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8 ( 2019 ), Article ID: 31757 , 6 pages
10.12677/ASS.2019.88197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New Era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Based on Cross-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nd Micro-Case Teaching Method

Songbo Zhang, Dan Han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Received: Jul. 29th, 2019; accepted: Aug. 12th, 2019; published: Aug. 19th, 2019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professionals from all aspect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i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so the lag of teaching mode will redu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o some extent, and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the most common educational reform methods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eminar and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dopts the one-way mode of “teacher-teacher-student acceptance”, but the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nd case teaching method both take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one-way teaching mod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ry to achieve “teaching while learn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Tak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ross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nd micro-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op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Key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icro Case, Team Interaction, Teaching Mode

“双创”背景下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

张松波,韩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9日

摘 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专业人才从各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而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当中,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各高校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而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在当前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运用最普遍的教育改革方法是Seminar与案例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而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都以改变这种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力图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本文以经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旨在探索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的交叉运用,希望能够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微案例,团队互动,教学模式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工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经管类专业是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训练营。而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与引导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这一任务相符合的,该模式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要方向。相比之下,课堂教学能够相对稳定地组织、设计并调控教学活动,它能够将课堂教学哲学、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成效与教学审美等集中展现出来,在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方面运用时间最为有效。不同类别的课程有其不同的最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商科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经管类课程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而不利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发展。

案例教学通常采用典型案例情景模拟的授课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开拓能力,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通过参与案例分析可以增加实践训练积累 [1] 。所以,案例教学模式十分契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双创能力培养的需要。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计过程时,学校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解决实践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迅速扎实地掌握经管类课程的重点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但是,目前高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仍然较为显著,一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即使高校已经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哲学观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加强双创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经理管理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案例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应用。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基于团队互动(Seminar教学法)的经管类课程微案例教学方法,旨在探索一种适合经管类课程的新型交叉式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为经管专业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2. 微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采用将典型案例在课堂学习中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真正的站在企业角度结合理论内容来解决实践问题 [3] 。微案例是在满足教学目的和内容需求的基础上,仅选择一个问题,并强调描述的客观性,它要求案例阐述的问题和情景是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发生过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会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案例情节,但是要保证基本思想必须是真实的,且要合乎逻辑并符合课程要求,不能出现单凭主观想象而随意编造的情况。同时,微型案例要根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来提前准备,需要针对性地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并推动课程顺利开展。

经管类课程教学实施微案例教学法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是选择恰当的案例。微案例要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的难点或重点,在选择微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短性原则:单个微案例要保证用简短的内容来说明所要阐述的问题,并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讨论;

第二,贴切性原则:微案例要与讲解的知识点紧密结合,最好能够与具体理论内容配套出现;

第三,吸引力原则:微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

第四,实用性原则:微案例是辅助授课的资料,要做到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管类素材;

第五,时效性原则:在微案例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社会比较关注或最近发生的案例,从而更能保证微案例的时效性。

3. Seminar教学法的内涵与应用

“Seminar”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重要形式,兴起于英国,并在欧美国家不断发展 [4] 。“Seminar”教学法提出“讲授–讨论”的授课方法,使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向“研究性”学习方向改革。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授课模式,该授课模式包含明确的授课目的、授课计划以及授课内容等,从而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Seminar”已经成为西方高校拓展并深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提高西方文科教学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Seminar”教学法的核心是启发诱导式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5] 。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课堂中形成学生交流、老师交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主动地掌握理论知识。“Seminar”教学法可以在高质量完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锻炼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提高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作战能力。

4. Seminar与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研究

“双创”背景下,各高校需要围绕“培养具备双创能力的人才”这一目标积极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并给予专业教师明确的教学方案。因此,需要加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该模式在当前背景下存在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社会目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积极探讨与之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经管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交叉运用Seminar与微案例教学法。

4.1. 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分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逐步应用在商业、管理学等经管类专业当中,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在我国,高校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开始时间较晚,该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学习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经管类专业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作为授课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在我国,一门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大约36个课时,而经管类课程具备理论知识点繁多等特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授理论知识,而一次完整的案例教学最少需要占用4个课时,因此这就存在理论与案例教学所需时长多但总课时不足的问题,从而案例教学在授课中通常以辅助方式出现,大规模的案例教学难以推进。

第二,案例教学没有紧密结合理论授课的核心内容。案例教学所准备的案例,通常较难做到同时具备生动性、时效性以及与理论内容的紧密相关性,因此在经管类专业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很多案例仅仅满足生动性一个方面,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脱节。

第三,案例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充分、深入的运用。部分授课老师没有充分地理解案例教学方法,可能会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仅以举例子的方式来体现案例教学,没有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 [6] ,仍然以单一授课方式为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交互式案例授课。

第四,在学生的案例教学课堂参与度方面,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学生性格差异以及学习态度等原因,存在部分学生很主动但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两极分化状态,从而影响整个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而参与互动少的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7] 。

综上,案例教学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在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案例教学占用时间多、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和研究基于团队互动的经管类课程微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互动的方式参与微案例研究,即交叉运用Seminar及微案例教学法,以期达到1 + 1 > 2的效果。

4.2. 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与之相关的教育融入到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体系当中,始终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当中去。高校通过适当的授课方式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实践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 [8] 。

通过对经管类课程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目前案例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掌握,综合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分享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本文尝试探索“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的交叉应用,即通过在课堂开展微案例研究这一交互式的授课方式,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从而更能高质量完成经管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内容,提升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

本文探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目标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解决企业问题。该教学模式能够迎合经管类课程的需求,充分结合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等教学理念,具备长远应用前景。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微案例的选择问题。微案例的选择切忌碎片化,而应尽量将一个大案例进行有效切割,形成不限于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的微案例片段和剧情,然后根据每次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匹配,保证微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Figure 1.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New Era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图1. 双创背景下经管类实践教学模式框架图

其次,通过对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研究和探索,形成以学生组建的团队为主体,通过团队内外的互动形式,打造老师、学生团队、学生个人的三维交互与互动模式,对课程微案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管类具体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未来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搜集学生、同事和专家给予的反馈意见,对构建的教学模式框架进行修正完善。

第三,在微案例教学过程中各学生团队会参与学习和互动,根据具体问题围绕微案例展开讨论,老师需要客观公正地评定每个团队的以及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互动的热情,使其愿意参与到微案例教学,最终达到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以经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在探索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引入Seminar教学法和微案例教学法,探索二者的交叉运用,提出了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微案例互动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够契合经管类课程以及双创教育的教学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引入实证分析,这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可以从经管类1到2门课程着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探索Seminar教学法和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的实际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基金项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团队互动的微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例”。

文章引用

张松波,韩 丹. “双创”背景下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基于Seminar教学法与微案例教学法交叉应用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New Era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Based on Cross-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nd Micro-Case Teaching Method[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8): 1446-145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8197

参考文献

  1. 1. 张润莲, 张向利, 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24(4): 102-105.

  2. 2. 郑淑芬.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 教育探索, 2008, 3(4): 56-57.

  3. 3. 董志胜, 龚云虹. 微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2(3): 93-96.

  4. 4. 陈潭, 程瑛. Seminar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3(4): 57-59.

  5. 5. 马启民. “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 功能, 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4(2): 20-23.

  6. 6. 冯张美. 团队式案例教学模式在优化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 9(5): 103-107.

  7. 7. 周剑雄, 苏辉, 石志广.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1(4): 55-57.

  8. 8. 司林波, 谢中起, 李春林. 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探索[J]. 教学研究, 2014, 37(5): 25-2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