
4. 提高英雄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施路径
4.1. 捍卫英雄,崇尚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与事实。” [3] 在对待历史、英雄榜样的态度上,要用调侃替代严谨。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法制建设,为继承中华英烈精神提供强大的法制保证。对烈士的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要坚决制止,确保烈士的姓名、肖像、荣誉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媒体自律,加大监管。在两微一端和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优秀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应加大对于新闻信息真实的审核力度,对于网友发布的评论和视频、文章中带有敏感字眼,及时利用络信息技术进行筛选,从而保证网络环境的清明与和谐,做到恶意言论被屏蔽、网络暴力零死角。同时强化网络警察职责,加强对于相关言论暴力、行为侮辱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于肆意发布抹黑诋毁言论的个人及媒体单位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倒逼抹黑诋毁英雄人物的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烈的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牢记使命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和传承英烈精神。
4.2. 重视个性化塑造,提高辨识度
短视频以“用户多、数量大、速度快”的优势,凭借碎片化的内容、强有力冲击的视听感以及用户参与度高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与宣传中,网络媒体需要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通过其海量的用户群体、内容传播的多元形式以及内容生产的方式多样等优势,让英雄事迹得以有利的传播,让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让英雄精神得以传承。注重对英雄人物的细节的描写,突出形象个性化。 [5]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视频出圈,就不能人云亦云。可以从英雄生活的细微之处出发,借助图像与声音的结合满足受众的感官需求,找好平衡点把握作品传递的内涵,打破时间的局限。针对不同受众进行创作进行精准传播从而刻画富有感情的,真诚的、可亲的人物形象。如在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成为中国军队指挥员面对敌人“跟我上”的符号代表;陈祥榕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王焯冉的“不参军会后悔一辈子”。对英雄人物是有共性的,要想避免内容的同质化要寻找各自最有冲击力的突破口,进行个性化宣传,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不一样”的人物形象。
4.3. 创新方式,讲好英雄故事
英雄人物作为教学素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间相辅相成。因此,将英雄人物融入思政课堂时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对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要创新形式,强调时代化、大众化、新颖化。一方面可以采用“共情化”叙事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对于学生来说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所采用机械的叙事和老套的故事情节进行说教,已过时,虽然能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情绪需求,若思政课教师采用“共情化”叙事并在其中始终坚持“一致性”和“逼真性”的原则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一缺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亲切感。如开展专题报告、讲课外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采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摩和虚拟仿真技术手段等,打造沉浸学习的氛围,强化学生和英雄人物角色互换的体验感,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遗迹,在虚拟仿真环境中体验红军长征的英勇无畏、感受中国人民抢险救灾的无私奉献、分享航天英雄的太空生活等,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及教材外仁人志士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进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认同。另一方面变单向主体为多向主体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主要以思政课教师主体单向灌输式的模式为主,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当单一的灌输变成以相关人员作巡回报告、英雄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等多元主体为学生呈现出多维的可看、可听、可感、可互动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感动中思考、理解英雄精神的深刻内涵,继而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教育作用。
5. 结语
综上,英雄人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英雄人物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时期,我们要以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上指引人们,以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为榜样,培养人们高尚的品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章引用
姚姣姣. 发挥英雄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Hero’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4191-41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662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9-30(01).
- 2. 王培志.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的导向和激励作用[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1, 24(3): 60-62.
- 3. 习近平. 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09-03(002).
- 4. 杨婷.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革命榜样的策略、目的及后果[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1): 86-93.
- 5. 程虹. 短视频视域下英雄形象传播新路径探究[J]. 传播与版权, 2022, 110(7): 59-61.
- 6. 荆跃兰, 程东旺. 思想政治课中英雄人物叙事教学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39):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