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07(2017), Article ID:21364,4 pages
10.12677/ASS.2017.67129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Minnan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Ruiping Yu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Received: Jun. 23rd, 2017; accepted: Jul. 7th, 2017; published: Jul. 14th, 2017

ABSTRACT

Humanistic theory, whose core is human, focuses on human needs, potential and dignity, and advocate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innan culture does not only absorb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but also it has its own uniqu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Minnan culture, that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nature in practicality and profit-seeking, to achieve self in adoration of their homeland, respect to their ancestors and dedication to others, to seek the beauty of life in pursuit harmony with nature.

Keywords:Humanism, Minnan Culture, Spiritual Connotation

人本主义视角下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解读

余瑞萍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漳州

收稿日期:2017年6月23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7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4日

摘 要

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需求、潜能和尊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闽南文化吸纳了中原传统儒家文化,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解读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即在务实逐利中满足人性需求;在崇乡敬祖、奉献他人的行为中实现自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生活的美感。

关键词 :人本主义,闽南文化,精神内涵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问题的提出

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社会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类学家把文化看成是社会全部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本土化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社会习惯等的复合体。而在社会学的视野中,文化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与意义,社会就是由共享某种共同文化的人所组成的。中国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孕育、积累、沉淀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区域性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闽南文化等。作为上起中原文化,下延台湾、海外文化,昭示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的闽南文化,是几千年来闽南人代代相传、极具生命力的文化。

从闽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来看,钟建华,汤漳平(2008)从族群性界定了闽南文化是一种族群文化,具有人情味和文化个性 [1] 。从历史学和区域地理学的角度来界定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两晋南朝、隋唐五代中原河洛汉人南下与闽南原住民交流融合而形成的,经宋元不断吸收阿拉伯等外来文化而臻于成熟,明清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海禁及战乱而大批移民潮汕、浙南、台湾和南洋,从而在中国和东南亚存在的一种文化 [2] 。福建社会科学院的刘登翰研究员(2003)指出闽南文化具有“远儒”和“崇儒”的辩证性、“安土重迁”和“走向海洋”的精神涵化、拼搏开拓和冒险犯难的开拓性、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的现实性、文化守成与开放统一的兼容性五大特点 [3] 。在上述概念中,闽南文化吸纳了中原传统儒家文化,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独特性。而人本主义流派作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显学,注重人的权力、尊严及个性的发展,本文尝试从现代哲学思想流派人本主义的视角解读闽南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以期建构闽南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

2. 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思想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股思潮。所谓人本主义思想,是指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一种学说 [4] 。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自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就有人本思想的萌芽。如早在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前,就有一石刻铭文:“认识你自己。”但这些仅是朴素的不成熟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充满了反对神权的色彩。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人本主义思想反对专制,倡导新社会制度的建构。二战后,为反对法西斯,人道主义盛行,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人本主义思想经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凝练,从朴素的、缺乏论证的状态到现代的自成体系。在现代,人本主义在思想界、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从人性和价值观两个层面进行系统阐述。关于人性,性善论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提倡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认为人性中具有善良性、道德性、建设性、积极性、向上性、可依赖性的价值取向 [5] 。人性向善论坚持人类有机体未来发展的潜能,坚持人有成长和实现的两种倾向。关于价值观,人本主义价值观具有三种理论范式,即自然主义价值观、现象学价值观和存在主义价值观。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兴起于美国,本着 实用主义的立场,人本主义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发展出了实际策略。总之,人本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尊严、需求,立足于人的潜能,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的一股重要思潮,倡导追求自我需求与价值,倡导尊严、价值与平等。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自主核心地位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闽南地区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形式,如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艺术表演、传统仪式等在慢慢减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而只在重要节日时期成为展示、推广的重要内容。如春节时期,漳州市图书馆就在当地的古城举办了一场“邂逅古城”——传统文化技艺展示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和游人驻足观看。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在现实生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只在节日期以表演的形式供人观赏。但是,闽南文化的精神却依然根植于闽南人心中,塑造闽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闽南地区现代化的进程中,因此,运用该视角区探寻现代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便有了更深的意义。

3. 人本主义视角下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人本主义思想尊重人,以人为核心,注重人个性和意识的发展,这与集体主义倾向、讲求礼别尊卑的儒家文化相距甚远,而闽南文化具有双重性,即保留了传统儒家文化,同时也及具备了勇敢、冒险、开拓进取的海洋精神,这种精神的产生依赖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因此,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闽南文化精神内涵就有自身的独特性。

