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12 ( 2019 ), Article ID: 33645 , 5 pages
10.12677/ASS.2019.812282

The Effect of IT Govern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Xu Zou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Dec. 6th, 2019; accepted: Dec. 19th, 2019; published: Dec. 26th, 2019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in a crucial period. In recent year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made many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in China, integrate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In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an be solved by the thought of IT Governance in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o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olving methods will also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 governance, so that the solution can be more effici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add a force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new socialist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will be better carried out.

Keywords:New Rural Construction, IT Govern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治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影响

邹旭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6日

摘 要

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但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阻碍发展进程。本课题旨在发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合,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对多方面资料进行整合时,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可用现代化建设中IT治理的思想加以解决,所以对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也将从IT治理的角度出发,这样提出解决方案才可以更高效的解决问题,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添一份力,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IT治理,信息技术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IT治理技术在近些年来不断地用于企业的管理与创新发展中,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其发展。当下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也逐步将发展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地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太多,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取得有效的成果,IT治理技术则是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支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得出IT治理技术对于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这一最终目标提出解决建议。

2.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建设现状

2.1. 建设意义

我国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而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1]。信息化与全球化进程相互交织,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新农村建设同样深受影响。

实施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改善农村民生问题,从而使精准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利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2]。

2.2. 建设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我国建国后的“二五”“三五”规划便已经提出了要加强农村建设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建设内容 [3]。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产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新农村建设出现了经济建设缓慢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我国新农村建设无法加快进度。

3.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国家极为重视我国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早至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便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去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3.1. 城乡经济差距过大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有效推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截至2016年,人均GDP由385元增至53,980元,年均增长13.9% [4]。按照2017年平均汇率和6.5%的GDP增长率计算,预计2019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迈入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5]。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约束,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巨大,成为制约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至33,616元,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6元增至12,363元,年均增长12.6%,此增长率均低于人均GDP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时,1978~2016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从209.8元扩大到23,724元,收入比从2.57倍扩大到2.72倍,2009年最高时为3.33倍 [4]。

中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条件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的巨大差距 [6]。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主要解决的是农户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广大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旧整体落后、欠账太多,亟需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城乡总体布局,加大力度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城乡协调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3.2. 特色产业发展不足

农村地区近年来并没有大肆发展除传统农业之外的第三产业,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其依靠出售农作物的利润并不可观,且进行农业生产也仅仅停留在原材料的生产上,没有进行精加工,产业的建设规模大,但是建设深度与建设精度不足,使得其在自身生产上获得的利润并不大。且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发展自身优势,不去大力生产当地特色产物,反而仅是生产水稻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导致可获得的利润减少。

而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大功能决定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含农业生态产业、农业加工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农业文化产业四个方面。农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7]。只有在不断的扩大农村地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才能让农村经济得到稳步提升。

3.3. IT发展型人才资源匮乏

人才资源匮乏一直以来便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效于城市而言落后很多,多数刚毕业的人才都会选择去往大城市发展,而不是去往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人才引入较为困难。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比例,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科技人员数量与城镇人口数量的比例 [8]。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约8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8]。

而农村地区公司的教育水平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我国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较低。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水平偏低,初中学历及初中以下的人口仍占较大比重;在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仍然存在;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较少,绝大多数都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 [9]。对人才的培养也较为困难,加上农村地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严重,人才资源匮乏更难以解决。

4. IT治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影响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过去的100年还是最近的30年,在繁华兴起的大都市背后,衰落的乡村也往往成为城市发展之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是呈现出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乡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的贫民窟规模日趋扩大的情景。“乡村衰落是现代化的必然代价”,己成为全世界各国难以避免的“现代化陷阱” [10]。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诣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而在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4.1.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也使得农村的各方面发展受到了限制。而IT治理这一理念的引入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农村信息化逐渐也成了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代名词,并为农业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在不断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所能够得到的农业信息将变得非常完善,不仅包括基础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还包括了市场上的各项经济信息,有助于农民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迅速的生产调整,进而规避风险,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12]。IT治理技术与农村经济相结合势必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4.2. 提高农村地区产业精度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产业为农业,但在农产品种植这一块却没有个性化,没有将本地有特色的农作物发扬光大。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要的产业,本土特色农产品为副的生产模式虽然稳定,但也让发展速度与城市地区相差不少,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

原本用于企业的IT治理技术应用于农村也会取得许多成果,大量传统企业通过应用软件等数字化技术对其产品、服务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分析,增强了企业商务战略行动的可见度也增强了顾客对企业的认知 [13]。同理IT治理技术对农村地区的产品信息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样也会取得经济效益。依靠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中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培育新形态产业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发“互联网 + 农业”,促进与传统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为农业经济服务;二是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14]。

4.3. 提供发展技术支持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各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对于弥补人才资源这一技术已十分成熟,将现代发展理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生产信息化水平 [15]。并且,通过对IT技术的不断推广可以减少农村地区对于扎根本地的人才的需求。

通过IT治理技术对农业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及智慧农业。当前,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比较低,很多资源与劳动力出现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率。利用互联网信息、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实现高效和节约,加快农机装备的技术创新,实现农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创新,重构农业的生产模式 [16]。不仅解决了农村地区由于人才资源短缺引起的发展落后,还创新了发展模式,使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速。

5. 总结

本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农村地区的发展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只有对新农村建设不断优化,不断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地区的发展,使我国农村乃至于城市的发展得到快速的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IT治理技术去优化农村地区的发展结构,使其经济发展得到提升。对农村产业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农村的产业精度有利于农村地区更好地加快经济建设。最后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来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使农村地区的发展得到技术支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才可以让新农村建设进行得更为顺利。

文章引用

邹 旭. IT治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影响
The Effect of IT Govern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12): 2060-206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12282

参考文献

  1. 1. 何爱国. 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J]. 科学与现代化, 2008(2): 7.

  2. 2. 苏楠, 金煜芹, 吴选云. 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研究——基于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视角[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11): 174.

  3. 3. 谢鹭. 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 山西农经, 2019(18): 27+29.

  4. 4.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5. 5. 岳昌君.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J]. 教育与经济, 2018, 34(6): 9-17.

  6. 6. 王艳飞, 刘彦随, 严镔, 等.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6, 36(1): 20-28.

  7. 7. 邓霞. 商贸类专业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实践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6): 75-79.

  8. 8. 耿继静.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 2019(3): 115-116.

  9. 9. 周文静. 浅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J]. 当代经济, 2018(22): 138-139.

  10. 10. 王亚华, 苏毅清. 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6): 49-55.

  11. 11. 吴泽满. 浅析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 办公室业务, 2019(1): 43

  12. 12. 魏杰. 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 商讯, 2019(25): 150-151.

  13. 13. 池毛毛, 李延晖, 王伟军, 等. 基于IT双元性视角的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双元能力和IT治理的作用[J]. 系统管理学报, 2019, 28(5): 833-845.

  14. 14. 马敏. 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2): 23.

  15. 15. 宋阿迪. 科技兴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 乡村科技, 2016(33): 68.

  16. 16. 刘锋. “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 27(27): 246.

期刊菜单