3.1. 在务实逐利中满足人性需求

人本主义人性观和价值观强调人的需求、价值和尊严的重要地位。文艺复兴期间,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西方人努力突破贵族势力、封建势力对民众心灵及行为的桎梏。与此同时,人的思想解放、个性发展及自我实现又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闽南文化吸纳了中原儒家文化,但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闽南人务实逐利的人格特性上。闽南地区地处东南角,远离都城。在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下,闽南人用于开拓进取,探索生存的空间和领域。闽南人自古有拼搏进取的传统,笔者身为闽南人,从小也是听着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长大。这与闽南地区地处东南一隅,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相对中原地区较为薄弱有关,在传统农耕时代,农业无法满足闽南人的生活需求,靠海为生,渔业与对外贸易成为多数闽南人的生活来源。在利益的驱使下,与大自然的搏斗中,闽南人勇于拼搏的人格特性逐渐形成。潘玲娜等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了闽南人的自我意识,闽南人的自我意识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求和内修,外求性包含对外需求,冒险性;内修性包含内在修养,务实性和主动权 [6] 。因此,务实逐利是闽南人的精神品格之一,它与西方倡导的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基本需求是相吻合的。

3.2. 注重人的自我实现,崇乡敬祖,利他奉献

闽南文化的个性特征是具有双重性的,其中尚义性和功利性共生。闽南人在积极进取,与自然抗争,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秉承优秀的传统价值取向。闽南人出海谋生,跨海贸易,移民遍布世界各地。闽南人有着崇乡敬祖的传统,许多华侨虽生活在世界各地,但仍心系家乡,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如爱国华侨陈嘉赓先生在厦门兴办教育等。另外,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闽南人的族群意识强烈,只要家庭有收入,只要经济获得发展,他们就想做些好事,如铺桥修路、修建学堂、扶危济困等。崇乡敬祖、利他奉献的精神品格一直延续至今,广大华侨为闽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丰富和扩展了民众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自然主义价值观是马斯洛和罗杰斯所倡导的一种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架构。他们认为,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心理潜能,包括对真善美和公正等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受人内在固有的动力支配,因而称为自然主义价值观或内在价值观,它的基本出发点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人力图企求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的儒家及道家文化中均呈现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价值体系。纵观儒家思想的逻辑层次,人和、家和、国和、天地和是其思想的核心。“人和”,就是人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友善,不以自我为中心,求大同存小异。“家和”,就是要孝悌:尊敬祖先、长辈、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内和外顺,万事和兴。“国和”,是将家庭和谐推广至整个社会、国与国之间睦邻友好,和谐共处。“天地和”,就是尊重维护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发展,长久共存,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物质和精神的文明成果。道家认为,物各有性,性各不同,人们应该尊重万物自然天性,任其自化,靠万物的自化无为无不为。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冲击着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的关系正在转变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在现代化、科技化的大潮中,现代城市的膨大,人口的激增,造成了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人们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调等问题。闽南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离不开闽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在农业时代,由于缺乏肥沃的土地资源,闽南人民投身于无际的大海,捕鱼和贸易开辟了闽南人生活的模式,在面对自然风险时,闽南人即表现出勇于拼搏的精神特质,又发展出了对于自然的崇敬之情。闽南多神的民间信仰,古树崇拜等均是例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两种精神并未消失殆尽。尊重自然,讲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依然是现代闽南人的追求。闽南人多有拜拜的习俗,信仰的对象主要是为地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如陈元光;为民众舍身忘己的人,如妈祖;当然还包括对自然的崇拜,如村中年岁已久的大树等。在闽南地区的一些城区,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化,但原来村中的古树大树依然保留,老人和孩子们喜欢在树下泡茶、嬉戏、聊天。古树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共同的情感连结纽带,闽南人依旧崇尚一种休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因此,闽南文化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依然力求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中尊重自然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4. 讨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起源西方,在反对神权、推翻君主独裁专制的历史背景中产生,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思想的解放。闽南文化基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悠久历史,吸纳了中原传统儒家文化,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独特性。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闽南文化精神彰显了闽南人既追求利益、自我发展与现实,又注重于自然和谐发展的两面性。

基金项目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闽南文化视野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研究(JB12135S)。

文章引用

余瑞萍. 人本主义视角下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解读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Minnan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07): 909-912.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712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钟建华, 汤漳平. 族群文化: 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3): 8-11.

  2. 2. 胡仓泽. 关于闽南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1): 101-104.

  3. 3. 刘登翰. 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J]. 福建论坛, 2003(5): 79-84.

  4. 4. 黄见德, 等.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研究[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5. 5. 车文博. 人本主义心理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6. 6. 潘玲娜, 赵广平, 高达维. 个体自我意识闽南文化特点的实证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 40-4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